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68.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24讲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符号:可逆反应用“”符号,而不用“===”表示。
(3)特点: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2.化学平衡的建立(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化学平衡的特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造成了v正≠v逆,其具体情况如下:(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 (2)恒温恒容下,反应A(g)+B(g)C(g)+D(g)体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停止了,不再反应了。
( ) (4)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若每消耗1 mol O 2,同时生成2 mol SO 2,则平衡正向移动。
( )(5)对于反应I 2(g)+H 2(g)2HI(g),若使体系颜色变浅,则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对于反应2A(g)+B(g)2C(g),当v (A)正=12v (B)逆时,平衡不移动。
( )(7)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 ) (8)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加快。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几种特殊情况①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③“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b .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④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高频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例1.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 .平衡向右移动时,K 值不一定变化C .K 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D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 值也增大两倍 【答案】 D高频考点二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例2.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2018 年北京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均衡挪动(学案)夯实基础知识1.化学均衡挪动的过程2.化学均衡挪动与化学反响速率的关系(1)v 正 >v 逆: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
(2)v 正=v 逆:反响达到均衡状态,不发生均衡挪动。
(3)v 正<v 逆: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3.影响化学均衡的要素(1)若其余条件不变,改变以下条件对化学均衡的影响以下:改变的条件 (其余条件不变 )化学均衡挪动的方向增大反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响方向挪动浓度减小反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响方向挪动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增大压强反响前后气体体挪动压强 ( 对有气体积改变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参加的反响 )减小压强挪动反响前后气体体改变压强均衡不挪动积不变高升温度向吸热反响方向挪动温度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响方向挪动催化剂同样程度改变 v 正、 v 逆,均衡不挪动(2)勒夏特列原理假如改变影响化学均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响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均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类改变的方向挪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均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充入惰性气体原均衡系统―――――――→ 系统总压强增大―→ 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均衡不挪动。
①恒温、恒压条件充入惰性气体原均衡系统―――――――→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响气体的分压减小―→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正误判断正误判断(1) 化学均衡发生挪动,化学反响速率必定改变;化学反响速率改变,化学均衡也必定发生挪动( ×)(2)高升温度,均衡向吸热反响方向挪动,此时v 放减小, v 吸增大 ( ×)(3)合成氨反响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能够促使该均衡向生成氨的方向挪动,所以也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说使用催化剂的原由( ×)(4)均衡时,其余条件不变,分别出固体生成物,v 正减小 ( ×)(5)C(s) + CO2(g)2CO(g)H> 0,其余条件不变时,高升温度,反响速率v(CO 2)和 CO2的均衡转化率均增大 ( √)(6)化学均衡正向挪动,反响物的转变率不必定增大( √)(7) 往均衡系统FeCl3+ 3KSCN Fe(SCN)3+ 3KCl 中加入适当KCl 固体,均衡逆向挪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8)对于 2NO2 (g) N2O4(g) 的均衡系统,压缩体积,增大增强,均衡正向挪动,混淆气体的颜色变浅( ×)深度思虑依据化学均衡原理解答以下问题: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 2(g)+ 3H 2(g)- 12NH 3(g)H=- 92.4 kJ · mol,只改变一种外界条件,达成下表:氢气的转变率 (增大、氨气的体积分数 (增大、改变条件均衡挪动方向减小或不变 )减小或不变 )增大氮气的浓度增大氨气的浓度升温充入适当氩气答案正向增大逆向减小增大逆向减小减小不挪动不变不变典型题目组训练题组一选用举措使化学均衡定向挪动1. (2017 ·宁高三质检南)COCl 2(g)CO(g) +Cl 2(g)H>0,当反响达到均衡时,以下举措:①升温①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①增添 CO 浓度①减压①加催化剂①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升COCl 2转变率的是 ()A .①①①B .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B2.(2017 ·州一中检测郑)将 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响2NO2(g)N2O4(g)达到均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正反响为吸热反响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混淆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本来压强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混淆气体的颜色变浅答案C3.在压强为0.1 MPa 、温度为300 ①条件下, a mol CO 与 3a mol H 2的混淆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响生成甲醇: CO(g) +2H 2(g)CH3OH(g)H< 0。
【第1课时化学反应方向、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之小船创作[课时设计]本章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中命制反应原理综合题的主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各种动态平衡的基石和思维发散源。
共设计6课时,第1、3课时为知识梳理课,第2、4、5为热点题型课,第6课时为体现学科特色题型的方法指导课,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各课时之间由知识到题型,由基础到能力再到素养,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第1课时化学反应方向、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课型标签:知识课基础课]知识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②体系趋向于从有序体系转变为无序体系。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依据[名师点拨] 数学象限法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性1.下列反应在任意温度下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D )A.2NaCl+2H2O2NaOH+Cl2↑+H2↑B.NH3(g)+HCl(g)NH4Cl(s) ΔH<0C.CaCO3(s)CaO(s)+CO2(g) ΔH>0D.X2Y2(s)X2(g)+Y2(g) ΔH<0解析:A项,电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借助外力才能发生,ΔH>0,Δ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B项,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ΔS<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项,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Δ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D项,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ΔS>0,任意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解析: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自发反应进行的也不一定较快,A项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ΔH>0,该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B项错误;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只要ΔG=ΔH-TΔS<0,反应就可以自发进行,若ΔG>0,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C项正确;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ΔG=ΔH-T ΔS<0,从方程式知TΔS<0,说明ΔH<0,D项错误。
实用文档化学平衡的移动高四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平衡状态(3)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考纲要求:1.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考点一][教材知识层面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反应方向进 (1)概念:在条件下既可以向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行的化学反应。
特点:三同一小。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100%。
[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表示。
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3)2.化学平衡状态1.两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1)(1)“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简称化,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率,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一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2) “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学平衡。
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建立过程:(2)2.两标志——本质标志、等价标志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vv(逆)≠0。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1)本质标志:(正)=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mnpq D(g)为例:等价标志:以(2)C(g)A(g)++B(g)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vvvvmnpqvv不一定)逆(不一定等于)正(,∶∶∶=(D)∶(C)∶(B)∶(A)③大全.实用文档C.X、Y的转化率不相等-1-1cc<0.14 mol·LL< 的取值范围为0 molD.·11[考点达标层面]mnpq D(g),.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g)A(g)++B(g)1] [典题示例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当)(g)+I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g)2HI(g)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 22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质量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vvvvmnpqm mol A断键∶∶ (C)∶(D)=∶∶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A)∶⑥单位时间内(B)1ccvvc2∶=(HI)1∶.(H)∶)(I∶C.反应速率1(H)=(HI) D2222p mol C也断键反应反应,同时⑦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以下不能说Z(s)2X(g)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Y(g)+C.①③④⑤ D.③④⑥⑦ )( 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NO可发生下列反应: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52①2NO(g)4NO(g)+O(g) 的质量分数不变B.反应容器中Y2522②2NO(g)2NO(g)+O(g)的分解速率与.CXY的消耗速率相等22cc(O)=1.3 mol/L,则反应②中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若达平衡时,0.4 mol/L(NO)=,,2 mol X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22NO(g)的起始浓度应不低于________mol/L。
案43 平衡移动[考纲要求] 1了解平衡建立的过程,解平衡常的含义,能够利用平衡常进行简单的计算。
2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剂等)对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了解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平衡的移动1.概念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1)反应速率的变(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反应速率变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果v正、v 同时改变,但始终保持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逆(2)浓度的变,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发生变,但是浓度的变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
(5)颜色的变(颜色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
(7)转率的变。
(8)温度的变。
问题思考1.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3.惰性气体是否影响平衡的移动?4.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率一定提高吗?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A(g)+b B(g)(g) ΔH<0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1)浓度①增大A的浓度或减小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②增大的浓度或减小A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压强①若+b≠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②若+b=改变压强,平衡____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课时3 化学平衡的移动[2018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3)平衡特点提醒:①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③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教材VS高考1.(RJ 必修2·P 51“思考与交流”改编)向含有2 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催化剂加热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2 mol(填“<”、“>”或“=”,下同),SO 2的物质的量>0 mol ,转化率<100%。
2.(SJ 选修4·P 512改编)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 ,同时生成3a mol CB .容器内B 的浓度不再变化C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A 的消耗速率等于C 的生成速率的12倍答案 B3.(溯源题)(海南高考)可逆反应A(g)++D(g)。
下列依据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③。
①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③c (A)不随时间改变④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SJ 选修4 P 46“化学平衡状态”,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依据进行了考查。
学案43化学平衡移动[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反应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果v正、v逆同时改变,但始终保持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发生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的变化。
问题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3.惰性气体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4.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知识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a A(g)+b B(g)C(g)ΔH<0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①增大A的浓度或减小C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②增大C的浓度或减小A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压强①若a+b≠m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②若a+b=m改变压强,平衡____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因其能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____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2)适用①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
②这种减弱并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
问题思考5.改变外界条件引起平衡移动,平衡移动对条件的改变有什么影响?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调控反应: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条件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调控工业反应使之效益最大化。
如合成氨工业中加入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温度控制在500 ℃左右,既考虑了反应速率又兼顾了催化剂的活性的最佳温度,充入过量N2以提高H2的转化率等。
2.判状态:由压强的改变,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3.判系数:由压强的改变,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方程式中某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或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计量数的大小关系。
4.判ΔH:由温度的改变,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正反应或逆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典例导悟1(2009·四川理综,1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X(g)n Y(g)ΔH=Q kJ·mol-1。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发生反应m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听课记录:二、化学平衡的计算模板 1.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的平衡量、起始量及转化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转化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无关系?2.什么是转化率?3.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步骤和解题模式各是什么?典例导悟2 (2011·深圳模拟)反应2A(g)+B(g),起始时按5∶2的体积比将A 、B 两气体混合后,充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 的体积分数为60%。
求:(1)A 、B 的转化率分别为:αA =________,α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B ):__________。
(3)平衡时压强与起始相比,有何变化?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由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1.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2.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典例导悟3 (2008·宁夏理综,25)已知可逆反应:M(g)+N(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1 mol·L -1,c (N)=2.4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4 mol·L -1,c (N)=a mol·L -1;达到平衡后,c (P)=2 mol·L -1,a =________;(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c (N)=b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变式演练 [2010·天津理综-10(4)]已知反应2CH 3OH(g)3OCH 3(g)+H 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 3OH ,反应到某时刻时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1)正逆)。
(2)若加入CH 3OH 后,经10 min 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 (CH 3OH)=_______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 (CH 3OH)=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 化学平衡移动1.判断正误(1)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 (2010·江苏-8C)(2)“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原因是) 2NO 2(g)2O 4(g) ΔH <0(红棕色) (无色)( ) (2010·北京理综-10B)(3)右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SO 2(g)+O 2(g)3(g)ΔH <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2010·天津理综-6B)2.(2011·福建理综,12)25 ℃时,在含有Pb 2+、Sn 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 2+(aq)Sn 2+(aq)+Pb(s),体系中c (Pb 2+)和c (Sn 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 (Pb 2+)增大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2固体后,c (Pb 2+)变小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 (Pb 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 >0 D .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 题组二 化学平衡的图象3.(2011·安徽理综,9)电镀废液中Cr 2O 2-7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 4):Cr 2O 2-7(aq)+2Pb 2+(aq)+H 2O(l)4(s)+2H +(aq) ΔH <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4.(2011·江苏,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2表示0.100 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 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 .图3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表示的溶液是80 ℃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D .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 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题组一 化学平衡的移动1.(2011·北京崇文模拟)将1 mol H 2(g)和2 mol I 2(g)置于2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 2(g)+I 2(g)2HI(g) ΔH <0,并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w (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
若改变反应条件,w (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 .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B .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1 mol N 2C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D .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1 mol H 2(g)和2 mol I 2(g)2.(2011·扬州调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 A(g)c C(g)+d 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转化率变小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c +d3.(2011·陕西四校联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L(s)+a G(g)===b R(g)。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其中压强p 1<p 2,由此可判断(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a >bC .G 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 .增大压强,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4.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 -1 A 、0.05 mol·L -1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 0时c (B)未画出,t 1时增大到0.05 mo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