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弯沉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9
道路设计弯沉值计算步骤一、土基弯沉计算:1、L0=9308 E0’-0.938(JTJ031-2000路面基层技术规范P88,单位为0.01mm)其中E0’ = E0 * K1 (K1为季节影响系数,为1.2~1.4,在此取1.3) 2、E0可用刚性承载板测定、柔性承载板测定及结合W C查表所得,在市政工程中考虑条件限制及结合地质勘察报告采用查表的方法得出E0。
(查表参数为W C,、自然区划、土组类别)3、W C= (W L- W)/(W L- W P),W C—平均稠度、W L—土的液限、W—土的平均含水量、W P—土的塑限。
(JTJ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34)4、算出W C后根据自然区划(惠州为IV7)、土组类别及平均稠度查表可得E0。
(JTJ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P79,采用内插法查表)二、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计算步骤:1、利用土基及底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E0’及E1利用底基层厚度h1及计算模量比K1E0/K2E1和h1/δ查(JTJ031-2000路面基层技术规范)P88图A.0.3得出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系数αL,K1为季节影响系数,为1.2~1.4,在此取1.3;K2为季节影响系数,为1.1~1.2,在此取1.15;δ=10.75cm(为标准车轮迹当量圆半径)2、底基层材料弯沉计算公式L1=(2Pδ/ K1E0)*αL*F。
(JTJ031-2000 P89 A.0.3-2,算出单位为cm,要化成0.01mm),F=3.643αL1.8519;P=标准车轮胎单位压力,取0.7MPa。
三、基层顶面回弹弯沉计算步骤:1、将具有回弹模量E1和厚度h1的底基层材料换算成与基层材料相当(即具有基层回弹模量E2)的厚度h21,由弯沉系数αL和比值K1E0/K3E2(K3为季节影响系数,为 1.05~1.0,在此取 1.025)查(JTJ031-2000路面基层技术规范)P88图A.0.3得相应的h21/δ值;2、由h2/δ与h21/δ值之和及K1E0/K3E2值查图A.0.3得出基层基层顶面回弹弯沉系数α’L;3、计算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3.643α’L1 1.8519;4、计算基层弯沉值弯沉计算公式L2=(2Pδ/ K1E0)*α’L* F’。
丁诸线航道整治工程(嘉善段)桥梁接线路面弯沉计算书一、鹤脚大桥、向阳桥、曹家河桥、三星桥及周家湾桥接坡路面弯沉计算上述桥梁接坡路面结构均采用4cm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总厚度30cm。
经采用HPDS2011路面结构软件进行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为110.2(0.01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为81(0.01mm),具体计算过程详见附件①。
考虑上述桥梁接坡均以等外公路进行设计,可降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根据经验取为95.5(0.01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采用110.2(0.01mm)。
二、晋阳路桥接坡路面弯沉计算晋阳路桥接坡路面结构采用4cm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总厚度50cm。
经采用HPDS2011路面结构软件进行计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为42.2(0.01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为34.9(0.01mm),具体计算过程详见附件②。
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采用45(0.01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采用35(0.01mm)。
附件①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3标准轴载: BZZ-100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 模量(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200 0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000 03 水泥稳定碎石200 1310 04 新建路基30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65.9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81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10.2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10.5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383.1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附件②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4标准轴载: BZZ-100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 模量(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1400 0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1300 03 水泥稳定碎石200 1360 04 水泥稳定碎石200 1310 05 新建路基30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1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4.9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42.2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10.2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10.5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383.1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弯沉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李燕路面弯沉是路基和路面结构不同深度竖向变形的总和。
它是以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纵向裂缝为临界状态,以纵向网裂为破坏状态,它主要反映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整体,包括结构层部分应力与抗力失衡状态时的表现特征。
弯沉另一个含义是道路结构表面在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的路面弯沉值。
柔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变形,在荷载作用后,变形的量是弯沉值。
弯沉值的概念就是荷载对路基路面作用前后,路基、路面发生变形的大小。
用1/100毫米做计算单位。
弯沉值的确定对新建道路的意义很大,也是工程初始阶段必须考虑的因素和重要的设计指导资料。
一般情况下,弯沉值越小,则结构强度越高。
在旧路改造前,对原有道路进行实际弯沉测量,可以勘测路况,作为道路补强设计的依据。
在新建道路施工中或竣工后,弯沉测量可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标准指标。
所以弯沉值的计算和确定作为道路质量的合格标准之一,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而不能忽视的。
弯沉值的测定方法叫贝克曼梁测定法。
是由美国人贝克曼于1953年发明的。
此方法作为道路补强设计及施工时弯沉检验的手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主要是用于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
混凝土路面弯沉的检测方法一般为落锤式检测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以沥青面层平均温度20℃时为准,当路面温度在20℃±2以内可不用修正,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沥青层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以修正。
需要的仪具和材料:(1)标准车;双轮,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
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符合下表要求。
测试车应采用后轮10吨标准轴载BZZ-100的汽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地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 m,前后臂分别是3.6 m和1.8m。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σm≤[σR]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τm≤[τR]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600 N e-0.2A c A s A b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巴东县生态经济园新建市政道路工程镇平路A级配碎石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值设计值计算一、计算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1—2008二、计算参数来源及程式:1、《巴东县生态经济园新建市政道路工程镇平路施工设计图》2、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按如下步骤计算:(1)利用土基和底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计算值E0和E1以及底基层的厚度h1(cm),计算模量比K1E0/K2E1及比值h1/δ(δ为个轮迹当量圆的半径(cm),对于黄河卡车,δ=10.75cm;K2为底基层材料的季节影响系数,可取1.1~1.2)。
(2)查附图A.0.3,得底基层表面弯沉系数αL。
(3)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按式(A.0.3-1)计算:F=3.643 Al1.8519(A.0.3-1)(4)按式(A.0.3-2)计算底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计算值L1,即标准值:αL F(cm)(A.0.3-2)L1=2pδE0K1式中:P——后轴重100kN卡车轮胎的单位压力,对于黄河卡车,可取0.7MPa;K1——季节影响系数,不同地区取值范围为1.2~1.4。
三、计算步骤由施工设计图可知本公路路面结构层,土基回弹模量值查表得E0≥20MPa,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层,厚25cm,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D得E1=250MPa,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厚为22cm,查表得E2=1700MPa。
解:K1E0/K2E1=20/250=0.08h1/δ=25/10.75=2.326查附图A.0.3得:aL=0.33代入公式A.0.3-1:F=3.643aL1.8519F=3.643×0.331.8519F=0.4675αL F代入公式A.0.3-2:L1=2pδE0K1×0.33×0.4675L1=2×0.7×10.7520L1=0.116(cm)L1=116(0.01mm)得:镇平路A级配碎石底基层顶面允许回弹弯沉值为116(0.01mm)。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弯沉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弯沉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李燕路面弯沉是路基和路面结构不同深度竖向变形的总和。
它是以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纵向裂缝为临界状态,以纵向网裂为破坏状态,它主要反映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整体,包括结构层部分应力与抗力失衡状态时的表现特征。
弯沉另一个含义是道路结构表面在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的路面弯沉值。
柔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变形,在荷载作用后,变形的量是弯沉值。
弯沉值的概念就是荷载对路基路面作用前后,路基、路面发生变形的大小。
用1/100毫米做计算单位。
弯沉值的确定对新建道路的意义很大,也是工程初始阶段必须考虑的因素和重要的设计指导资料。
一般情况下,弯沉值越小,则结构强度越高。
在旧路改造前,对原有道路进行实际弯沉测量,可以勘测路况,作为道路补强设计的依据。
在新建道路施工中或竣工后,弯沉测量可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标准指标。
所以弯沉值的计算和确定作为道路质量的合格标准之一,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而不能忽视的。
弯沉值的测定方法叫贝克曼梁测定法。
是由美国人贝克曼于1953年发明的。
此方法作为道路补强设计及施工时弯沉检验的手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主要是用于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
混凝土路面弯沉的检测方法一般为落锤式检测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以沥青面层平均温度20℃时为准,当路面温度在20℃±2以内可不用修正,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沥青层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以修正。
需要的仪具和材料:(1)标准车;双轮,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
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符合下表要求。
测试车应采用后轮10吨标准轴载BZZ-100的汽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地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 m,前后臂分别是3.6 m和1.8m。
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的计算与检测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道路铺设材料,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有良好的抗水、防水、耐磨和耐久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气候和道路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沥青路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波浪形变、龟裂、剥离等。
其中,弯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沥青路面损坏形式。
弯沉是指沥青路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动、静荷载作用产生的沟槽状变形。
这种变形会严重影响道路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设计和检测沥青路面的弯沉值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弯沉值的设计计算方法。
设计弯沉值的计算是根据道路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荷载计算方法来进行的。
国内常用的计算方法有JTGE20-2024《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AASHTO设计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基于路面荷载和材料性能参数进行弯沉计算,其中路面荷载包括轴重、行驶速度、车辆类型等,材料性能参数包括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黏度等。
在计算中需要确定路面设计寿命,一般通行能力良好的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设计寿命为20年左右。
根据设计寿命和预测交通量,计算出沥青路面的总疲劳应力,再根据路面的材料特性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设计的弯沉值。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测弯沉值的检测。
实测弯沉值的检测一般有两种方法: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是通过在路面上施加一定弯矩作用,测量路面的变形来计算弯沉值。
常用的静态法是采用万能樺块、四点弯曲试验和动态等效四点弯曲试验。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模拟实际路面受到的力学作用,从而测量出路面的变形情况。
动态法是通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测量路面的变形来计算弯沉值。
常用的动态法是采用振动感应器、位移传感器和各种传感器来测量路面的振动情况,从而计算出弯沉值。
在进行实测弯沉值的检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测试时路面应干燥,避免降雨天气或其他湿润条件下进行测试。
2.测量需在交通量较小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因车辆行驶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3.测量地点应选择代表性的路段,并注意进行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巴东县生态经济园新建市政道路工程镇平路A级配碎石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值设计值计算一、计算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_1—2008二、计算参数来源及程式:1、《巴东县生态经济园新建市政道路工程镇平路施工设计图》2、底基层顶面回弹弯沉按如下步骤计算:(1)利用土基和底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计算值E0和E1以及底基层的厚度h1(cm),计算模量比K1E0/K2E1及比值h1/δ(δ为个轮迹当量圆的半径(cm),对于黄河卡车,δ=10.75cm;K2为底基层材料的季节影响系数,可取1.1~1.2)。
(2)查附图A.0.3,得底基层表面弯沉系数αL。
(3)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按式(A.0.3-1)计算:F=3.643 Al1.8519(A.0.3-1)(4)按式(A.0.3-2)计算底基层顶面的回弹弯沉计算值L1,即标准值:αL F(cm)(A.0.3-2)L1=2pδE0K1式中:P——后轴重100kN卡车轮胎的单位压力,对于黄河卡车,可取0.7MPa;K1——季节影响系数,不同地区取值范围为1.2~1.4。
三、计算步骤由施工设计图可知本公路路面结构层,土基回弹模量值查表得E0≥20MPa,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层,厚25cm,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D得E1=250MPa,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厚为22cm,查表得E2=1700MPa。
解:K1E0/K2E1=20/250=0.08h1/δ=25/10.75=2.326查附图A.0.3得:aL=0.33代入公式A.0.3-1:F=3.643aL1.8519F=3.643×0.331.8519F=0.4675αL F代入公式A.0.3-2:L1=2pδE0K1×0.33×0.4675L1=2×0.7×10.7520L1=0.116(cm)L1=116(0.01mm)得:镇平路A级配碎石底基层顶面允许回弹弯沉值为116(0.01mm)。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的计算与检测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的计算与检测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的计算与检测摘要:弯沉值是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设计和检测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实例阐述沥青路面面层设计弯沉值的计算、非标准轴载和标准轴载下弯沉实测值之间的换算、工程现场弯沉检测值的修正以及对弯沉检测项目的评定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具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回弹弯沉设计值检测值Abstract: The deflection is important indexes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dete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ject analyzed the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 deflection calculation, non standard axial load and bending under the heavy standard axle load measuring value between conversion, engineering field deflection testing values of the correction and the deflection detection project evaluation, for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practice feasible reference.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resilience; deflection; design value; detecting value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背景资料(实例)黄冈市某两地之间拟建一条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检测弯沉值计算***********************************城市道路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2.5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2.5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城市道路类型主干路(大城市)道路分类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19.9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6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213 水泥稳定碎石 .5 .224 水泥稳定碎石 .5 .225 碎石灰土 .3 .16 石灰土 .25 .09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6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19.9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6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26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0 1000 0 1200 0 .21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3600 0 .224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3600 0 .225 碎石灰土 200 750 0 1500 0 .16 石灰土 ? 550 0 1500 0 .097 新建路基 36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19.9 (0.01mm)H( 6 )= 150 mm LS= 17.6 (0.01mm)H( 6 )=Hmin时 LS<=LD, 由于设计层厚度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6 )= 15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6 )= 15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0 mm(第 6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6 )= 150 mm(仅考虑弯沉)H( 6 )= 15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碎石灰土 200 mm----------------------------------------石灰土 200 mm----------------------------------------新建路基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1.25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0 1000 0 1200 01.25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3600 01.254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3600 01.255 碎石灰土 200 750 0 1500 01.256 石灰土 200 550 0 1500 01.257 新建路基 361.25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5.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6.4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8.1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7.6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2.2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25.1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7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LS= 261.9 (0.01mm)(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92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83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5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76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36 (MPa)第 6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6 )= .066 (MPa)《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