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含义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讲解和安全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作业练习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力量目标:能够通过试验观看和试验数据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保持观看力和试验探究的爱好,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关于物质质量的学问,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质量守恒定律》。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同学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试验操作过程和试验现象,引发同学的思考,激发同学的试验爱好。
3. 试验探究:支配试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
4. 试验结果分析:同学依据试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归纳总结:同学依据试验结果和争辩,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6. 实际应用:通过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同学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策略: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亲身参与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和分析试验数据,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发同学思考,提高同学的思维品质。
2. 教学方法:接受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同学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通过试验探究,同学既把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又提高了试验操作和试验数据分析的力量。
同学能够机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亮点: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且能够将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同学对化学学问的爱好和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教案《质量守恒定律》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产生兴趣,并了解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物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
1.4.2 讲解: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强调质量守恒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4.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概念,如氢气和氧气反应水的过程。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2.1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4 教学步骤:2.4.1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
2.4.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2.4.3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3.2 教学内容: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3.4.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计算中的应用,如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3.4.2 方程式的平衡:介绍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平衡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
2. 培养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知识。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保持不变?”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步骤: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如使用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如原子重组等。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计算。
3. 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计算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与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2)、过氧化氢制氧气:
(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的同学将其完成在草稿纸上。
)
引导: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其他新物质,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物质的总量有没有变化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自己看实验(从课本的92~94页的实验,)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物是红磷(固体)和氧气(气体),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哪要比较的是参加反应红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进行比较。
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让学生试描述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气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及变化。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中反应物是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放如小烧杯中,将盛有铁钉和小试管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再称量一次,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让学生阅读课本的94页[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课本的94页表格)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实验5-1先在小烧杯中加入5mL碳酸钠粉末,后在小试管中加入5mL盐酸,正放入小烧杯中,将盛有碳酸钠粉末和小试管的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盐酸倾到入盛有碳酸纳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盛有混合溶液和小试管再称量一次,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5-2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块石棉网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燃烧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我们在实验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什么有的实验能证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但是有的实验确不能证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那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下面请按我们划分的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试着讨论,总结出化学变化中质量的变化。
老师提示:(请同学们联系我们从微观方面所讲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想想化学变化中质量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汇报:
甲组:我们组发现在实验5-1中有气体生成了,产生的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乙组:实验5-2中有气体参加了反应,使的我们无法测量他们的重量。
学生组:我们通过联系以前的知识,得知,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得知原子的种类、数量、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并没有发生变化,既然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也应该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
那么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也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结论)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板书]二、微观解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回做的更好。
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
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制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能应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传输的一种重要思想。
本节课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章节,位置很重要,所以在这一节学习以前,我以前面所学的文字表达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来。
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吗?”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达式。
”我心理暗喜,一个好的开头,于是继续说到:“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所讲过的文字表达式吗?”这
次回答没有上次整齐:“记得!”
“好,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听写听写我们的文字表达式,有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写一下啊?”
我问完了之后,学生们好多都立即低下了头,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记住,但是我没有气馁,给一位有上来一试的学生一个眼神的鼓励,但是因为可能是胆量很小,所以最后她还是没有站起来,最后为了给它一次机会,我点了她起来。
最后写的虽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个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写错了。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他们,从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能从中间获得什么信息呢,学生说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我及时鼓励:“对!大家说的很对,这个反应式告诉了我们一个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经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猜想,下面应该是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是由于条件限制,老师都很难进行实验,更别说学生实验了,学生只能看实验,这样的后果既不利于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也谈不上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刚才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扼杀在摇篮中了。
同时也扼杀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
力。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学生脸上茫然的表情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作为教师我很失败,什么时候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去努力尝试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城关一中
杨苏萍
201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