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主题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01.99 KB
- 文档页数:9
广场舞策划书主题3篇篇一《广场舞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场舞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方式,在城市和乡村广泛开展。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特策划举办本次广场舞活动。
二、活动主题舞动健康,活力社区三、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平台,让广场舞爱好者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推广广场舞文化,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和谐、欢乐的社区氛围。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参与人员社区居民七、活动内容1. 广场舞比赛比赛规则: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每个团队人数不少于[具体人数]人。
比赛曲目自选,时长不超过[具体时长]分钟。
评委根据舞蹈的编排、动作规范、节奏感、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分。
奖项设置: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
2. 广场舞教学邀请专业的广场舞教练现场教学,教授一些简单易学、流行时尚的广场舞曲目。
居民可以自由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广场舞水平。
3. 广场舞展示组织居民进行广场舞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广场舞的魅力。
展示过程中可以邀请观众一起参与,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4. 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健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讲解广场舞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广场舞锻炼。
八、活动宣传1.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活动海报,宣传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和报名方式。
2. 通过社区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居民的关注和参与。
3. 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内发放活动传单,进行面对面宣传。
九、活动筹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
2. 联系专业的广场舞教练、评委和健康专家,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质量。
3. 准备活动所需的音响设备、舞台搭建、奖品等物资。
4. 安排志愿者负责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护、签到、引导等工作。
教学楼门口小广场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教学楼作为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扮演着教育教学的核心场所。
而教学楼门口的小广场,则是整个校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广场的设计,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休息交流的场所,更是能够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首先,在进行教学楼门口小广场设计之前,对其功能需求进行明确。
小广场的功能主要包括:交通便利、休憩娱乐、文化展示等。
在交通便利方面,小广场应该方便师生进出教学楼,同时也要保证交通有序、安全。
休憩娱乐方面,小广场应该提供舒适的座椅、绿化景观等,供师生们休息放松。
文化展示方面,小广场可以设置雕塑、志愿者墙等,展示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其次,在小广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景观因素。
小广场的景观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出一个宜人的休憩空间。
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来增加绿化面积,提供清新的空气。
在景观布局上,可以采用简约而不简单的手法,结合校园的风景特色,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休憩区域。
此外,在图案设计上,可以采用学校的标志性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
再次,小广场的硬件设施也是设计的重要部分。
可以设置一些座椅和树木,方便师生们休息和遮阳。
同时,可以设置喷泉或者小型水池,不仅能够增加广场的观赏性,还能给广场带来一些清凉感。
对于音乐学院等艺术类院系的学生,还可以考虑设置音乐喷泉或者音乐墙,为校园增添一些艺术气息。
除此之外,小广场还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如象棋桌、篮球架等,为师生们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
最后,小广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员流动和日常管理的方便性。
设置合适的出入口和通道,保证师生们进出教学楼的便利,并及时疏导人流。
同时,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还可以在广场周围设置围栏或者警示标志,提醒师生们注意安全。
总之,教学楼门口小广场的设计要注重功能需求、景观布局、硬件设施和安全问题,并注重与校园文化和建筑特点的协调。
通过合理的设计,小广场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需求,更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什么是广场?《人性场所》用大段文字来表述的观点是: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
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城市广场的类型在城市广场的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我们要设计的城市广场类型将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更多的便捷,好的定位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前提。
分类有时也不能限定我们的设计,综合考量也十分重要。
市政广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通常是政府、城市行政中心,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
市政广场一般面积较大,以硬质铺装为主,便于大量人群活动,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及设施。
纪念广场:以纪念人物或事件为主要目的的广场。
广场中心或侧面以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主体标志物位于构图中心,其布局及形式应满足气氛及象征的要求。
广场应远离商业区和娱乐区,宁静的环境气氛能突出严肃的纪念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纪念效果。
建筑物、雕塑、竖向规划、绿化、水面、地面纹理应相互呼应,以加强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交通广场:它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交通、集散、联系、过渡及停车作用,并有合理的交通组织。
交通广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交通内外会合处,如汽车站、火车站前广场;另一类是城市干道交叉口处交通广场,即环岛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应满足畅通无阻、联系方便的要求,有足够的面积及空间以满足车流、人流和安全的需要,可以从竖向空间布局上进行规划设计,以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分隔车流和人流。
商业性广场:商业广场是用于集市贸易和购物的广场,在商业中心区以室内外结合的方式把室内商场和露天、半露天市场结合在一起。
商业广场大多采用步行街的布置方式,使商业活动区集中。
校园门口设计方案校园门口设计方案校园门口作为学校对外界的第一印象,门口的设计不仅需要注重美观,还需要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和特色。
以下是我为学校门口设计的方案。
首先,我打算在学校门口设置一个大型的校园广场。
广场的主题是“欢迎来到我们的学校”,用鲜艳的颜色和创意的造型来吸引人们的目光。
广场上可以设置一些景观雕塑,代表着学校的特色和精神,比如学校的校训、校徽等。
广场的中央可以放置一个喷泉,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
其次,我还计划在门口设置一个巨大的校名牌。
校名牌可以采用镀金字体,高大上,有质感。
校名牌的两侧可以放置两面巨大的国旗,代表学校的爱国主义精神。
校名牌的周围可以栽种一些花草植物,营造出一个绿色的环境,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在校门两侧的围墙上,我计划设置一些彩色的壁画。
这些壁画可以由学生们参与创作,内容可以围绕着校园生活、学习等主题。
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还可以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
另外,我还打算在校门口的空地上建立一个校园音乐广场。
广场的中央可以设置一个大型舞台,供学生们演唱、跳舞等。
广场周围可以设置一些长椅,供人们休息,同时也可以观看表演。
音乐广场还可以设置一些音乐喷泉或音乐雕塑,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最后,我计划在校门口设置一个学生服务中心。
学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常用的便利设施,比如自动售货机、自行车停放点等。
这样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我希望能打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校门口,使每个进入学校的人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和特色,为学校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4·基金课题生专业化成长的步伐,缩短师范生由生到师的角色转换过程。
建议采用分阶段实践模式:第一阶段校内实践;第二阶段基地实践;第三阶段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
第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环境条件应进一步得到改善,增设足够的琴房,以满足学生平时增加钢琴演奏技能练习时数的迫切需求。
第四,编撰一套适用于日常教学或辅助教学,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实用钢琴弹唱教程,这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合格人才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参考文献:[1]…杨铭钊.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结构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5):82.[2]…丁桂苏.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3(2):145-146.[3]…来水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艺术百家,2011(3):260-262.[4]…皮军功.创新幼教实践: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58.作者简介:陈美志(1987—),女,福建宁德人,硕士研究生,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
陈济川(1960—),男,福建宁德人,学士,宁德师范学院教授、原教务处处长,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文化广场中的体验式互动设计——以秧歌主题广场设计为例甄 珍 陈玉洁(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 要:文化广场作为城市地域特色传播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集地域特色展示、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重要公共空间。
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主题特色的文化广场,不仅要注重其文化特色的展示与表达,更重要的是对于游客与广场景观之间的互动构建起桥梁,让本地居民更充分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魅力。
本文对秧歌文化的传统和现代进行分析,将秧歌文化与广场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体现出其文化特色,主要阐述人在秧歌文化广场上的互动需求,人与景观之间通过行为和视觉的互动关系,最后就秧歌文化广场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而形成的体验式互动设计提出个人看法,希望在此理论研究下为秧歌文化主题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广场设计说明》广场设计说明(一):休闲娱乐广场设计1休闲娱乐广场作用广场是外部交往的共享空间,加强了人们的交流与联系,它能够聚集很多市民的大块空地。
1.1广场具有共享空间的作用城市中的广场不仅仅是空间的载体,而且具有共享的特征。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圣马可广场(图3)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代表作,有人把它称为欧洲最秀丽的客厅。
近代著名建筑师萨里宁(ElielSarinen)在《城市》(Thecity)一书中说也许没有任何地方比圣马可广场的造型表现得更好了,它把许多分散的的建筑物组成一个最壮丽的艺术总效果产生了一种建筑艺术的持久交响乐,它不但在建筑上集百家所长,而且还是群众集会,举行节日庆祝的场所,除此之外带给游览和散步,完全与城市交通无关,意大利人喜欢在广场上与亲朋约会,所以把广场称作露天的客厅,这座秀丽的客厅,是共享空间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高峰时期,在这个共享空间里,人们扩大交往,构成群体意识,克服自身的不足。
其群体的空间处理和新老建筑相协调的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是仍有借鉴好处。
1.3休闲娱乐广场的定位。
高度发达的物质礼貌使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多元化,迫切需要休息、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场所。
现代的休闲娱乐广场就是这样孕育而生的,它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补充,是内部空间在室外的外延。
休闲娱乐广场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广场,应主要面向游憩活动。
在纷繁芜杂的都市中,拥有一个富有魅力的休闲广场,其良好的空间效果和绿化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1.2广场具有加强联系的作用广场是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而这个公共空间又将周围的建筑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是这样的广场将建筑的外部空间联系起来,构成具有必须连续性层面。
在人类历史中,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潜力低下而选取了群居的生活模式,但群居的住宅却围绕中间的空地进行环形布置,这个空地作为公共的活动空间,是原始人用于集会,庆典、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