财产所有权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财产所有权概述试卷编号:570096试卷录入者:情绪控制生活(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试卷总分:45出卷时间:2017-10-23 09:38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财产所有权的核心权能是( )[1分]A.占有B.使用C.收益D.处分参考答案:D解析:处分,收益,使用,最核心的是处分2.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包括( )[1分]A.人和物B.所有权人C.非所有人D.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参考答案:D解析: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所有权意味着人对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权形式。
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
财产所有权制度构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民法通则》对财产所有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包括: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
3.不同社会所有权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社会的( )。
[1分]A.生产力水平B.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性质C.法律制度D.领导者的意志参考答案:B4.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视为无主财产,其所有权属于( )。
[1分]A.发现人B.原所有人C.土地所有者D.国家参考答案:D解析:第七十九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5.所有制在法律上表现为( )[1分]A.工业产权B.所有权C.知识产权D.債权参考答案:B解析: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
产权,就是行为的选择权,如果这项行为恰好与某物品相连,就被粗略地说成是对物品是所有权。
6.通过以下( )方式合法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属于继受取得。
[1分]A.生产B.买卖C.收益D.添附参考答案:B解析: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
产权与科斯的产权理论产权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产权。
产权(Property Rights)什么是产权产权,就是在一系列可选择的排他性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所规定的法律定义为:∙首先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
∙其次产权还指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这种财产权是所有权部分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财产上享有、占有、使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依法享有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最初人们认为,如果地主拥有一块土地的产权,就意味着地主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用途,是用来种植玉米,或者用来放牧等等。
地主对土地的使用肯定是排他性的,在未经允许下别人不能它上面建筑楼房。
但紧接着人们就发现,即使地主拥有这块土地,也仍然存在许多的约束条件和不明朗的地带,例如根据法令地主不能在他的土地上种植大麻,也不能在他的土地上训练自己的小型部队,此外,当航空公司的航线恰好穿越了他的土地上空时,地主是否有权禁止飞机飞越其土地,也是难以确定的。
针对这个现实,我们可以把产权理解为必定附带约束条件的拥有:拥有土地但不能用来种大麻,拥有手枪但不能打劫银行,拥有汽车但不能违反交通规则,等等。
这样理解产权虽然行得通,但有一个缺陷,就是有些行为对某甲来说是被禁止的,但对某乙来说却可能恰恰是合法的。
比如同一辆汽车,如果被值勤的警察紧急征用,那么它超速驾驶是合法的。
任何一件简单的物品,一块土地,一个杯子,一张面孔,都可能和无数的潜在行为联系着,拥有这件物品的产权,远远不意味着拥有所有与这件物品有关的行为的选择权。
所以,与其把产权看作是对物品的有条件的拥有,不如把产权看作一定范围内的与物品相关的行为选择权。
这样一来,“约束条件”的概念对理解产权就不是必须的了。
按照这个定义,面对一块土地,严格来说,谁也不能完全拥有这块土地,地主仅仅拥有在“种菜、放牧、闲置、……”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航空公司拥有在“飞越、吵闹、观察”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政府拥有“拍摄、修防空洞”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九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的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理应归还失主,所以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把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归纳以下几种情况: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
并对应受的刑罚处罚都做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九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的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理应归还失主,所以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把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归纳以下几种情况: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哪些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1、占有占有是指所有人对物的实际控制的事实状态。
占有权即对所有物加以实际管领或控制的权利。
所有权的占有权既可以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他人行使。
在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通常把占有分成不同的种类,以区分不同的占有状态。
第一、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
所有人占有即所有人在行使所有权过程中亲自控制自己的财产。
非所有人占有则指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实际控制和管领所有物。
第二、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
这是对非所有人占有的进一步分类。
合法占有是指基于法律的规定或所有人的意志而享有的占有权利。
非法占有则指无合法依据亦未取得所有人同意的占有。
第三、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这是对非法占有的再分类。
善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时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其占有为非法。
恶意占有则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时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为非法。
2、使用使用权是指依照物的属性及用途对物进行利用从而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权利。
所有人对物的使用是所有权存在的基本目的,人们通过对物的使用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所有人在法律上享有当然的使用权,另外,使用权也可依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意思移转给非所有人享有。
3、收益收益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收取物所生的物质利益。
收益权即民事主体收取物所生利益的权利。
在民法上,物所生利益主要指物的孳息。
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两类。
天然孳息是指因物的自然属性而生之物,如母牛所生牛仔;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关系而生之利益,如股票的股息。
天然孳息在没有与原物分离之前,由原物所有人所有;法定孳息的取得则需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进行。
4、处分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置物的权利。
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毁损等。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
第三章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第一节财产所有权概述一.填空题1.添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取得是指财产所有权或者原所有人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
3.原始取得的原因有、、、、。
4.继受取得的原因有、、。
5.处分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财产进行的权利,其实质是决定财产的命运。
处分包括和。
它是财产所有权的。
6.所有权是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法律上的表现。
7.所有人或者非所有人对财产的进行有效利用的权利,就是。
8.收益权是指主体在原来的的财产之上获取的权利,包括和。
9.占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其财产的权,包括控制和控制。
10.物权包括、和。
11.物权的效力包括:、和。
二.单选题1.以下属于对所有物进行法律上处分的是()A.消费 B.转让 C.加工 D.改造2.对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应归()所有;A.当地集体组织 B.国家 C.发现人 D.实际占有人3.体操运动员桑兰把别人捐给她的1万元钱赠给灾区人民,这属于公民对自己财产的()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5.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为()A.工业产权 B.债权 C.所有权 D.知识产权6.某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书包,在没有找到失主前,这种占有属于()A.合法占有 B.善意占有 C.恶意占有 D.恶意的非法占有7.不同社会所有权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社会的()A.生产力水平 B.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性质C.法律制度 D.领导者的意志8.企业通过生产而取得财产所有权的这种方式属于()A.继受取得 B.非所有人取得 C.原始取得 D.所有人取得9.非所有人有合法的原因占有所有人的财产基础上的使用()A.一定合法 B.属于非法C.只有所有人的特别授权的使用才是合法使用D.在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位合法使用10.甲将乙的玉石雕刻成一条龙的行为属于所有权取得方式中的()A.添加B.附合C.加工D.继受取得11.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捡回家,配以基座,成列于客厅。
财产所有权的四大权能都是什么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所有权意味着人对物最充分、最完全的支配,是最完整的物权形式。
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
厦门最好的财产律师表示,财产所有权制度构成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民法通则》对财产所有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包括:国家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所用的四种权能是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在这些权能的基础上,需要怎样应用的呢?结合了相应的一些规定,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直通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一)、占有和占有权占有是主体对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进行控制的事实状态。
占有是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控制。
对物的控制也称为对物的管领,它需要借助身体与物发生一种外部的接触。
但是,占有人必须具有占有的意图,占有人事实上控制或管领了某物。
占有尽管是主体对物事实上的控制状态,但并非在法律上没有意义;相反,占有常常形成一种法律关系。
占有人因占有可能取得占有权甚至所有权,即使不能形成权利的占有,在法律上也可获得保护,故占有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根据占有人是否有权占有某物,可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
有权占有,是指基于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而享有对某物进行占有的权利。
此种对物可以进行占有的权利,在法律上又称为本权。
本权主要包括依合同取得的合同债权(如因保管、租赁合同等而取得对物的占有)、物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等。
在有权占有的情况下,占有背后通常有本权。
占有和本权的关系表现为当本权受到侵害时,保护占有则具有保护本权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权可以强化占有,保护本权当然可以维护占有人对物的合法占有。
总之,在有本权的情况下的占有,称为有权占有,亦称正权原占有。
所谓无权占有,是指无本权的占有。
如窃贼对赃物的占有,承租人在租赁期届满以后对租赁物的占有。
欢迎阅读法律实务名词解释: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
其内容是:如果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二次审判;经领海:合同:《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和影响范围,来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他人取得其遗产的法律制度。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次序的行为。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以及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社会主义法律:是制定或称社会主义立法,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使用(五)计划生育,反对封建主义的生育观。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0..社会生活权利5、民事起诉的条件?《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下: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6、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哪些?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对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找法网 > 民商法 > 损害赔偿 >来源:作者:一、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他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其特征有:所有权是绝对权;所有权是排他性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最完全的权利;所有权具有永久性。
二、所有权的内容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一)占有是所有权人对于财产实际上的占领、控制。
财产所有人可以自己占有财产,也可以由非所有人占的。
(253)非所有人的占有分为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
非所有人的合法占有指根据法律规定或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他人的财产。
非所有人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占有他人的财产是非法占有。
非法占有又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占有人不知道或无须知道他的占有是非法的为善意占有;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为恶意占有。
(二)使用是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毁损其物或变更其性质而加以利用。
使用权能一般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
(169)(三)收益是指收取所有的物的利益,包括孳息和利润。
孳息分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
前者指依法律关系取得的利益,后者指果实、动物的生产物以及其他依物的用法收取的利益。
收益权能一般由所有人行使,他人使用所有物时,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收益归所有人所有。
(202)(四)处分是决定财产事实上和法律上命运的权能。
处分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前者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质形态发生变更或消灭,后者指依照所有人的意志。
通过某种法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
处分权能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己行使,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非所有人才能处分他人所有的财产。
(200)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一起构成了所有权的内容。
但在实际生活中,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都能够且经常地与所有人发生分离,而所有人仍不丧失对于财产的所有权。
三、财产所有权的种类所有权的种类就是指所有权的不同类型,所有权的种类是对所有制形式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