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独特的中医学与新型医疗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型中药提炼产物,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保存和运输的便携性,且服用方便,经济实惠,便于携带,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新型中药制剂。
然而,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对中药制剂的药效、安全性等还存在质。
因此,本文就中药配方提取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原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具体如下: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中药配方颗粒主要是利用传统的中药饮片为材料,结合现代加工技术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之后加工包装形成颗粒,这种颗粒可直接冲服,方便卫生、分量准确、便于保管、不易变质、使用方便,近年来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临床的应用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加工行业的发展,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正确的开展原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应用等分析工作,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长远发展。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现状(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外应用现状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现代工艺对中药饮片进行提取、分离、浓缩等步骤制成颗粒,可与相关辅料、药材细粉等一起制作成现代中医新型制剂。
该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汉方药厂,因其具有服用简便、携带方便等优势,在国内外收到广泛的重视。
日本最早生产的复方颗粒剂有一定的疗效,其不断利用经方、验方环节的相关工作进行颗粒剂的生产,不断改善其生产和制作工艺,相关产品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
但日本生产的复方颗粒剂与我国中医药文化遵循同病不同源、辨证论治的原则不符,后来中国台湾和韩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改善制药工艺推出以复方颗粒为主、配方颗粒为辅的新型颗粒用于临床治疗。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应用现状我国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主要是通过煎煮,在临床调剂的过程中,主要以煎剂作为主要的制作方式,生产成为中药饮片。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
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中药多糖的提取效率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中药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应用前景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多糖与维持生命活性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类物质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1].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植物多糖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多糖提取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1 溶剂萃取法1.1 水提法多数植物材料选用热水浸提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提取植物多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游离态多糖的提取,成本低,且干扰物质少或易除去(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也可根据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醇沉法对多糖分离),但时间长,效率低.[2]李光[3]等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4-6]优化铁皮石斛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温度10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17.2,提取率达到51.08%.付学鹏[7]等优化了蒲公英多糖的提取条件,确立了料水比1∶30,80℃保温3 h,提取2次为最佳条件.孙元琳[8]研究了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料水比1∶10.赵永红[9]等通过正交试验在保证枸杞色素、枸杞低聚糖得率的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枸杞粗多糖,其最佳提取方案,即浸提温度为90℃,溶媒量为50倍,浸提次数为1次,浸提时间为2h,测得其得率为0.94%。
中药小檗碱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中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在中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历程中,中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小檗碱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特别是在治疗炎症和肝胆疾病方面,其功效被广泛认可。
小檗碱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已经有了很详细的研究,而小檗碱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小檗碱的提取与纯化工艺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小檗碱的提取方法小檗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生物法等多种,其中煎煮提取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煎煮提取法是从小檗树干、叶子中提取小檗碱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干燥的小檗树干、叶子粉碎成小颗粒。
2.将粉碎后的小檗树干、叶子装入提取器中。
3.倒入足够的水,与植物原料的比例是1:10。
4.开始加热,加热时间一般为1-2小时,煎煮温度控制在100℃左右。
5.将提取液过滤,并将提取液中的小檗碱进行测定。
尽管煎煮提取法对于小檗碱的提取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方法有一定缺点,如提取时间过长,提取率低,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流失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寻找更加高效、优质的提取方法。
二、小檗碱的纯化方法小檗碱的纯化方法主要分为溶剂沉淀、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其中,溶剂沉淀法是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溶剂沉淀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将混合物中小檗碱选择性地溶解,然后对溶液进行加热蒸发,使其缓慢冷却,在此过程中,小檗碱分子会重新排列,逐渐凝结形成晶体,从而实现对小檗碱的纯化。
溶剂沉淀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小檗碱提取液进行浓缩,获得浓缩提取液。
2.在浓缩提取液中,加入约2倍的醋酸乙酯,用过量的溶剂使得小檗碱选择性地溶解。
3.加热溶液,用一定量的醋酸盐水稍加冷却,然后加入特定的醇类溶剂,使得小檗碱动态平衡,从而排列得更加紧凑。
4.将溶液慢慢冷却,在此过程中,小檗碱分子逐渐凝结形成晶体。
5.将晶体过滤、洗净、干燥,最终获得小檗碱。
中药材药效成分提取工艺验证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验证中药材药效成分提取工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中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验证,我们可以确定提取工艺的稳定性和提取效果,并为进一步开发中药药效成分提取工艺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2.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中药材药效成分提取工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提取工艺的参数进行合理优化。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2.2.1 实验材料:- 中药材:选择XXX作为实验材料。
- 溶剂:选择XXX作为提取溶剂。
- 实验设备:选择XXX设备进行提取实验。
2.2.2 实验方法:1. 准备中药材:选择优质中药材进行研磨和筛选,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纯度。
2. 提取工艺验证:按照已确定的提取工艺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参数。
3. 提取液处理:将提取液进行过滤、浓缩、冷冻干燥等处理,得到提取物。
4. 提取物分析:通过色谱、质谱等仪器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提取物中的药效成分。
2.3 实验步骤1. 准备中药材:将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研磨和筛选。
2. 提取工艺验证:按照已确定的提取工艺方案,将中药材与提取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提取设备中进行提取,控制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3. 提取液处理:将提取液经过过滤、浓缩和冷冻干燥等处理。
4. 提取物分析: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提取,得到了中药材的提取物。
使用色谱和质谱等仪器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检测到其中含有目标药效成分。
根据分析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达到预期目标,证明提取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论本次中药材药效成分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提取工艺方案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提取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
提取物经分析,药效成分的含量达到预期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所采用的提取工艺方案可行且有效,适用于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提取;- 提取工艺参数对提取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优化。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展中药颗粒剂是中药制剂的一种,以中药颗粒为基础原料,通过现代科技生产工艺,将中药有效成分提炼、加工成颗粒剂,具有易于服用、携带方便、药效稳定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中药颗粒剂在中医药临床及研究应用中逐渐崭露头角,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中药制剂产品。
本文将对中药颗粒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中药颗粒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药制剂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中国,中药颗粒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中医药临床治疗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上,中药颗粒剂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国际中医药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当前,中药颗粒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研究。
为了提高中药颗粒剂的品质和稳定性,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研究。
他们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辅料等手段,提高了中药颗粒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为中药颗粒剂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药颗粒剂的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中药颗粒剂是通过提取和精制中药有效成分而制成,其药效和安全性是关键的研究内容。
目前,许多研究者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手段,对中药颗粒剂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中药颗粒剂的药效与安全性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临床应用是中药颗粒剂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
目前,中药颗粒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颗粒剂已经成为了首选的治疗药物,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还有一些研究者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了中药颗粒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将进一步精细化和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将更加精细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中医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传统中草药药材提取工艺及活性成分研究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术体系之一,对于中草药药材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中草药药材提取工艺及活性成分研究,是中医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提取工艺和活性成分两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医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中草药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中草药药材的提取工艺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研究中草药药材的提取工艺时,研究者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1 提取方法的选择常见的中草药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乙醇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有着不同的提取效果,研究者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需要提取的成分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1.2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可以提高药材提取效果,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1.3 辅助技术的应用辅助技术在药物提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可以加速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果。
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技术,提高提取效率。
二、中草药药材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草药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探索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活性成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2.1 成分分离和鉴定中草药药材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研究者需要运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对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常见的分离技术包括色谱技术、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
2.2 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通过对中草药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这包括对活性成分的体内和体外活性的评估、作用靶点的研究等。
2.3 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3210213; 修订日期:2004201210作者简介:张建和(19542),女(汉族),江苏人,现任广东省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工作.中药厚朴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张建和,符伟玉,莫丽儿(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摘要:对中药厚朴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着重总结了厚朴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全面开发利用中药厚朴提供参考。
关键词:厚朴;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R 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0805(2004)0520313201 中药材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 ag nolia of f icinalis R end .et W ils .)或凹叶厚朴M ag nolia biloba R ehd .ed W ils .Cheng 的干燥干皮,枝皮或根皮,是我国重要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厚朴列为上品。
开胸顺气丸、藿香正气丸、木香顺气丸、鳖甲煎胶囊、保济丸、香砂养胃丸等传统中药及新药中均以厚朴为主药。
厚朴性温,味苦辛,入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1]。
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的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提取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1 中药材厚朴的化学成分1.1 酚类成分厚朴中含酚类成分有:厚朴酚(m agno lo l )、和厚朴酚(honok i o l )[2]、异厚朴酚、三羟基厚朴酚、去三羟基厚朴酚,其中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主,约占原药材的5%~12%。
1.2 挥发油类[3~5]厚朴中含挥发油成分,一般含量为0.3%~1%,成分有:桉叶醇、聚伞花素、石竹烯、反丁香烯、芹子烯、杜松烯、十六酸、9,122十八碳二烯酸等。
其中以桉叶醇为主,约占挥发油总量的40%~50%。
1.3 生物碱厚朴中含有木兰箭毒碱[2],氧化黄心树宁碱。
降血脂中药有效成分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赵曼曼;崔芬芳;雷钧涛;徐明【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为中药在降血脂方面的应用及处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6【总页数】3页(P357-359)【关键词】降血脂;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作者】赵曼曼;崔芬芳;雷钧涛;徐明【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2高脂血症(Hyperlipaemia,HLP)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等疾病[1]。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中脂肪摄入的增多及运动量的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50万~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这类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而血脂异常则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高达1.6亿,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 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虽然血脂异常无明显症状,一旦诱发其他疾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
因此,进行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性研究,开发安全高效降脂药物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中医药的临床及实验性研究为治疗高脂血症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发现中药材中降脂有效成分主要有皂苷、黄酮、生物碱、蒽醌、多糖类及脂肪油类等[1]。
以下具体介绍5种降血脂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 Gaertn)的叶,又名莲叶、藕叶,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民间广泛用于食物及药物中。
其应用价值较大且来源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人们加大对其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荷叶具有良好的调血脂功效,一般认为其有效成分为黄酮、生物碱[2-5]。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醇作为溶剂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提取效果。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为中药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乙醇可以溶解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有效成分从药材中分离出来。
本实验采用乙醇作为溶剂,通过提取、分离和鉴定等步骤,实现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三、实验材料1. 药材:某中药(如黄连、丹参等)2. 乙醇:分析纯3. 氢氧化钠滴定液:分析纯4. 酚酞指示液:分析纯5. 薄层色谱板:分析纯6. 其他试剂:盐酸、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等四、实验方法1. 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药材,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2)向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适量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
2. 浓缩(1)将滤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40℃左右浓缩至一定体积。
(2)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硫酸钠,搅拌至沉淀完全。
(3)过滤,收集滤液。
3. 结晶(1)将滤液置于冰箱中结晶。
(2)取出结晶,抽滤,晾干。
4. 鉴定(1)取一定量的结晶,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溶解情况。
(2)取少量结晶,点样于薄层色谱板上,用氯仿-甲醇(体积比8:2)为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提取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对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发现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提取率逐渐提高。
在乙醇浓度为70%时,提取率达到最高。
2. 结晶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加入无水硫酸钠使滤液中的有效成分结晶,结晶效果良好。
3. 鉴定结果通过盐酸溶解试验和薄层色谱分析,证实结晶物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六、结论1. 乙醇是一种适用于中药提取的有效溶剂,可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 在本实验条件下,70%乙醇溶液对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最佳。
3. 通过结晶、过滤等步骤,可实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纯化。
4. 本实验结果可为中药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六大新技术实现高效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
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
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
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FE)是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革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
常用的SCF为CO。
,因为CO。
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
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旧1.9倍和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利用超临界CO。
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革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利用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革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
中药成分提取与分离的新技术研究一、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疗效。
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是中药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中药成分提取和分离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在中药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开发新药、改良药方、保障中药的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中药成分提取技术1.传统提取技术传统中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浸泡法、煎煮法、浓缩法等。
这些方法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取效率低、成分纯度差、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
2.超声波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提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中药材与溶剂的混合系统中造成的强烈的物理场,使得中药成分从材料中迅速释放出来。
超声波提取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适合于中药成分大分子量、极性和非极性成分的提取。
3.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利用微波辐射在中药材和溶剂的体系中将能量转化为热能,改变了材料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促进中药成分的快速释放和分离。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提取速度和效率,适用于大分子量和高极性中药成分的提取。
三、中药成分分离技术1.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具有不同亲和力的材料对混合溶液中成分的分区效应,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硅胶柱层析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需要对样品性质做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层析。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目前中药成分分离领域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组分在特定载体上的分配行为,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目标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能实现在线检测等优点,因而在高速技术分析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3.磁性微球分离技术磁性微球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中药成分分离技术,磁性微球通常是由磁性纳米材料和化学复合物组成,其表面覆盖有较为特异性的亲子性配体,可以与不同的中药成分结合。
论中药材提取工艺优化及药效成分研究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材的提取是将有益成分从植物中提取出来,以获得草药的药效成分。
提取工艺优化及药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草药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讨论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和药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中药材提取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药用价值。
中药材提取的主要方法包括浸提、煮炖、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在这些方法中,浸提是最常用的一种。
浸提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适量的溶剂接触一段时间,使溶剂能够溶解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得到提取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艺参数是指影响提取工艺效果的各个参数,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比例等。
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提高药材提取的效率和产量。
例如,提取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效成分的降解,提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通过对中药材的性质和目标成分特性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目前,通过改变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优化中药材提取工艺,提高提取物的产量和药效。
除了提取工艺的优化,对中药材的药效成分进行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药效成分是指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学成分。
了解药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深入了解药材的药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效成分研究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
中药材中含有多种药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活性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对于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提高中药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药的提取工艺,提高中药疗效,减少副作用。
总之,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和药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杜仲皮药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述要摘要:通过对杜仲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杜仲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有效活性组分的药理作用及其提取工艺的方法,为杜仲临床药效的进一步开发和深入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杜仲成分提取研究进展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木兰纲金缕梅亚纲杜仲目杜仲科属多年生落叶乔木药用植物,别名:木棉、扯丝皮、胶木、思仙等。
主要归经在肝肾经,性温,味甘。
中医学认为: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在我国2000年前就有入药历史,是国内特有经济树种,二级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在27省,现各地已经广泛栽种。
一般4-6月剥取主干树皮,刮去粗皮,“发汗”至内皮显紫褐色,晒干即得。
《神农本草经》将杜仲视为药之“上品”。
杜仲传统以取树皮入药,但其树叶、根皮、树枝茎皮、雄花、果实、籽等亦有药用保健价值。
为我国名贵滋补中草药材,具有调节血压、降血脂、利尿、消炎抑菌、补肾强身、抗癌、抗疲劳、抗应激、抗衰老、保肝利胆、止痛镇静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
因其无毒副反应,杜仲在其它领域的用途也较广[1]。
笔者以提取分离杜仲的药理生物活性物质:木脂素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多糖类为研究对象,针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概况进行详细综述。
1 木脂素类此类物质是由双分子苯丙烷聚合物聚合而成,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后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树脂中。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是木脂素类化学合成物质,具有降血压、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它不仅是检测杜仲皮生药及其制剂品质优劣的指标成分之一,也是双向调节血压的药效活性组分。
栾庆祥等[2]利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法,当物料比为1:13,用26%的乙醇液超声提取25分钟时,比《中药药典》多提取2倍以上的PDG供试品。
潘亚磊等[3]通过正交设计研究PDG的筛选流程,发现把杜仲皮和75%的乙醇以1:12的比例混合后作用一天时间,再超声2次,此时的PDG提取率最高。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提取是中药剂型的重要热点问题,符合中药处方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满足中药制备条件和临床需求。
但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引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临床中药学理论作为指导,根据中药配方进行比例调配,通过工艺提取制作的颗粒或粉末状中药制剂,是中药制剂史上重要的变革,不仅具备了中药的药效,同时结合了现代工艺技术,使中药药剂成为便于携带和储存、质量均一的饮片形式,改变了以往传统中药汤剂易变质、保管不便、口感质量差、难以携带等问题。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且处于逐年攀升趋势,为中药产业创造了高额利润[1]。
但是目前中药配方颗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正视,例如中药颗粒口感、质量标准、临床疗效、工艺流程等问题,为了改善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促进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一、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一)中药配方颗粒单煎与共煎问题传统的中药汤剂是应用共煎方法,以充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中药汤剂在共煎的过程中使中药的药味不断进行交互融合,而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药材进行现代工艺提取制作而成的不需要进行煎煮的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更加复杂,大多数中药配方颗粒的服用方法是使用开水对颗粒进行冲泡,直接跳过了共煎这一步骤,未经过共煎环节的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与传统中药汤剂具备同样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临床中常进行讨论的问题。
尽管大量的学者不断对两种药剂的药效实施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的统计学结果显示两者的临床药效不相上下,而且研究的对象均是小动物,对临床中的疗效缺乏充足的跟踪调查。
所以,中药配方颗粒若是想取代传统中药汤剂的地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证明其疗效价值[2]。
女贞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含量研究进展
赵杰;肖雨;谭朝阳;刘塔斯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2(61)15
【摘要】中药女贞子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用药历史悠久,药理作用明确,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对女贞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质量检测方法、含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女贞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183-190)
【作者】赵杰;肖雨;谭朝阳;刘塔斯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2.女贞子中齐墩果酸提取制备与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3.女贞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4.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5.超声波辅助提取女贞子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23800字中药(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Materia Medica),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摘要] 中药功效成分是中药发挥防病治病等重要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大多数的中药功效成分都来自药用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衍生物。
目前中药功效成分的获取主要是从源生物中直接提取,提取成本高,收益极低。
中药微生物合成生物学,通过在微生物中导入目标产物的合成途径,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目标成分,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中药活性物质获取途径。
通过异源宿主发酵大规模产中药功效成分,解决了中药功效成分含量低,提取分离困难,未来将极大缓解中药功效成分供需不足的局面。
该文从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实例进展以及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策略2个方面对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药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学中药功效成分是中药发挥防病治病等功能的物质基础,其大多是来自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如抗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
根据生物活性的起源这些中药功效成分可分为苯丙烷类(phenylpropanoids)、异戊二烯类(isoprenoids)、多聚酮类(polyketides)、生物碱类(alkaloids)以及黄酮类(flavonoids)[1]。
不同种类的中药功效成分在药物开发中均有应用,如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石杉碱A,用于治疗感冒的麻黄素、抗癌药物喜树碱以及对埃博拉病毒感染具有治疗效果的粉防己碱,在治疗肥胖中有巨大潜力的南蛇藤醇等[24]。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中药功效成分在疾病治疗与防御以及其他未解决的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论文题目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彭炳益学号*********班级0408405班专业化工与制药指导老师李国祥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5月17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彭炳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摘要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传统方法往往各自存在较多的缺点,如高温操作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杂质较多等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中药提取过程不断从环境、化工、食品等行业引入新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提取、、超声强化提取、微波提取、大孔树脂吸附法以及半仿生提取等。
本文将对近年来几种新方法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概述关键词中药提取分离方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中药工程技术也不断发展,我国中药生产状况大有改进,截止2000年,中药产值比1979年翻了五番,约占医药工业产值的30%以上[1]。
中药制剂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步骤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它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
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法和乙醇浸提法,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中来[2]。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医药市场融人国际医药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进步加剧。
尤其我国传统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做为世界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中医药以其系统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疗效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而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又面对着日、韩和欧美对传统医药积极开发研究的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提高中药的质量,研究开发进入国际中药市场的中药产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而提高中药的质量,让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这就对中药的制备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过程是其重要的关键环节。
根据近些年发表的文献,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分几个方面做如下简单介绍[3]。
1、超临界流体提取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的高度扩散性和低粘度液体的良好溶解性能, 可以防止各种组分逸散和氧化,具有效率高, 速度快等优点。
超临界萃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 减压分离产品, 十分简便和安全, 中药中易挥发组分或生理活性物质极少损失或破坏, 没有溶剂残留, 产品质量高。
超临界流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香料和油料的生产, 在药物提取中的应用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已经成功地将其应用于生物碱、挥发油和内酯的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超临界萃取剂是二氧化碳, 它的极性较弱, 只适合挥发油、小分子萜类、部分生物碱的提取, 对极性大的物质, 提取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有研究者通过添加改性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水等及增加压力, 改善流体溶解性质, 使超临界流体萃取对生物碱、黄酮类、皂甙类等非挥发性有效成分的应用也日趋普遍。
超临界流体萃取也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
苟奎斌等【4】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用于大黄素的定量测定进行了研究, 发现萃取压力对测量灵敏度影响显著, 改性剂量对灵敏度有一定影响, 萃取温度对测量灵敏度几乎没有影响。
超临界流体萃取不适于极性物质的提取分离, 也不适于中药复方的提取, 对生产设备的工艺要求较高, 但高选择性、高收率、低毒害仍是其它方法不能比拟的。
2、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超声波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可以降低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减少流体流量、缩短萃取时间、改善操作条件、降低能耗、放宽对原料粒径的要求,而且有效成分提取率高【5】,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
其机理不是超声空化效应,而是由于超声有效地传播至颗粒内部,引起质点快速振动及超声作用力对颗粒内表面进行“冲刷”,对微孔内的超临界流体实行“微搅拌”,从而减小内扩散阻力,加速内扩散,强化物料内部的传质,同时超声对颗粒外部的流体造成湍动作用,破坏颗粒表面滞留层,减薄传质边界层或传质推动力,增大传质系数,促进颗粒外部的传质;另外超声能的传递可使溶质活化,降低过程能垒,增大溶质分子运动,加速其溶解。
因此,超声能够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产生强化效应,使萃取速率增大,萃取率提高。
秦炜等[6]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分析, 提出了超声场的湍动效应、微扰效应、界面效应和聚能效应等4个附加效应。
他们以姜黄素2乙醇水溶液的浸取过程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超声场介入对固液体系的浸取速率和提取率的影响, 并与升温、机械搅拌进行了比较, 发现超声波提取不仅加快了动力学过程, 还提高了收率, 即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郭孝武等[7]研究了不同频率超声对提取黄芩甙成分的影响, 比较在同一提取时间, 频率分别为20、800、1100 kHz 时, 从中药黄芩根中提取黄芩甙成分的得率, 以20 kHz 下得率最高, 认为原因是该频率下超声空化效应强, 加之粉碎化学效应, 有利于有效成分转移和黄芩甙与水的混合。
他们进一步研究了该频率下不同提取时间对黄芩甙提取率的影响, 曲线存在极值, 可能是由于超声波对提取物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3.微波提取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和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
该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消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不产生噪音、适用于热稳定物质等特点。
微波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但这种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富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药材不适合使用微波萃取技术。
王家强等[8]报道了微波用于重楼中皂甙的提取, 并与水浴加热回流法从时间、次数、含量进行对比。
薄层色谱表明, 常规和微波提取两种方法所得皂微波辐照5 m in 的效果基本与2 h 常规加热相同, 而且杂质含量少。
微波加热提取10 m in 即可认为皂甙已提取完毕。
李学坚等人【10】,比较了溶剂回流法、微波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油,结果表明微波强化提取比溶剂回流法选择性高,比水蒸气蒸馏法收率高,且能耗、溶剂消耗量在三种方法中最小。
4.大孔树脂吸附法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不含交换基因、具有大孔径结构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
主要是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原料,在0.5 的明胶混悬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致孔剂聚合而成。
按其极性可分为低极性和高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该树脂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易于解吸附、机械强度高、再生处理简便、吸附速度快等优点。
尤其适用于分离纯化甙类、黄酮类、皂甙类、生物碱等成分及大规模的生产.大孔吸附树脂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11],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应用到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
大孔树脂的常用型号有:D.101、D.201、MD.05271、CAD.40等[12],其特点是吸附容量大、再生简单、效果可靠。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糖、生物碱、黄酮等进行吸附,并在此基础上用于天麻、赤芍、灵芝等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纯化,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是分离中药水溶性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13]。
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手段,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正在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制剂生产中N83。
用D.101型非极性树脂提取甜菊总甙,粗品收率8%左右,精品收率3%左右[14]。
将大孔吸附树脂用于银杏叶的提取,提取物中银杏黄酮含量稳定在26%以上[15]。
5.半仿生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是1995年张兆旺等[16]率先提出的中药提取新技术,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它的意义在于既体现了中医临床用药的综合作用特点,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在中药提取中坚持了“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
具体做法是,先将药材用酸水提取,再以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
这种提取方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陈晓娟[17]等为优选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以绿原酸和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半仿生法和酶法两种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比较。
半仿生法的工艺条件为:杜仲叶为原料,以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的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液,m(杜仲叶):m(提取液)=1:20,提取液pH分别为2.0,7.5,8.3,在70℃,提取1 h/次,提取3次。
果胶酶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杜仲叶为原料,以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的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液,m(杜仲叶):m(提取液)=1:15,果胶酶酶解温度为60 oC;提取液pH为3.6;每5 g杜仲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果胶酶1.5 ml,酶解2 h后,升温至80℃,1 h/次,提取3次。
在此条件下,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绿原酸的得率达1.44%,黄酮得率达0.044%,都比酶法提取的绿原酸得率1.29%和黄酮得率0.043%高。
半仿生法提取与酶法提取相比提取成本低,耗能低,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得到含药理指标高的活性混合成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取方法,为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提供了重要参考。
霍丹群[18]等。
在为葛根复方(葛根、川芍、山楂、槐花米、麦冬、甘草等)研究半仿生提取工艺时,以葛根黄酮得率为指标,在粒度、提取次数、提取工艺、浸渍剂浓度等条件相同时,考虑乙醇溶液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配伍比例选用L (4 )正交进行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为第1煎提取液pH为7,第2煎提取液pH为11,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4h,配伍比例为4:3:3:2:2:2(葛根:川芎:山楂:槐花米:麦冬:甘草)。
葛根类黄酮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和醇羟基,而山楂、槐花米中的芦丁等物质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和芸香糖基。
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易发生缩合反应,引入亲水性羟基和糖基,使得物质亲水性增强,易于溶出;当进人生物体内后,易于透过生物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
6、结论与展望中药提取技术发展的滞后已成为传统中医药发展和生存的瓶颈,人们不断探索并从其它领域结合中药自身特点,寻找新技术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革新和强化。
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中药生产的具体情况,从基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入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条件作全面改造和细致摸索,针对需要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给出可行的设计。
通过施加外场、采用新型提取工艺等方式进行提取过程强化。
研究新工艺对中药不同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在进行深入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操作条件和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而进行小型工业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