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解读的要素
- 格式:docx
- 大小:41.59 KB
- 文档页数:18
三级语篇类型的内容要求
三级语篇类型的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篇的完整性:要求语篇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语篇应包含起始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应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
2. 语篇的准确性:要求语篇中使用的语言准确无误,无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同时,语篇中使用的术语和数据也应准确可靠。
3. 语篇的条理性:要求语篇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语篇中应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句型,使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4. 语篇的客观性:要求语篇在阐述观点和事实时保持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和偏见。
同时,语篇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也应对读者负责,确保其准确性。
5. 语篇的创新性:要求语篇的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启示性。
同时,语篇在阐述问题时也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上是三级语篇类型的内容要求,仅供参考。
在撰写三级语篇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篇类型和写作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高中英语语篇教学逐字稿教学背景:本课程是高中英语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解英语语篇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四项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英语语篇的组成要素和结构;3.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解读和理解英语语篇;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1.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英语语篇是指一段完整的、有意义的语言表达,通常由一组句子或话语构成。
英语语篇有以下几个特点:(1)连贯性:英语语篇中的每个句子或话语都应该紧密相连,形成一段完整的表达。
(2)一致性:英语语篇中的每个句子或话语都应该在语法结构、语义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3)主题性:英语语篇的每个句子或话语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整个语篇应该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4)读者导向性:英语语篇应该符合读者的需求和期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2.英语语篇的组成要素和结构英语语篇通常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主题:英语语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是整个语篇的核心。
(2)主旨:英语语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是整个语篇的主要内容。
(3)结构:英语语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组织结构,使得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跟随语篇的展开。
英语语篇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结构:(1)时间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空间结构:按照空间位置排列。
(3)因果结构:按照因果关系排列。
(4)问题解决结构:按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排列。
3.运用方法和技巧解读和理解英语语篇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注意语篇的整体结构和组成要素,抓住主题和主旨,弄清楚语篇的逻辑关系。
(2)注意语篇的上下文语境,理解单词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注意语篇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技巧,特别是关键词和短语的使用。
(4)注意语篇的读者导向性,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请根据以下信息,组成一个英语语篇,并说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是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
语文的第一步。
2. 字形:字形是汉字的形态结构,包括笔画、结构、部首等,
是认识、书写汉字的基础。
3. 词语:词语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单位,在语言中承担重要的表达功能。
4. 句子: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词语构成的可以独立表达完整意
思的单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
5. 语篇:语篇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具
有较复杂的语言结构和意义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字形、词语、句子和语篇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同时,还需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和
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
爱和热爱程度。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六要素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六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主题和语篇。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的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促进全面发展。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以及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思维品质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的能力。
主题和语篇是构成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元素。
主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话题,如生活、教育、科技等。
语篇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如文章、段落、句子等。
通过主题和语篇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和核心素养。
总之,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六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主题和语篇等方面的素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研读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研读是指对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对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研读的详细介绍:一、语篇研读内容五下英语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通常包括一个主要故事或叙述,以及与故事相关的对话或说明文。
这些课文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1. 故事或叙述:课文可能是一个关于日常生活的故事,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学校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是一个关于动物、植物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对话:课文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对话,这些对话通常是角色之间的交流,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问路、打电话等。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场景下的常用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3. 说明文:课文可能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体、现象或过程,如节日的由来、季节的变化、环保意识等。
通过说明文,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用英语描述事物的特征、原因和结果。
二、语篇研读目标通过对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的研读,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2. 掌握语言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固定短语和语法结构。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寻找关键信息、推理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 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
三、语篇研读方法在进行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研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快速阅读:首先进行快速阅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 细节阅读:然后进行细节阅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
3. 推理判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4. 总结归纳: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语篇研读评价对五下英语第二单元语篇研读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情节的掌握、角色的认识等。
六要素整合下的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并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在GSFA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如何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六要素整合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篇分析,六要素整合1.引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教不达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教师认为自己一直在渗透阅读技巧、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认为自己一直在被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却没有获得可迁移的知识技能。
第二种是学生存在过于功利的学习动机,从潜意识里轻视阅读课,认为阅读课中的篇章与高考出现的阅读文本的长度与难度皆不一致,更不会原文重现,因此没必要参与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活动,只需完成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训练即可。
针对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迹可循,从模仿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每次学到的阅读微技能化作“砖瓦”搭建在原有的认知框架上,形成一种知识体系。
针对第二种情况,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同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的文本中去发掘、分析、归纳各类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给予学生自主感悟的机会,引导学生提炼可迁移的阅读模式,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为解决此难题,笔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宏观教学目标,开发了以“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理念框架的一种新型阅读课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1.六要素整合理念与语篇分析《课标》明确把语篇类型列项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一项,提到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学习语篇主题范畴现代语言观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好的教育性和示范性。
语篇分析时教师要充分把握主题意义、语篇特征、观点、价值观教育、文化理解等几个要义,提高教材应用质量,促进人的语言、文化与思维融合发展,彰显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现代语言观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语篇不是语言的形式单位,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是语篇意义的实现形式。
语篇可长可短,长则如一场戏剧、一部小说,短则只有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母,如交通标志语“Stop”“P”等,它们属于特殊语篇。
而教材中的语篇通常为一篇一章一对话具有范式意义的基本语篇。
中小学教材反映着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理念,教材甄选的语篇向广大师生昭示的,除了其资质的合法性外,还有其教育性和示范性。
所以,把握好教材语篇的要义,探寻语言、文化、思维等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元素,是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是语篇语义表达所围绕的中心议题,为言说和探讨等语言应用提供范围或语境。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以及10个主题群和32项子主题。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教材)主要涉及食品、交通、校规、朋友、假日、健康与急救、志愿服务与慈善、传奇与故事等主题;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英语必修、选修教材(以下简称高中教材)选取语言发展与语言变体、优秀人物及成就、品行与责任、科技进步与创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与艺术作品欣赏、异域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等作为教材的主题。
这些主题激发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审视社会历史发展,尊重多元文化差异,探讨生命价值,提升艺术审美情趣。
探究主题意义,能帮助学生提升语篇理解的程度,促进思维发展的水平,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
主题理解一定要明确范畴和层次关系,不然会陷入目标低化或归属错位的误区。
语篇研读(根据王老师授课整理)2023年4月6日周三阴可靠消息,明天解封,有序恢复生活。
有序的意思是超市、商场还不可以进,但可以出门走走了。
这一天盼了好久,但真来了,似乎还有点怀念“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日子。
得到的永远不是自己想要的。
1.什么是语篇研读”“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教育部,2023:59)2.为什么进行语篇研读?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
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景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
服务于主题意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表达。
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老师做好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是教师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2023;59)语篇呈现多模态,有不同的文体与语体。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是文体;文字、非文字的视频,图片、一个单词、一句话都可以构成语篇。
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社会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3.如何研读语篇?首先是三个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即what第二、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也是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第三、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即how。
语篇研读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熟悉文本内容what,把握文本结构how,领悟文本写作意图why,加深对文本深层内涵的理解,迁移运用,形成学科素养。
文本语言、内容的理解是基础,文本结构的把握是脚手架,文本内涵的领悟是目的。
高中英语新高考—英语思维到底如何提高:语篇解读的要素1语篇解读的七种逻辑关系:1. Cause & Effect (因果)2. Definition&Explanation (定义和解释)3. Contrast & Comparison (对比和比较)4. Facts & Evaluation (事实和评价)5. Solutions & Functions (途径和功能)6. General & Specific (一般和具体)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先说主题,然后具体解释,这种解释可以分为几个方面(aspects),也可以是对主题的解释(paraphrase)等。
7. Example & Experiment (例子和实验)注:但凡涉及到例子和或实验,基本都会伴随结果或评价,这个读者需要注意的。
这七种关系或明或暗,结果都会通过一种手段使出去,那就是:连贯和衔接,这里面也有一些标志词。
但凡它们的出现,说明作者要使用七种武器了。
标志词有:指代(it, they),递进(also, besides),举例(for example), 对比(now, but, however),某些副词(fortunately,sadly)等等。
无论如何,我在阅读讲解的时候,都反复强调:所读即所考。
即:你读的每一个句子留下的思考点都应是命题人设问点,或者至少是干扰点。
所以,这里我介绍一个方法:学会阅读的过程中对作者提问,即PQA法:process - question the author。
2文本主题的主线意识和词义意识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文章都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分“明暗”两种线索。
暗线一般都是作者的观点,明线一般都是事实(这是个人阅读感受,没有定论)。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明线推测暗线,换句话说,通过事实推理观点。
这个观点会可能分为多角色的。
主线的提取最好的方式就是每个段落关键词的提取,这就需要有词义意识了。
这个关键词起到概括作用。
然后串联关键词,基本就形成了意义线索了。
具体说明如下:1、主线意识定义:主线是指文章发展的线索,分“明暗”两种线索。
特点:好文章有一条生命索,但明线易找、暗线难寻。
规律:“写文章一定要有一条主线。
……线不能多,连两条都不能有,只能一条。
”活动:阅读教学主线意识包括三种活动。
(1)勘探主线,调查和找寻线索,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本内部的逻辑结构,形成主线的雏形。
(2)提取主线,文本意义化步骤,用词义概括方法提取文本语义、形成意义线索。
(3)活用主线,读后表达化步骤,提取主线之后的言语生成。
2、词义意识定义:词义意识即词义概括意识,词义概括必须动用“概括”的认知思维技能。
概括的重要性:……特点:词义概括是言语的思维活动、思维的言语活动。
关系:词义概括形成一个特殊的上位概念,意味着存在一系列下位概念;这种上位和下位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概括关系的知识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概括关系”。
作用:深读中词义概括,即透过文本表面的段落结构和字面意思,利用概括梳理文本内部结构、理解深层含意。
机理:概括是人的心理逻辑变量在起作用的,心理逻辑变量能使概括对象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序列,阅读需要读者利用概括的逻辑变量,从文中提炼上下位概念。
是不是有点抽象了,看一个已经提取好关键词的例子吧:这是一篇介绍城市的说明文,是这样处理的:用关键词概括各个段落,分两步:每一步先用一个英文核心词概括其大意,回答what的问题;每一段再用一个形容词修辞核心词,回答how的问题。
首先,每段先用一个核心词概括what,What:city—life—development—changes—sights其次,每段再用一个形容词概括how,How:globalcity—enjoyable life—witnessing development—rapid changes—attractive sights词义概括把601个词的一篇课文浓缩为10个英文词,建构概括关系的上位词。
根据global city,enjoyable life, witnessing development, rapid changes, attractive sights关键词词义拓展what/how信息,把每个词义转换为内容充实的句式;模仿课文结构,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
读者可能问:读后写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是以语言来展示和证实自己的存在的”。
最后说明的,主线意识和前面说的文本特征结构是一致的,对任何一个的充分的理解都有助于另外一个的把握。
3文体解读的段内逻辑简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任何题材和体裁的文本,都是作者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表现形式。
为了实现一定的表达目的,作者会遵循一定的标准来选择材料,运用一定的技巧来组织语言,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发展段落,形成篇章。
了解句子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从微观的角度解读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Clause relation)语篇中常见的一种宏观结构组织,是语篇中一个或一组小句与另一个或一组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这种语义关系可细分为三种小句关系:Winter(1997)& Hoey(1983)➢∙∙problem-solution➢∙∙hypothetical-real➢∙∙general–particular看起来和语篇结构差不多,其实段落就是小语篇(不光段落,有时一个单词都是语篇的可能),包括单方向的依靠关系, 如因果、让步、条件、假设、递进等关系, 也包括双方向的依靠关系, 或叫相互关系, 如主次关系, 并连关系。
这样的小句之间都蕴含着前后相依赖的因素, 一个或多个小句所表达的内容是以另一个或多个小句所表达的内容为前提。
注:这种划分和不少学者(例如黄国文)的划分还是有差别的,但容易理解,所以笔者推荐这种。
举例:(依靠关系)The scientists say that being able to measure the students interest level will enable educators to adjust the materials in real time and re-engage the student. Witchel alsobelieves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he filmmakers with honest audience opinions and in the future also be used in developing more understanding companion robots.(一般的、概括性的或抽象性的内容--具体的例证或细节)It is expected that the technology might be applied to many fields such as education, film-making and making better companion robots.(双向依靠——并列关系)Although it’s hard to tell the father of this amazing technology, history suggests that it could have been the fruit of not one but five key people. First,Morton Heilig introduced users to 3D films. Then, there’s Jaron Lanier, the first person to use the term“Virtual Reality”. Douglas Engelbart invented the computer mouse. IvanSutherland is the inventor of the first HMD and Myron Krueger, the audio wiz.(扩展关系)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euron, memory champions aren’t all that different tous. Pople with an average memor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ir memory ability by using what’s known as the “mind palace”method.其它综合:However, like any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has its negative effects. For example(一般-具体关系), some people become addicted to virtual reality games, which does greatharm to their real world life. Apart from this(依靠关系), concerns have also been raised about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caused by desensitization. This means(扩展关系)that people are no longer influenced by theirviolent behaviour in the games and therefore don’t feel bad if they “kill”others.我个人认为,了解这些最大的用途就是清晰文章的脉络,尤其是过渡关系。
举一个人教版课文为例:在第一段,通过疑问句的排比修辞到中心句,然后最后一个疑问句和前面是扩展关系,但这个扩展句引出下文,第二段和这个句子形成了一般——具体关系。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文体:Decid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ssage by figuring out the transitional sentences between paragraphs.“However, there was one band that started ina different way.”What was theMonkees’way of forming a band?How does the authorshow that it was started differently?4文本解读中的常用简化手段:话题——功能——修辞这个部分在葛炳芳主持的书里有更详细的研究,读者是老师,建议一定去读读;如果是学生就不要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