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9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Basic of Nursing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学分:1总学时:16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涉及“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多元化与护理相关知识、理论、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护理专业及护理科学。
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与适应、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程序、护理理论、护理专业法律问题、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讲授、自学、参观、练习、演示、角色扮演、影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选用教材李小妹主编. 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第3版选读书目[1] Nursing theory: utilization & application. St. Louis, Mosby Elsevier.2006[2]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1版[3] 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1版二、课程总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构,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在临床中初步应用4、熟悉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表注:*以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 xonomy)为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目标栏内以A、B、C、D来表示对此级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无要求则留空。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Nursing Scienc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110310/R05110310 课程总学时(理论24学时)周学时(理论3学时/实践学时)学分1.5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护理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护理的关系,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问题,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文化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健康教育等内容。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护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导入。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护理学导论(供本科护理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李小妹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1.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供本科护理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 李小妹人民卫生出版社2.护理学导论(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 冯先琼人民卫生出版社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同步配套题解(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导论(最新版)光明日报出版社4.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供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5.护理学导论-(供护理学专业用) 杨新月人民卫生出版社6.现代护理导论(国家级教改试点护理专业使用教材)蒋小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7.新编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姜安丽,石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邹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办法为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10%,理论考核成绩占90%。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建立起对护理学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护理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护理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护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护理学的理论体系
4. 护理学的原则与伦理
5. 护理学的科学方法与实践
6. 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学生互动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四、教学要求:
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原则。
2. 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科学方法。
3. 培养护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的认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
2. 期末考试: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考核。
3. 实践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护理技能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
1. 《护理学导论》
2. 《护理学概论》
3. 《护理学基础》
4. 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
《护理学导论》大纲第一章绪论1. 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任务、工作方式2. 南丁格尔的贡献、现代护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特点3. 病人角色特征、角色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护士的角色功能及基本素质;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基本过程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 人:人的范畴、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的基本需要、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2. 环境:内、外环境3. 健康: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三级预防4. 护理:美国护士协会对护理的定义及内涵、护理的本质、整体护理、护理与健康的关系第三章护理理论1. 自理理论的提出者、自理结构、护理系统结构2. 适应模式的提出者、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3. 保健模式的提出者、保健模式的基本内容第四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 系统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2. 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内容、基本观点、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意义3. 压力、压力源、适应的概念、压力源分类、压力反应过程的三个阶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4. 成长、发展的概念、规律;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理论;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第五章护理程序1. 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特点、理论基础及意义2. 护理评估的概念、资料收集方法、来源、种类3. 护理诊断的定义、组成部分、陈述、与医疗诊断的区别及书写注意事项4. 护理计划的定义、诊断排序、制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5. 护理实施的定义、部分、实施后记录方式6. 护理评价的定义、评价的步骤第六章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层次、组成要素2. 循证护理的概念、步骤第七章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方法2. 健康教育的程序第八章文化与护理1. 文化休克的概念、分期2.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提出者、方式、“日出模式”的4个层次。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Nursing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训8学时见习8学时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
它以对人的健康和疾病进行整体护理作为中心指导思想,涵盖了当今护理学的先进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护理程序、以及完善护理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和护理理论,逐步形成正确的护理观;并学会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护理学习和工作中,从而为今后的其它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征;明确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履行角色功能应具备的素质;清楚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现状及趋势,对护理专业充满信心。
教学要求:识记:(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3)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护理组织机构(1)护理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各个过程的特征(2)护理的概念(3)护理学的知识体系(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6)护理专业的特征(7)专业护士的特征应用:(1)专业护士的角色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健康与疾病〃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明确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测量健康的指标;积极开展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理解个体的患病行为及心理变化,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并了解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ursing学分:总学时:36 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理学(杏林本科)教材:《护理学导论》第二版主编:李小妹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护理学导论》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明确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在这些理论及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应用护理程序来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需要。
为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将能够:1.明确主要的护理理论;2.解释健康与疾病的概念;3.识别病人的不同需要;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5.讨论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6.解释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7.分析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8. 正确应用护理程序;9.进行病人教育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过程及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能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护士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
重点是现代护理学的概念,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士的角色及工作范围、护理服务方式。
难点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专业的特征。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章后能够:1、叙述护理学发展的历史;2、明确护理学的发展及演变过程;3、列出护理专业的特征;4、理解专业护士的角色要求及工作范围;5、明确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范畴6、阐述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7、讨论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启蒙和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崔焱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导论部分内容为主线,辅以潘孟昭主编的人民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护理学导论》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护理学导论》着重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人、健康、环境、护理等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护理程序、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沟通交流以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始终持有的伦理、法律观念。
通过对《护理学导论》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护理学、护理专业、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观念。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牢固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同时为日后学习护理专业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要求:1. 叙述世界及我国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分析比较人、健康、环境、护理的定义,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树立整体人、整体护理思想观3. 描述护理学的内容和范畴4. 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护理分工方式5. 阐述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6. 熟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7. 叙述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 熟悉护理的基本理论9. 掌握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10. 分析护理工作中如何守法和用法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护理学的形成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我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4.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应掌握的内容1.世界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3.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4.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常见护理分工方式及其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4.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5.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6.护理分工方式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难点: 1.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护理分工方式三、思考题1.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对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现代护理学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是如何认识的?4.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范畴各有哪些方面?5.不同护理分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6.现代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古代与近代的健康观2.疾病的概念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保健的概念5.“健康新地平线”6.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二)应掌握的内容1.影响健康的因素2.疾病谱的变化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WHO对健康的定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WHO对健康的定义2.影响健康的因素3.疾病谱的变化4.“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难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的理解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健康新地平线”三、思考题1.什么是健康?2.试述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20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第三章医疗卫生体系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医院的分级和组织机构。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与卫生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与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在吸收前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与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地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与工作方法。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中使用相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角色扮演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同时,可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30学时,理论28学时,录象2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学的概念与知识体系,熟悉护理学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二OO七年八月《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前言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
主要内容从整体的角度介绍护理学的性质和实践范畴、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相关理论基础、护理理念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及护理的作用与地位、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资格要求、护理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及评判性思维、护理程序、护理理论、健康教育和护理实践中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
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大纲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该课教学活动采用讲授、讨论、自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笔试、课堂讲评等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衔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讨论、机动2学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实践的范畴2. 熟悉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护理学的特性、护理学的学习方法3. 了解护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界定及特性1.护理学的定义2.护理学的特性二、护理实践的内容和范畴1.临床护理2.社区保健护理3.护理管理4.护理教育5.护理研究三、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护理学的研究对象2.护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1.护理学的知识体系2.护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第二章护理学发展史【目的要求】1. 掌握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学、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2. 熟悉护理发展史、护理教育发展史3.了解中国护理学界的重要人物、护理活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明确护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一、护理发展史1.护理活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2.南丁格尔与现代护理学3.西方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4.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二、护理教育发展史1.西方护理教育发展史2.中国护理教育发展史三、护理学发展的展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目的要求】1. 掌握系统论的基本观点、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激学说的有关概念、应激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2. 熟悉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3. 了解系统论的含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教学内容】一、系统论1.系统论的基本概念2.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二、需要理论1.需要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观点2.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成长与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四、应激学说1.应激学说的有关概念2.应激学说的基本内容3.应激、应对和疾病的关系【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四章护理理念【目的要求】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健康、疾病、环境、护理2. 熟悉护理理念的演进、影响健康的因素、护理的工作模式3. 了解我国的护理理念【教学内容】一、概述1.理念的概念及意义2.护理理念及其意义3.护理理念的演进4.我国的护理理念5.护理理念的要素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人、健康2.环境、护理三、护理的工作模式1.个案护理2.功能制护理3.小组制护理4.责任制护理5.综合性护理【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第五章医药卫生体系【目的要求】1.掌握社区保健、医疗保险制度2. 熟悉医院、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3.了解我国医药卫生体系【教学内容】一、我国医药卫生体系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2.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3.医疗保险制度二、医院1.医院的性质和任务2.医院的种类3.医院的组织结构三、社区保健1.社区的概念2.社区的分类3.社区卫生服务4.社区护理【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目的要求】1. 掌握护士的素质、护士的行为规范2. 熟悉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3. 了解护理人员的专业角色功能【教学内容】一、护理人员的专业角色与功能1.角色的含义2.护士角色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资格与条件1.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资格2.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三、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1.护士的素质2.护士的行为规范【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讨论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目的要求】1. 掌握护患关系、常用的沟通技巧2. 护理人际关系、熟悉沟通的种类3. 了解影响沟通交流的因素。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二、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三、开课学期第一学年。
四、课程考核要求第一学年考试课:期末考试成绩占考试课程总成绩100%,期末采用闭卷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启蒙和入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护理学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及护理专业,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一、护理学的任务二、护理学的范畴三、护理学的工作方式第三节护理学的概念一、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重点: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3)难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4)要求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及各阶段主要特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及目标熟悉:护理学理论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内容了解:西方护理学与中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第二章疾病与健康(1)主要内容:第一节健康一、健康的概述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第二节疾病一、疾病的概述二、疾病的影响三、疾病的预防第三节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概述二、健康促进的策略三、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2)重点: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3)难点:健康促进的策略(4)要求掌握: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熟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对个体的影响第三章护士与病人(1)主要内容:第一节角色理论一、角色概念二、角色特征三、角色转换第二节病人角色一、病人角色特征二、病人角色适应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四、促进病人角色适应的措施第三节护士角色一、护士角色的概念二、护士角色的特征三、护士的基本素质第四节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概述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三、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四、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2)重点: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护患关系发展过程(3)难点:角色的概念及特征(4)要求掌握:病人角色特征、常见角色不良和心理反应、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指导病人适应角色;护士基本素质,护士角色的特征、护患关系性质、基本模式、护患关系发展过程熟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了解:角色的概念及特征第四章护理支持性理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一般系统理论一、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的内容三、一般系统理论与护理第二节需要层次理论一、概述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三、需要层次理论与护理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一、概述二、压力与适应理论的内容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第四节成长与发展理论一、概述二、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内容三、成长与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2)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3)难点: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4)要求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熟悉:住院病人常见压力源并能协助其适应压力;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了解: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第五章护理理论与模式(1)主要内容:第一节奥瑞姆的自理理论一、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第二节罗伊的适应模式一、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二、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第三节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一、健康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二、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第四节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2)重点:护理理论的内容及应用(3)难点: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应用(4)要求掌握:自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适应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熟悉:健康系统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夸文化护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荣、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应用了解:健康系统模式的临床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1)主要内容:第一节评判性思维一、评判性思维概述二、评判性思维的构成三、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应用第二节临床护理决策一、临床护理决策概述二、临床护理决策步骤三、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四、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第三节循证护理一、循证护理的概述二、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三、循证护理证据来源与分级(2)重点: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3)难点: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4)要求掌握: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熟悉: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了解: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和模式第七章护理程序(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二、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节护理评估一、收集资料二、整理资料三、记录资料第三节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概念二、护理诊断的分类三、护理诊断的陈述四、合作性问题五、护理诊断书写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排序二、确定护理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书写护理计划第五节护理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过程的举措三、实施后的记录第六节护理评价一、护理评价的目的二、护理评价的过程三、护理质量的评价(2)重点:护理程序的内容(3)难点: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4)要求掌握: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的概念、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内容、能够正确书写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工作内容;能够正确实施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程序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的正误判断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史第八章护理安全与防护(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安全防范一、概述二、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三、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二节护理职业防护一、概述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2)重点: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3)难点: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4)要求掌握:护理事故、护理差错及护理职业防护的概念;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熟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了解:了解护理安全防护和职业防护的意义【建议分配学时】章节课时分配理论1.绪论 4 2.健康与疾病 4 3.护士与病人 4 4.护理支持性理论 4 5.护理理论与模式 4 6.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4 7.护理程序8 8.护理安全与防护 4 合计32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李晓松.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参考书:1.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复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要点提示与习题.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 彭幼清.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邹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护理学导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内涵和范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学模式及卫生保健系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学科的特点,以“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护理学的任务及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的基本素质、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护理专业与法律、评判性思维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在吸收前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及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地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及工作方法。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中使用相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角色扮演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意识。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同时,可采取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30学时,理论28学时,录象2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小妹,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熟悉护理学发展历史,初步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通过学习,能够认同专业,树立专业自豪感。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护理学发展的历史(二)掌握护理的概念所经历的三大历史演变过程(三)掌握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四)熟悉护士的角色及应具备的素质(五)了解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三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二)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三)护士角色及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的标准,熟悉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和疾病对病人的影响,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二)掌握健康的标准(三)了解生存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标准(四)了解病人角色的概念(五)熟悉主要的几种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六)熟悉疾病对病人的主要影响(七)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三教学内容(一)健康(二)疾病(三)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第三章人的基本需要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学会运用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的方法,认识人的基本需要与护理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需要的概念、分类、特征和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二)掌握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三)了解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四)熟悉应用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的方法三教学内容(一)需要概述1 需要的概念2 需要的分类3 需要的特征4 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二)需要的相关理论2 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三)需要与护理1 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2 应用人类基本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基本需要第四章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教学目的掌握成长、发展及成熟的概念,了解不同理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发展过程的阐述,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护理问题。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成长、发展及成熟的概念(二)熟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三)了解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四)了解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五)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六)了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二教学内容(一)成长与发展概念1 成长与发展、成熟的基本概念2 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3 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4 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1 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三)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并掌握病人的压力评估和帮助病人预防和应对压力的策略,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缓解病人和自身压力。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二)熟悉压力源的分类(三)了解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五)了解贺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变化与疾病关系学说(六)了解危机学学说(七)熟悉人类压力适应的层次(八)熟悉压力的预防及应对(九)掌握病人的压力评估和帮助病人预防和应对的策略(十)熟悉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方法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有关压力的学说(三)个体对压力的反应、适应及应对(四)压力与护理第六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人际关系及护患关系的概念,学会运用相关知识促进人际关系。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人际关系及护患关系的概念(二)熟悉人际关系的功能及护患关系的特征(三)熟悉病人在角色适应中常出现的心理和行为改变(四)熟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及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五)了解人际关系的特征、基本原则、形成及发展二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概述(二)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三)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四)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五)护患关系(六)病人与护士医生的关系模式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沟通、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的概念,熟悉沟通的基本要素、类型、影响因素和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沟通、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的概念(二)熟悉沟通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三)熟悉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三教学内容(一)人际沟通概述(二)沟通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层次(三)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四)护患沟通本章共2学时,讲授1学时,模式实践1学时第八章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科学思维、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及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初步具备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科学思维、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二)了解评判性思维的组成、标准(三)熟悉评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四)熟悉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和步骤(五)掌握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三教学内容(一)科学思维(二)评判性思维(三)临床护理决策第九章护理程序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程序的内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二)掌握护理评估的内容(三)熟悉护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四)掌握护理诊断的陈述方法(五)掌握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六)掌握制定护理计划的方法(七)熟悉各种实施护理计划的方法(八)熟悉护理评价的内容及方法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三)护理诊断(四)护理计划(五)护理实施(六)护理评价第十章文化与护理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文化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学会运用相关知识预防住院病人发生文化休克,促使病人适应医院文化环境。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文化的概念(二)熟悉文化的特征(三)了解不同的文化(四)掌握文化休克的概念(五)熟悉文化休克的分期(六)了解文化休克的发生原因(七)掌握如何预防住院病人发生文化休克的措施(八)掌握病人适应医院文化环境的措施三教学内容(一)文化概述(二)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三)文化与护理第十一章护理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相关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护理理论及概念模式的概念(二)了解理论及概念模式的特征(三)熟悉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四)掌握奥瑞姆的自理理论(五)掌握罗依的适应模式(六)掌握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七)掌握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常用的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三教学内容(一)护理理念(三)常用的护理理论: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依的适应模式、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第十二章护理伦理一教学目的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及道德的概念、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护理专业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道德的概念、结构与功能(二)熟悉伦理、伦理学的概念与基本问题(三)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四)了解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常见难题与处理(五)掌握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六)熟悉护理道德的特殊性、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七)举例说明服务对象的权利与义务三教学内容(一)道德与伦理概述(二)职业道德和生命伦理学(三)护理伦理第十三章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法规及法律知识,避免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法律的概念(二)熟悉法律与护理的关系(三)熟悉医疗卫生法规(四)掌握护理法规(五)掌握法律知识避免护理中的法律问题三教学内容(一)法律概述(二)中国的法律体系及医疗卫生法规(三)护理立法第十四章健康教育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及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一)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二)掌握健康教育的原则(三)熟悉健康教育的特点(四)熟悉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五)掌握健康教育方法三教学内容(一)健康教育概述(二)健康教育模式(三)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内容(四)健康教育的方法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护理系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二组织形式:教案、讲义、集体备课、课堂教学。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运用了讲授、讨论、练习、角色扮演、提问、作业等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2. 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课后练习、网络查询等。
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2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