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学理论在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中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7.28 KB
- 文档页数:1
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评价舟曲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破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相当发育,尤其泥石流发生甚是频繁,区内泥石流沟谷共有87条。
泥石流是舟曲县内第一大灾害类型。
且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有着严重制约。
本文通过对舟曲县相关资料的认真、充分调查,以舟曲县地理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对区内泥石流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区内泥石流主要是泥石流和水石流;区内泥石流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普遍性和不均匀性;而发生时间主要在雨季;区内泥石流灾害具突发性、继承性和反复性。
舟曲县内控制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结构。
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植被及地下水情况对泥石流灾害具有影响作用。
通过对区内地质背景条件,确定了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子。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危险因子及次要危险因子,然后通过已有公式对区内某一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
关键词:舟曲泥石流,特征,危险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泥石流是一种多伴随强烈破坏性且较为复杂的流体,其来势凶猛、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发生时间短且复发频率高。
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多发生在山区坡地或山区沟谷深壑中,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常饱含着大量的泥砂与岩石块体,是一种固体与液体两相混合的重力流体,呈现出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的运动状态[1]。
我国泥石流灾害遍及26个省、市的广大山区,总共有几万条泥石流沟[2],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之多,死亡人数近千人[3]。
泥石流对我国山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严重不良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泥石流的研究和危险度评价。
甘肃省舟曲县,是我国泥石流、滑坡、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泥石流是一种以土石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高速流动的山洪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工程中,勘查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工作,它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然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两种方法。
首先,定性风险评估是一种通过主观判断、概率分析或专家评估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
该方法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判断,通过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可能的后果,定性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程度。
定性评估需要专家对影响勘查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工程规模等,并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风险进行评估等级划分,以便形成一套定性评估模型。
另外,定量风险评估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和数学模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该方法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历史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灾害后果和损失情况等,然后利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计算。
常用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加权检验模型(ANP)和灰色关联分析等。
这些模型能够通过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权重分配和关联分析,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然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引起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和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准确评估。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数据的获取和收集常常面临困难。
此外,现有的模型和方法往往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理论假设,无法完全代表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泥石流危害度与危险度评估方法与技术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泥石流危害度与危险度评估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估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泥石流危害度与危险度的评估旨在确定泥石流对工程项目的危害程度和产生泥石流危险的概率。
评估的目标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泥石流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其次,泥石流危害度与危险度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依靠经验和专家意见,通过对场地地质、地貌条件、降雨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泥石流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定量评估则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收集泥石流流域的历史灾害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和模拟,计算出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度指标。
定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根据地形地貌、河流状况、岩性结构、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判断。
比如,地形地貌评价可以通过识别潜在泥石流发生区域、判定泥石流侵袭程度和范围,以及测算崩塌物受到的阻力来进行。
河流状况评价可以通过分析河床河道、河谷形态和河口状况来判断泥石流的扩张程度和危害范围。
岩性结构评价则是根据地质构造、岩石强度等特征来评估泥石流的侵袭能力和威力。
降雨情况评价则是通过对历史降雨数据的分析,判断降雨对泥石流产生的影响和潜在威胁。
定量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频率-危险性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
频率-危险性方法依靠泥石流历史灾害的频率和危险性指数,计算出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与危险度。
概率分析方法则通过建立水文动力学模型,模拟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并结合流域的降雨特征等因素,计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度。
此外,泥石流危害度与危险度的评估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数值地形模型等进行辅助分析。
GIS可以对灾害发生地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估,提供多维度、动态化的信息支持。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体系探究云南在我国是一个多山区的省份,在整个云南省大约有95%的面积为山地,并且在山地中由于地势比较险峻,造成了地层的岩石构成及岩石性质的复杂性,在经过了多次的地壳运动后,大理由于地震活动的比较频繁,同时由于处于低纬度的高原地带,具有多种气候类型,同时由于较多、较强的降雨,使云南省的气候环境比较复杂,也使云南省成为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
根据相关的资料及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全省大约有5000多个具有灾害性的泥石流点。
通过对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来进行预防和研究,来降低泥石流在还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关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目的,特别是在最近这十几年中,类似的泥石流滑坡灾害更是频繁的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更需要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有效的评价方法,降低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
1、危险度评价泥石流的危险度主要是指在泥石流的范围内遭受泥石流的人或物的损失程度及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主要的危险度评价是针对单沟泥石流进行的,并且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程度。
目前应用的最新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是由德国学者在上世纪末提出的。
通过这次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的更新研究,将主要采用7个危险度评价因子,主要有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相对高差(S3)、泥石流规模(M)、发生频率(F)、流域切割密度(S6)及不稳定沟床比例(S9)。
通过我们对云南大理的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后,我们得到的泥石流规模及发生的频率与各种危险度评价因子之间的关系数据见表1。
表1 泥石流规模及发生频率与危险度评价因子的关系分析评价因子规模系数频率系数流域面积0.3540.003主沟长度0.4230.031流域相对高差0.289-0.036流域切割密度0.8160.719不稳定沟床比例0.3420.295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主要需要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有适合集水集物的陡峭地形、具有丰富的松散的固体物质堆积、在短时间内可以有大量的突发性的水流聚集。
泥石流灾害与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泥石流灾害与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常见且具有毁灭性的事件,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减少对重要的人群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和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1. 多指标评估法多指标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基于多个指标对灾后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包括地理环境、降雨情况、土地利用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分,可以量化地评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等级。
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基于地形、降雨和土壤条件等参数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泥石流灾害过程和预测潜在风险的方法。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泥石流的路径、速度和危害程度。
数值模拟法能够为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法则来评估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泥石流事件的发生频率、规模和影响范围等数据,可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
二、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1. 震害预测方法震害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地震模型和震害模型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地震模型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和数学模拟等手段来建立。
震害模型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能力等参数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通过将地震模型和震害模型结合,可以估计地震事件对人群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2. 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地震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事件等参数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为地震预警和灾害应对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发展使得地震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和可靠。
3. 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是一种通过统计学和概率理论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地震事件看作是一种概率事件,并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来估计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程度。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工程地质学报1004-9665/2021/29(2)-0478-08高泽民,丁明涛,杨国辉,等.242/川藏铁路孜热一波密段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9(2):778-47/.doi:l/.l/5/7/j. cnki.jeg.222/-41/4Gao Zemin,Ding Mingtao,Yang Guohui:et al.222/Hazard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along Zire-Bomi section of Sichuan-Tibet Railway[J].Journal of Enkikeerink Geology,29(2):478-4/5.dol:10.13544/j.c—iJeg.2421-4164川藏铁路孜热一波密段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高泽民①丁明涛①杨国辉①黄涛①张晓宇②周云涛①席传杰①(①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411754,中国)(②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445,中国)摘要泥石流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最为发育的灾害类型之一,因其暴发突然、运动过程剧烈和破坏性强的特点而对川藏铁路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防灾减灾管理和防治环节中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合理量化线路沿程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川藏铁路孜热一波密段为试验区,应用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模型对该线路段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计算和危险性区划的判定。
模型的输入信息包括172个历史泥石流点和/个特征参数,输出信息为每个预测单元泥石流暴发的危险性概率。
最后,利用ROC-BUC方法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的检验。
计算结果显示,在TBOR与TBOG模型中,川藏铁路孜然一波密线路段总体的泥石流危险性水平较高,两种模型在较高-高危险性区间内的危险分区比例分别达54.439%和64.580%,对应的灾害点密度分别为最高的12.577处/(I2km2)和12.944处/(I2km2)相比于TBOG模型的ROC-BUC值,TBOR模型的计算结果为4.49,高于TBOR的4.83。
基于EW-AHP改良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贾世济;孙硕;高帅
【期刊名称】《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7)1
【摘要】针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过度主观的缺陷,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村大湾沟泥石流为例,根据其地质环境特征,选取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泥沙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
口密度共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引入熵权和层次分析法(EW-AHP)
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单钩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
对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结合评价指标的主、客观赋权,本评价模型的
评价结果较符合现场调查结论,说明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今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提供一种新途径。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贾世济;孙硕;高帅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沧州交通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3
【相关文献】
1.未确知测度理论在东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2.基于EW-AHP和未确知测
度理论的崩塌危险性评价3.基于EW-AHP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隧道坍塌风险评价
4.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
5.基于EW-AHP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隧道瓦斯风险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城市中发生泥石流的风险。
通过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因素,该模型能够定量评估不同区域的泥石流风险程度,为城市规划、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模型原理、数据采集和分析、风险评估指标等方面对基于GIS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基于GIS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主要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
G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平台,可以将各类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提供专业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
在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中,GIS能够将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降雨数据等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基于GIS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的核心步骤。
首先,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实地调查等手段获取。
然后,利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如根据DEM数据生成坡度和坡向图,提取沟谷网络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成为后续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基础。
泥石流风险评估主要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地形条件、降雨情况、土地利用类型等。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设计一系列风险评估指标,用于定量评估不同区域的泥石流风险程度。
比如,在地形条件方面,可以使用坡度、坡向、流域面积等指标来评估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程度;在降雨情况方面,可以使用降雨历时、强度等指标来评估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程度;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可以使用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等指标来评估土地利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GIS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最后,基于GIS的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通过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泥石流风险值。
首先,需要对各个风险评估指标进行权重分配,根据其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排序。
矿山爆破效果的可拓学评价张建华;李泽安;周乐静怡【摘要】针对目前矿山爆破效果评价的特点,引进可拓理论对黄麦岭磷矿某台阶爆破效果进行评价。
选取爆破质量、爆破安全和爆破技术经济效益3个方面作为一级评价指标,松散系数、大块率、根底率、前冲情况、后冲情况、爆破震动、飞石距离、炸药单耗和每米崩矿量等9个方面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计算结果表明:该次矿山爆破爆破质量处于良的范围内,爆破安全、爆破经济效益和最终的爆破效果都处于“优”的范围内。
最后将此次爆破效果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得到其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因此,将可拓学理论运用到矿山爆破效果评价中是可行的,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blasting effect evaluation,the extens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bench blasting effect in Huangmailing Phosphate Mine. Three parameters of blasting quality,safety an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selected as first-rank evaluation indexes. Nine parameters of loosecoefficient,boulder yield,toe rate,fore-ward,backward,blasting vibration,fly rock distance,explosives specific consumption and ore caving amount per meter is con-sidered as second-rank evaluation indexe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the blasting quality is within the range of good, and blasting safety,economic efficiency and ultimately blasting effect all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excellent. Finally,comparison of the blasting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ws that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extension theory to evaluating mine blasting effect is feasible,and ha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可拓学理论;矿山爆破;爆破效果;评价体系【作者】张建华;李泽安;周乐静怡【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35.5矿山爆破是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爆破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矿山后续工艺、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和安全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