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在建筑物内部所设的垂直主体结构。
它主要承受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抗侧倾力,同时也起到分隔、隔声、安装电力和通讯设备等功能。
在建筑框架设计中,核心筒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核心筒结构设计的要点及其应用分析。
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形式的选择:核心筒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地震等级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成本等因素。
2.截面形状的选择:核心筒结构的截面形状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承受建筑物的重力和侧倾力。
常用的核心筒结构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多边形等,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
3.结构轴线的确定:核心筒结构的轴线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布置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确定。
轴线的位置和走向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使用效果。
4.连接方式的设计:核心筒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等。
5.抗震性能的设计: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地震设计参数、采用抗震设计措施,如加强筋的设置、剪力墙的布置等。
核心筒结构在建筑框架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良好的垂直通道:核心筒结构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垂直通道,如电梯、楼梯等的布置。
合理的核心筒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2.分隔功能:核心筒结构可以将建筑物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3.提供安全和防火功能:核心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安全和防火功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核心筒结构与建筑物其他部分的密闭性和防火构造的设置。
4.减小建筑物的侧倾位移:核心筒结构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建筑物在风力和地震作用下的侧倾位移。
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1、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项目包括高层办公楼和沿街商业裙房,地下2层停车场,地面以下深度8.1m,地上21 层,功能为商业办公,结构屋面高度78.2m,出屋面包含機房和设备间,机房屋面高度83.00m。
高层办公楼地上部分长50.2m,宽20.5m,建筑面积地上部分为28377m2,地下部分为5700m2。
2、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结构体系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其中核心筒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筒体,外围框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楼面梁采用普通梁,楼板采用现浇实心板。
核心筒作为抵抗水平作用的主要构件,外围框架柱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在筒体洞口的布置上,尽量使洞口远离筒体角部,洞口间筒体墙肢均匀分布。
框架柱考虑到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加大角柱的截面和配筋。
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场地类别为Ⅳ类,特征周期0.90s,结构阻尼比取0.05。
按现行抗震规范,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二级。
按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本工程为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的高层建筑且位于沿海地区,按规范取用100 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W=0.60kN/m2,地面粗糙度B 类,基本雪压S=0.20kN/m2。
根据建筑竖向布置,对于高层办公楼和沿街商业,因其地下一层位于堆土场地中且主楼/沿街商业与独立办公间土体无法对主楼地下一层形成稳定有效约束,故结构上仅考虑主楼地下 2 层为地下室,主楼地下一层结构上按地上部分考虑;主体结构以基础顶板作为上部嵌固部位。
主楼基础埋深从独立办公基础底算起,为6.62m,满足规范基础埋深1/18 房屋高度的要求。
3、超限情况分析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 倍,小于1.5 倍,为平面扭转不规则;二层平面,在入口大厅上方楼板开洞,开洞后楼板缺失,楼板局部不连续,平面不规则。
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相关要点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高度、外观、平面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框架-核心筒体系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應用,其结构体系具有外框架间距大、布置方式多变、建筑立面灵活等优点,因此满足了现代建筑的外观要求。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其与周边的梁构成了外框架,中间以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受力变形特征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类似。
下面结合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主要就结构设计方案的构思及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1 工程概况某高层办公楼,总建筑面积50820m2,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高度99.9m。
地下1~2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1层为办公大厅,2~4为商业用房,5~24为办公用房。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地面粗糙度为B类。
2 基础设计及结构方案的选择2.1 基础设计结合地质工程勘察报告,以及考虑造价、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等情况,本工程主楼决定采用桩筏基础,裙楼及地下室部分采用桩基础。
桩身直径600mm、700mm,桩长约25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身钢筋均为Ⅲ级钢。
单桩承载力分别为2250kN、3400kN。
桩基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层,桩身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m。
筏板厚度为2.3m。
由于静压沉管灌注桩为挤土桩,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设计时有需要采取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
在桩基外侧预钻部分应力释放孔;对主楼密集桩裙采用预钻孔沉桩;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场地条件,提供沉桩方案中施工顺序、沉桩速率、日沉桩量等,待设计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中需要做好监测工作。
2.2 结构体系对比结构体系对比见图1。
初步设计方案:优点:柱距均匀,约10m;核心筒中心与整体结构中心基本重合。
缺点:核心筒外墙因进出口、设备等需要,增开门洞部位的外墙连梁容易因为抗剪问题超筋;核心筒所占面积较大,所以核心筒刚度也大;框架柱的倾覆弯矩百分比基本在10%~30%,外围框架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与核心筒相连主框架梁截面大、配筋大。
基于高层建筑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摘要:筒体结构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可分为筒结构和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本文对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结构概念设计以及核心筒设计要求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设计引言:筒体结构它是空间整截面工作结构,这就如同一根竖立在地面之上的悬臂箱形梁,同时具有造型美观、使用灵活、受力合理以及侧向刚度强这些优点,所以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结构受到广泛应用。
1、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分析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是利用楼梯建筑内的电梯井道、通风井、公共卫生间等构建中央核心筒,同时采用外围框架形成框架核心简结构。
这一结构形式有利于结构的受力、以此提高了楼体结构的抗震性。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是目前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而且该结构还能够提高楼体内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应用利用了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以提高楼体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更多的承担竖向荷载与少部分水平荷载。
框架一核心筒的结构优势在现代超限高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这一结构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在楼层增加的过程中减少框架水平荷载的承担比重,实现建筑使用面积的增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优势使得其在现代超限高层建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是目前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主流结构形式。
2、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平面及竖向结构布置2.1结构平面布置为减小整体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两塔楼之间的影响,避免塔楼质量和刚度不同所引起的扭转效应增大,把塔楼和裙房之间采用140mm 的防震缝自地下室分开,从而形成多个较规则的子结构。
从概念设计角度选择结构体系,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
其中剪力墙核心筒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筒体,外围框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楼面梁采用普通梁,楼板采用现浇实心板。
剪力墙核心筒作为抵抗水平作用的主要构件,外围框架柱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建筑框架是指建筑物的结构骨架,是建筑物承受重力荷载和抗侧向荷载的主要构件。
在建筑设计中,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它具有很多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核心筒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筒形结构,将地震或风荷载引入核心筒内,并通过核心筒将荷载传递到建筑的基础上。
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如下:一、设计要点:1.核心筒的位置:核心筒应在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以便将荷载均匀传递到整个建筑物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2.核心筒的类型:核心筒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与钢结构的组合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是关键;3.核心筒的形状:核心筒的形状可以选择圆形、方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的核心筒在抗侧向荷载方面的性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状;4.核心筒的尺寸:核心筒的尺寸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尺寸过小会影响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尺寸过大则会浪费空间和材料。
二、应用分析:1.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核心筒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能够将侧向荷载集中引入地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倾覆风险;2.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核心筒可以作为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结构支撑,减少柱子的设置,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为建筑物内部布局提供更多的灵活性;3.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核心筒能够有效抵抗地震引起的侧向力,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4.简化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核心筒能够承担建筑物大部分的荷载,减少其他结构构件的数量和复杂性,简化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增加使用空间、提高抗震性能和简化结构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工程条件,合理选择核心筒的位置、类型、形状和尺寸,以达到设计要求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一、引言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通过框架支撑和核心筒的加固实现了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两方面对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要点1. 结构稳定性在建筑框架-核心筒设计中,结构的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框架结构应能够承受水平载荷和竖向荷载,而核心筒则需要具有足够的抗拉和抗压能力。
要考虑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 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要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不同方向上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风措施,以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3. 材料选用和连接方式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考虑材料的选用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等,而连接方式则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者需根据具体建筑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4. 结构的可维护性结构的可维护性也是建筑框架-核心筒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设计者要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后续的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结构的持久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空间利用和美观性在设计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设计美观性。
框架结构的布置和核心筒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建筑功能和美学要求,使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效率和美观的外观形态。
三、应用分析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在于结构稳定性好、空间利用率高、建筑外观美观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通常采用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以满足其高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核心筒作为建筑物的“脊梁”,承担着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作用,而框架结构则为建筑提供了侧向支撑和结构稳定性。
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论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设计要点包括结构稳定性、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材料选用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结合工程实例探析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对框架核心筒技术特点及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结合超高层办公楼工程设计实例,进行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技术特点;设计要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性能目标;外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超高层办公楼越来越多。
框架核心筒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下面就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及布置设计注意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实例进行论证,以供同仁参考。
二、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特点框架核心筒是利用楼梯、电梯井道、通风井、公共卫生间等构建成中央核心筒,同时采用外围框架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
此种结构形式抗侧刚度及抗扭刚度都比较好,核心筒抗侧刚度较大,能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而框架部分主要承台竖向荷载以及作为二道防线承担部分水平荷载。
该结构对提高楼梯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具有很大的优势,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在现代超高层建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主流形式。
三、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核心筒布置要点: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核心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主要抗侧力结构,应尽量贯通建筑物全高。
一般来讲,当核心筒的宽度不小于筒体总高度的1/12时,筒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就能满足规定。
核心筒或内筒中剪力墙截面形状宜简单。
核心筒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当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当内筒偏置、长宽比大于2时,宜采用框架-双筒结构。
框架布置要点:筒体结构中筒体墙与外周框架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15m、抗震设计大于12m 时,宜采取增设内柱等措施。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对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1. 承受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能力核心筒结构是支撑高层建筑垂直荷载的主要结构体系之一,因此其要承受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
在设计核心筒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总重、地震荷载、风荷载等因素。
核心筒的尺寸、厚度、配筋等参数也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确定。
2. 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核心筒结构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非常重要。
核心筒可以承受地震力的扭转作用,减小建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保护建筑的生命安全。
设计核心筒时需要根据地震设计要求,确定其抗震性能等级和抗震设计参数,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
核心筒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阻止火势向周边扩散。
设计时需要考虑核心筒的防火等级和材料的防火性能,采用防火材料和防火措施,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
4. 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核心筒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通过核心筒的布置和相应的设计措施,可以消除建筑的侧摆和震动,减小建筑的噪音和振动,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核心筒结构设计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核心筒结构的应用分析1. 适用于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通常位于建筑的中央位置,与周边结构连接紧密,形成一个整体的承重体系。
核心筒结构还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需要考虑其结构布局和建筑功能的兼容性,确保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
3. 适用于建筑物的加固和改造总之,核心筒结构是高层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其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需要结合具体建筑的需求和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规范和适用性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核心筒结构的安全可靠和实用性。
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及其应用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支撑建筑、分担荷载和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从核心筒结构的定义、设计要点和应用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结构的理解,并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一、核心筒结构的定义核心筒结构是指在建筑中心部分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竖向刚性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
它一般由混凝土及钢筋构成,承担了整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构件。
在高层建筑中,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因为核心筒结构不仅能够抵抗水平荷载,还能够承担垂直荷载,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
二、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1. 结构形式选择在进行核心筒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核心筒结构形式有独立核心筒、外围核心筒、混合核心筒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材料选择核心筒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构成,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和数量等因素。
合理选择材料可以保障核心筒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筒体布局核心筒结构的布局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筒体布局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在布局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平面布置、筒体的高度和厚度、核心筒与建筑其他部分的连接等因素。
4. 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核心筒结构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控制,以及钢筋的选用和布置等抗震设计要点,以保障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整体稳定性。
5. 施工和监测在核心筒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监测的重要性。
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保障结构的施工质量,监测可以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 节约空间核心筒结构的设置使得建筑的外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内空间可以更加灵活丰富。
2. 提高建筑稳定性核心筒结构的竖向刚性构件能够有效地承担水平和垂直荷载,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探讨【摘要】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各种高层建筑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接触的日渐增多,高层建筑适应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也适应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需要,高层建筑可以更好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且随着高层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大幅度提高,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更舒
适的空间。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某工程为例探讨了框架核心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学;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日益紧张,高层建筑的修建迫在眉睫。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都开始着重发展着建筑学的研究,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标志着建筑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世界各个国家,纷纷开始设计并建造大型的建筑物,如摩天大楼,跨海大桥等各种复杂的大型建筑物。
很多建筑师为了建造更高、更大的建筑,研发出了各种复杂的建筑结构,他们奠定了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近年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建造一批更高、更大、更长的建筑物即将成为十分现实的需求,这是我国建筑业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一、核心筒结构
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
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比如电梯井),筒体并不一定是圆柱体,任何形状都有可能,筒体主要指的是中空空间,是一种功能结构。
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称为核心筒,又名“框架—核心筒结构”。
二、结构辨析
在建筑学上,有一种结构名为“框筒”,与框架—核心筒结构很类似。
框架-核心筒与框筒是有区别的,框筒是一种筒体结构,它指的是周围密柱深梁、内部为剪力墙围合成的筒体结构,在结构上剪力滞后是它与其它结构的主要区别;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一)从定义上来讲,他们两者都是框剪结构体系(姑且把你所说的框架核心筒作为框架-核心筒而言),因而结构受力上都是框架与剪力墙变形协调的结果;
(二)从细分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对于一个框剪结构,如果我们把剪力墙布置成了筒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框架-核心筒,通常来讲,如果结构高度小于60米,我们可以按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及构造措施来处理这个所谓的“框架-核心筒”,而当结构高度大于60米时,我们通常以高规中“框筒”的抗震等级及结构措施来处理。
三、工程概况
为了跟好的对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一个探讨和分析,所以,我们举一个例子,详细探讨一下。
某广场地处繁华地带,是集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等多项功能的建筑复合体,地下5层、地上42层(以及出屋面水箱间、构架等),主楼地上1层至6层为商业、餐饮;7层至14层、16层至23层用于办公;15层、25层为避难层;24层为空中会所;26层至42层为项级酒店式公寓,房屋高度160m。
地下5层主要用于机械式停车及设备机房,高度20.2m。
屋面上有钢构架围护造型。
裙房地上6层(局部7层),裙房屋顶标高为40.700m。
本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面以上主楼、裙房之间设置缝宽200mm 的抗震缝。
四、地基与基础设计
工程建筑场地±0.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5.500m 。
主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2400mm,裙房及外围地下室也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为1200mm。
另设抗浮锚杆,锚杆孔直径为180mm,锚杆孔中距为2m,长度为3.75m。
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1.0 mpa,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
底板混凝土强度拟采用r60强度,按c40计算。
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地下室同时设置温度后浇带。
地下室外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厚为400mm一600mm一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
1.2mpa~0.8mpa,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
五、结构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参数
结构分析基本参数为基本风压:0.7 kn/m (主楼,100年一遇考虑)、0.6kn/m (裙房,50年一遇考虑),地面粗糙度:b类,特征周期:0.4s,地震荷载:6度(0.05);场地类别:ii类;地震分组:二组;抗震等级:框架2级(裙房及主楼地下2层~地下5层为3级),简体2级(主楼地下2层~地下5层为3级),主楼加强层及上下各1层框架、核心筒取1级;结构阻尼比:取0.04。
(二)计算分析及特点
本工程主要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satwe”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应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专门为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基于壳元理论的三维组合结构有限
元分析软件。
其核心是解决剪力墙和楼板的模型化问题,尽可能地减小其模型化误差,提高分析精度,使分析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高层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
我们在计算过程中调整了墙肢及梁柱截面,为便于设备管线通过,确定了伸臂桁架的结构加强方案。
当然,我们虽然有软件的帮助,却不能一味的依赖于他。
任何软件都是有自己的一些弱点,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不会是100%准确的。
计算机软件只能采用使用者输入的数据进行一个仿真模拟,但是,模拟出来的模型与实际建筑,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差异,这样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计算机软件给予我们的仅仅是一个重要参考,建筑师的能力和经验以及施工人员的能力才是决定
一座建筑好坏的根本因素。
(三)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应用
本工程主要节点设计需考虑型钢梁和混凝土墙内置钢骨连接时钢筋的布置,为此与钢构加工单位沟通,采用十字柱和钢骨梁节点,加快施工进度。
此外,由于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而非钢框架,施工时不能使得混凝土简体施工和外围框架施工进度差别较大。
六、核心筒外墙的连梁设计
核心筒外墙的连梁纵筋计算超筋是非常普遍的情况,《高规》对连梁超筋有专门的处理措施,而且研究文献也不少,但计算模型的选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高规》规定,跨高比小于5时按连梁考虑,即连梁属于深弯梁和深梁的范畴,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已不能按杆系考虑,也就是已不符合平截假定,但许多分析软件仍然把连梁按杆系计算,其计算偏差当然是很大了。
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要仔细分析该软件的适用范围,了解该软件的计算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准确结果,而不是因为软件的错误解读而得到的错误结果。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而言,框架是一座建筑的根骨所在,就像是人类的骨骼,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骨骼,人体才能健康。
建筑框架也一样,一栋建筑,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框架结构,才能够更加稳固、舒适。
而本文所讲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凭借它的的特性,
就注定了它是高层建筑的一个核心结构之一。
通过整篇文章的分析以及探讨,我们充分的了解了框架核心筒结构重点、难点,知道了该结构的优势。
又通过例子,充分解释了该结构的运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我国目前最高的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三高楼,成绩非常不错。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有一天,我国的优秀建筑师们,能够建造出世界上最高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