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7
4 古诗两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古诗两首《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蓝腾空而起,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变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中国人历年来讨厌春,因为春天去了,代莱期望已经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已经开始启程了,不管就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著这种幸福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
但这种“快乐”方式非常多。
四下挑选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示出的方式的确就是两种风格。
《江南春》可以念出诗人用“春”缔造出来一种“责任”。
我曾经念了一点日本的教育,“居安思危”一直就是日本人的一种素质,中日对照,我们缺乏的就是居安思危。
从这首诗可以确切地窥见,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思危,即使春天去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来到人们的心中,来到官员的心中。
也许这种思危无法非常细致地讲给学生听到,也许我们无法借古说今,但诵读这首古诗,累积这首诗,给与学生不必须就是单单是一首诗,必须把思想送给学生。
杜牧看见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述着历史。
我们常说道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暗藏着最终倒塌的危机。
诗人就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备灵敏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下了进来。
虽然我们无法说学生这么多,但通过指点鼓励现在的学生搞个存有思想的芦苇之路还是必须跑的。
程颢的《春日偶成》比较简单,这是一个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种快乐,从“偷闲”两字可以读出来。
老人如玩童,这是一个人返朴归真的表现。
学这首诗,老师引导学习最好别让学生忘记这是老人读春。
我教此课,就让学生把这首诗带回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同读,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效果很好。
因为,我们年轻人上这课,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所体会到的东西往往也是浅层的,是难以体会到那种偷闲之乐。
引导学生引导与家中老人玩这首诗,玩着春天,玩着玩着,他们自会发现到春天真的好美,说不定还能够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写出一些文章来呢!现在,好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春天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我们与学生同游春天去写,引导学生同家人再游,那春天的感觉肯定与老师的参与不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 难点: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分别是《池上》和《小儿垂钓》。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乡村孩子的生活场景,非常有趣。
揭示课题:《古诗两首》。
2. 学习《池上》
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自读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总结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池上》的方法: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儿垂钓》。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齐背《池上》。
揭示课题:《小儿垂钓》。
2. 学习《小儿垂钓》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总结全文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
把古诗《池上》或《小儿垂钓》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