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53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 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某个特定土壤区域内各种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普遍存在水平。
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生态系统中自然元素和物质的基本水平,通常被用作评估和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判断污染程度以及制定相关环保政策的依据。
对于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第二部分将给出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定义与背景,介绍其概念来源以及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将概述与解释说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意义,包括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辅助污染风险评估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论文主要观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影响因素、应用与重要性,并解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土壤环境背景值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2.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2.1 定义与背景: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污染的情况下,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自然存在浓度水平。
这种浓度水平是指土壤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普遍存在程度,不包括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任何外部输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管理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和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基准来评估当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2.2 影响因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岩石类型: 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决定了其中所含有害元素的丰度水平。
例如,富含铁、铜、锌等金属元素的岩石会导致土壤中这些元素浓度较高。
(b) 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也对土壤环境背景值产生影响。
2004 年试题名词解释:1 吸附与离子交换:A 吸附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气固或液固两相介质中,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使溶质从气象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
B 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2 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B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不再回取的活动。
3 温度层结与逆温:A 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垂直分布。
B 逆温,由于近地层大气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
4 环境噪声与连续等效 A 声级:A 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
B 等效 A 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 A 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 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 A 声级。
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B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流出协调一致,即系统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
6 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A 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环境土壤学》讲义SATELLITE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壤与生态系统1.土壤的概念定义1:存在于地球表层的含有生命物质,植物可以生长的自然集合体。
定义2:土壤是能产生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产物,是在母质(岩石及其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土壤圈Pedosphere:地球陆地表层由所有土壤所构成的具有重要特征的圈层。
土壤圈是地球圈层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圈层,界于岩石圈和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之间。
成土条件Siol Forming Condition:s = f(cl,o,r,p,t)式中:s土壤soilcl气候climateo生物organism (Vegetation)r地形reliefp岩石或母质rock or parent materialst 时间(年龄) timeThe type of soil developed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time a parent material on a specific topography is exposed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Why do I have so many different soil series on my land?" The answer is quite simple. If you had three parent materials on five topographies developed under two vegetations, one climate, and two periods of time, you would have the following number of soil series: 3 parent materials × 5 topographies × 2 vegetations × 1 climate × 2 time intervals = 60 soil series(土系).土壤的作用Role of Soil:They help supply our food, support our homes and highways, act as building materials for our construction, absorb our waste materials, and give us many beautiful and scenic areas for relaxation and recreation." The wealth of a nation lies in her soils and their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 Richard Gordon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砖红壤,红壤,黄壤,暗棕壤,黑土,紫色土,水稻土,荒漠土。
环境土壤学重点第一章:1.土壤的重要性;①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②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③是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2.土壤的概念;是位于地球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层次,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肥力(四大肥力指标:水、肥、气、热)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养分)和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的能力。
4.土壤净化力;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这三种岩石的特点);岩浆岩:地下深处的高温熔融岩,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地壳上先期存在的原始物质,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和石化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层理、波痕、化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成岩作用;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③重结晶作用第三章:1.岩石的风化作用(三种风化)(物理和化学风化的区别);物理风化是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产生的破坏作用,其结果岩石破碎变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
生物风化:指岩石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岩石破坏作用,表现为物理和化学两种形式。
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到小,化学性质不变;化学风化使岩石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矿物2.风化的因素(1、2、3)环境条件: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晶格构造、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与构造、节理状况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特征3.土壤形成因素:(1、2、3、4、5、6具体如何影响的);成土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气候:决定着成图过程中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物质的重新分配及水热条件的差异生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壤 1、⼟壤背景值⼟壤是受到⾃然过程与⼈为影响的—类成分含量复杂的物质。
它含有差不多所有天然的元素,并在⽔、⽓、热、⽣物与微⽣物多因⼦共同作⽤下,不断发⽣着各种活性反应,因此⼟壤中可检出多种化学物质。
不受各种污染源明显影响的⼟壤中化学物质检出量称为⼟壤背景值,或⼟壤环境背景值。
从本质上说,“不受污染源明显影响 ”只是—个相对概念,因为已证实当今的⼯业污染已充满了世界的每—个⾓落,即使是农⽤化学物质的污染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
例如在南极冰层中可以发现有机氯农药的积累。
因此,⼟壤背景值也是相对的,“零污染”⼟壤样本是不存在的。
影响⼟壤背景值的因素很复杂。
包括数万年以来⼈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风化、淋溶、淀积等地球化学作⽤的影响,⽣物⼩循环的影响,母质成因、质地与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等等。
因此,⼟壤背景值是—个范围值,⽽不是—个确定值。
2、⼟壤环境容量⼟壤环境容量(或称⼟壤负载容量)是指—定环境单元,—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与⽣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壤能容纳污染物的负荷量。
不同⼟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壤的净化能⼒。
1)⼟壤是—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系。
污染物质在⼟壤中可进⾏挥发、稀释、扩散与浓集以⾄移出⼟体之外。
这—过程是与⼟壤温度与含⽔量的变化,⼟壤质地与结构,以及层次构型相关的。
2)⼟壤是—个胶体体系。
对于某些可呈离⼦态的污染物质,如重⾦属、化学农药进⼊⼟壤后,⼟壤胶体的吸附作⽤可以⼤⼤改变其有效含量,成为⼟壤污染物,特别是重⾦属⾃净与富集的关键因⼦。
3)⼟壤是—个络合-螯合体系。
⼟壤中有许多天然的有机与⽆机配位体,也有⼈⼯合成的污染物的有机配位体。
⽽天然环境中⼏乎所有的⾦属离⼦都有形成络合物与螯合物的能⼒。
因⽽,天然环境中络合-螯合过程的存在,也显著影响污染物质在天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
4)⼟壤是—个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问题答疑1、硅铝铁率:土壤中的所有硅折合成二氧化硅,所有铁折合成氧化铁,所有铝折合成氧化铝后,二氧化硅与氧化铁和氧化铝总量的分子比率。
2、土壤背景值:处于某一演化阶段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土壤中元素的组成和含量,称土壤背景值。
3、富铝化过程:风化过程中,矿物中盐基离子释放出来而形成中性或微碱性环境,此时所发生的氧化硅淋失,氧化铁和氧化铝相对富集的过程称富铝化过程。
4、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最大数量或负荷。
5、土壤质地:土壤中不同大小粒级土粒的构成状况称土壤的机械组成。
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状况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称土壤质地。
或:土壤中,根据不同大小粒级土粒的构成状况而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称土壤质地。
6、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边界内,土壤具有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保持和提高大气和水体质量以及支撑人类健康与生活的能力。
7、土壤自净作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作用,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
8、土壤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自于:同晶替代,表面羟基,专性吸附。
9、我国北部地区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或灰钙土、漠境土壤等经度地带性土壤。
我国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10、分析离子浓度和离子价数对胶体分散性与凝聚性的影响。
胶体颗粒受到两个相反的作用力的作用:A:胶体颗粒间的长程范德华力,它是吸引力,使胶体凝聚。
B:胶体双电层间的静电排斥力,它使胶体分散。
当胶体间的范德华力大于静电排斥力时,胶体就凝聚,反之则分散。
当土壤中的离子价数越高,离子浓度越大时,双电层就越薄,范德华力就可能大于静电排斥力,土壤胶体就发生凝聚,反之则反。
11、主要的淋溶过程类型及发生机理是什么?土壤中的淋溶过程类型主要包括:中性淋溶、还原淋溶和络合淋溶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