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940.00 KB
- 文档页数:21
寄生虫病在牛羊养殖中的防治措施分析寄生虫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对牛羊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健康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牛羊的生命安全。
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对于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寄生虫病的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牛羊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 对牛羊的健康造成影响:寄生虫会寄生在牛羊的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引起牛羊腹泻、厌食、消瘦、贫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牛羊的健康状况。
2. 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寄生虫会占据牛羊的营养,导致牛羊的生长速度缓慢,影响生长发育。
3. 降低牛羊的生产性能:寄生虫会影响牛羊的生殖系统功能,导致牛羊生殖能力下降,减少牛羊的繁殖率和产仔率。
4. 传播人畜共患病:部分寄生虫能够感染人类,通过牛羊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上述危害表明,寄生虫病对牛羊养殖业的影响非常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1)合理饲养密度:应根据牛羊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的牛羊相互传染。
(2)合理饲养制度:定期进行牛羊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保证牛羊的健康状态。
(3)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牛羊的生活环境,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药物防治(1)选择有效驱虫药物:根据不同的寄生虫选择相应的驱虫药物,如多种驱虫药物混合使用,轮换使用等,避免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2)合理用药剂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用药,控制用药剂量,避免用药过量导致药物残留。
(3)定期进行驱虫:根据牛羊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当地的气候环境,制定定期的驱虫计划,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处理。
3. 合理饲养结构(1)合理饲草配比:合理配比牛羊的饲料,保证其膳食营养的均衡,提高牛羊的免疫力,抵抗寄生虫的侵害。
(2)合理饲喂时间和方式:控制饲料量和饲喂次数,避免过量饲喂导致牛羊消化不良,降低牛羊的免疫力。
羊常见体内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寄生虫病是危害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寄生虫一般以隐蔽的方式来慢性消耗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不会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但却能够对羊只健康生长造成极大影响,直接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羊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主要为肝片吸虫、绦虫、血吸虫、焦虫等。
为确保羊只健康生长,减少因体内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需对羊体内寄生虫病加强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1 肝片吸虫病1.1 病原肝片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属于片形属。
其中,肝片吸虫长20 ~40 mm、宽10 ~13 mm,虫体呈棕红色,有口吸盘与腹吸盘2 个,锥形前部为口吸盘,腹吸盘在腹面中线的水平位置处。
大片吸虫体积相对略大,长30 ~75 mm,宽5 ~ 12 mm,虫体外观呈两侧平行状,后端呈钝圆状。
1.2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肝片吸虫必须借助中间宿主来实现发育成熟,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大多在潮湿低洼地带生存,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在放牧过程中,羊群接触椎实螺后,肝片吸虫病病原便会进入羊只体内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羊只染病。
肝片吸虫病在炎热、多雨季节发生率较高。
1.3 临床症状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动物年龄和体质、感染程度等关系密切。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肝片吸虫病划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2 种。
羊感染急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高热、精神萎靡、离群落后、贫血及黏膜苍白,病情严重的仅几日病羊便死亡;羊感染慢性型肝片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欲不佳、消瘦、贫血、黏膜苍白、被毛杂乱,眼睑、胸部、腹部等多个部位发生水肿,交替出现便秘及下痢症状,若病情恶化,病羊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1.4 治疗方法针对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驱虫,驱虫药物主要有硫溴酚和硫氯酚等,用量分别为 30 mg/(kg·BW)和100 mg/(kg·BW)。
驱虫时注意要将上述药物配制成悬液对病羊进行灌服。
牛、猪、鸡、鱼常见寄生虫的介绍姓名:杨昌龙(动物医学院08级兽医三班,学号200840307326)前言:根据动物寄生虫学书上,第三篇兽医寄生虫病内容的学习和实习中常听闻病种归纳出以下常见寄生虫病。
将网上的资料与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各病的病因、症状与诊断、防治。
三个内容的介绍,了解该种寄生虫病。
以下资料大部分为百度百科上的内容,经过我的理解删减得到。
望老师批评指正。
一、牛的常见寄生虫(一)牛球虫病1、病因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
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
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寄生于牛的各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而且最常见。
球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
为直接发育型。
当牛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子;裂殖子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配子生殖法形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排至体外的卵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孢子化的卵囊,只有抱子化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
2、症状与诊断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
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
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
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
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3、防治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常见猪寄生虫病的危害与症状分析什么是猪寄生虫病?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丝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其中以螨虫对猪的危害最大,猪寄生虫病是常见的猪病之一,广大养猪户应时常做好猪病防治工作。
猪寄生虫病危害除干扰猪的正常生活节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猪的整齐度外,并是很多疾病的如猪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等的重要传播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常见的猪寄生虫病有哪些?【猪蛔虫病】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危害3~6个月龄的猪,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引起死亡。
【猪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是龚地弓形体,猪暴发该病时,有时引起全群发病,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猪囊虫病】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组织中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猪疥螨病】猪疥螨病又称疥疮,是由猪疥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其特征是患猪发痒和皮炎。
【猪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及其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主要见于猪和家鼠,狗和猫也易感染,并对人有很大危害性。
猪寄生虫病症状:【猪疥螨症状】病猪以剧烈痒觉为特征,躁动不安,食欲降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
病变通常先在耳部发生,耳部皮屑脱落,进而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以后逐渐蔓延至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猪常在猪栏、墙壁等处摩擦,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局部脱毛。
【猪蛔虫症状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2-6月龄的猪群。
症状和病变:病猪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黄疸,采食饲料时经常卧地,有时咳嗽、呼吸短促,粪便带血。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由人体无钩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囊尾蚴(即囊虫)要寄在牛/羊舌肌、咬肌、肋间肌等处,严重时几乎在所有肌肉内均有寄生。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牛/羊的囊尾蚴一般为白色、半透明、黄豆粒大小的小泡囊,头节上有4个吸盘,并且没有顶突和小沟。
无钩缘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孕节脱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牛/羊采食了被污染的水和饲料后,虫卵进入牛/羊的身体,破膜释放出六钩蚴,然后六钩蚴进入肠系膜,随血液进入肌肉,经11周左右发育成囊尾蚴。
【典型临床症状】牛/羊轻微感染时,不表现症状,只有严重感染时,一般才表现体温升高,肌体虚弱,伴发腹泻,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
牛/羊的囊尾蚴主要寄生在深部肌肉中。
宰杀病牛/羊后可发现囊尾蚴。
【防治措施】
①加强肉食品检验,发现有囊尾蚴的牛/羊肉应及时处理,防止本病传播。
②加强个人卫生,杜绝虫卵污染水源和饲料。
③治疗。
对发病牛/羊可用吡喹酮治疗,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家畜中的一种,它们经常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羊的健康并影响其生产表现。
因此,及时诊断和防治羊的寄生虫病对于提高羊的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1.羊马属寄生虫羊马属寄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常出现在羊的肠道内。
当羊体内受到感染时,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大量粪便等症状。
2.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羊绦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羊体受到感染时,会出现食欲不振、萎靡不振、消瘦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
3.肺炎弓形体病肺炎弓形体病是一种由肺炎弓形体引起的疾病。
患病羊会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1.症状诊断根据羊出现的症状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寄生虫病。
例如,羊马属寄生虫感染后,羊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粪便。
另外,绦虫病患者容易萎靡不振、消瘦。
因此,通过症状来诊断可能感染寄生虫病是可行的。
2.粪样检查可以通过检查羊的粪便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病。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羊马属寄生虫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在检查粪样时,需要搜查寄生虫卵或成虫的存在。
对于肺炎弓形体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羊的血样来确定。
检查时需要检测羊体内肝脾是否有肿胀和其他异常。
1.控制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病原体的粪便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控制传播途径可以防止寄生虫病的传播。
定期检查羊的健康状况可以早期发现寄生虫病的存在,及时进行防治。
检查时对羊的粪样、血样和呼吸道样本进行检测。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了寄生虫病的羊,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强力杀虫剂和抗生素。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措施。
4.环境卫生保持羊舍内外环境卫生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和其他垃圾可以有效避免病原体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气溶胶传播。
同时,在羊舍内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通风、保暖,建立良好的维生环境。
综上所述,寄生虫病对羊的健康及生产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定期检查、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是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猪两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猪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猪肠道纤毛虫病和猪肠道瘤胃旋毛虫病。
这两种疾病对于养猪业是一大危害,容易造成猪只的生产效益下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一、猪肠道纤毛虫病流行病学:猪肠道纤毛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能够对猪只的生产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猪肠道纤毛虫病主要分布在猪场中的幼猪和育肥猪,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猪只的食欲下降,呈现厌食、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猪只腹泻以及新陈代谢出现异常。
同时,由于病程较长,感染后猪只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不良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猪肠道纤毛虫病的预防控制主要是靠改善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保持猪圈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同时,保证猪只饮用的水质量,避免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感染病毒。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雷公藤菟丝子”、“马钱子”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猪只腹泻,乏力、厌食,精神萎靡、发育迟缓等症状。
在病程的晚期,还会出现猪只吞咽困难、死亡等症状。
防治方法:针对猪肠道瘤胃旋毛虫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首先,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以及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垃圾、粪便等脏物的积存。
其次,在饲喂过程中,要保证猪只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营养不良而导致感染。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腹腔虫霉素”、“伊蚊虫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结:猪肠道纤毛虫病和猪肠道瘤胃旋毛虫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在防治方面,我们应该加强猪圈的卫生、保证猪只的饮食健康以及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等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提高猪只的生产能力,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摘 要:牛羊疾病预防不仅关系到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相对于疾病治疗,有效的预防举措能够改善病理环境、增强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有效避免疾病的大暴发和蔓延,并降低疾病危害。
关键词:牛;羊;寄生虫病;特征;防治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对富含大量蛋白质的肉类及乳制品的需要也急剧增加,牛羊的饲养规模也急剧膨胀,一旦暴发疾病极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说,疾病预防是饲养牛羊的关键。
1 牛羊寄生虫病的特征牛羊寄生虫病有多种,不同的寄生虫病有不同的特征。
最常见的牛羊寄生虫病是蠕虫病,主要寄生在牛羊的肺、肝脏、肌肉等部位,牛羊感染后主要的特征是其脏器会发生受损病变,不仅常见且危害较大。
牛羊血液中有焦虫生长则会出现焦虫病,羊感染后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眼结膜发黄、血尿、体温持续性升高、贫血、食欲不振、体表淋巴结肿大。
牛羊皮内寄生螨虫则会出现疥癣病,羊感染后的主要特征是痛痒、出血、脱毛、红肿等。
牛羊体表寄生蜱虫,不仅吸食家畜血液,还会引发蜱源性疾病,羊感染后主要的特征是免疫力低下、身体消瘦等,此外,蜱虫还可以传播立克次氏体病、焦虫病等。
牛羊鼻腔等处寄生羊鼻蝇幼虫则会引发羊鼻蝇病,羊感染后主要的特征是打喷嚏、流脓性鼻涕,严重情况下出现肺炎症状。
牛皮内有牛皮蝇幼虫爬行引发牛皮蝇病,牛感染后主要特征是痛痒,且催肥及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 寄生虫病对畜体的影响寄生虫同其他病原体一样,经历成长、发育、繁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几乎均来自宿主。
牛羊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后,其在恢复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能力,造成饲养成本的上升。
相关的研究指出,寄生在真胃黏膜的捻转血矛线虫2000条每天可吸血30ml,而该虫成虫每天可产5000~10000枚卵,由此可见,寄生虫严重消耗宿主营养,降低饲料报酬,引起经济损失。
此外,寄生在牛羊体内的寄生虫还会造成机械损伤,而死亡的虫体或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分解后产生的分解物会毒害牛羊。
猪两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品种之一,但由于其生长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害。
猪体内的寄生虫病在畜牧业中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及时了解猪常见的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一种由猪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圆线旋毛虫和长弓旋毛虫引起。
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普遍。
1、流行病学旋毛虫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和食肉动物媒介。
虫囊也能在泥土中存活数月,在肥料和水源中都有传播可能。
猪场的卫生状况、饮水源等都是影响旋毛虫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2、临床症状旋毛虫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消瘦、粪便异常(大便中带血、粘液或脓液)、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的猪会出现贫血、厌食、多饮、体温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防治对于旋毛虫病,主要预防的方式包括:-改善猪场卫生环境,定期清理猪舍和粪便,保持猪场干净卫生;-饲养猪只需选择健康的幼仔猪,避免混养和过密饲养;-定期给猪群做消毒、驱虫处理,保持猪只健康;-合理饲养,增强免疫力,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给予猪只充足的饲料、良好的饮水和充分的运动。
二、猪囊虫病猪囊虫病是一种由囊尾蚴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不仅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尤其在欧洲、北美洲更加普遍。
猪囊虫病主要通过猪体内寄生的囊尾蚴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猪食用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包括生猪肉和生菜等。
家畜的排泄物也是猪囊虫病传播的重要源头。
猪囊虫病主要表现为猪只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贫血等临床症状。
严重感染的猪只会出现肝脏和肺部病变,出现黄色结节、坏死等症状,导致猪只的生长受到影响。
预防猪囊虫病的关键在于:-做好食物卫生,尤其是生猪肉和蔬菜的清洗处理;-对养殖猪群进行定期的驱虫处理;-加强家畜的粪便管理,减少家畜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猪囊虫病。
牛羊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防治寄生于牛、羊及其他家畜的体外寄生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蜱、蠕形蚤、羊虱蝇、虱、毛虱和羽虱及虻等。
病体特征。
现分别将各种虫体的形态列举如下:一、蜱(硬蜱):蜱的种类很多,形态大致相似,都是一种吸血的外寄生虫。
蜱的头、胸、腹融合在一起,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约5-6毫米,宽约3-5毫米。
雌虫吸血后,能扩大到长约16毫米,宽约10毫米。
体表护有坚韧的角质膜,形成一硬壳,通称背甲。
蜱虫腹面伸出四对肢。
肢分六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前跗节、跗节。
每肢的末端有爪垫及二个爪,以利移动或固着。
腹面后三分之一处有肛门。
第二对肢的平行线上有生殖孔,第四对肢后有呼吸孔。
有的蜱在第二对肢后尚有眼。
蜱的假头(口器)由假头基部(口器基底)、一个口下器(吸管)、一对螯肢(上颚)、及一对脚须(触须)所构成。
假头基部呈四角形或六角形。
这一特征对蜱的鉴别也很有用。
螯肢能运动,顶端具有两个螯肢钩,借以切裂皮肤。
口下器表面具有尖锐向后的小齿,依此能牢固地固着在皮肤上。
脚须分四节,是螯肢及口下器的掩护物。
脚须的大小对蜱的鉴别亦很有帮助。
此外,蜱的躯体有分枝的肠管和两个球形的唾液腺以及生殖器和精神系等。
蜱的发育须经四个阶段:即卵、幼虫、稚虫、成虫。
蜱的雌雄成虫在宿主体上交配后,雄虫即死亡,雌虫吸饱血液后,离开宿主落到地上,钻入隐蔽的地方,如墙壁、石下、草木茎叶等处,经过1-4周开始产卵。
卵呈椭圆形,黄褐色或淡红色,长约0.5毫米。
每一雌虫可产卵数千,产卵后死亡。
卵经过一段时间孵化为幼虫。
幼虫有肢三对,无呼吸孔和生殖孔。
幼虫侵袭家畜后,吸家畜的血,再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脱皮,变为幼虫。
稚虫较幼虫大,有肢四对,有呼吸孔,但无生殖孔。
稚虫需吸血,然后再蜕皮,变为虫。
自然条件下,多数蜱在牧场上侵袭家畜。
它们经常留居土壤表面,爬到草上和灌木丛的尖端,以待侵袭通过的动物。
在蜱的发育过程中要进行三次吸血――幼虫、稚虫和成虫。
根据蜱的发育过程及吸血方法,可将蜱分为三类:1、一宿主蜱。
猪两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
猪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家畜之一,但由于严重的寄生虫病威胁,同时也是兽医工作者
十分关注的对象之一。
猪寄生虫病可以影响养猪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对于猪的寄生虫病预防及治疗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猪的两种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
病学、临床症状及其防治进行介绍。
一、绦虫病
1、病原体
广泛存在于猪肠道里的多节绦虫。
2、传播途径
雌虫在猪体内繁殖后,卵或绦虫分节体随粪便排放到猪舍地面或粪坑里,成虫在感染
新猪后继续繁殖。
3、临床症状
绦虫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消瘦、萎缩、憔悴,呈现慢性贫血表现,黄色便便等。
4、防治
(1)预防为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猪舍积物,注重定期的驱虫工作,确
保地面卫生干净,减少感染源。
(2)药物治疗:选用奥美拉唑等药物口服,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用药正确,治疗
几轮,确保猪身体内清除寄生虫。
二、回声原虫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回声虫原虫。
接触感染,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甚至猪之间的接触都会传染疾病。
该病具有以下特点:食欲减退、生长减缓、腹泻、黄色便便、毛发干枯,以及死亡。
(1)保持卫生:确保猪舍及周围环境清洁,消除污染源。
(2)防止交叉感染: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其他猪的管理,避免接触传染。
总之,寄生虫病对于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的养猪工作中,必须注重卫生保洁,加强管理,定期检测猪体内病原体,并进行有效及早的防治,从而有
效的预防和控制猪的寄生虫病的发生,达到保障家畜健康,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