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理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59.34 KB
- 文档页数:8
民间演艺产业化运营条件及模式探究作者:王子宁李鹏慧冯鑫磊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1期【摘要】针对当今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可以探索民间演艺的一条生存之路:以企业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整合提升资源、追求卓越人才、打造市场品牌。
民间艺术表演应更好地结合自身优势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给市场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本文分析民间演艺产业化道路的优势和模式,进而对民间演艺的发展壮大做了一些思考、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优势;产业化模式;注意问题一、民间艺术演艺走产业化道路的优势(一)民间艺术表演的本体价值民间艺术表演的本体价值在于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维系生存的精神需要之外,还能满足人们在认知、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的需求。
其形式价值在于通过外在形式与情节表演给人们带来透彻的、本质性的欣赏感受,这种抽象感受可以是对关乎宇宙、人文和生命境界的最深层的感悟。
我国民间演艺项目种类繁多,可分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
每个类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及艺术价值,在古代,民间演艺的观看都是需要收费的,这也彰显了其文化价值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其原创性、个性化、大众化对文化价值有重要作用。
因此,文化产物是每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存在,是时代生活的记录仪,其本体的艺术、音乐、舞蹈、情节真实地记录时代生活、社会、文化。
即便是在经济发达、产业化运作的今天,民间演艺的真实性和原生态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做到原生态与创新性相平衡、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二)民间演艺产业的市场需求民间演艺的文化价值决定其市场需求,其文化价值属性主要从其产生历史、艺术和科考等角度体现出来。
艺术表演不同于其他静态观赏艺术,其所营造出的氛围、传达的内容、对时代的意义是经过历史长期积淀所蕴含出来的文化资产。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趋势下,民间演艺正在逐步走向市场产业化,作为第三产业,其文化和经济价值相互影响、共同存在。
文化演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文化演艺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包括艺术表演、文化传媒、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的产业集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演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文化演艺产业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文化演艺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演艺产业是一个以文化产品和艺术表演为核心的产业,可以满足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同时,文化演艺产业还可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和形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其次,文化演艺产业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演艺产业迅猛发展,艺术节、文化活动等大型演出形式层出不穷。
例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演艺设施的兴建,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文化演艺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演艺团体纷纷来华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然而,文化演艺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产业链不完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文化演艺产业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
其次,市场环境不规范也是一个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例如,一些低水平、低质量的演出活动满足短期需求,但长期来看会削弱整个产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除此之外,文化演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演艺产业需要与设计、传媒、旅游等产业合作,以形成更完善的创作、生产和推广机制。
其次,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对演出质量的监管,减少低水平演出的产生。
最后,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鼓励创新和原创作品的产生。
综上所述,文化演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文化演艺产业已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问题探讨・Problem Discussion320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4期从1998年,我国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逐渐兴起,在十多年的探索中,这一工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缓解了农民群众观影难的问题。
若把过去的十多年当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探索阶段,那么在政策相对完善、资金相对到位、片源相对充足的今天,分析农村电影的产业生态链的运行机制十分有必要。
一、市场化操作: 农村电影生态链必经之路在农村电影产业生产链条里,怎样突出电影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是开拓农村电影市场的关键。
在农村电影工程发展的初期,很多工程依赖政府进行,在政府的全权代理下推动自身成长,也就是说,农村电影的管理和运作都是依靠政府扶持才得以发展的。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一方面可以解决好国家财政补贴不足导致的后劲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于自身的商业逻辑推动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推动产业链与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对接。
在电影里,广告有很多形式。
就它的呈现方式角度来看,电影中的广告主要有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两种,在对农村电影进行放映时,可以实现两种广告方式的结合。
对于农村的电影广告来说,它和农村经济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刺激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可以通过广告商投资或投拍农村电影的方式刺激市场。
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电影节目管理中心调拨的成片,广告插播可以使用贴片放映的方式,也就是在电影放映之前插播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广告。
从广告成本的角度分析,农村电影放映广告和卫视频道投放广告相比投入较少,同时在传播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受众效果要优于普通商业广告。
另外,对于农村院线公司来说,其投拍主要指涉农村市场的影片,植入广告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二、多维互渗: 农村电影生态链的理想模式在农村电影里,具体实践中遵循的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要在公益放映和商业有偿放映之间独辟蹊径。
论及主要指涉农村市场的商业电影的有偿放映,在影片的放映期内,可以按照参与者的不同角色进行分类,具体来看,可以分成下面三个方面:第一,推动生产者和放映者的一体化。
《内蒙古演艺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边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演艺业已成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蒙古演艺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二、内蒙古演艺业的发展现状(一)丰富的艺术资源内蒙古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艺术形式,为演艺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艺、歌舞,还是独特的蒙古族文化,都为演艺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产业基础初步形成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内蒙古演艺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歌舞、戏曲、话剧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团体和艺人。
三、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一)资源整合不足尽管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但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尚显不足。
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发,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策略。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内蒙古演艺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市场运作、市场营销、产品创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同时,演艺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三)人才短缺随着演艺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内蒙古演艺业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保留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
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演艺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产业发展策略(一)加强资源整合应加强对艺术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建立完善的资源库。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推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产业。
(二)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演艺产品。
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演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演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与高校合作、设立奖学金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演艺事业。
南京市演艺行业生态研究演艺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南京作为中国文化古都之一,演艺行业发展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南京市演艺生态系统的研究,可以对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南京市演艺行业的发展历程南京市演艺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 年初期的初始阶段,此时南京市演艺行业以传统影视、话剧、舞蹈为主。
没有明确的基础设施,演出维度小,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各种规模大小的演出单位在市场上竞争不充分。
第二阶段是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后,南京市演艺行业迅速发展,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特点日益凸显。
同时,南京市戏曲艺术和南京话剧发展较快,吸引了更多的文艺工作者。
二、南京市演艺行业的现状南京市演艺市场尽管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目前演出质量和观众受众度还有待提高。
除了传统的南京戏曲艺术、板书、刻字,音乐剧等演出形态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不断有新的观念出现,由于资金流动性较低,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南京市演艺行业在现实上比较局限。
同时,随着政策推动和财政支持的增加,南京市演艺行业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发展体系,包括市场规划、场馆建设和管理、演出主题等。
三、南京市演艺行业的遇到的挑战首先,南京市演艺行业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具有规模和覆盖面的市场,同样,不能满足市场供给的要求,不利于市场竞争。
其次,南京市演艺行业的发展仍然没有从创意和高科技转化中得到突破,导致市场重复;同时,南京市演艺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还不够多,回报率不高。
最后,南京市演艺行业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适应环境,市场规范和顺畅度还不够,导致业务流程脱节、决策效率低下、领导班子分管不清等问题。
四、未来南京市演艺行业的发展潜力未来南京市演艺行业将会借助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能够带动作用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南京市演艺行业的潜力也越来越大。
演艺业研究分析报告近年来,音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类型的演艺形式之间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
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演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不同类型的演艺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作为演艺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他们应该尊重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遵守职业伦理,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行为,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还应注重对观众和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演艺业在社会影响和教育功能方面的目标,需要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担负起责任,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内容符合道德和教育的要求。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加强对演艺业的引导和管理,保证社会影响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研究路径研究路径是指在对演艺业进行研究时,研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步骤的总称。
通过明确研究路径,可以使研究者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并最大程度地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1、确定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是指研究者希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确定研究路径之前,需要先明确研究主题。
对演艺业而言,研究主题可以包括演员表演技巧、舞台剧演出制作、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等。
2、收集文献资料在确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需要广泛收集与演艺业相关的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包括学术论文、专业期刊、演艺界知名人士的著作以及行业报告等。
通过仔细研读和整理这些文献资料,研究者可以对演艺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3、实地调研除了文献资料,研究者还应该进行实地调研,直接观察演艺业的各个环节和细节。
例如,可以去剧院观看舞台剧的演出过程,参观电影院了解电影放映技术等。
通过实地调研,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演艺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4、设计研究方法在收集足够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
演艺产业调研报告演艺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个行业,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调研报告将着重分析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以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艺表演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传统的戏剧、音乐、舞蹈到现代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演艺形式不断丰富,观众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同时,演艺产业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括演员、编剧、导演、摄影、灯光、音效等多个岗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目前,演艺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内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增长和文化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演艺产业的市场规模。
根据相关数据,演艺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
据统计,近年来演艺产业的年收入增速超过10%,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特别是在大型综艺节目的兴起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下,演艺产业进一步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同时,演艺产业也成为了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演艺产业的发展。
然而,演艺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演艺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演艺人才和公司,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同时,不同演艺形式的碰撞和融合,也要求演艺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其次是版权和盗版问题。
由于演艺作品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版权保护和盗版现象也随之增加。
这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还对演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困扰。
为了推动演艺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和推广。
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演艺人才,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优秀演艺作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加大对演艺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打击盗版行为。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利用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演艺公司和人才来华合作,推动中国演艺产业走向世界。
旅游演艺是在旅游目的地上演的,体现了该旅游目的地自然风光、地域历史文化或是民俗风情的,主要面向旅游者的表演、演出等各种活动。
自
游演艺的相关主题进行了研究。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我国的旅游演艺产品划分为四类,分别为实景演出类、历史文化展示类、民族民俗展示类、纯商业性驻场演出等。
一、中国旅游演艺产业现状
20世纪
《仿唐乐舞》等,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发展。
进入世纪,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开始关注旅游演艺产业,并涌现了一批成功的旅游演艺产品,如《印象
图1 中国大陆地区代表性旅游演艺活动空间分布图
将前文中提到的60余个旅游演艺活动在地图中汇点,可以得出旅游演艺活动比较集中的六个区域,分别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山东等)、江浙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
(一)华北地区
如图1所示,北京、河北和山东三个省份是旅游演艺活动
个演艺活动。
从类别上看,大中华乐舞、功夫传奇、金面王朝、龙舞京城等演艺活动属于纯商业
康熙大典、吴桥杂技、仙境蓬莱
封禅大典等属于依托历史文化打造的历史文化展示类演艺活动,紫塞风华、蒙山沂水一方面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民情,另一方面也依托了当地丰厚的人文历史
中国旅游演艺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
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演艺产品进行分析
民族特色、
刘 帅1 。
作者: 李泽华[1];林燕[2];邵明华[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学院,韩国首尔06974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166-17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主题词: 电影产业;生态系统;内生系统;外生系统;共生系统
摘要:产业生态是借用生态学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交织而成的跨学科理论,可为研究电影产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与崭新视角.电影产业生态系统是由其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共同构成,其中内生系统包含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影院以及消费者等,而外生系统则包括科学技术、政策法规、金融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一起构建起了电影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同时,整体性、关联性与增值性是电影产业生态共生系统的主要表征,其运行机制则主要从共生单元与共生关系两大层面来具体体现.。
系统分析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驱动机制摘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近年来我国旅游演艺产业迅速增长,旅游演艺产品层出不穷的现象,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探索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归纳驱动机制。
研究发现: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系统是一个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复杂系统;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政府支撑和社区参与构成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世界旅游发展大环境和中国旅游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旅游演艺产品受到需求系统、引力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而得到有效开发。
关键词:旅游演艺;系统分析;驱动机制;驱动因素0引言旅游演艺是旅游业和演艺业结合的特殊旅游现象,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典型产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旅游演艺由于其富于美感、类型多样、传承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在国外研究中,旅游演艺是典型的文化现象,在Barbieri的观念中,旅游演艺属于文化旅游,旅游者参观文化艺术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传统遗产旅游地、文化名胜、宗教旅游胜地的所有文艺活动、节庆表演以及重大事件演出等。
中国学者对旅游演艺也提出了经典的见解,主要观点包括:旅游演艺是文化类旅游产品,是一种精神体验类产品,主要依靠旅游演艺地区的资源禀赋,通过丰富的自然或文化元素的文艺表演和旅游融合进行展示的一种产品形式,也是演艺业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常常将演出融入自然山水,以多元化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凸显演艺的不同特色。
在国内研究的观点中,旅游演艺主要突出它的文艺演出特征,是文化产品的特殊展现,在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类活动已经融入旅游行业,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004年,张艺谋领衔执导的《印象•刘三姐》开启中国旅游演艺的新篇章。
在此之后,各省区的旅游演艺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类似于山水盛典、印象系列、横店影视城等成功的演艺产品已悄然带动新兴的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业引人注目的新景观,也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增高。
演艺管理与演播运营演艺管理与演播运营是现代娱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演艺产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演艺管理和演播运营的角色也变得愈发关键。
本文将探讨演艺管理与演播运营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与运营。
一、演艺管理的重要性演艺管理是指对演艺项目进行全面规划、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在演艺产业中,演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演艺管理可以帮助艺人和团队实现艺术成就。
通过专业的管理,演艺团队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演出,提高演出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其次,演艺管理可以促进演艺市场的繁荣。
良好的管理可以提高演出效益,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投资者,为演艺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演艺管理还可以为演艺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推动演艺产业的长期发展。
二、演播运营的重要性演播运营是指对演播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和运作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直播技术的发展,演播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演播运营可以扩大演播的影响力。
通过精心策划和运作,演播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曝光度和影响力。
其次,演播运营可以增加演播的商业价值。
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演播项目可以实现商业化运作,获得更多的收益。
此外,演播运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娱乐产业的发展。
三、演艺管理与演播运营的挑战尽管演艺管理与演播运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演艺产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演艺项目和演播平台,竞争日益激烈。
艺人和团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专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观众需求多样化。
不同观众对演艺项目和演播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艺人和团队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和策划,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
此外,政策法规的限制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演艺产业的特殊性,政府对演艺管理和演播运营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艺人和团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Study on the Endogenous Dynamics of the Redevelopment of Guilin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LI Guang ⁃hong ,SONG Jiao(College of Tourism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0)Abstract :The model of endogenous dynamic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tourism performing artsindustr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ultural resources ,brand diffus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literatureanalysis method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and analyze Guilin tourism performance.The research shows that:(1)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but the current industry ignores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authenticity of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projects.(2)Brand diffus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However ,how to find more powerful support from tourism enterprises ,requi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ng-term strategy and the control of brand operation ;(3)Talent culti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s lack of wisdom and creative use of high-creation talents ,leading to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talent structure and weak innovation :(4)technological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redevelopment ,it continu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erforming artsindustry ,but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still required to make general pred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technology us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ank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 :tourism performing industry ;redevelopment ;endogenous power ;mechanism旅游演艺产业再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以桂林为例李广宏,宋娇(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从文化资源、品牌扩散、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四大方面构建旅游演艺产业再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并运用文献和实地调研法对桂林旅游演艺产业进行研究。
基于“潮涌现象”机理对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的思考“潮涌现象”指的是社会各个领域中出现的某种热潮、趋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并形成规模,随后逐渐走向消退的现象。
在中国,旅游演艺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潮涌现象”,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基于潮涌现象的机理,对中国旅游演艺的发展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潮涌现象在中国旅游演艺领域的表现中国旅游演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昆曲、京剧等传统演艺形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升级,中国旅游演艺正面临着多种形式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中国旅游演艺领域的潮涌现象主要表现在:1.剧目创新:随着观众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升级,演艺机构开始尝试更具现代感和时代特色的表演形式。
例如,将旅游元素与传统演艺相结合,推出旅游主题演出。
2.多元化经营:在经营模式上,演艺机构也正在经历一次转型。
一些演艺机构将演出和餐饮相结合,推出“吃喝演”模式;一些机构将演艺和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广旅游演艺产品。
3.科技驱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旅游演艺领域,提高了演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二、潮涌现象机理对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的启示1.顺应市场需求潮涌现象的发生主要是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中国旅游演艺领域也不例外。
未来,旅游市场将会持续升级,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演艺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演艺机构应当及时把握和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2.持续创新潮涌现象之所以能形成规模,是因为创新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在中国旅游演艺领域,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持续创新,才能增强演艺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演艺产业的发展和蓬勃生机。
3.拓展多元化经营潮涌现象不仅仅是在产品形态上的变化,也包括经营模式的变化。
在中国旅游演艺领域,演艺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多元化经营,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体验。
4.充分应用科技手段潮涌现象的出现,往往是与科技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旅游演艺领域,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不断增加演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海南省旅游演艺业发展探析1. 引言1.1 海南省旅游演艺业发展探析海南省旅游演艺业是海南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角色。
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实施和旅游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海南省旅游演艺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为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海南省政府大力支持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优惠措施的实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海南省旅游演艺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缺乏专业人才、设施设备不完善、节目创作水平有限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南省旅游演艺业的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海南省旅游演艺业的全面分析,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海南省旅游演艺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海南省旅游演艺业的现状分析海南省作为中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演艺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海南省的旅游演艺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海南省的旅游演艺业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海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演艺节目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传统文化表演、现代音乐会、舞蹈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海南省的旅游演艺业在节目质量上有所提升。
越来越多的专业演艺团体和艺术家纷纷加入到海南的旅游演艺行列中,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精彩的演出。
海南省的旅游演艺业在不断创新。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许多演艺机构积极推出创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充分展示海南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海南省的旅游演艺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演艺市场竞争激烈、人才培养不足等。
海南的旅游演艺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2.2 海南省旅游演艺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一、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
2. 丰富的文化底蕴:海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供旅游演艺业借鉴和创作。
收稿日期:2016 08 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转制文艺院团发展的产业生态研究”(15BH10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产业生态视角下的山东演艺产业发展研究”(14CGLJ52)。
作者简介:林凡军,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人文天下》社长、主编,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济南250100);谢永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
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理探讨林凡军 谢永珍摘要: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生态系统研究为探索演艺产业规律提供了新思路。
演艺产业生态是由演艺产业内生系统与演艺产业外生系统两部分构成,是实现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有机整体。
其中,演艺产业内生系统由产业内的主体如演艺机构、演出经纪、剧场等部门组成,可划分为演艺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形成紧密联系的演艺产业链;演艺产业外生系统由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产业环境组成。
演艺产业内生系统与外生系统交互作用共同构建具有“生态”价值追求、保持高度整体性、不断实现增值的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构建各要素作用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共生单元的具体职能、阐述外部产业环境(外生系统)与内部产业主体(内生系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演艺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等关键环节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不仅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并且对破解演艺产业发展困局、提升演艺产业价值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业生态;演艺产业;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伴随着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持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供给潜力十足。
演艺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形态基本形成,初具产业规模,供应端和需求端都积蓄了足够的势能,蓄势待发。
但是,演艺产业天然具有的特殊性,又导致其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就为产业理论研究提出了课题。
演艺产业的特殊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识形态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实现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是产业实践层面困惑却不可回避的必答题,理论的阐释和指引十分必要;一个是“成本缺陷”,演艺产业的投入回报模式有别于一般产业,票房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如何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需要理论和政策层面的创新。
鉴于当前国内外关于演艺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欠丰富,特别是针对演艺产业的产业本体研究基本阙如,与当前演艺产业发展的实践不相适用,亟需破题。
近几年,由生态学与产业经济学交叉而来的产业生态学相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产业的生态现象及发展规律,已有国内学者基于产业生态理论进行了文化产业生态相关研究,但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文化产业的某一具体产业形态,关于演艺产业生态研究尚属空白。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产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从产业这一中观层面阐释演艺产业各产业主体之间、产业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构建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为演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一、演艺产业生态的内涵与属性产业生态是基于产业经济学与生态学应运而生的一个交叉学科理论,自1989年作为独立概念被提出以来已经有颇为成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将产业生态这一理论应用到文化产业中,形成了文化产业生态这一概念,目前相关研究虽并不成熟,但也有了一定进展。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060 067页的一个重要产业形态,2012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与演艺产业相关的文化艺术创作与表演服务列为第三大类①。
关于演艺产业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探讨的演艺产业是指在剧场、戏院、广场、体育场等室内外演出场所进行的、面向大众的商业化艺术表演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创作、策划、经纪、票务等活动②,这与欧美国家表演艺术概念相似。
本文将基于产业生态视角,仿生文化产业生态概念,从而定义演艺产业生态这一概念。
生态学是产业生态理论演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关于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是指生物系统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这些有机体;环境是指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③。
依照生态学中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关系,产业间也可以形成相应的物质再循环的过程,Frosch和Gallopoulos(1989)在《制造业的战略》这篇经典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这个系统中,能源和物质消耗被优化,废物排放最小化,而且,一个生产流程的废液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④。
由此学术界开始了产业生态的相关研究:早期研究基本上都是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解释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构建产业生态对于区域环境的保护这一问题上,即产业生态学是协调产业经济活动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或研究视角。
该角度的相关研究基本上认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门从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而来的降低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研究产业系统运行如何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科学。
相关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产业生态学是产业经济活动的整体物质循环过程,而非孤立地去把握产业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其次,产业生态学要求着眼于当前产业活动在未来可能产生的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
T.E.Graedel等在著作《产业生态学》中,重点研究企业组织与生物组织的相似性,从而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将产业生态定义为“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地、有意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⑤。
后期的研究应用则更为丰富,将产业生态理论发展到产业链的构建,以及行业经济领域,更多地从生态学角度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仿生、模拟,重点研究产业系统的生态化。
这也是本文所运用的产业生态理论基础。
运用产业生态的相关理论(生态学、系统工程等)经营、管理传统产业的过程,“宏观上追求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微观上提高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和污染排放”⑥。
Paul Hawken(1993)的《商业生态学》认为,产业生态是一个提供了一种大规模、整合的管理工具以设计产业基础结构,使其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人工生态系统,虽然仍以产业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为主要关注点,但首次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应用到了具体的商业活动运作之中。
Micah D.Lowenthal,William E.Kastenberg(1998)则开始真正地把产业生态看作是从生态学中借鉴而来的一系列工具、原则和视角,将其应用到产业系统分析当中,包括了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产业生态化成为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而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对自然生态链的认识,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充分共享资源,能量和物质循环利用,降低消耗,消除环境破坏,从而保证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产业生态理论研究也未成体系,因此从产业生态视角进行的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并不多。
陈霞红、林日葵(2012)在《文化产业生态学》一书中,将产业生态理论引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尝试建立起文化产业生态学这一学科,把文化产业生态定义为“由文化产业的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理探讨①②③④⑤⑥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http://www.tctj.gov.cn/art/2012/7/11/art_2125_160326.html,2012-07-11。
曹晋彰:《演艺产业链的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年。
虞震:《我国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Frosch Robert A.,Nicolas E.Gallopoulos,“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3),pp.94102.T.E.Grae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袁增伟、毕军:《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生态学报》2006年第8期。
参与者共同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外部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的系统”①。
文化产业是一个有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进化演变规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演化发展以及运行机理层面探讨创意产业产生、发展以及衰落的演化规律②。
因此,参照自然生态系统,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则是各文化企业主体与周边及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和资金交换的过程③,研究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各要素之间关系④。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产业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又具有作为一个独立产业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当前学术界并没有关于演艺产业生态的一个公认定义,依据产业生态理论以及仿生而来的文化产业生态这一概念,我们将演艺产业生态定义为:由演艺产业内部的个体群落(内生系统)及其外部环境(外生系统)构成的,发生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统一有机整体,研究对象主要是构成演艺产业的内部产业主体,制约演艺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关键构成要素产业生态视角下的演艺产业研究不是孤立地去研究产业活动,它不仅关注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过程,同时将内生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看问题,使之得到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
因此演艺产业生态所追求的是构建起一个合理的演艺产业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包含了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相应地,这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包括了由各演艺产业主体所构成的内生系统和由演艺产业外部环境因素构成的外生系统两个部分,这两个系统相互交织,紧密联系,互惠共生,共同搭建起网络状态的演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图1 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一)内生系统———演艺产业价值链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是指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管理者等这些处于演艺产业内部的行为主体,具体来说包括了演艺产品创作生产者,演艺院团,剧场、剧院、场馆,演出经纪机构及票务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媒体,行业组织,观众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一条演艺产业价值链,在演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功能特点各自不一,同时也相互联系,互惠共生,构成了演艺产业生态内生系统。
其中,剧场、剧院、场馆(后统称为剧场)是整个演艺产业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主体,是联系演艺产业价值链上游、下游环节的中间环节和关键要素,剧场的作用贯穿了演艺产业产品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价值实现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