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专题15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析版)考点分析一、考点分析: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此考点在议论文考题中常有出现,一般分值为3分(判断出那种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本分析作用2分)。
解此类题需要熟记有哪些论证方法并能理解其作用才能准确答题。
常考形式一、考题中常出现的形式:常考形式的模板:文章第几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例:1.第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并说说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第六段运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二、根据以上常考形式,可以看出此类考题的常考形式的提问方式一般很直接,直接点明了考点,不易发生审题错误的情况。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其它们各自有何作用。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3.对比论证。
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三、解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确认答题区间第二步:根据文本辨识是何种论证方法第三步:根据有关论证方法作用的知识储备解答此论证方法作用的问题第四步:根据答题模板整合答案四种论证方法具有不同答题模板:1.举例论证:答: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1)答: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2)答: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中考议论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的特点是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如下:考点1.寻找或提炼论点。
(1)论点特征:论点是作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
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3)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即为全文的论点,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引发出来的。
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而分论点可以有多个。
考点2. 分析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例如: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
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
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4)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能体现论据的真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应简明扼要。
(5)如何补写论据。
一、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二、事实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要交代清楚何人、何事、结果。
道理论据可选择名人名言、俗语、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等。
论证方法及作用目标:区分论证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过程:一、明确中考要求中考说明考试目标中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能力”中对简单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指出议论的观点、材料和常见的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能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二、常见论证方法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阅读议论文,必须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分析论证方法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事例或作者自己的经历来证明中心论点。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可见摆事实在论证中是很重要的,有了事实,道理就容易讲得通,讲得清楚,容易被对方接受。
(2)道理论证:可以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民间的谚语俗语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说理,这样能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要辨析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对比为了证明什么,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
(5)引用论证: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以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用论证的作用,首先应该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用论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
三(论证)题如2003年第13题: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
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
(3分)答: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
(1分)以穿衣要合体来生动形象地论证讲礼貌要注意分寸的观点。
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法一、提炼归纳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更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可以有一个论点,也可以有几个论点,这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般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都是围绕中心论点提出的。
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的作用,分论点补充中心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
1.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的特点(1)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2)是明确的判断。
(3)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不用修辞,正面判断——原句为否定句者不必改动。
2.论点的位置(1)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论点;(2)开头处,最常见的是论点放在开头,或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或引用提出,或归纳事例提出;(3)结尾处,有的文章采用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要注意具有总结性的标志词,如“所以”“总而言之”“总之”“故此”“归根结底”等;(4)文章中间,放在文章中间,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在经过一番论述之后,再提出中心论点;(5)没有明确论点,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提炼概括。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4.论点的提出方式: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5.常见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
6.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归纳中心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位置法:论点在题目和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所以先看标题和开头,然后看结尾和文中一些过渡性的句子;若文中没有明显的论点句,则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
没有层次路不清没有角度路不明——论证角度(立场)+论证方法+论证特点知识点辨析高二学生在答卷过程中,会遇到概念不清而盲目答题的情况,引得高二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及时补充相关资料,使得语文教学有的放矢,也能快速适应新高考的试卷变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概念辨析:论证角度(立场)+论证方法+论证特点(一)论证角度(立场)论证立场是指作者认识和处理文本中所论述的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也就是站在谁的位置上论述的问题并持有的观点,是站在个人、社会角度,还是站在国家、民族角度;是站在过去的角度、现在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是赞成,还是反对。
(二)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②增强文章说服力),③有力论证观点。
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
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
“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观点。
作用:①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②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使论证更有吸引力。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5.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语言生动形象,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6.类比论证通过对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作用: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议论文阅读考点]议论文考点阅读:考点三论证方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篇一: 议论文考点阅读:考点三论证方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考点三论证方法的判断和作用分析考点讲练①第③自然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个哲学命题》②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围绕“论证”,归纳命题形式: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1.区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道理论证]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论证]即把2种矛盾或对立的事件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全面。
[比喻论证]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
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形象生动、更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论证方法的作用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答题范式:[举例论证]引用确凿典型的“……”事实,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道理,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权威性,论证更有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道理,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论证了“……”道理,使论证通俗易懂。
一、2011 浙江温州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显得过于冷静。
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B处: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家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公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总结常见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
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比喻分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明喻。
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
帮助人深入理解。
4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3注意:运用拟人的写法必须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描写的环境气氛。
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运用拟人时还应注意比拟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的像真正的人一般。
三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
例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
《论证方法及作用[最终版]》(2)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比如: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3)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首先,打比方是说明方法,二楼的搞错了。
议论方法在初中有三种。
摆事实,讲道理,即摆事实有讲道理摆事实即是举例论证,讲道理即是道理论证。
文章开头并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又何来比喻论证这一说呢。
文章开头是在跟你讲道理,提出作者观点。
下面的论述,运用事例,使论点更有力。
而比喻论证,说白了,其实是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作为论证方法,他叫比喻论证。
作用是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这是一些概念问题,多加思考,便会迎刃而解了。
第二篇:论证方法及作用教案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课型】单元训练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论证思路。
2.掌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技巧。
【阅读篇目】1、课文《敬业与乐业》《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综合训练卷》2、《议论文考点举n反一》p38-p57【课前准备】1、课件《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2、学生带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综合训练卷【教学过程】一、展示课标相关考点,导入学习目标议论文是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的文章。
学会分析议论文既能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也能提高我们对事理的认识能力。
教学大纲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筛选或归纳)文本的观点和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把握议论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能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展示目标,引领课堂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三、落实目标1,初步了解论证方法教师讲解常考议论文四种常考论证方法,强调每种方法的辨别标志,学生速快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资料1-5中有关论证方法题,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专题13 中考复习之议论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3:辨析论证方法,体会论证作用题型一: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一、(2021·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体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②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
③爱国先爱家。
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④爱国更爱家,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
”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
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
⑤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
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赞赏。
今日之中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⑥“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06、敬业与乐业——群文阅读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在论述“‘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了论证。
如文中第⑦段列举佝偻丈人承绸的故事,说明了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
论据具体有力。
【考点解读】论证方法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这一过程所采用的方式。
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技法点拨】解题步骤有三步:1.通过读相关内容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论证的具体内容﹔3.联系上下文或论点,分析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人。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或列举论据。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真题演练】(一)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中考议论文常考的考点之一。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对比,突出表现了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该考点考查的问题主要有问答题、填空题,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辨析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
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2分)
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分)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
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
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