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教师
- 格式:docx
- 大小:216.76 KB
- 文档页数:7
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了解不同颜料混合后得到另一种颜色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揭开光的颜色之迷。
(2)探究色光的温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体验透明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4、光的色散实验演示。
5、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6、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的演示实验。
7、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三棱镜、铁架台、光屏、红色玻璃、蓝色玻璃、红纸、绿纸。
2、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彩色电视机,一盒颜料,红色,绿色,蓝色的透明胶片。
●教学过程(一)预学过渡语:沿着水雾的方向我们会看到一条美丽的人造彩虹,绚烂的色彩是如何出现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我们的新课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1、阅读教材第51页“色散”,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这种现象叫光的。
(2)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而产生的。
2、阅读教材第52页“色光的混合”,完成下列问题:色光的三原色为、、。
3、阅读教材第52-53页“物体的颜色”,完成下列问题:(1)颜料的三原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二)探究与精导过渡语:不管是美丽的人造彩虹还是雨后的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都是太阳光的颜色,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五光十色,这些美丽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牛•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仑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壯界,使学生对探索白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口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口然现彖的基本方法。
2.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水杷、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甜,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牛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刀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片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导入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伤〈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
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H光灯下,你们乂看到了什么现象?弓I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岀的光还是口光吗?有儿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生卬: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牛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乂变成…束口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利「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 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
专题06 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一、光的传播与光速①光源:正在发光且能自身发光的物体。
太阳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
②光的传播: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有: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产生等。
③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小孔成像(太阳的像),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只与小孔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④光的速度:3x108m/s二、光的散射与光的颜色①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定、紫七种色光过程。
说明:在红光之外还有红外线,能使温度计温度上升。
在紫光之外还有紫外线,能使胶卷感光,它也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消毒灭菌。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来决定,即物体的颜色与透过它的 ②物体的颜色 色光的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物体颜色决定,即物体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③三原色:红、绿、蓝一、光的传播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其中符合要求的是()A.B.C.D.【答案】A【解析】当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应该控制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大小,故A 符合要求,而B、C、D不合要求。
故选A。
2.(2022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属于光源的是()A.天空中的一轮明月B.发光的猫眼C.闪闪发光的红宝石D.点燃的蜡烛【答案】D【解析】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发光的猫眼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都不是自己发光,只有点燃的蜡烛能够自己发光,因此只有蜡烛是光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2七下·鄞州期中)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答案】A【解析】A.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故B正确不合题意;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光的色散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3.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规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光照射下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的颜色。
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3. 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规律。
5.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的色散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棱镜、太阳光、白色屏幕、彩色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棱镜、一张白纸、一把彩色笔。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主讲:黄冈中学优秀物理教师岑栋一、知识概述本节课我们学习光学知识,这节课的目标是: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色散光谱的七色排列顺序;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的色光折射本领不同;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最后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二、重点知识讲解1、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我们看下面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让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色依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亮带叫做光谱.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颜料的混合,其颜色由混合后的颜料反射出光的颜色所决定.例如黄颜料和蓝颜料混合后主要反射绿色光,反而呈现出绿色来.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
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
【知识梳理】
1.光的色散
太阳光束(白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可将太阳光束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
在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中,红光偏折的角度较小而紫光偏折的角度较大。
红光外侧的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光外侧的光线称为紫外线。
2.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质的颜色由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质的颜色是由反射光决定的。
例:红色衣服是因为衣服反射红色光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蓝色的玻璃是因为它能透过蓝色光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3.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均匀相混可得白色。
4.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者相混可得黑色。
【基础训练】
1.在黑夜作战,用装有红外线瞄准器的步枪射击时,命中率很高,这是因为( )
A.红外线瞄准器会向敌人发射红外线,从而看清敌人
B.敌人在黑夜时,会向四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瞄准器会捕捉敌人发出的红外线
C.使用红外线瞄准器的步枪不管向哪个方向射击都会命中目标
D.红外线步枪用红外线射击而不用子弹
【答案】B
【详解】
人体温度比较高,会散发红外线,通过红外线瞄准器可以很清晰的看见黑夜中的人,能发热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能量越高,用红外瞄准器看的越清晰,命中率很高,红外线步枪用红外线瞄准器瞄准,用子弹射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在没有其他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A.全身呈红色B.上衣呈红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答案】D
【详解】
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绿裙子上被吸收,观3.(2020·浙江七年级月考)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引起的
【答案】A
【详解】
A.在三棱镜的折射作用下,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引起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再过几天即将在白马湖动漫广场举行,在动漫节上,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漂亮的Cosplay选手,这是因为光发生,当一束温暖的红光照在这个紫发、白长裙、黑靴子的女生身上,我们看到的她是色头发,色裙及色靴子。
【答案】漫反射、黑、红、黑
【详解】
在动漫节上,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Cosplay表演秀,这是因为光线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
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长裙可以反射红光,白长裙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我们看到白长裙就是红色的;
紫发只能反射紫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紫发上被吸收,我们看到紫发是黑色的。
黑靴子吸收各种色光。
故我们看到的还是黑靴子。
【课后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答案】牛顿红橙黄绿蓝靛紫紫折射红
【详解】
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紫光,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其本质是光的折射;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红光。
2.(2020·浙江七年级月考)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
C.图丙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
D.图丁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D
【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常见应用进行解答。
【详解】
A.图甲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图乙中,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故B错误;
C.图丙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图丁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3.(2020·浙江省慈溪市崇寿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如果,一束白光A入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1、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则()
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答案】C
【详解】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所以1是红光,3是紫光,2是两者间的任一种,故选C。
4.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答案】B
【分析】
绿色植物是不透明的物体,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可知,绿色植物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其它色光,由此得出结论。
【详解】
因为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黄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基本不吸收并且几乎全部反射,因此人眼所看到的叶片就多为绿色。
据此,说明其它色光对绿色植物有利,而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故选B。
5.在生活中,物体颜色多种多样,共同构成了美丽多姿的生活环境.下面有关物体颜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红色的花瓣能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呈现红色
B.用绿色灯光照着舞台上穿红色裙子的演员,观众看到裙子的颜色是黑色的
C.透过蓝色的玻璃窗看外面绿色的树木,所有树木皆变成黑色了
D.电视机里画面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配出来的
【答案】A
【详解】
A. 红色的花瓣能反射红色的光,因此呈现红色。
故A符合题意。
B. 用绿色灯光照着舞台上穿红色裙子的演员,观众看到裙子的颜色是黑色的,因为红色裙子不能反射绿光。
故B不符合题意。
C. 透过蓝色的玻璃窗看外面绿色的树木,所有树木皆变成黑色了,因为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电视机里画面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基色按一定比例配出来的。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