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 关键词:会计理论框架;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会计环境理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长期以来,国内外会计学者一直致力于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并且提出各种财务会计理论框架设想。
但是,这些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有的构成要素过多过细,相互关系结构纷繁复杂,有的构成要素层次关系不清,难以概括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丰富内涵。
因此,有必要构建与现代会计发展水平相一致、结构严谨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目标理论、会计假设理论、会计原则理论、会计要素理论、会计方法理论、会计检验理论等;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理论,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法规等方面的理论、会计基本准则理论、会计政策理论等;财务会计环境理论是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财务会计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活动及规模、企业管理状况、经理素质才能、企业文化等;企业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财政税收与财务、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学哲学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等 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有机构成,形成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框架,如图所示 二、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分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结构严密和层次递进的逻辑体系。
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会计的目标。
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
第1篇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本报告将采用经典财务框架分析方法,对某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评估其财务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经营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以下是企业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 20XX年:营业收入10亿元,净利润1亿元- 20XX年: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1.2亿元- 20XX年:营业收入14亿元,净利润1.5亿元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构成。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 货币资金:近三年货币资金保持稳定增长,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现金流管理能力。
-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需关注其回收风险。
- 存货:存货占比较高,需关注其周转效率。
(2)负债结构分析企业的负债主要由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构成。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等。
- 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占比较高,需关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占比较高,说明企业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2. 利润表分析(1)收入结构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构成。
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其他业务收入略有波动。
-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迅速,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
-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波动较大,需关注其稳定性。
(2)成本费用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占比较高,需关注其控制能力。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摘要: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求,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备受关注。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讨构建一套与世界会计准则趋同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问题长期以来是国内外会计学者研究的课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框架的设想。
而由于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过多过细,相互关系纷繁复杂,要素关系层次难以分清。
所以,构建一个与现代会计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结构严谨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非常必要的。
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理论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都包含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之内,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方法、会计要素、会计检验等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政策、会计基本准则等理论;财务会计环境理论,主要探讨对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二、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认清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该尽量明确和单一,以期可以更好的指导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准则的指导与选择。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中国从上个世纪初期就开始对会计理论大纲进行探索,从1978年以来,随着会计要求越来越高,会计理论大纲的探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
会计理论的机制以及辅导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大纲。
文章主要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创造出一整套能够和世界会计标准相提并论同时具备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大纲。
标签: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会计理论的机制以及辅导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大纲。
会计理论大纲是国内外会计研究者长期进行的项目,研究者假设出了很多会计理论大纲。
但是因为会计卢纶大纲所具备了太多的元素,互相紧密联系,很难分清楚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因此,创造出一个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构造紧密的会计大纲是必然的。
FASB将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定义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理论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理论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理论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关系。
1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会计理论大纲的主要内容中包含会计理论元素以及其条理关系的结构,其综合了会计基础知识的观点、会计运用观点以及会计工作环境的思想,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会计基础知识的古典包含:会计标准、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技术、会计元素、会计审核等基本知识,是组建会计精神的基本内容;会计运用观点是把会计基础知识的观点运用到会计工作、辅导会计工作的观点中,包含会计管制机制、会计计划、会计标准等运用观点;会计工作环境的思想,主要是讲述了会计工作环境的因素,包含单位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
2 以财务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认清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应该尽量明确和单一,以期可以更好的指导整个理论框架的构建以及利于准则的指导与选择。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分析作者:叶树山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17期摘要:财务会计思想大纲是建设会计思想系统以及会计实际工作的依靠。
文章主要讲述了构成会计思想的几个主要要素:会计目的、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实施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会计思想、会计实施以及这两者的结合勾勒出一个稳定的思想大纲。
关键词:会计理论框架;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1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会计思想大纲是为建设会计思想因素以及层次关系奠定了基础,其是根据会计基础思想、运用思想以及环境思想共同结合,组建出的一个思想体系。
会计基础思想是组建会计思想的根本因素,包含会计目的思想、会计前提思想、会计准则思想、会计因素思想、会计监督思想等;会计运用思想是把会计基本思想引入到会计实施、辅导会计实施的思想,包含会计管制机制思想,例如会计部门、会计从业工作者以及会计准则方面的思想、会计根本标准思想、会计对策思想等;会计工作环境思想是指对会计基本思想以及运用思想具有影响性质的外部环境,包含单位外部以及内部的环境。
单位内部环境要素,包含单位内部管制制度、单位管制部门、单位经济往来以及大小、单位管制情况、领导者的修养本领、单位文化建设等;单位外部环境要素,包含社会的前进、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提高的规模、税收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科技发展水准、哲学以及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等。
2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分析2.1 会计的目标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2.2 会计假设第一,影响单位的各种环境中,会计结算的工作是不稳定的。
单位接受所有者的投资、向债权人借款、向顾客出售生产商品、被相关的政府机构监督管理、给单位员工提供酬劳。
上面所说的这些关系,都会对单位的运行造成影响,并且让单位变得更加复杂化,因为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对单位的运行行为可能会造成扰乱的现象,因此,把一些不是单位所发生的经济往来或者收支的费用都列入单位的会计结算中,扰乱了单位正常运营活动的结果,会计报表不能够真实的反应单位的经济运行活动情况。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分析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
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会计的目标。
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2、会计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通过建立会计假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形的原始形态,撇开与当前研究无关的内容、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纯粹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达到对其本质的科学认识(戴蓬军,1992)。
会计既然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应进一步确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并指定计量的方法,即我们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来核算和披露会计信息。
由于现实世界中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复杂性、相关性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对象,必须加以理想化、纯粹化,以便达到对会计对象本质的科学认识。
现实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在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投资关系、与债权人存在借贷关系、与客户存在交易关系、与政府部门存在监管关系、与内部职工存在劳资关系等。
上述关系的存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使其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混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相关者自身事项的边界,因而,将本不属于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以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影响企业损益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
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框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设置该项框架内容,不仅仅要分析相关的理论状况,同时还要分析其实务的进展状态等,分析当前的具体国情,从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情况来研究。
笔者认为当前抓紧制定发布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仍然是必要的。
摘要:财会概念体系是由很多个阐述财会知识而且为其使用的基础定义的相关知识所组合得到的一个知识体系,它是用来指引摒弃测评会计准则的知识内容,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
首先,它的很多要素都是来自于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以及概括,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指引作用。
其次,对于会计的知识来讲,它非常的具体,有着很好的可实践的特征,所以是当前知识和具体活动的接洽点。
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目标对于国际会计协调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各个国家在设置该项内容的时候,要认真的分析目标给其带来的一些干扰等。
在明确目标的时候,要认真的分析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远见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分析1 关于框架的生成和它的特征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文件中。
所谓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它是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也就是说,概念结构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通过这个内容我们知道,假如说该准则是处理会计内容的规范的话,此时该框架是设置此类准则的关键指引作用,以此来确保准则的互相协调。
站在一定的层次上来看,该框架形成的背景是财会假设,它是以目标位指引,而生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
摘要: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本文从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环境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实践、会计检验、会计环境等会计理论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以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相互结合奠定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理论框架;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会计环境理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
长期以来,国内外会计学者一直致力于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并且提出各种财务会计理论框架设想。
但是,这些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有的构成要素过多过细,相互关系结构纷繁复杂,有的构成要素层次关系不清,难以概括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丰富内涵。
因此,有必要构建与现代会计发展水平相一致、结构严谨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
一、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它是由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应用理论和财务会计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有机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是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目标理论、会计假设理论、会计原则理论、会计要素理论、会计方法理论、会计检验理论等;财务会计应用理论是将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理论,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法规等方面的理论、会计基本准则理论、会计政策理论等;财务会计环境理论是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财务会计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活动及规模、企业管理状况、经理素质才能、企业文化等;企业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财政税收与财务、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科学哲学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等。
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有机构成,形成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框架,如图所示。
二、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分析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结构严密和层次递进的逻辑体系。
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会计的目标。
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2.会计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通过建立会计假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形的原始形态,撇开与当前研究无关的内容、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纯粹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达到对其本质的科学认识”(戴蓬军,1992)。
会计既然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应进一步确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并指定计量的方法,即我们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来核算和披露会计信息。
由于现实世界中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复杂性、相关性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对象,必须加以理想化、纯粹化,以便达到对会计对象本质的科学认识。
现实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在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投资关系、与债权人存在借贷关系、与客户存在交易关系、与政府部门存在监管关系、与内部职工存在劳资关系等。
上述关系的存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使其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混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相关者自身事项的边界,因而,将本不属于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以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影响企业损益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
不但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更重要的是损害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
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以企业其自身的经济业务为前提,这就是会计主体假设。
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理想的、纯粹的空间范围。
企业主体假设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其次,市场经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存在信用风险,资本也在集中和积聚。
因此,企业可能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兼并收购等而使企业经营终结,如果企业存续期限不够确定,就难以对企业的交易及事项进行正常而恰当的确认和计量。
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留存收益的处置等,如果会计存续期间不确定,就难以按照其技术或经济上的常规状态进行会计核
算。
因此,就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即假定企业的存续期限是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否则就认为企业会无限期地继续经营下去,而不停止和清算。
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
它给定了企业预期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期限,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可按照正常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再次,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但总不能直到企业终止才提供财务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应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即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跨月、季、年的连续性,也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业务活动划分为等长的会计期间,作为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