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血申请单和检验单内容二、临床上各个输血环节存在的...
- 格式:ppt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34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 》等要求,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 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三、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 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3、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 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 经请示医务科(院总值班)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四、《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并根据备血量,要有各级审批签字。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毫升的,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毫升至 1600毫升的,必须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毫升的,必须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或院值班)批准,方可备血。
手术用血相关制度与流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2)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制度及流程 (3)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制度及应急预案 (6)手术室内择期手术用血流程(术前已备血) (9)手术室内术中紧急用血流程 (10)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 (11)2013.1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血行为,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遵循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决定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由主治治医师开具《用血通知书》,并经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到血库办理用血手续。
二、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名,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血库保存。
三、贯彻执行献血条例与有关临床用血的规定,做好用血审证工作,除急诊外,临床科室应至少提前一天将输血申请单连同由区献血办公室核准的用血证明及患者血样同时送交血库。
四、到血库提血,必须填写《血库领血凭证》,发血和提血者必须在《血库领血凭证》签字。
发血、提血、用血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五、经治医师应规范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逐项告知患者及委托人,附病历。
患者或委托人签名必须与委托书签名相符,特别是输血前检查项目一定要完整。
六、血库工作人员审核《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库工作人员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和目的进行审核。
发现填写内容不正确、不完全,立即通知临床科室补充或重新填写。
七、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600毫升,由输血科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部批准。
资料存放输血库。
大量急诊用血时应履行报批手续,填写《临床急诊用血申请表》,由科室主任签名报医务部批准,一式两份(一份交血库、一份放病例中)。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一、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第一条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
第二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第三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第四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科批准,方可备血。
第五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第六条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七条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第八条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第九条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及输血会诊制度。
第十条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第十一条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结合相关条例,将输血过程中一些规范操作给大家作一强调。
一、输血申请: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交叉配血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运用PDCA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管理中的应用检验科前言:输血治疗是临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临床输血中请单的填写是输血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输血申请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是保证输血安全的第一步。
据实认真的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和履行用血审批手续是提高输血质量、避免因输血引起法律纠纷的重要措施。
PDCA循环法能够运用于临床输血申请管理中切实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针对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进行研究分析,供临床全体医护人员参考。
一、P-plan对象:严格审核检验科(血库)输血申请单,2020年1-12月输血申请62份。
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规范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内容,严格接收审核环节,输血申请审核率100%,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现状调查:通过在接收时,逐份严格审核输血申请单上的内容,以输血申请单内容填写完整规范、审核签名完善为合格申请单,对不规范的输血申请单进行归类记录,整理后分析不合格率,运用PDCA 循环法查找原因,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可行性对策,检查持续改进效果。
2、结果2.1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发生情况分析2020年1-12月输血申请62份,不合格6例,合格率为88.7%。
出现的不合理情况: (1)输血前检查空项:未填输血前筛查结果,如血常规结果或传染病结果;(2)采样执行人未签字及时间:采样人未签字;(3)送交人未签字及时间:送交人未签字;(4)接交人未签字及时间:检验科(血库)审核不严(5)申请医师资历不够,审核医师未签字见下表3、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原因:①申请医生对输血申请单不够重视,对于输血的流程不够熟悉;②护士采集配血标本时未及时签字;③送交人未及时签字;④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忙碌,未及时签字、未能及时审核输血申请单分析鱼骨图4、制定可行性对策:(1)建立《临床输血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标本采集、接收制度》,并进行全院员工培训,要求临床医生规范开具输血申请单、护士正确采集配血标本及时签字;(2)同时加强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加强审核输血申请单,100%进行审核无误后才可接收;(3)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审核发现不合格输血申请单,及时电话与病区医生或护士沟通,告知不合格原因及改进方法,督促改正后再送来;(4)通过医务科和输血科下发督导持续改进通知要求病区对相关间题进行改正,减少或杜绝不合格申请情况。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Ⅰ 目的为保障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对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Ⅰ 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
Ⅰ 制度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二、临床用血申请(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输血指征见《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评价及考核制度》中的要求。
2.临床用血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评估内容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试验、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病程中必须有记录。
对患者输血利大于弊的方可输血治疗。
(二)履行知情同意程序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知情同意书存入病历保存。
2.无家属签字的或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时,由经治医师将《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报医务科批准,并记录入病历。
三、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一)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完整的《临床输血申请单》。
(二)严格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大量用血须医务科审核批准。
1.同一患者1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1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1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急救用血超过1600毫升的应在输血后按以上要求补办手续,审批手续送输血科保存。
4.急诊抢救用血由值班医师申请,在场最高职称医师审核签字,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四、输血科审核输血申请单内容是否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诊断、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前检验结果、血型结果等,审核通过后方可接收。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本规范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006年11月)》,结合本院实际而制定,作为上述规范和规程的补充,以保证输血安全。
一、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与送检(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南规定,科学、合理地掌握输血适应症。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输血前九项检查应在输血前完成,逐项填写。
如果患者拒绝做,必须在《输血治疗同意书》备注后写明“不愿意做输血前检查。
”并签名。
二、输血前检查(一)ABO血型和Rh血型,抽血2ml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同时配血至少抽血3ml于蓝色盖真空采血管中;(二)Hb、HCT和PLT项目包含在血细胞分析检验中,抽血2ml 于紫色盖真空采血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ALT包括在肝功能检验中,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四)乙肝两对半、Anti-HCV、Anti-HⅠV1/2和梅毒抽血不少于3ml于绿色盖真空管中,送检验科窗口部位;三、必须遵守《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登记制度》。
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四、检验科血库应将《临床输血申请单》按月编号登记,妥善保存。
每月由质控办组织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和临床专家,会同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对上月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掌握情况作检查、评估和总结。
五、《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内容中:(一)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首次入院输血患者可不填写此项(但需注明标本已送检字样)。
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输血的护理措施1.输血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及原因,并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签输血治疗同意书。
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病历。
2.输血前查血常规、血型、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及肝功能,填写输血申请书,由主治医师签字,连同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血库配血。
3.认真核对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临床诊断等。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立即停止输血,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将回报单/血袋及剩余血液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5.输血反应的处理:1)发热反应:出现输血后15分钟后,多于输血后1小时。
出现发热先兆应减慢输血速度,如果症状发展应中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必要时肌注氯丙嗪或哌替啶25mg。
2)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搔痒的荨麻疹、发热、关节疼,重症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过敏性休克。
处理:可选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反应者应立即皮下肌注肾上腺素0.5-1mg及抗休克措施。
有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可预先给抗组胺药预防。
3)溶血反应:轻症者发热、血红蛋白尿、一过性轻度黄疸;重症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休克并可发生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处理:一旦疑有输血后溶血反应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检查:核对病人及供血者各种记录,将输血前后标本重作ABO和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确定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尿色、尿量;开放静脉通路,适当补液、碱化尿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出现少尿、无尿、高血钾等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采取治疗抢救措施。
输血科(血库)核对核查管理制度本制度为输血科(血库)核心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接收与入库、血液标本的接收、血清学检测结果审核前、交叉配血试验、临床血液领取与血液出库等关键环节的核查核对与监督管理,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仔细核查核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内容包括:一、血液标本接收的核查核对1、接收样本时双方当面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有关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初检血型和诊断等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2、送检样本是否打印条形码,条形码信息是否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条形码检测项目信息是否正确;3、核查送检样本是否合格;4、核查核对过程中如有不符,核对人员应及时处理,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
二、血清学检测与结果审核前核对1、检测标本编号时核对:应核对编号输血申请单与血标本信息和检测项目信息是否一致;2、检测标本信息录入核对:应核对检测样本条形码信息与电脑录入信息是否一致;3、检测结果录入后核对:应核对输血申请单原始检测结果记录与电脑对应标本检测结果信息是否一致;4、检测结果审核前核对:应仔细在对照工作模式下核查初、复检血型结果是否一致;结果初、复检不符时联系临床科室、检验科进行复查,并最终确认检测结果,及时做好相关质量与技术记录。
在缩略模式下审核检测结果。
三、血液的接收与入库核查核对:1、血液接收核查核对:应三查:一查血液是否在有效期、二查血液质量(有无凝块和溶血)三查血袋有无破损;十核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入库信息核对:应核对入库血液信息与管理系统录入信息是否一致,核对管理系统录入血液汇总信息是否与供血方出库单信息是否一致,如不符应查找原因并修正。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核对1、核对供、受者交叉血样信息是否正确、合格;2、核对申请血液品种与剂量与所发血液品种与剂量是否一致;3、核对配血患者有无初、复检血型检测结果及血型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未检测血型者不得进行交叉配血试验;4、上述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5、核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合或授权配合型相合方可进行下一步血液发放;五、血液发放与出库前核对1、血液发放前应核对输血配血单上的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2、核查供血者献血条形码、血液的种类、数量与输血配血单上信息是否一致;3、核查血液有效期与血液质量是否合格。
输血记录要求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
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西安工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科2016年10月目录西安工会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特成立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一)院长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二)科主任为科室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三)医务科具体负责临床用血的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1、协助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
2、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3、医院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4、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四)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院长副主任委员: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医务科长委员:输血科主任质控科长护理部主任控感科长内主任外科主任妇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检验科主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副主任:输血科主任专干:张静(五)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1、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工作。
2、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
3、制定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并监督指导实施。
4、加强临床用血状况的分析、评估、监测工作,指导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重点加强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5、加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和输血后传染病管理工作。
6、定期组织分析、评估特殊输血病例或不合理输血病例。
7、及时组织专家对重大输血差错、事故进行鉴定,及时向医院提交总结性报告和结论。
8、监督指导输血科和临床用血科室的日常输血工作,不断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9、向医院提交年度业务工作报告。
医务科、输血科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