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想象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5
大班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教案与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创作想象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绘画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卡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说出图形的名称,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创作想象画,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画面的构图和色彩。
3. 创作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搭配颜色。
4. 展示和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活动总结: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整理绘画材料,清洁绘画环境。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是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教师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创作空间。
3. 教师反思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4.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的图形知识,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 学习新的图形概念,如梯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3.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让幼儿发现和描述其形状。
七、教学活动:1. 图形接龙游戏: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幼儿需要找出一个与之相邻或相匹配的图形,如出示一个圆形,幼儿需要找出一个正方形。
2. 生活中的图形: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让幼儿描述其形状。
图形设计07221美术设计与创意第一章概述一、图形设计的含义图形日常指通过绘制所表现的形象。
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是审美性。
二、图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图形设计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
第一次重大发展源于原始图形向文字的转化。
第二次重大发展源于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重大发展源于产业革命。
三、图形设计与现代绘画艺术立体主义毕加索野兽主义马蒂斯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四、图形的功能视觉信息分为图形信息和文字信息。
现代图形的优点:直观性可信性生动性鲜明性通用性形象传播的准确性五、图形的设计观念以传播为目的以策划为先导以创意为内核表达力求完整形式里求简明手段里求多样第二章图形设计的程序图形设计创意思维的基本程序:研究设计任务主观动机、客观缘由、设计目标、基本要求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达方式第一节研究设计任务为什么要提出这项设计任务?图形传播的对象是谁?图形的传播媒介是什么?图形传播的社会环境怎么样?第二节确定主题思想主题的提炼主题的分析主题思想是由一批概念,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
主题的表现第三节选取设计素材一、具象素材具象是指客观实体的直观形象。
影像是光源照射的结果。
1、实体形象2、影像投影是光在背景上所产生的实象轮廓。
3、民间工艺作品形象4、传统艺术形象二、抽象素材概括就是把同类实体的共性归纳起来,舍弃了它们直观的个性。
点线面几何形态的面、自然形态的面、偶然形态的面、不规则形态的面三、符合素材四、文字素材五、选取素材的标准1、与主题思想及所使用的概念有牢固的联系。
2、为传播对象所易于接受。
3、相关的素材能够互相结合第四节安排图形结构图形结构指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结合。
一、形象的组合1、复合结构指把两个以上的形象糅合成一个整体,做的把众多合为单一。
并置是将两个以上的图像有机地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形象。
重叠是将两种形象重合起来成为一体,传达一种新意。
透叠是将两种以上的形象加以重合后,其中一个透光的形象显露出另一形象的被遮挡部分。
铅笔的图形创意——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的学校地处经济比较落后,学生的美术知识非常的缺乏,但是这里的学生挺乖也比较淳朴。
为了让他们体验新课标给带来的乐趣,我们曾经开过一段实践的图形创意课。
虽谈不上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这里的学生有一双有待于老师发现的眼睛,他们愿意学习,非常乐于接受新的事物。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自己的创意。
让他们感受设计的乐趣。
于是我们通过图形的联想,事物的共同点进行替换或置换重组联想到另一种新鲜的事物或物体。
于是我让用学生们最熟悉的铅笔出发进行图形的创意练习。
体验思维新鲜的感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爱都看过电视,广告节目(央视)是不是特变精彩?他们是怎么创意出来的?另外在看我的手里拿的什么? 铅笔(我们学习的素描课,基本上学生带过来的都是铅笔铅笔)老师并不是拿铅笔来画画的,今天老师首先想请同学们说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伴随我们长大的绘画铅笔,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很多学生都能纷纷说出来,回答的很激烈)通过最常见的事物出发,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中来,因为讨论的话题他们非常熟悉,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了铅笔的特性:它是直的,材料大部分是由木材、纸做成的。
横切面是六边形或圆的。
削开后头是尖的。
最后通过老师的提示同学们说除此之外它的外形特征呢?同学们认为这个特点太简单了。
但是越是简单的问题同学们越容易忽视他。
然而我们今天就要从铅笔最简单的特点出发,把我们的最熟悉的铅笔进行创意设计一下。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工具:直尺,铅笔。
素描纸第二步:介绍创意方法:创意作品必须保留铅笔的基本特点,例如;黑色的尖,六边形或圆的横切面。
可以用替代、同构等方法进行创意设计;1、它的材料大部分是由木材、纸做成的。
→变成塑料的、铁的……(很多学生都在纷纷议论:这样的铅笔能写字吗?行吗,没见过?)2、它是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