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的数学专有名词和符号
1.1 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的数。
1.2 整数的比较
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和符号来确定。
1.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规律性的题目都可以通过图示来解决。
1.4 整数乘法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乘法要脑抽法。
1.5 整数除法
当a,b是整数的时候,a÷b=a/b。
二、整数与代数
2.1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符号为Q。
2.2 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x+2=0
解法:只是一个方程,一边减两次x,另一边也减两次x得x=-2。
三、整数的乘方
3.1 乘方的定义
乘方是多个相同的数字相乘的运算,
n个a相乘,表示为an
四、比和比的计算
4.1 比的定义
比就是两个数的比较大小,例如a/b。
4.2 比的性质
即被除数单位小,商则更大,被除数单位大,商则更小。
4.3 比的计算
比的运算包括比的相等、比的变化和比的比较。
五、数学与实际生活
5.1 大自然中的现象
数学可以用来解释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例如物体运动、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等。
5.2 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购物打折、时间的计算、距离的计算等。
初一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填空题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9、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15、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上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3节声的利用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绘测海底地形图;B超;检测金属裂纹等。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一、词汇与短语1、重点单词1. by /bai/ (表示方式)乘2.bus /bʌs/ 公共汽车3.plane /plein/ 飞机4.taxi /'tæksi/ 出租汽车5.ship /ʃɪp/ (大)船6.subway /'sʌbwei/ 地铁7.train /trein/ 火车8.slow /sləʊ/ 慢的9.down /daʊn/ 减少;降低10.stop /stɒp/ 停下11.Mrs /'mɪsɪz/ 夫人12.early /ˈɜːlɪ/ 早到的13.helmet /'helmɪt/ 头盔14.must /mʌst , məst]/ 必须15.wear /weə(r)/ 戴;穿16.attention /əˈtenʃn/ 注意17.traffic /ˈtræfɪk/ 交通18.sled /sled/ 雪橇19.fast /fɑːst/ 快速的20.ferry /ˈferɪ/ 轮渡2、重点短语1. on foot 步行2.slow down 慢下来3.pay attention to 注意4.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5.go to school 去上学6.by+交通工具乘……7.at a +颜色+light. 在……灯的时候8.stop and wait 停下来等9.talk about 谈论10.a sports meet 运动会11.good exercise 良好的锻炼12.go to the nature park 去自然公园13.the bus is coming 公共汽车来了14.look right/left 向右/向左看15.across the road 穿过马路16.be different from 和…不同17.the same as 与……相同3、重点句子1. How do you go/come/get to school? 你你你去/你/到达你你你你Usually, I come on foot. /I usually come on foot. 通常我走路来。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人教版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单词。
1. up.- 作副词,例如“get up”(起床),“stand up”(站起来)。
- 作介词,如“up the hill”(上山)。
2. dress.- 可作名词,“连衣裙”,例如“a beautiful dress”(一条漂亮的连衣裙)。
- 作动词,“给……穿衣服”,“dress oneself”(给自己穿衣服),“dress sb.”(给某人穿衣服)。
3. brush.- 名词“刷子”,如“toothbrush”(牙刷)。
- 动词“刷”,“brush one's teeth”(刷牙)。
4. shower.- 名词“淋浴;淋浴器(间)”,“take a shower”(洗淋浴)。
5. usually.- 副词,“通常地;一般地”,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位于实义动词之前,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例如“I usually get up at six o'clock.”(我通常六点起床)。
6. forty.- 基数词“四十”,注意其拼写和读音。
7. never.- 副词,“从不;绝不”,例如“He never eats junk food.”(他从不吃垃圾食品)。
二、重点短语。
1. get up.- 表示“起床”,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短语,例如“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你每天几点起床?)2. go to school.- 去上学,“go to + 地点名词”表示去某地,如“go to work”(去上班),“go to the park”(去公园)。
3. get dressed.- 穿上衣服,强调动作,例如“He gets dressed quickly in the morning.”(他早上很快穿上衣服)。
4. brush teeth.- 刷牙,这是一个固定搭配。
5. eat breakfast.- 吃早饭,“eat + 三餐名称”表示吃某餐,如“eat lunch”(吃午饭),“eat dinner”(吃晚饭)。
第二单元《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2. 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育_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矶(CuS0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2.2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 植树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初中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 实数及其运算- 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数集。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 实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和乘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 实数还具有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
相反数是与该数相加得到零的数,倒数是与该数相乘得到1的数。
2. 代数式及其运算- 代数式是由数、变量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变量表示数值未知的量。
- 代数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指数运算。
指数运算表示一个数的乘方。
- 代数式可以进行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和分解因式等简化操作。
3. 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为已知数。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包括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和求解。
- 方程组是由多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
- 解方程组的步骤包括联立方程、消元、求解和验证。
4. 线性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线性不等式是形如ax + b > 0的不等式,其中a和b为已知数。
- 解线性不等式的步骤包括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和求解。
- 不等式组是由多个不等式组成的一组不等式。
- 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包括联立不等式、求解交集和验证。
5.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点、线、线段、射线和角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 直线是没有端点且无限延伸的图形,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图形,射线是有一个端点且无限延伸的图形。
-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 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长度、角度、相似性和对称性等。
以上是初中数学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 注意:本文档为助手根据相关知识整理的内容,供参考学习之用。
请勿将其作为严格的教科书依据。
课题1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现象、结论、及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磷++ O2【思考】(1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3)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实验原理解释:利用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耗尽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瓶内压强减少;当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在大气作用下,流进集气瓶,增补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2.在实际操作中,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 ,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及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导管内事先未装满水【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思考要使实验成功,对药品,对装置的选择应满足什么要求?【对药品的要求:】.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燃烧产生最好是固体【对装置要求】:①气密性良好4:能否用蜡烛或木炭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蜡烛或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5.空气的组成各气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0.03% 6.能否用木炭、硫、镁、细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但可以想办法吸收产生的气体)。
镁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7.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空气被污染的危害及空气污染的防治(课本30页)(1).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5(因为红磷燃烧后,消耗了氧气,使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使水被外部大气压压入集气瓶内。
)2、【实验装置】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①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①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溢出。
②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溢出。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作冷却剂;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六、空气污染和防治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七、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化合反应)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2. 硫燃烧实验【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点燃SO2【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反应化学方程式:SO2+H2O= H2SO3或SO2+2NaOH=Na2SO3+H2O(还防止硫燃烧放热集气瓶炸裂)注:化学反应中的现象“烟”和“雾”有什么区别?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气体中形成烟。
雾:小液滴分散到气体中形成雾。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注意事项】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注:某学生用细铁丝做燃烧实验,结果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现象。
引起实验失败点原因:①氧气不纯②铁丝未除锈③没有用火柴引燃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五、氧化反应1.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节制取氧气一、气体制取装置㈠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1.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图①)⑴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加热。
⑵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⑶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④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⑤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⑦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⑨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2.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⑴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⑵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㈡气体收集装置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是所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1.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⑴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⑵注意事项:●∙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注:排水法与排气法相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排气法收集的比较干燥。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入热的导管致使使馆炸裂。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