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把中国建成“第二个家乡市场”
- 格式:docx
- 大小:19.7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 Danfoss品牌介绍丹佛斯(Danfoss)是丹麦最大的跨国工业制造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年。
丹佛斯以推广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并关注节能环保而闻名于世,是制冷和空调控制,供热和水控制,以及传动控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品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
丹佛斯中国大事记1983 05,丹麦首相Paul Schluter在丹麦接待天津代表团。
李岚清与丹麦地区供热协会及丹佛斯公司代表见面,并决定借助联合国项目来推动供热改革示范项目。
1994年5月,Danfoss(丹佛斯)香港有限公司的成立为丹佛斯进入中国拉开了序幕。
同年10月,丹佛斯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注册成立。
1995年,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武清开发区正式注册,并于次年开始生产。
1995 10,丹佛斯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注册成立。
1996 12,丹佛斯武清工厂开始生产热力膨胀阀。
1997 12,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通过ISO9000认证。
1998 12,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办事处成立,天津副市长王德惠和雍根.柯劳森先生为新办公室剪彩。
1998 02,丹佛斯公司在丹麦接待了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及其夫人一行中国代表团。
1999 05,丹佛斯公司组织丹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Jetty Andersen部长及丹麦企业家代表团与中国建设部宋春华副部长一行在哥本哈根进行会谈。
雍根柯劳森在丹麦与吴仪会面--2000年8月19日中午,丹佛斯CEO雍根柯劳森先生在吴仪对丹麦进行的国事访问期间与其会面。
双方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皇家大饭店共进午餐。
餐后用茶期间,柯劳森先生出示了一些介绍该公司总部及在华业务的图片。
2002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对丹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会见丹佛斯总裁雍根柯劳森。
柯劳森先生为朱总理简单介绍了丹佛斯在中国的发展,并为其展示了丹佛斯在武清工厂的照片。
2004年2月24日至28日,丹佛斯总裁兼CEO柯劳森先生作为丹麦杰出企业家随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先生带领的代表团访问了上海和北京。
丹佛斯家用压缩机部门重组天津成为其全球小型商用压缩机
主要生产基地
黄敏;叶夏清
【期刊名称】《电器》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 "新工厂的建立,让丹佛斯离‘将中国发展为第二大本土市场'的愿景更进了一步."2010年4月8日,丹佛斯中国区总裁鲍尔森(Mogens Terp Paulsen)这样评价丹佛斯制冷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对丹佛斯集团的意义.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黄敏;叶夏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丹佛斯签署协议拟并购美国涡旋技术公司——丹佛斯提升在商用空调领域压缩机市场地位 [J],
2.冷冻涡旋压缩机市场快速发展——访丹佛斯商用压缩机部冷冻市场经理裴勇华[J], 范凤敏
3.丹佛斯商用直流变频压缩机及Turbocor无油变频离心压缩机北京站研讨会成功召开 [J],
4.丹佛斯提升在商用空调领域压缩机市场地位——丹佛斯签署协议拟并购美国涡旋技术公司 [J], 于卫君
5.丹佛斯商用压缩机技术研讨会2014收官之作天津落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佛斯:中国市场节能环保带来发展良机张可嵚【摘要】@@ 2010年4月8日,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丹佛斯在"2010中国制冷展"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其2009年度报告.丹佛斯中国区总裁鲍尔森表示,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丹佛斯还是取得了年销售总额26亿欧元的骄人业绩.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为30亿人民币,中国跃居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期刊名称】《家电科技》【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1页(P22)【作者】张可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4月8日,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丹佛斯在“2010中国制冷展”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其2009年度报告。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鲍尔森表示,尽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丹佛斯还是取得了年销售总额26亿欧元的骄人业绩。
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为30亿人民币,中国跃居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国碳减排 75%将来自节能“总体上讲,2009年丹佛斯在经济危机中遇到一些挑战,然而,中国市场却是一个亮点。
”鲍尔森说,“我们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及其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持续投资。
丹佛斯启动了很多战略计划,包括进一步加强客户服务和研发。
”谈到中国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作为,丹佛斯制冷与空调总裁司徒逊表示:“作为哥本哈根大会的官方合作伙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在去年12月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中起到了领导作用,并确认了到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0%到45%的目标。
我们认为中国超过75%的二氧化碳减排将来自于节能,其余减排则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
作为全球的节能技术中心,凭借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丹佛斯已经准备好为气候变化和节能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并为帮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丹佛斯基于76年来在制冷和空调设备应用领域广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创新技术能力,能够提供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在各种应用过程中降低能耗高达60%。
司徒逊认为,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专业技术,提高能效是实现现代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
73电器 2013/5电器“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我来说,也是要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保持在华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第三,站在新的高度上研发更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013年4月9日,在中国制冷展期间,两个月前刚刚出任丹佛斯中国区总裁一职的欧华明,在向媒体介绍丹佛斯总体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市场的部署时,嘴角露出自信的微笑。
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城镇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机遇,但空气质量恶化、能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丹佛斯认识到,当前中国为从能源过度消耗转变为高效节能模式所做的巨大努力,这将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全面领导丹佛斯中国区的整体运营,同时兼任丹佛斯热交换器全球业务及制冷与空调控制部的中国区负责人,欧华明显然非常了解中国市场。
他一再强调:“丹佛斯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已经在丹麦、波兰等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丹佛斯正在与中国客户分享丹佛斯的技术,帮助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丹佛斯管理层坚信,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丹佛斯将不断加大在华投资。
”欧华明说。
据了解,丹佛斯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始终将中国视为“第二家乡市场”。
目前,丹佛斯在中国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投资额超过10 亿元,在天津武清设有大型工厂,并在辽宁鞍山、浙江海盐和杭州、贵州贵阳设有5家全资工厂。
目前,中国已成为丹佛斯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
欧华明透露:“除了2012年受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略有下降,丹佛斯在中国的投资额和销售额一直保持稳健上升态势。
投资额在2008年达到顶峰,并在2009〜2012年保持较高水平(见图1)。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3月,丹佛斯完成微通道换热器工厂的拆分,将微通道生产业务从之前与三花集团的合作中剥离出来,重新规划为包含微通道换热器及微板型换热器业务在内的独立部门。
对此,欧华明表示:“这样做,丹佛斯可以100%控制微通道业务,并结合其他控制配件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中央空调市场·2018年5月·第5辑241933年,年轻的梅兹·柯劳森在辞职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工厂——在父亲的农庄里。
旁人在这时很难看到这间小作坊的前景,更无法预知下个世纪,这家名为丹佛斯的家族企业雄立于世界,并在远隔万里的中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锚定第二家乡市场丹佛斯在中国的故事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的丹佛斯已经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跨国企业,在20余个国家拥有分销商。
而另一边中国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
其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一台国产电冰箱——雪花电冰箱下线,其核心的制冷压缩机正是由丹佛斯生产提供。
20世纪80年代,雪花电冰箱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60%,当时普罗大众并不会细究一个零部件从何而来,丹佛斯就这样出现在千家万户,润物细无声。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丹佛斯正式进入中国,以长远眼光洞察到了中国国情与自身产品的契合点,做出了加速开发中国市场的战略决定。
在随后的时间里,丹佛斯在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7年丹佛斯在中国销售额实现了30%的增长,为集团增长贡献了三分之一。
中国是丹佛斯世界版图中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从2018年目前的情况来看,跃居首位也大有可能。
伴随业绩不断增长,丹佛斯的在华投资规模也日渐扩大。
从1996年天津武清工厂投产开始,丹佛斯还分别在辽宁鞍山、浙江海盐设有两家主要生产基地,并且生产线还在不断扩充。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在丹佛斯中国2018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8年4月12日,丹佛斯即将在其武清园区新建一条工业自动化压力传感器生产线,该产线将引入丹佛斯最先进的技术为工业自动化新型传感器提高产能;2018年6月,丹佛斯还将在辽宁鞍山园区新建一家区域供暖旗舰工厂。
该项目投资额高达1.7亿元,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对绿色、丹佛斯的中国故事郑建星作者高效的供暖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
司徒嘉德表示:“这意味着丹佛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高度承诺,我们会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
中国武清的丹麦故事作者:杨宝强来源:《世界博览》2015年第06期导语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以其优美、宁静的生态环境著称,而武清,也是京津之间的一颗明珠从北京南站出发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只不过2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天津武清站。
出了高铁站,只见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庞大的欧式建筑就在车站对面。
这是佛罗伦萨小镇,一个意大利传统小镇设计风格的高端名品折扣中心,小镇里随处可见年轻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悠闲购物。
它已经成为武清的一张名片。
当然,武清的名片并不仅于此,更吸引外人关注的是它林立的国际企业。
位于京津两地之间的武清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规划总面积93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武清开发区共吸引投资总额1200亿元,引入5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400多家,其中包括美国艾默生和英格索兰、日本东棉和住友、韩国LG、中粮等世界500强企业25家,以及绫致制衣、丹佛斯、天狮、南玻、信义、娃哈哈、戴纳派克、EKC工业等100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
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
丹麦企业扎堆武清在武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多家丹麦企业纷纷落户到这里,让武清成为北方聚集丹麦企业最多的地方。
这里有28家丹麦企业,包括绫致时装、丹佛斯、海德罗奥、尼波齿轮、海普制鞋等。
其中绫致时装、丹佛斯与艾尔姆是最为著名的两家。
说起绫致时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VERO MODA(维莎蔓),ONLY(欧利),JACK & JONES(杰克琼斯),selected(斯莱德),不少人会眼前一亮,“原来这个公司是丹麦企业!”这是我们在商场里常见的品牌,以其时尚的风格吸引了年轻女性的喜爱。
它于1997年入驻武清并迅速“攻城略地”,短短几年内在全国的店铺数量就已将近千家。
数据显示,绫致的系列品牌已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门店数量有7000家,销售额也超过300亿元,业内甚至有“无绫致,不商场”的说法。
中央空调市场·2017年11月·第11辑20丹佛斯开创磁悬浮新境界王 宇作者磁悬浮技术从诞生之初开始,便被赋予了一种奇异的能量。
纵观中央空调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有油到无油,从离心式、降膜式再到变频磁悬浮,技术的不断革新为行业注入了更加适应市场的新鲜血液。
而磁悬浮技术在中央空调行业的广泛应用,为行业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如今,在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磁悬浮技术凭借着超高效节能的特性强势入围传统中央空调行业,并赢得客户的一致认可。
作为在全球磁悬浮压缩机中为数不多的研发企业之一,丹佛斯称得上个中翘楚。
继2016年丹佛斯在天津举行20周年庆典后,时隔一年,2017年11月1日,位于浙江海盐的丹佛斯天磁中国工厂正式启动。
毫无疑问,这是丹佛斯在中国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也是丹佛斯旗下无油压缩机品牌Turbocor 天磁®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早在2017年6月,丹佛斯天磁®无油压缩机中国工厂已经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
同在6月,丹佛斯第一台国内组装机正式下线,首批压缩机交付也在当月完成。
至此,随着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作为无油市场的开拓者与引领者的丹佛斯天磁®磁悬浮无油压缩机,正式拉开了其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大幕。
在开幕庆典上,丹佛斯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方行健先生表示:“丹佛斯始终把中国视为‘第二家乡市场’,并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中国最高领导层重申了绿色发展的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丹佛斯非常乐于看到并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包括‘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举措。
我们也将继续把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带到中国,在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抓住其间涌现出的业务机会。
”丹佛斯天磁®无油压缩机中国工厂的落成,对于丹佛斯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产品的生产基地的建成,更是丹佛斯一切承诺于市场的优秀解决方案的起点。
2018年05月66当前,主要经济体掀起新的引资竞争,优质资本和企业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
同时,日渐明显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亦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与行为。
“引进来 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改革开放战略和庞大市场环境等不断吸引着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与国内企业携手共促世界经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丹麦最大工业集团、全球领先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丹佛斯,将中国作为“第二家乡市场”,以实力让多方共赢。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丹佛斯集团净销售额约达453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超过42亿人民币,以当地货币计算同比增长12%。
同期丹佛斯在中国销售额达55亿人民币,同上一年度42.5亿元销售额相比增长30%,位列丹佛斯全球各区域市场首位,创历史新高。
对此,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深有感触,他表示,“中国近几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发展计划,推动经济高质、高效增长,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高质、高效及民生领域是丹佛斯成立80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投资的领域。
丹佛斯在中国有完善的战略布局,加之今年即将启动多项重要投资,这将使我们更有效地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业务需求。
”据悉,丹佛斯今年将在华投资两个新项目:4月12日在其武清园区新建一条工业自动化压力传感器生产线,6月还将投资1.7亿元在辽宁鞍山园区新建一家区域供暖旗舰工厂。
丹佛斯为市场和社会健康发展扩充实力。
面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而推出的“煤改电”等政策措施,丹佛斯亦在行动。
日前,与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及中国领先的空气能制造商欧特斯公司的领导共同签署“空气源热泵综合解决方案联合推广”合作备忘录,成为丹佛斯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部署。
“我们很高兴能够同中国政府及业务伙伴进行合作,利用这一创新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中国清洁供暖战略的有效实施,我们期待丹佛斯这一为应对中国北方清洁供暖需求而‘量身打造’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中国政府实现为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中国战略,丹佛斯强调绿色发展电气论文中国战略,丹佛斯强调绿色发展本刊记者邓雅静年月日,在丹佛斯中国区年度新闻发布会上,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携制冷、供热、传动三大事业部负责人联袂登场,与参会代表共同分享了丹佛斯地全新理念——“ (创想未来)”.“ ”是丹佛斯于年月启动地最新品牌形象,是丹佛斯推出地连接现在与未来地全新理念.基于此,丹佛斯努力为中国食品供应、节能、基础设施和应对气候变暖四大热点领域提供与之对应地冷链、热链、绿色建筑和电机效率等解决方案.谈到丹佛斯制冷事业部取得地最新成就,丹佛斯商用压缩机全球总裁雷诺()骄傲地说:“在中国制冷展地‘创新产品’评选中,丹佛斯地涡旋压缩机、工业制冷组合阀和电子膨胀阀款产品分别获得制冷类、冷冻冷藏类和空调类‘年度创新产品奖’.据了解,自年起,丹佛斯开始在中国生产涡旋压缩机,目前累计销量已超过万台,而涡旋压缩机是完全在中国完成研发地产品,属于热泵领域地专用压缩机,在℃环境温度下仍然可以运行.全新轻巧型组合阀,是在现有丹佛斯产品上进行了优化升级,更广泛地适用于制冷系统地液体管路、压缩机喷液冷却管路和热气管路.据《电器》记者了解,在中国制冷展上,丹佛斯共推出款制冷、供热及传动领域地新品.其中,款来自于工业制冷业务部,分别是家族新成员不锈钢管路元件、组合阀和液位控制器.除了在中国制冷展上表现优异,从海外传来地消息也显示出丹佛斯在产品研发方面地技术实力,电子膨胀阀在美国制冷展斩获“特别荣誉大奖”.变频控制器是丹佛斯传动事业部地主要产品.据丹佛斯中国区传动事业部销售总监陶玉龙介绍,丹佛斯在年月成立传动事业部,使丹佛斯变频控制器所占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丹佛斯变频控制器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例如,丹佛斯变频控制器上海迪斯尼项目,可以实现为园区节省电量万度年与运营费用万元年地目标.对于如何评价中国市场在丹佛斯业务体系中地地位,司徒嘉德称:“ 年丹佛斯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年地发展,丹佛斯中国区拥有超过名员工,至今在中国累计投资额约为亿元,在天津武清、辽宁鞍山和浙江海盐设有工厂,销售额名列全球第三,中国区员工数量名列全球第二,而中国亦成为丹佛斯最大地采购市场.”。
丹佛斯:把中国建成“第二个家乡市场”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由丹佛斯新任总裁兼CEO克里安森率领的由丹佛斯集团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高级管理团队与会,受到各方关注。
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由丹佛斯新任总裁兼CEO克里安森率领的由丹佛斯集团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高级管理团队与会,受到各方关注。
这也是克里安森10月初接任集团总裁后的首次访华,显示了丹佛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高度重视,“把中国建设成为第二个家乡市场”的整体战略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牛刀初试与许多其他跨国公司一样,丹佛斯最初试水中国市场时也非常小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公司将部分阀门、压缩机和传动控制制造业务搬迁到中国,以利用当地低工资的优势。
那时该公司将部分产品销往全球,其余产品则在当地销售,以高价供应给中国沿海大城市的一些企业客户。
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在中国发展了大约十年后,丹佛斯取得了引以为豪的利润和高增长率,并与中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然而该公司的原总裁兼CEO雍根·柯劳森先生(他于1996年接掌这一家族企业,2021年10月7离任)却在思考它在中国的潜力是否已发挥到极致。
中国在今后30年很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地方,如果采取一贯的谨慎方式,公司是否还能保持持久和有利的地位。
一家公司在中国的长远目标,以及对实现目标所需行动的时机把握,是全球首席执行官们正在考虑或应该考虑的战略问题。
对于丹佛斯而言,还有另一个因素需要考虑。
丹佛斯来自一个仅有510万居民的国家,它强烈地意识到,只有走出其本土市场并占据领导地位,才能实现强劲的增长。
“那时我们其实没有长期战略。
我们的产品行销80多个国家,在约20个国家设有工厂,只是把中国当成了这些市场中的一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所蕴涵的巨大潜力自然而然就变得日渐明显。
”丹佛斯新任总裁兼CEO克里安森说。
事实上,那时的丹佛斯采取的是在中国逐渐扩大生产能力,从而利用工资差距的优势。
部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其余部分卖给中国快速增长的沿海地区的大型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
当时的柯劳森认为,有一扇绝无仅有但稍纵即逝的机遇之窗正向丹佛斯敞开,那就是到中国这一即将开放的重要市场争夺市场领导地位。
幸运的是:1993年,丹佛斯选择成立全资子公司,而不必处理合资企业的问题——事实证明成立合资企业对许多西方公司来说都很棘手。
另外,丹佛斯派到中国的一位部门总裁选择了一个后来证明十分理想和明智的地点一天津市武清开发区。
武清离北京大约两小时车程,拥有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另外,有些外籍人士希望居住在首都,以便子女就读国际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武清离北京也够近了。
同时,丹佛斯在这个很小的工业开发区中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公司,政府比较重视。
“如果现在是在有真正的大跨国公司进驻的大型开发区,情况就不会是那样了。
在那种大型开发区,我们只能是一只‘小单位’而已。
”克里安森说。
开始丹佛斯只是完全照搬了在欧洲的生产线,甚至采用原有的供应商。
也就是说,丹佛斯雇佣当地人,并培训他们操作机器。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丹佛斯既能确保质量和生产效率与在丹麦或德国的相同,又能通过工资差距大幅降低成本。
因此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丹佛斯在中国的一切事务都进展得相当顺利,丹佛斯渐渐成长并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即便如此,公平地讲,此时中国市场虽然在丹佛斯的工作日程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但它仍然只是丹佛斯众多市场中的一爪。
“第二个家乡市场”的诞生有两件事情启发丹佛斯开始思考对中国的长期战略。
第一件事情是,“有一天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家大型欧洲制造企业为其在中国取得了40%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后来该企业才发现该类产品的整个市场增长了80%,这意味着它实际上是在丧失市场份额。
”这让丹佛斯开始思考在中国究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是否也被大大超过在欧洲的增长率的表象所迷惑。
第二件事情:柯劳森喜欢开着车在中国旅游。
一次柯劳森和妻子开着车走了两天,穿越了许多中国落后的地区,这样一直到了西北边境。
这让柯劳森先生印象深刻,感觉在这个市场中一定有许多机会是丹佛斯没有注意到的。
为了找出答案,丹佛斯决定对涉及自己产品的所有市场进行一次初步调查。
调查人员了解到:中国境内满是良好的道路和两边漂亮的人行道,许多远离北京和上海的偏远地区总体而言竟然如此现代和井然有序。
在乌鲁木齐,透过一家制衣厂的窗户看到里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在劳动力很便宜的偏远地区看到这样的工厂,这让调查人员大吃一惊;在一家百货商店,调查人员发现店里有专卖服装和100美元的领带出售。
有件东西格外吸引丹佛斯调查人员的眼球,那就是一台带有换流器的冰箱,可以控制电机的速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种高档产品即便在丹麦大城镇上也很难看到的。
“我们发现在涉及我们产品的大多数市场中,我们仅仅触到了皮毛,只获得了很小的市场份额。
我们的产品瞄准了高端市场和部分中端市场,却忽视了低端市场,许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存在低端市场。
因为我们只是将现有的欧洲生产线带到了中国。
”令丹佛斯感到震惊的是低端市场的规模。
丹佛斯认为,如果丹佛斯能够提供合适的产品,丹佛斯的覆盖范围有可能增加到10倍,利润可能增加到30倍,总的来说,“这能使我们的市场份额达到15%至20%,大致相当于我们在欧洲的份额。
”克里安森说。
接下来做的事情自然就是寻找那些需要推出新产品的业务领域。
这个计划也显然受到了丹佛斯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市场经历的影响(落后其它同类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在丹佛斯进入上述几个市场时,丹佛斯已经确立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占据了一切有利的条件,但丹佛斯一直无法在那些市场中发展壮大。
虽然目前中国市场可能还不够大,但丹佛斯不想再次错过这样的机会。
“因为15年后中国市场将变得更加发达和成熟,我们的产品将会有很大的需求。
”“在制订战略计划时我们有一种紧迫感——我们意识到应该赶在机会之窗仍然开启的时候大举进入,否则再等五年,其它企业将占据领先地位,我们则只能沦落成这里的众多小角色之一。
”因此,丹佛斯在转向以市场份额而非增长率(因为增长率的起点通常较低)来界定在中国的抱负,这给丹佛斯带来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要使中国成为继欧洲之后的“第二家乡市场”。
“欧洲市场的收入目前占我们总收入的65%,但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那里经济增长缓慢”。
“所谓‘家乡市场’,就是我们希望成为市场份额领导者的地方,这一抱负有助于我们为自己确定目标。
也许在中国我们不能成为第一,但或许可以成为第二或第三。
否则在以后的行业整合中我们将陷入困境,我们将不具备足够的规模与中国本土的老牌厂商竞争。
”“我们提出这个概念仅有二年时间,但我发现它已经对我们在中国的员工和客户的态度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克里安森说。
丹佛斯告诉中国政府官员和客户,他们不应该将丹佛斯看作一家外来公司时,这一概念也增加了丹佛斯在行业中的可信度。
“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就和你们一样”,“只有我是丹麦人。
你们从我们这里购买的技术来自中国,购买我们产品时,你们也是在为中国创造就业机会。
”丹佛斯不断告诉地方政府和他们的客户。
因此,丹佛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得到快速提高并已经开始赢利,丹佛斯计划的投资已经超过1亿美元,其中很大部分融资都是由中国政府提供的。
巧妙的高中低端组合此时,丹佛斯已经在中国制造高端和中端产品,并销售给中国大城市的一些大公司。
丹佛斯意识到,现在必须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开发一些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采用本地零部件和资本密集度更低的技术),并将它们销售到中国大约40个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到2021年,丹佛斯需要将中国员工从700人左右增加到4000人左右,并培养出二批中国管理人员。
这就意味着低成本的产品必须从头开始设计,这对于丹佛斯的欧洲工程师来说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他们没有正确的观念,因此即使对最小的细节也会设定过高的标准,结果造成产品设计超前,价钱太贵。
因此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研发中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首先,丹佛斯在中国雇用十名工程师或研发人员的费用可能仅相当于在欧洲雇用一个人的费用。
丹佛斯着手在中国建立制冷、空调和供热的研发中心。
这些研发中心将与丹佛斯收购的本土公司通力合作,帮助丹佛斯针对中国市场创造一系列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在亚洲其他市场及亚洲以外的市场给丹佛斯带来范围更广泛的产品组合。
其次,建立研发中心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决定,因为它需要有自己的小型组织。
但是研发中心一旦建立起来,丹佛斯就可以借助现代通信技术依靠研发中心做很多事情。
“不过,我想我们还采取另一种方法,那就是从简单的产品入手,改善其质量,同时仍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
这就是我们计划通过收购中国公司来填补这一空白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的产品、分销系统和研发力量。
”克里安森说。
例如,丹佛斯收购了一家为专用机械生产节能变流器的中国公司。
这家公司在低端市场非常成功,这无疑为丹佛斯赢得了时间和可靠的客户群。
中国市场,不仅是丹佛斯的生产基地,还是重要的采购基地。
这就促成丹佛斯更多地和中国民营企业合作,与它们合作的时候,丹佛斯非常重视企业家的个人修养,因为两家企业的友谊是奠定合作的基础。
2021年3月,丹佛斯和三花控股集团在杭州庆祝双方注资的合资公司三花一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的成立。
这是丹佛斯和中国知名企业长期友好关系的成果,这种合作关系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末双方公司在丹麦的第一次接触。
从那时候起,三花成长为中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生产领域的知名品牌,而丹佛斯在华的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双方有极强的互补性。
这次建立合资企业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双方公司在中国制冷业和空调市场的地位。
这是一个共赢的策略。
温柔浪漫的文化与管理融合在丹麦,人们从小就习惯坦然直言,公开表达意见。
但中国员工很少发表与上级不一致的意见,而且不被问到是不会发言的。
这一点对一个从丹麦来的丹佛斯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丹佛斯需要员工的帮助来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应对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为此,在哥本哈根经济学院的帮助下,丹佛斯专门为中国和其他亚洲的领导人才设计了一门为期3个月的培训课程。
参与这些课程的心理学家为学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引导他们如何克服文化差异。
这是丹佛斯在中国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一。
众所周知,丹佛斯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技术的创新依赖人才的培养。
为此公司总部在1970年代初就成立了研究生轮训PRP项目,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性项目,这也充分展示丹佛斯全球化的特点。
丹佛斯来到中国不久就把PRP项目也带人中国,通过给中国本土高校毕业生提供跨国实践机会,丹佛斯在国际工业界与中国名牌大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的桥梁。
七年来,经过择优筛选,丹佛斯总共为中国66名优秀大学生和22位教授提供了共计88项丹佛斯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