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斜交网格筒_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_郭伟亮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6
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与抗震性能分析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与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分析,探讨了该结构体系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介绍了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形式和构造特点,然后分析了其在自重、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并探讨了其抗震性能的原理和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受力特性;抗震性能;工程实践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
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对于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提高其使用性能至关重要。
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由于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和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分析,为其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基本形式和构造特点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是指将筒状结构与斜交网格结构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斜交网格筒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延伸形成,整个结构类似于一个立体网格骨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
同时,该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抗震能力强、不易产生屈曲等优点。
3. 受力特性分析3.1 自重受力分析由于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特殊构造形式,其自重受力主要通过柱、横梁和斜杆进行传递。
通过对各构件的自重计算分析可得到结构的自重受力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的自重受力相对较小,对结构整体的影响不大。
3.2 风荷载受力分析高层建筑常常承受较大的风荷载,而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承载风荷载能力。
斜交网格筒体系中的梁和斜杆能够有效地分担风荷载,并通过斜杆将风荷载传递到地基,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高烈度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吕坚锋【摘要】对位于昆明市的1栋171.8 m超B级高度办公楼进行了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存在扭转不规则及跃层柱两项不规则项.通过核心筒剪力墙及框架梁布置优化调整,有效解决了墙肢受力不均的问题,避免少数墙肢在中、大震时受力集中并损坏严重.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小震弹性计算、中震性能化验算、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可行.【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8(025)008【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性能设计;弹塑性时程分析【作者】吕坚锋【作者单位】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 51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8+.20 引言超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因具有较高的结构效率和相对较低的结构成本需求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烈度区采用此结构形式时,由于地震作用大,需特别注意合理调整结构布置使结构整体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墙柱集中破坏。
本文以昆明金丽熙城项目商务楼A座为例,介绍高烈度区此类结构的优化调整方法。
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含4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9.9万m2,项目效果图1所示。
图1 项目效果图Fig.1 Project Rendering商务楼A座地上40层,地下3层,首层为办公大堂及银行,层高6.5 m;2层为办公和银行,层高4.8 m,3~40层为办公标准层,层高4.2 m,其中11、26层为避难层,层高4.5 m;40层层高4.5 m,屋面高度171.8 m,超过《高规》[1]表3.3.1-2中所规定的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为高度超限建筑。
2 主要设计参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安全等级二级,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第三组,Ⅲ类场地,特征周期0.65 s;地震设计取规范反应谱参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16。
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结构抗震研究进展综述
刘成清;方登甲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年(卷),期】2022(42)3
【摘要】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结构凭借斜柱与环梁组成的三角形稳定单元,能够同时承受重力荷载和抵抗水平侧向力。
因其拥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新颖的建筑外立面,
而被成功运用于全球各地的地标性高层建筑。
在现有的研究中,斜交网格结构在建
筑设计理念、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为促进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结构当中的运用,文中在梳理斜交网格结构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综述了斜交网
格结构的基本特征、初步设计方法、剪力滞后效应、构件屈服失效顺序、倒塌易损性和结构减震等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同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评析,为后续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研究提供思路与启发。
分析表明,由于具有节省材料、模块化建造适应性强等优点,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将是实现未来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
重要候选对象之一。
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斜交网格结构体系的研究可以认为还处
于初步应用的探索阶段,仍需不断地完善其抗震性能的系统性研究。
【总页数】15页(P72-86)
【作者】刘成清;方登甲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5;TU13
【相关文献】
1.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筒结构抗震概念分析
2.高层斜交网格结构斜交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3.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斜交网格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斜交网格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双防线可恢复性能斜交网格结构耗能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文读懂斜交网格结构体系来源:非解构,获授权转载。
超高层建筑按抗侧体系,一般常见的结构体系有: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及巨型结构。
而近年来,一种较为新颖的结构体系,斜交网格筒体结构越来越受到欢迎,国内外近年来也建成了多个斜交网格结构的超高层建筑。
作为外框(筒)-核心筒结构的一种升级,为何斜交网格结构受到结构工程设计大牛的欢迎呢?在聊聊斜交网格结构之前,我们先复习下规范中对高层抗震中地震剪力分配的一些要求,也许能说明些问题。
No.1地震剪力的规范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2.5条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2条:规范条文解释: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
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的影响,但规范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反映加速度对结构的影响,对长周期的结构不全面,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当计算的楼层剪力过小时,提出了对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及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当不满足时,需改变结构布置或调整结构总剪力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
看来规范对地震剪力的要求,控制剪重比,要求整个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剪重比与地震影响系数的内在联系是:λ=0.2αmax。
这对于单位重量极大的超高层建筑来说就已经是严格的要求了。
但还没完。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9.1.11条,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此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