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辐射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7
辐射宣传资料1.什么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在自然界中, 一些元素的原子能够通过核衰变自发地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科学上命名为α、β、γ射线等), 这些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和贯穿物体的本领, 进入物体后能够改变物体原子的结构, 引起物体性能的改变, 我们将这些能够自发发射射线的元素叫放射源, 能人为发射射线的装置叫射线装置。
2、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目前, 核技术在社会各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上应用在育种、防虫方面。
(2)、核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探伤、测厚、称重、料位、仪器仪表等。
(3)、核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大家常见的各种CT机、X射线摄片、透视、放射治疗、核医学。
3.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对人类的危害放射源工作时的剂量非常大, 如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人在辐照室短暂逗留可致人死亡或重伤, 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 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
(1)、急性放射病是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辐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
如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细胞暂时减少、造血障碍、皮肤溃疡、发育停滞等, 急性放射损伤平时非常少见, 只在从事核工业和放射治疗时, 由于偶然事故而发生, 或在核武器袭击下发生。
(2)、慢性放射病是在较长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而引起的。
如慢性皮肤损伤, 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
慢性损伤常见于放射工作职业人群, 以神经衰弱综合症为主, 伴有造血系统或脏器功能改变, 常见白细胞减少。
(3)、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
在胚胎植入前期受照, 可使出生前死亡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受照, 可使畸形率升高;在胎儿期受照, 小头症、智力迟钝等发育障碍的出现率增高。
因此对育龄妇女和孕妇, 在防护上都有特殊的要求。
(4)、辐射可能致癌和可能造成遗传损伤。
在受到照射的人群中, 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
乳腺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受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辐射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辐射无处不在,从自然界到人造设施,从家用电器到电子产品,辐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辐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参加了辐射科普讲座,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辐射科普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辐射的定义及分类辐射是指电磁波和粒子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根据辐射的性质,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能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辐射的来源辐射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自然辐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辐射源,如宇宙射线、地壳辐射、放射性元素等。
2. 人为辐射:工业、医疗、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
3. 生活辐射:吸烟、酒精、药物等。
三、辐射的危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因辐射类型、剂量、接触时间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1. 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导致细胞突变、染色体畸变,增加癌症、遗传疾病等风险。
2. 非电离辐射:长期接触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影响,如头痛、失眠、视力下降等。
四、辐射的防护为了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减少辐射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高辐射环境,如核电站、医疗设备等。
2. 加强自我防护:在接触辐射时,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等。
3.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尽量减少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4.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辐射科普的重要性通过参加辐射科普讲座,我深刻认识到辐射科普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辐射科普的一些感悟:1. 提高公众意识:辐射科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辐射的认识,使人们更加关注辐射问题,从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促进科技发展:辐射科普有助于促进辐射相关科技的发展,推动辐射防护技术的进步。
放射科的健康科普知识
放射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应用于放射性物质的应用和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放射科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
一、辐射的种类
辐射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是由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
非离子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
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被控制和限制的。
高剂量的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放射性疾病、癌症等。
然而,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导致明显的健康问题。
三、辐射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辐射防护措施。
首先,应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其次,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等,来减少辐射的侵害。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锻炼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四、放射科的应用
放射科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肺部等部位的疾病,核医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癌症等。
此外,放射科还可以应用于放射性治疗,通过放射性药物或精确照射技术,来杀灭癌细胞或减缓病情。
总结起来,放射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可以用于辐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虽然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和科学的应用,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大家对放射科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能正确对待和运用辐射科学知识。
辐射科普知识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的传播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辐射,是指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常见的电磁辐射有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辐射可以按照波长或频率进行分类。
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非电离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三、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来源非常广泛。
无线电波来自于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微波则主要来自微波炉。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来自于太阳、灯泡、炉灶等。
紫外线来自于太阳,也可由紫外线灯产生。
X 射线和γ射线则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和核能设施。
四、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无线电波和微波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下可能会引发热损伤。
红外线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受热,引起烫伤和眼睛疾病。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
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长期暴露会增加患癌风险。
五、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和电脑。
2. 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和微波炉等。
3. 使用防辐射设备,如手机辐射贴、电脑辐射防护屏幕等。
4. 减少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5. 注意医疗辐射的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六、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
常见的监测仪器有电磁辐射仪和剂量仪等。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联合制定和推荐的。
七、辐射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辐射科学在医学诊断、治疗和工业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上常用的X射线和γ射线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辐射知识科普让你健康无忧辐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话题。
它既有积极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和通信,又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辐射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文将对辐射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介绍。
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体通过传导、传输或传播方式释放出的能量,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种形式。
电磁辐射指的是波动的电场和磁场传播形成的辐射,包括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离子辐射则是由释放带电粒子的方式产生的,如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二、辐射的应用领域1. 医疗应用辐射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X射线和γ射线可以被用于拍摄人体内部的影像,以进行疾病的诊断。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2. 通信应用辐射在通信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播电波、微波和无线网络信号,都是通过辐射传输的。
它们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语音和数据传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长期低剂量辐射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如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然而,这些风险通常比较低,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较小。
2. 辐射紧急情况对于辐射紧急情况而言,如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度暴露,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皮肤损伤等。
因此,在核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四、如何保护自己虽然辐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暴露在辐射中的风险。
1. 使用防护设备在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时,我们应当穿戴好防护衣物。
这些衣物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挡辐射,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控制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的辐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家庭中使用的电器,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微波等电磁辐射源旁边。
放射性辐射安全科普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辐射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也不必“谈辐色变”。
大家应该坚持“保持距离,越远越好”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方式,尽可能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通常人们受到的放射性辐射大部分来源于自然环境,少部分来源于医疗诊断。
下面就来一起了解放射性辐射安全常识,避免放射性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一、“放射性”和“辐射”的概念“放射性”实际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世界上一切的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并且每一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但是极少数物质的原子核不具备稳定性,具体表现为自发地发生变化。
不仅如此,对于不稳定的原子核而言,发生变化时就会发射各种类型的射线,这是“放射性”的实际表现。
实际上一些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已经存在,如镭、铀、钍等天然放射性物质。
人类在不同目的驱使下制造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部分属于“人工放射性物质”的范畴。
对于“辐射”而言,主要是以波、粒子,或是光子的能量束形式进行传播,此种类型的能量不容忽视。
辐射存在看不清和摸不着的特征,却会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具体伤害。
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十分常见,乘飞机、拍X光片、看电视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射。
但是,这些类型的辐射处于微量状态,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除去这部分辐射,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大量的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就需要预防放射性辐射和尽可能减少在辐射中暴露的时间。
二、放射性辐射规避和防护的方式为了将有关工作人员和大众的生命健康保障工作落到实处,相关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并要颁布和实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规章制度。
在全面落实放射性辐射规避和安全防护工作时,应严格遵循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和降低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对于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的高放射性物质,一定要避免大面积开挖土石方,否则原本被覆盖的高放射性岩矿石就会暴露出来,此种方式可以防止产生强辐射源。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辐射安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辐射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象。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辐射,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科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辐射无处不在,包括自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地球表面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人体自身等;人工辐射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辐射的类型及其危害。
根据辐射的穿透能力,我们可以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击穿原子或分子,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脱离轨道,从而产生电离效应。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等。
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具有破坏作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细胞突变、基因突变,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脱离轨道。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紫外线、微波、射频等。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高强度暴露下也可能引起细胞损伤和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辐射安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了解辐射源:掌握身边可能存在的辐射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并了解其辐射水平。
2. 限制辐射暴露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辐射源,如减少手机通话时间、使用耳机等。
3. 保持安全距离:远离高辐射源,如核设施、变电站等,避免直接接触。
4. 做好防护措施:在接触高辐射环境时,佩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防护眼镜等。
5.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6. 倡导辐射安全文化:提高全民辐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辐射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辐射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防辐射必读孕妇科普辐射威胁与防范防辐射必读孕妇科普:辐射威胁与防范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电子设备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辐射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对于孕妇来说更是需要格外关注。
本文将科普辐射的威胁与防范措施,以便孕妇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一、了解辐射的类型和来源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这些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对人体产生直接的损害。
非电离辐射主要来自电子设备和电磁波,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虽然非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低,但长时间的接触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辐射对孕妇健康的影响1.胚胎发育异常风险增加:辐射对胚胎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或高剂量的辐射暴露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畸形等。
2.潜在的癌症风险:长期接触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包括乳腺癌、子宫颈癌等妇科癌症。
3.生殖系统受损:辐射对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月经不调等问题。
三、减少辐射暴露的防范措施1.保持距离:尽量保持与电子设备的距离,避免过近接触。
手机使用时,建议使用免提或耳机,而不是将手机贴近头部。
2.减少使用时间:尽量减少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和电脑等常用设备,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3.使用辐射防护产品:市面上有许多辐射防护产品,如辐射防护服、手机防辐射膜等,使用这些产品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的暴露。
4.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电子设备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辐射累积。
5.远离高辐射源: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微波炉、电磁炉等产生高辐射的设备。
6.定期休息和锻炼:适当的休息和锻炼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减少对辐射的敏感性。
四、注意事项1.孕妇尽量避免接触医疗X射线检查,如非必要,应谨慎决定是否做检查。
2.尽量不要住在高辐射区域,如靠近高压线、移动通信基站等地区。
3.孕妇在怀孕期间要避免过度焦虑辐射问题,积极调整心态,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放射卫生科普知识放射卫生科普知识(一)放射卫生是研究和应用对人体和环境进行保护的科学,以降低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潜在危害。
了解放射卫生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核辐射事件的防护非常重要。
一、核辐射的种类核辐射主要有三种类型: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α射线:α射线是由放射性物质中的α粒子组成,是一种带有正电的粒子。
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力很差,可以被一张纸或几厘米厚的空气所阻挡。
但当α射线进入人体时,它们能量很快被吸收,对人体伤害较大。
2.β射线:β射线是由放射性物质中的β粒子组成,是一种高速电子或正电子。
它们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能穿透人体的一层皮肤,但被金属或木头等物质所阻挡。
3.γ射线:γ射线是电磁波,与X射线类似。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穿透人体和一切物质。
因此,γ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二、核辐射的影响1.急性辐射病:接受高剂量的核辐射会引起急性辐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症状。
在剂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辐射病可能会导致死亡。
2.长期健康影响:长期低剂量辐射的暴露可能导致癌症、遗传损伤和生殖问题。
因此,放射源的安全储存和正确使用对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辐射防护1.时间:减少暴露在放射源附近的时间,可以降低辐射的吸收。
尽量远离放射源,缩短暴露时间。
2.距离:增加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辐射的暴露。
保持距离是一个有效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核事故或放射源泄漏的情况下。
3.屏蔽:通过使用适当的屏蔽物,如厚重的金属或混凝土墙壁,来减少辐射的暴露。
屏蔽物可以有效地阻挡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穿透。
四、辐射事件应急措施1.听从指挥:在核事故或放射源泄漏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听从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的指挥和安排。
遵循安全隐患区域的撤离指示,并按照领导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避免暴露:尽量避免在放射源附近或可能受到核辐射的区域逗留。
选择安全的避难地点,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3.个人防护:如果无法立即逃离危险区域,应尽量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手套和防护服等,减少暴露风险。
放射科辐射科普什么是放射科辐射?放射科辐射是指一种能量的传播方式,通过电磁波或者粒子流来传递。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可以将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其原位中移除。
这种辐射主要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不足以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其原位中移除的辐射。
这种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放射科辐射对人类的影响放射科辐射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剂量、照射方式和时间等。
1. 高剂量照射的影响高剂量照射可以对人体产生直接损伤,例如引起皮肤红肿、烧伤和白内障等。
此外,高剂量照射还可能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变异、损伤和死亡。
2. 低剂量照射的影响低剂量照射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遗传突变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3. 放射科辐射安全措施为了保护人类免受放射科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在放射源附近设置防护屏障,减少辐射波及范围;•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铅衣和眼镜等;•控制接触时间和距离,减少暴露时间;•定期检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并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放射科辐射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科辐射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2. 放疗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放射科辐射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来达到治疗目的。
3.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
放射科辐射与环境保护放射科辐射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科普辐射】电器两端接上了电压,就一定会有电场存在;只要电器中有电流流过,电流周围一定会有磁场存在;而电器中的电压和电流常常是变化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会产生电场。
所以,家用电器无论大小,不管是微波炉、电磁炉,还是手电筒一类的“生活电器”,只要是以电为主要能源的物品,使用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向外辐射出电磁场。
一、电吹风1.介绍:电吹风功率可以达到1000瓦,电吹风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场强度超出电视机、电脑等小功率电器并不出奇。
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大。
虽然电器发出的辐射都属于非电离性的辐射(不同于X光的电离性辐射),也大都属于电磁波里的无线电波波段,但是不同电器辐射出的电磁场如果频率不同,还各有差异。
对于电吹风来说,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相应的,电吹风周围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也是50Hz左右的。
而手机发出的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是在0.8GHz到2GHz的范围内(通信制式不同会有区别,1GHz 是10 9 Hz)。
微波炉里的微波也大致是这一频率,而电脑CPU里电路工作频率为几GHz,辐射出的电磁场频率大致也在这一范围。
单看数量大小,电吹风的辐射频率值比它们要低好多。
2.危害低频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威胁主要在于:低频电场和低频磁场会在人体内产生出或者感应出电流,电流如果足够大,可对神经和肌肉产生刺激。
不过要产生这种刺激,电磁场本身的能量要足够大才可以。
综合各种因素,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了包含有射频电磁场和低频电磁场的各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最大安全值:[1]其中,电吹风辐射的频段的结果如下:不同的电磁场安全的最大电场强度(V/m)安全的最大磁感应强度(µT)电吹风(50Hz)5000 100电吹风的工作功率比较大,可以辐射出比较强的电磁场。
但是电吹风的辐射属于低频率的电磁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强度比电吹风的辐射强度要大得多。
3.预防:电吹风辐射最大的地方是电吹风后端,而电吹风的出风口,安全系数高出很多。
在距离出风口3厘米处,低频辐射量为42.8mG,再远一点,大约8-10厘米处,也就是我们平时吹头发的距离,这里的辐射量就只有5.5mG了。
其实,日常生活中,紧贴电吹风后端的概率几乎为零。
即便在理发店里,有隔壁座位的电吹风对着你,这个距离也一定远大于10厘米。
所以,并不需要过分顾虑电吹风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二.微波炉1.工作原理: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的特性制作的。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却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
微波炉中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
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 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
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2危害:对于微波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少危害,虽然有专家对人体各部位受到多少辐射会引起多少实质伤害的数据已经有了(如研究表明当微波的功率密度为0.5w/cm2、单个脉冲释放的能量达到20J(焦耳)/cm2时,会造成人体皮肤轻度烧伤;当功率密度为20w/cm2时照射2秒,可造成三度烧伤;当功率密度为80w/cm2时,仅1秒就可使人丧命。
),但对于那些微量的辐射到底对人体会产生多少伤害,至今没有答案。
3预防:定期检查炉门四周和门锁,如有损坏、闭合不良,应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不宜把脸贴近微波炉观察窗,防止眼睛因微波辐射而受损伤;不宜长时间受到微波照射,以防引起头晕、目眩、乏力、消瘦、脱发等症状,使人体受损;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三、【电磁炉】1.介绍: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将50HZ的低频交流电源,转变为30KHZ- 40KHZ的高频交流电源直接加到电磁炉的线圈盘中产生大功率的电磁场,再利用电磁场使锅体产生涡流而进行加热,也就是说电磁炉是直接利用电磁辐射对锅具加热工作的。
2.危害:普通的电磁炉在工作时线圈盘产生的电磁辐射除了给炉面上的锅体加热外,还有一部分电磁辐射会从电磁炉体内和锅体向往泄放,而产生人们所说的外泄电磁辐射,这部分电磁辐射就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电磁辐射源。
外泄辐射源的强度大小与电磁炉功率和电磁炉的质量有关。
电磁炉通过电磁波对锅具进行加热,可见功率非常之大,即使其电磁泄露的比率很小,但是这个泄漏的功率值仍然很大,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
如果使用者身上再带有金属物品,如金属框眼镜、项链、金属腰带等,这些金属物品如同接收天线的引向器,这样受到的辐射将更大。
电磁炉的工作频率是20KHz~30KHz,这个频段的电磁波非常适合对铁磁性的锅具进行加热。
但是这个频段属于极低频电磁波段,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公布长期暴露在低频磁场和低频噪音下的人群,患白血病、恶性肿瘤、胎儿畸形、耳鸣等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低频磁场定为可疑致癌物。
电磁炉边缘泄漏的电磁波强度非常大,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范围,一般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电磁炉,尤其是用电磁炉吃火锅使用时间长危害大。
3.预防:要尽可能选用以铁和钢制品为主的电磁炉,这一类铁磁性材料会使加热过程中加热负载(锅体及炉具)与感应涡流相匹配,能量转换率高,相对来说磁场外泄较少;使用时要注意尽量和电磁炉保持距离,不要靠得过近,通常与电磁炉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较为安全;使用电磁炉的时间不要过长。
若经常较长时间使用电磁炉,应尽可能选择有金属隔板遮蔽的,以减小辐射量;在厨房中准备不锈钢纤维制作的防电磁围裙、防电磁辐射的手套等等。
四.电脑1.介绍:电脑辐射主要就是指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通常以热效应、非热效应和刺激对机体产生生物作用。
电脑的电磁辐射则主要来源于电脑里的各种电路,并不会产生类似核辐射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小微粒的东西。
2.危害:坐在电脑前,把电脑打开,身体就会开始接受到电磁辐射,把电脑关闭以后,电磁辐射也就立刻停止了,脸上不会有“残余的微粒”。
传统的CRT显示器会因为静电而吸附一些灰尘,但这些灰尘本身不会产生电磁辐射,落到脸上也不会造成辐射损害。
传统的CRT显示器可能会产生微量的紫外线。
对于液晶显示器(笔记本基本都是),液晶屏幕本身是没有辐射的,后面的灯管是辐射源,这样的液晶显示器的辐射和一个小灯管的辐射没有什么差别,本质上说,液晶屏幕的辐射是完完全全没必要担心的。
3.预防:电脑对人体的危害并不是辐射引起的,只是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产生视力疲劳,就像我们长时间看电视也会感到眼睛酸涩一样。
所以,使用电脑时要注意时间与距离。
每1小时就需要休息10分钟,待在电脑旁的时间最好是在4个小时内。
眼睛与屏幕之间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最好采用俯视角20度的姿势。
五.手机1.介绍: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2.危害: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神经系统科学家Nora Volkow博士将手机放到了47位志愿者的耳边。
他们用一台PET扫描仪比较两部电话都关闭和一部关闭、一部保持接通状态达50分钟时的脑部活动。
由于采用静音措施,志愿者不知道哪部电话是接通的。
研究小组发现,当电话在处于接通状态时,靠近电话天线区域的脑部活动增加了7%;而处于关闭状态的电话一侧,脑部活动没有任何异常。
Volkow说,现在还判断不了这种现象对脑部是好还是坏。
伦敦大学学院的帕特里克·哈格德(Patrick Haggard)说:“自然状态下,脑部活动可能发生比这大得多的波动”。
沃尔科夫指出,事实上增加脑部活动可能促进脑部的连接状态,甚至可能产生有益的治疗作用.总之,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来说,主流科学界无法给出统一意见。
3.预防:目前的科技手段无法给出定论,但是Volkow博士的研究已经得出结论:手机关闭时,是不会发出辐射的,虽然我们不知道有益、有害。
所以,以防未知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我们还是在不用手机的时候把手机关机了吧。
总结科学领域中,存在很多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主流科学界也往往会给出一个相应的说法。
不过,科学家们肯定免不了会出错。
有时他们的研究结论甚至会彼此矛盾。
比如有些研究认为,手机辐射跟脑癌之间存在关联,有些研究又说这种关联证据不足。
这常常让公众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a)以最权威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者Nature杂志上论文的意见为主。
(b)以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如果“主流”真的存在的话)为主。
(c)以最新发表的意见为主。
(d)别当真,科学新闻可以当娱乐新闻看。
如果这条新闻说的是”最新的医学研究“,那么理性的选择是:(d),别当真,就当娱乐新闻看吧。
那些写在晚报副刊上的各种所谓健康指南,连看都别看。
而那些刊登在主流媒体上,有最新的论文支持的科学新闻,比如说英国某个团队又发现什么东西对儿童智力的新影响了,我们大概可以看,但是看完就忘了也没有太大问题。
更进一步,如果这条新闻说的是”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比如吃什么什么维生素对身体有什么什么好处或坏处,那么哪怕是发表在最权威医学期刊的那些高引用率论文,也可以全部忽略。
因为,所有搞医学研究的科学家都知道这个秘密:医学研究确实算不上严密。
科学报道都是用人类传统语言写成的,而科学研究使用的却不是人类传统语言。
所谓“科学方法”,其实是另一套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除非你自己搞明白了辐射的问题,要么,你就跟随”主流“科学界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