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多系统合路干扰协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13
POI系统设计之多频合路干扰分析篇基配事业部产品研发部本文目录目录一、P OI系统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介绍; (3)二、多频合路干扰分析 (5)2.1、杂散干扰(介绍及其计算); (7)2.2、阻塞干扰(介绍及其计算); (9)2.3、互调干扰(介绍及其计算); (11)三、天线系统和空间隔离(介绍及其计算); (14)四、P OI设计中杂散干扰的考量; (16)4.1室分各系统设计参数列表 (18)4.2国内通信制式的常见干扰举例; (19)4.3POI系统的分合缆设计特点; (22)五、P OI系统干扰设计之工程案例举例; (24)附表1:基站系统发射机隔离度列表; (30)附表2:有源设备(直放站)杂散辐射规范要求列表; (36)附表3:阻塞指标列表; (40)附表4:共站址天线隔离度计算软件; (42)附表5:互调计算工具以主流互调测试仪表介绍;; (42)一、P OI系统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及功能介绍;多系统接入平台(POI:Point Of Interface)背景: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建设随着近年来通信、电子技术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变得可行并且成熟。
●在天线方面,宽频天线的应用使得一副天线就可以满足多个系统不同频段的信号覆盖。
●在机房使用方面,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长足发展、通信设备小型化,基站所占的机房面积也大大减小,一个大机房就可以满足多家运营商几套设备的布放。
●在射频和微波技术方面,目前采用的基于高Q多腔滤波器技术的POI合路平台,能满足目前多系统合路建设的需要。
POI作为多种通信系统和多个区域的分布系统之间的界面,是在多系统信号分合路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功能及作用:在室内覆盖系统中,POI的应用将避免错综复杂的走线,避免天花板上安装多个全向天线,避免了电梯井道内布放多个板状天线、多根同轴电缆;在地铁隧道覆盖系统中,采用POI之后,多系统信号可以共用一根泄漏电缆进行传输、覆盖,显著的减小了运营商的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2014年06月目次1干扰问题现象 (3)2干扰站点比例 (3)3 干扰问题原因 (3)3.1互调干扰分析 (3)3.2互调干扰的影响因素 (6)3.3功率容量影响分析 (7)4建议整改措施 (9)4.1整改目标 (9)4.2整改方案 (9)4.3其他工作要求 (9)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目前,广东联通1800MHz FDD-LTE室分建设方案大多为合路至原室分系统,开通后出现了WCDMA室分底噪异常抬升的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网3G用户。
为解决此类问题,广东联通网络建设部特制定《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用于指导LTE室分工程建设。
1干扰问题现象LTE室分合路至原系统激活之后,WCDMA室分RTWP有1-5dB的抬升;LTE模拟下行加载100%后,部分WCDMA室分RTWP有15-20dB的明显抬升。
干扰现象如下图所示: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示意图1(D/W/L合路)2干扰站点比例前期专项研究工作主要在广州开展,广州FDD规模为560站,其中合路站点共374站,占比66.8%。
目前已开通LTE室分168个,其中方案为合路站点111个;存在干扰站点15个,占比13.5%。
广分LTE站点互调干扰处理进度0512.xlsx3 干扰问题原因3.1互调干扰分析无源互调是射频信号路径中两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因各种无源器件 (例如天线、电缆或连接器) 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混频干扰信号。
在大功率、多信道系统中,铁磁材料、异种金属焊接点、金属氧化物接点和松散的射频连接器都会产生信号的混频,其最终结果就是PIM(Passive Intermodulation)干扰信号。
互调产物的大小取决于器件的互调抑制度。
互调抑制度越差,互调产物越大;互调抑制度越好,互调产物越小。
互调产物的大小还和输入信号的功率密切相关。
在相同的互调抑制度情况下,输入功率越大,互调产物越大。
信息通信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2019年第9期(总第201期)2019(Sum. No 201)铁塔公司室分合路建设干扰问题分析陶攀(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0)摘要: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多系统合路建设带来的大量干扰问题成为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本文对多系统环境下不同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及隔离度要求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初步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对如何解决室分的干扰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多系统;室内分布;干扰;隔离度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9-0289-02Anafysis on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of t he construction of I 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 hina lbwerTao Pan(GC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Guangzhou, 510310)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Tower, Many interferenc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system be come the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Tower.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 of mutual interference and isolation betweendifferent systems in multi-system environment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ac 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of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areput forward.Key words:multi-system;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interference; isolation0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室内语音、数据业务流 量的高速增长,室内分布系统已成为吸收话务、解决深度覆盖并提升用户感知的主要手段。
室分项目互调干扰规避处理指导意见(V1.0)2019年11月目录1概述 (1)2干扰问题现状 (1)2.1干扰问题分类 (1)2.2互调干扰特点 (1)2.2.1互调干扰定义 (1)2.2.2互调干扰主要来源 (2)2.2.3互调干扰对网络性能影响 (2)2.2.4系统间常见互调干扰 (2)3干扰问题影响 (4)3.1对交付起租影响 (4)3.2运营商诉求 (4)4互调指标建议 (4)4.1室分项目互调指标建议 (5)4.1.1高铁/地铁隧道场景 (5)4.1.2楼宇类室分场景 (6)5干扰规避措施 (6)5.1严格把关产品质量 (6)5.2关注设计方案要点 (7)5.2.1信源设计要点 (7)5.2.2分布系统设计要点 (9)5.3加强干扰排查工作 (10)5.4做好施工验收工作 (12)5.5应用新产品、新技术解决干扰问题 (12)6干扰解决方案 (13)6.1省外解决方案 (13)6.1.1双缆干扰解决方案 (13)6.1.2单缆干扰解决方案 (14)6.2省内解决方案 (15)6.2.1厦门干扰解决方案 (15)6.2.2泉州干扰解决方案 (16)1 概述室分项目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已经成为影响室分覆盖质量和运营商交付、起租的重要问题之一。
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特别是互调干扰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在设计方案和施工环节进行有效规避。
因此基于总部无源室分干扰测试成果,结合福建各地市分公司在干扰问题规避、排查、处理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在总部无源室分产品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省公司编制了《室分项目干扰处理指导意见(V1.0)》,给出了无源室分项目干扰处理方案,并指出了在产品质量、设计方案、施工验收等重点环节需要关注的要点,指导地市分公司结合本地电信企业实际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干扰规避方案,提升公司室分服务质量,助力室分业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干扰问题现状2.1 干扰问题分类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三种类型。
室分合路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摘要:在现代生活中,移动数据通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们要经常在室内使用移动数据通信功能,因此,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着互调干扰的现象,制约了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分析室内分布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合路过程中出现的互调干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同时,我们结合时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室分合路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对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室分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引言随着智能系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室内使用移动数据通信。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室内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并开发了室内分布系统,以满足人们在该方面的需求。
随着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逐渐面临着合路的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室内分布系统会出现互调干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移动数据通信的使用。
本文拟通过分析室内部分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室内分布系统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一、室内分布系统和互调干扰移动数据通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使用条件的要求,要在室内有效地使用移动数据通信,需要建立相应的室内分布系统。
而在新时代中,室内分布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1.1 室内分布系统发展现状分析室内分布系统是移动数据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方案。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室内使用移动数据通信技术。
由于建筑物本身的影响,无线电波在进行室内覆盖的过程中,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传输损耗,从而在室内形成移动信号的强弱区,甚至可能出现盲区。
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
因此,人们开发出了室内分布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现代室内分布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针对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比较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其次,利用相应的系统消除室内的移动信号强弱区和盲区;第三,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提升该区域的局部网络容量,提升移动通信的质量;最后,减小不同建筑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移动电话的接通率。
室内覆盖中多系统合路的干扰协调分析1、概述随着3G牌照发放临近,国内无线运营商将达到3家以上,在一些会展中心、展览馆、机场、地铁、商场等大型建筑室内覆盖,考虑到施工方面的可行性,投资节约性建设等方面的思路,业主方面必然会建议考虑使用多系统接入,将接入的多种业务信号合路,并将合路后的信号引入天馈分布系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
2G,PHS,3G和WLAN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
各系统的有源设备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在它的工作频带外还会产生杂散、谐波、互调等无用信号,这些信号落到其他系统的工作频带内,就会对其他系统形成干扰。
在对共用室内分布式系统时所带来的频谱间干扰,需根据各系统之间的频率关系以及发射/接收特性来具体研究。
可以说干扰的主要影响是对系统上行接收通道的影响。
在这里,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和接收机过载。
为了将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性能损失降到最小,而不修改(或少修改)现有的发送和接收单元,必须对整个系统的杂散、互调及阻塞干扰进行仔细地考虑。
2、干扰的分类系统间的干扰主要分为以下的三类:1)发射杂散杂散干扰就是一个系统的发射频段外的杂散发射落入到了另一个系统的接收频段内而可能造成的干扰,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
2)接收机阻塞阻塞干扰,就是各系统信号及其频率组合成分,落在各系统中某基站接收机所接收的信道带宽之外,却仍然能进入该基站接收机,当此干扰大于相关标准中所规定的干扰电平时,就会引起接收机接收灵敏度的下降,恶化接收机的性能。
3)系统间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以上不同的频率作用于非线性电路或器件时,频率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频率落入接收机的频段内所产生的干扰。
通信系统中的无源器件的线性度一般优于有源器件,但也可能产生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的常见形式及影响最大的是三阶互调干扰,可能产生干扰的频率组合有2f1-f2、2f1-f3、2f2-f1、2f2-f3、2f3-f1、2f3-f2、f1+f2-f3、f1-f2+f3、f2+f3-f1。
这些频率组合可归纳为2f-f2(一型互调)及f1+f2-f3(二型互调)两种类型。
互调干扰集中在各系统的下行输出,在进行合路时的互调产物上,主要表现为三阶互调干扰。
如果互调产物落在其中某一个系统的上行接收频段内,从而对该系统基站的接收灵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3、我国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划分根据信息产业部相关频率规划的规定,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划分具体如下所示:表一各系统间的工作频段频率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率范围(MHz)上行频率下行频率联通CDMA系统825-835 870-880移动GSM系统885-909 930-954联通GSM系统909-915 954-960移动DCS1800系统1710-1730 1805-1825联通DCS1800系统1745-1755 1840-1850电信和网通PHS系统1900-19203G FDD 系统1920-1980 2110-21703G TDD 系统1880-1920和2010-2025WLAN系统2400~2483.5由于3G频谱未做具体划分,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各频段的详细划分及其运营商的对应关系还不得而知,需要信息产业部在发放3G牌照时具体分配。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选取了WCDMA和CDMA2000作为各自的3G发展路径,而电信和网通采用的制式未定,TD—SCDMA最终以何种方式应用无法确定,POI联通CDMA800基站联通GSM900基站移动GSM900基站移动DCS1800基站预留3G1接口预留3G2接口TxRx合路器1电信PHS基站合路器2分布系统分布系统合路示意图AP因此以下对于3G 系统的讨论主要针对3G FDD 制式即WCDMA 上讨论。
4、合路方式多系统合路可采用如下两级合路方式:4.1 前级合路各系统前级合路的系统包括:中国移动GSM900系统、中国移动DCS1800系统,中国移动3G 系统,中国联通GSM900系统、中国联通CDMA800系统、中国联通3G 系统、中国电信3G 系统,中国网通3G 系统。
前级合路采用上下行天馈分开的方式。
4.2 后级合路系统后级合路的系统包括:中国电信PHS1900系统在下行做后级合路;中国移动WLAN 系统在上行做后级合路。
5、各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计算:各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热噪声功率按照下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来,具体计算如下:Pn=10lg (KTB )其中:K 为波尔兹曼常数,其值为K=1.38×1023-JK 1-;T 为绝对温度,常温下取值为T=290K ;B 为信号带宽,单位为Hz 。
将常量代入公式可以简化为:Pn = -174dBm+10lg(B)⑴GSM、DCS1800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200KHz,因此GSM、DCS1800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 n 1 = Pn2 = -174 dBm+10lg(200×103Hz)= -121 dBm⑵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1.23MHz,因此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3 = -174 dBm+10lg(1.23×106Hz)= -113 dBm⑶PHS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300KHz,因此PHS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4 = -174 dBm+10lg(300×103Hz)= -119 dBm⑷W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5MHz(WCDMA系统速率取(384KHZ bit/s),因此WCDMA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5 = -174 dBm+10lg(3.84×106Hz)= -108dBm⑸WLAN系统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系统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Pn6 = -174 dBm+10lg(22×106Hz)= -101dBm备注:上面计算暂时不考虑信源的噪声系数,在后面计算里面予以考虑,对于码分系统也未计入扩频增益;6指标分析各种基站的杂散指标:1、GSM/DCS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 KHz~1GHz -36dBm 200 KHz890 MHz~915MHz -103dBm 10 KHz1GHz~12.75 GHz -30dBm 3 MHz2、CDMA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30MHz~1GHz -36dBm 100 KHz1GHz~12.75 GHz -36dBm 1MHz806MHz~821MHz -67dBm 100 KHz885MHz~915MHz -67dBm 100 KHz930MHz~960MHz -47dBm 100 KHz1.7GHz~1.92 GHz -47dBm 100 KHz3.4GHz~3.53 GHz -47dBm 100 KHz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1MHz过渡带内的噪声电平-22dBm 100 KHz3、PHS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1.9GHz~1.92 GHz(带内)-36dBm 300 KHz其他频带(带外)-26dBm 300 KHz4、WCDMA蜂窝发信机杂散指标频率范围最大值测试带宽9KHz《150KHz -36dBm 1KHz150KHz《30MHz -36dBm 10KHz30MHz《1GHz -36dBm 100 KHz 1GHz《Fc1-6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30dBm 1MHz大值Fc1-6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25dBm 1M Hz 《Fc1-5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Fc1-50 MHz or 210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15dBm 1M Hz 《Fc2+5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Fc2+5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25dBm 1M Hz 《Fc2+6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Fc2+60 MHz or 2180 MHz两者中的最大值-30dBm 1M Hz 《12.75GHz5、特殊频段的抑制保护频段最大电平测量带宽备注1920~1980MHz-96dBm 100KHz BS接收频段921~960MHz -57dBm 100KHz 与GSM900共存时876~915MHz -98dBm 100KHzGSM900 BTS与UTRA Node B 共址时1805~1880MHz-47dBm 100KHz 与DCS1800共存时1710~1785MHz -98dBm 100KHzDCS1800 BTS与UTRA Node B 共址时1893.5~1919.6MHz -41dBm 300KHz与PHS共存时2100~2105MHz -30+3.4×(f-2100MHz)dBm 1MHz与邻频带业务共存时2175~2180MHz -30+3.4×(2180MHz–f)dBm 1MHz与邻频带业务共存时1880~1920MHz2010~2025 MHz -52 dBm 1MHz与TD—SCDMA BS共存时1880~1920MHz2010~2025 MHz -86 dBm 1MHz与TD—SCDMA BS共存时2300~2400MHz -52 dBm 1MHz与TD—SCDMA BS共存时2300~2400MHz-86 dBm1MHz与TD —SCDMA BS共存时6、WLAN AP 杂散指标:频带 最大值 测量宽带 30~1000 MHz ≤-36 dBm 100KHz 2.4~2.4835GHz ≤-33 dBm 100KHz 3.4~3.53GHz ≤-40 dBm 1MHz 5.725~5.85GHz ≤-40 dBm 1MHz 其他1~12.75GHz≤-30 dBm1MHz将干扰系统产生的杂散干扰带宽转换到被干扰系统后整理得: 转换公式:10Log[BWAffectederferig BW int ]表二:各系统杂散辐射指标(单位: dBm )干扰频段 被干扰系统CDMA 频段内(1.23MHz )GSM频段内(200KHz ) DCS频段内(200KHz )PHS 频段内(300KHz )WCDMA 频段内(3.84MHz )WLAN 频段内(22MHz )CDMA — ≤-28dBm≤-28 dBm ≤-20dBm ≤-25dBm ≤-25dBm GSM ≤-64dBm —≤-90dBm≤-28dBm ≤-95dBm ≤-33dBm DCS ≤-44dBm ≤-42dBm — ≤-28dBm≤-95dBm ≤-37dBm PHS ≤-42dBm ≤-40dBm ≤-40dBm — ≤-41dBm≤-35dBm WCDMA ≤-30dBm ≤-29dBm ≤-29dBm ≤-15dBm — ≤-24dBmWLAN≤-23dBm≤-21dBm≤-21dBm≤-8dBm≤-17dBm—备注:[BWAffectederferig BW int ]为[干扰系统的测试带宽被干扰系统的带宽],带宽转换因子,原杂散指标应加上转换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