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中国汉字的起源
中国汉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金文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汉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象形文字,即以物体的形状来表示其含义。
例如,“人”字就是用一个头和两条腿来表示人的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指事文字和会意文字。
指事文字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手势或符号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例如,“日”字是表示太阳的圆形。
会意文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更多的象形、指事或古象形文字来表示一个复杂的概念,例如,“家”字由宀(房子的象形)和豕(猪的象形)组成,表示猪在房子里,表示家。
随着汉字的发展,发明了一种系统的字形组成方法,称为六书。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形声是最常见的字形组成方式,其中一个部首表示意义,另一个部首表示音。
转注是根据字形或音形的相似性来引申其他意义。
假借是借用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和一个无关的字形相对应的意义。
汉字的形式和使用在后来的朝代中逐渐标准化。
秦代时创造了小篆,统一了字的形状和结构。
随后,汉字的发展受到了隶书、楷书和随书等不同字体的影响,使汉字的书写形式更加多样化。
总而言之,中国汉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并经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方式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如今复杂而深厚的汉字书写系统。
汉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 2.伏羲八卦 3.仓颉造字 4.契刻说 5.图画说六书:1.象形:按照事物的形状来造的字。
许慎的原话:“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詘,日月是也”。
2.指事: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事,即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的造字法。
许慎的原话:“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在一起,把意义揉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字。
许慎的原话:“会意者,比类和宜,以见指捤,武信是也”。
4.形声:用表示意思的字和表示读音的字组合成一个新的字的造字法。
许慎的原话:“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部首.字义.读音相近的一组字。
许慎的原话:“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老考是也”。
6.假借:借用原有的字形成表达另一个意义的方法。
许慎的原话:“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文字发展的特点:1.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线条细瘦直,转折处多方形);2.金文:是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细瘦圆转,加强字的对称和均衡);3.小篆:(长方体,工整对称,圆转优美,粗细均匀);4.隶书:(由方变扁,粗细轻重变化,横画一波三折);5.草书:(线条飞舞,笔画相连,生动有气势);6.楷书:(方正工整,结构匀称);7.行书:(没有草书草率,没有楷书工整)。
名词解释古今字:早期字少,常用一个字兼职记录几个字的意义,后世为使用方便,又为个字记录某种意义。
右文说:是宋人王圣美提出的,王认为“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从左皆木。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起点。
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形体完全同音同义的字。
汉字的形成过程:1.由图画到图画文字 2.由图画文字到图符文字 3.由原始文字体系到古文字体系。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商朝人民为了记录商品和财产,开始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汉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来表示其意义。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随着商朝的灭亡,周朝兴起,金文逐渐取代了甲骨文。
金文是一种更加规范和简化的文字形式,字形更加规整,书写更加流畅。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于是篆书应运而生。
篆书是一种方块形的字体,字形规整,书写工整,被广泛用于印章和铭文。
4. 隶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主要的书写体系。
隶书字形简化,笔画结构清晰,书写速度较快,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官方文件。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
楷书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6. 行书和草书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草书是行书的一种变体,字形更加潦草,书写速度更快。
行书和草书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个人书写。
7. 楷隶合一时期(公元14世纪-现代)明朝时期,楷书和隶书合二为一,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
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结构清晰,书写简洁。
三、汉字的影响与传播汉字作为一种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系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增加,汉字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书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完整版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大约公元前14世纪。
它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金文是汉字的重要演变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繁多,形态多样,成为后来汉字演变的基础。
1.3 汉字的定型: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个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体系。
这一过程被称为“汉字的定型”,使汉字的形态更加统一、规范。
二、汉字的演变2.1 简化字的出现: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简化繁复的字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汉字简化的潮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的简化字方案,将一些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使汉字书写更加方便。
2.2 繁体字的保留:尽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繁体字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的传统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汉字在世界的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许多国家的学校都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这为汉字的演变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汉字的结构3.1 笔画的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汉字的形态是由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汉字的笔画有横、竖、撇、捺、点等,每个笔画都有一定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3.2 部首的作用:部首是汉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字的分类标志。
部首可以帮助人们查找和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习汉字的重要辅助工具。
3.3 偏旁的组合:汉字的形态往往由多个偏旁组合而成,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偏旁,可以形成新的汉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分别简述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在整个汉字的漫长历史中,其起源有着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以下我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以揭示汉字的神秘之处。
1. 仓颉造字传说根据《说文解字》,传说中最早的造字人是仓颉,他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官员。
据说仓颉在河边捡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玉石,并在石头上仿照天地、日月、山川的形状而刻画出了象形文字,从而创造了汉字。
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但在历史学者的研究中已经被证明并不实际。
2. 伏羲氏造字传说另一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是关于伏羲氏的。
相传伏羲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用六十四个八卦来象征六十四种基本的事物,并以此创造了八卦文字,后来发展成为汉字。
这个传说更多地是以神话的形式传承,难以确切判断其真伪。
3. 黄帝造字传说还有一种传说认为,汉字是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亲自创造的。
在这个传说中,黄帝创造了汉字,并且将其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字的祖先。
这种传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缺乏确凿的证据。
以上所述的传说都对于汉字的起源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但实际上,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的时期,这些文字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意和表音功能。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阶段,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字形和字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汉字起源的传说进行简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汉字起源的传说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神秘感。
然而,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来看,汉字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而其本身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下,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具有实用的意义,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理解。
个人观点和理解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其起源和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无论是从象形文字的萌芽开始,还是经过多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对于我来说,了解汉字的起源传说和历史,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完整版)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通过对其历史和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代的甲骨上,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
1.2 金文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甲骨文逐渐演变为金文,形成了更加规范的字形和结构。
1.3 汉字的形成:汉字是在秦朝统一文字后形成的,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二、汉字的发展2.1 汉字的传播:汉字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传播到各地,逐渐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文字之一。
2.2 汉字的改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简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2.3 汉字的保护:汉字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汉字的保护力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三、汉字的特点3.1 汉字的象形性:汉字的字形大多来源于实物的形状,具有一定的象形性,便于记忆和理解。
3.2 汉字的独特性: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发音,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符号。
3.3 汉字的多音性:汉字是一种多音字体系,一个字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发音和意义,增加了汉字的表现力和魅力。
四、汉字的影响4.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4.2 国际交流: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4.3 教育普及:汉字是中国的主要文字系统,对中国人的教育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了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汉字的未来5.1 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也在不断地与新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汉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5.2 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 中国汉字的历史起源汉字是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文字系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公元前1300年,起源于当今大陆地区最原始的社会: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最早出现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周边的河流两岸,当时的社会圈子以交易和贸易为主。
当时人们记录记忆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画符,但是他们的符文并不便于表达意义,而且也难以不断变化,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更易识别的符号来记录记忆。
2 殷商文字发展随着殷商社会的兴起,文字也迅速发展。
殷商时期的文字采用农业文字、商业文字、服饰文字和田园文字以及历史文字等多种文字进行记录,可以说是真正的“汉字”的开启。
殷商把他们的文字用在了很多方面,例如算术、天文、工程、绘画、酿造、马术等等,这样的传统把汉字的应用在不断发展拓展,积累了大量的文字。
3 战国到秦朝战国到秦朝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汉字发展及标准化的关键时代。
在这一时期,文字除了被用来记录古代律例外,还在诗词歌赋、书记著作中大量应用。
与此同时,汉字也在以自勉强发展,这是汉字的第二次历史性发展。
战国时期的文字拥有几千余个文字,而秦朝时文字已开始大量统一,减少到少于 one thousand个,也就是现在汉字大致呈现的样子,可以说是汉字最为完善的状态。
4 后来的发展后来几千年以来,汉字始终没有停止过发展。
从西汉以来,汉字与楔形文字、金文和拼音文字一起,形成多民族文字文化交流的基础。
汉字在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中应用最多、最重要的文字系统,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中国汉字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3500年,这个伟大的文字系统为中华文化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文化储备,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堪称是中华民族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共同语种。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系统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汉字起源的主要阶段:1.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21年):•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仪式。
•金文:随着商代的灭亡,西周时期的金文逐渐取代甲骨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宗庙、祭祀、政治等方面。
2.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3世纪):•小篆:随着秦始皇的统一,统一的文字体系——小篆出现。
小篆是统一的印刻字形,用于印刻官方文书和刻石。
•隶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篆逐渐演变为隶书,这是一种比较规范化、书写较为简便的字体,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印章。
3.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公元3世纪- 十七世纪):•楷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主流书写体。
楷书是一种规范、端庄的字体,现代印刷体就是基于楷书发展而来的。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草写形式,书写速度较快,常用于日常书写。
•草书:草书是书写最为草率、潦草的字体,用于速记、速写,书写速度最快。
4.宋体、楷体、黑体时期(十七世纪至今):•宋体、楷体、黑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的字形逐渐规范,出现了宋体、楷体、黑体等印刷字体,这些字体在印刷出版、计算机文字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总体而言,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最初的甲骨文和金文到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再到现代的印刷字体,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书写传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字学领域的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主题。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惟一连续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文字系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为了现代汉字。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使用范围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汉字的起源1.1 甲骨文的浮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起源于商朝晚期,使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1.2 金文的发展:金文是甲骨文的一种演变形式,起源于西周晚期,用于铭文和铜器铭文。
1.3 汉字的形成:汉字是在秦朝统一文字后,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形成的。
二、汉字的演变2.1 汉字的象形演变:汉字最初是以物象为基础的象形文字,通过简化和抽象,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汉字。
2.2 汉字的形声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发展逐渐加入了声旁,形成为了形声字,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2.3 汉字的规范化:为了提高文字的统一性和可读性,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多次规范化,形成为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三、汉字的特点3.1 多音字的特点:汉字中存在许多多音字,即一个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发音,这给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2 字义的丰富性:汉字的字义非常丰富,一个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这为表达思想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3 笔划的独特性:汉字的书写是基于笔划的,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笔划顺序和结构,这使得汉字在书写和书法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汉字的使用范围4.1 汉字的地位: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文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文字、文化传承、教育和各个领域。
4.2 汉字的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汉字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4.3 汉字的保护:为了保护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法律保护、教育推广和文化传承等。
五、汉字的未来发展5.1 汉字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与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结合,为汉字的输入、处理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
文字源于绘画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最初的文字是从绘画演变而成的,后人将其归为表形文字,是文字发展的第一阶段。
仓颉造字的传说《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汉字的五种起源说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
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
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一、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二、八卦说八卦解说及八卦方位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干·凿度》认为:干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三、河图洛书说河图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I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
汉字的起源中国文化历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汉字,更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从诞生以来一直演变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的考古和文献记载证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文字,直到今天,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字体.汉字的起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因此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历代中国学者研究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泛的,有以下六种:一、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
结绳也就是上古先民已经编织蚕丝成为面狀的丝绸,文字应该迟于丝绸业的形成。
结绳是种桑、养蚕、织丝业的形成的标志。
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中,就已经出现了陶制和石制的纺轮,也就是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纺织业或者称为编织业,这就是结绳纪事的时代.《易·系辞》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思是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结绳记事就是原始人用给绳子打结来记时间、人数、男人或女人,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不仅我国,古埃及、古波斯、非洲、澳洲的土人,都曾结绳记事。
结绳帮助记忆的说法是可信的,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与文字产生的联系,尚属推测。
它是人们战胜时空延长记忆的方法,不能说它就是文字的前身,可以看作是发明文字前的探索。
二、契刻说《尚书、序》一书中写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占卜符号,它后来并未变成文字,但是阴阳转变的原理是创字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文字,它以其形象、美丽、多义等特性,成为了世界上最棒的文字之一。
汉字之美源自它的起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
一、古代图画文字汉字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的青铜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使用图画来进行交流。
这些图画有些是用来表达人类的生产生活,如“日”这个字表示太阳,而有些则是表现动物、植物等,如“马”这个字表示马。
二、象形文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需要表示更多的事物,于是逐渐出现了象形文字。
这些文字是由多幅图画组合而成,比如“人”、“口”和“日”组合成了“曰”,表示“说话”;“木”和“日”组合成了“朝”,表示“东方”。
三、会意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意义的表示需求也越来越多,会意文字应运而生。
这些文字不再是简单的图像,而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象形文字组合而成,通过组合形成新的意义。
例如“家”字,由“宀”(房子的屋顶)和“豕”(猪)两个象形文字组合形成,表示畜生在房子里。
四、形声文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相似的字音,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形声文字。
形声文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其中“形”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声”部分则表示字的发音。
例如,“想”字的声部为“相”,形部为“心”,表示“思考”之意。
五、现代汉字的演变自20世纪以来,汉字推行简化,部分文字的形态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另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词汇不断的产生,需要新的汉字来表现这些新事物。
在最初的时候,汉字的形态多样,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形态,成为了中文文化的稳定形式。
无论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还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汉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汉字起源】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一些原始社会部落,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
河图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开此说的神秘面纱,不难发现,它真实的核心就是算数,能对照“九宫”算法。
所谓“九宫”,在谶纬家来说,是八卦加上中央,合为九(“五”位于中央,还可以和五行联系起来);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15。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
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汉字造字方法】
一、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
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
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
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