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害疾病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8.68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按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临床报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篇报道30例腓总神经损伤病人全部为我院本科门诊病人,发病均为单侧肢体。
3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8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4天。
1,2 既往病史30例患者中患有2型糖尿病10年以上者8人2型糖尿病2年~8年者8人;其余14人既往健康,无骨折、外伤等其他因素。
1,3 临床表现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患肢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出现痛觉、温觉等感觉障碍;足不能背屈,患肢足下垂并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用28号2寸、2.5寸毫针,以针感由小腿外上下传至足、足背为宜。
留针30分钟,留针15分钟时,行针1次,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1-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2,2 按摩治疗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肢一侧,膝关节下垫一软枕,膝关节屈曲呈120°,医者一手扶其膝关节,一手以拇指指端着力运用一指禅推法,对小腿及足的伸肌群的胫骨前肌、趾长短伸肌、腓骨长短肌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8分钟,以患者自觉有痰胀为度;然后用按压类手法,点按拿捏小腿及足背6~10分钟;用滚摩法3~5分钟,擦推法3-5分钟,放松3分钟,结束本次治疗。
3 疗效结果本文所述30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痊愈。
发病1周内到医院就诊病人一般经过3周治疗即可痊愈;病程长并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1~3疗程痊愈。
4 典型病例陈某某,女,39岁,2008年7月就诊。
自述前一天在自家蔬菜地冒雨栽菜秧近2个小时。
当晚觉右小腿酸软无力,自认为在菜地久蹲劳累所致,昨日晨起发现右足不能背屈,行走受到影响,遂于今日来我科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无2型糖尿病。
检查:患者右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感觉障碍,足下垂并内翻,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诊断为由劳损所致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损伤,主要是因为腓总神经的走行较为浅表,易受外界因素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可致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步态及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伤残评定十分重要,可以为其获得相关的社会福利保障。
本文主要分析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
本次评定的对象是一名40岁男性,因工作中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时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一年前在工作中不慎后踝扭伤,经过检查确诊为右腓总神经损伤,经过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右腓总神经损伤已发展为瘢痕压迫综合征,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
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签发的病历材料,我院神经科与康复科专家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定结果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致右踝关节功能障碍2级伤残。
根据《国家伤残等级标准》第2版,2级伤残指“失去相应部位主要功能,使用辅助器具或者行动缓慢,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生活能力明显降低。
”结合该患者的病情表现,右腓总神经损伤已发展为瘢痕压迫综合征,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
故该患者伤残属于2级。
然而,伤残评定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不仅要考虑病变的程度,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评定伤残等级时,评定医生需要对各种评定标准进行权衡,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疾病概述腓总神经:概述: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
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可挤压或牵拉神经;骨筋膜室综合征对神经血管的压迫;锐利骨折端刺破和切割作用致伤神经;暴力冲击钝性挫伤,石膏外固定压伤浅表神经;肢体被暴力牵拉等因素致伤神经。
开放性损伤,如锐器切割和火器伤致神经断裂;机器绞伤或撕脱伤等;这类神经损伤范围有时可达20-30厘米,治疗困难,预后差。
腓总神经损伤症状体征:1.运动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踇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2.感觉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觉消失。
3.营养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显示]1.运动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踇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2.感觉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觉消失。
3.营养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缘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至腓骨头后方并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即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两终支。
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且与骨膜紧贴,故腓骨颈骨折或使用固定器材不当时可受累及,引起小腿伸肌瘫痪而导致足下垂。
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个终末支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分出肌支支配上述两肌;本干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深筋膜至皮下,分布于足背及趾背的大部分皮肤。
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穿过腓骨长肌起端,进入前肌群,伴随胫前血管下降,沿途分出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和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1、2趾相邻的皮肤。
中西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临床报告于雪艳葛佳(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中蒙医院内蒙古阿荣旗162750)【摘要】目的:探讨安定肌肉注射后造成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减少误诊和后遗症.方法:对此患者进行专家会诊,肌电图检查,待确诊为“左腓总神经损伤”时,给予其中西药物和穴位针灸、按摩、局部理疗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患者预后良好,无肢体畸形、无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结论:肌肉注射致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医源性损伤,除了会给医疗机构带来医疗事故外,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
因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而杜绝其发生。
【关键词】安定、肌肉注射、腓总神经损伤、肌电图、针灸、按摩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因其效果可靠而被经常采用。
但如果操作者不遵循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或不熟悉注射部位的局部解剖关系,以及由于患者躲闪、躁动不安等不配合操作者情况下,致使操作者肌肉注射时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直接注入神经干或神经干周围,可造成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躯体残疾。
在我院急诊科于三月前发生一例安定肌肉注射造成左腓总神经损伤的案例,临床医生及时给予鉴别诊断,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 35岁该患者于3年前自感工作压力大而出现偏头痛,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症况减轻,后每遇到压力事件,就会偏头痛,去过很多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均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偏头痛。
于三月前晚20:00时许加班时,又出现剧烈偏头疼,未经任何治疗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T:36.5℃ R:18次/每分 P:90次/每分 BP:130/80mmHg,神清语利、精神不振、表情痛苦。
自诉最近一周来工作繁忙,每天加班到晚10点左右,近一周睡眠不好,查体合作,行脑电图示:未见异常。
其它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
医嘱以“神经性偏头痛”收入留观,患者由一名同事陪同步入病室。
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MA评定下肢功能,MCRR评定神经恢复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腓总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G biofeedback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with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24 cases)and control group(2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nd EMG biofeedback therapy.FM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lower limb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CRR was used to assess 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 situation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FMA score and the good rat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G biofeedback therapy is obvious in patients with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Key words]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EMG biofeedback therapy;Clinical effect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常导致足下垂并内翻、足不能背屈等[1-3]。
双侧腓神经麻痹1例报告临床上单侧腓神经损伤比较常见[1-3],但是双侧腓神经同时损伤非常罕见,现将本人临床上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退休教师。
患者因“双足下垂25 d”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
患者于25 d前盘腿睡觉近8 h,晨起时发现双下肢活动不适,走路抬足困难,同时双下肢麻木,以小腿前外侧和足背为著。
当时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腰痛,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左足背皮肤青紫瘀斑,有触痛。
当时未引起重视,当天下午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随即到外院就诊,经给予抗炎、补充维生素等处理,治疗10 d,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而出院回家。
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本院。
患者于一年之前因声带肿物(中分化鳞癌)而行手术治疗,未给予放化疗,术后遗留有声音嘶哑。
半年前因前列腺增生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排尿有所改善,但遗留尿道狭窄而行尿道扩张。
患者自两次手术后出现焦虑,睡眠严重不足。
患者发病前夜自服“阿普唑仑”近20片后盘腿坐于床上而入睡,持续睡眠近8 h而于次日被家人发现。
患者平时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无吸烟及酗酒史。
入院情况:T:36.4 Bp:130/80 mm Hg 神志清,高级智能可,查体合作。
颅神经无异常。
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肌力5级,足背屈肌力0级,趾屈肌力3级,双小腿自膝关节以下前外侧及足背痛觉消失,病理征(-)。
双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左足背皮肤有5×6 cm2破溃面,已结痂。
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透及头MRI均正常。
肌电图示胫骨前肌、拇短伸肌的EMG出现大量的自发电活动,电刺激神经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NCV波幅明显降低,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潜伏期明显延长。
患者入院后诊断双侧腓神经麻痹,随即给予神经节苷脂,甲钴胺,甲强龙以及对症处理,并积极康复训练,病情略有好转,左足可以轻微背屈,但右足仍有背屈不能,双侧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痛觉减退。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损伤类型,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和伤残。
对于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伤残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腓总神经是人体下肢的重要神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足部的背屈和外展。
腓总神经损伤可以由外伤、压迫、炎症等原因引起,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包括腓总神经损伤导致的踝部麻木、无力、遇压痛和行走困难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腓总神经损伤可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针对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伤残评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伤残评定旨在对患者残疾程度进行客观评估,为患者争取合理的赔偿和社会福利。
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的活动度是评定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约为背屈15°、跖屈45°。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踝关节活动度减少,甚至出现功能丧失的情况。
伤残评定通过对患者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可以客观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并据此确定其伤残等级。
二、步态和平衡能力:由于腓总神经的损伤会导致足背肌肉的无力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在行走中出现明显的跛行、行走不稳或摔倒等情况。
伤残评定需要对患者的步态和平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疼痛和不适: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踝部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伤残评定中,需要对患者的疼痛和不适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评估,以确定其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步态和平衡能力、疼痛和不适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客观地确定患者的残疾程度,并为其争取合理的赔偿和社会福利。
伤残评定结果还可以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医务人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腓总神经是下肢中重要的神经之一,负责控制足部的肌肉活动和感觉。
腓总神经损伤是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腓总神经损伤可以导致足背肌肉无力、足部感觉丧失,从而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这种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尤为重要。
目前,伤残评定在判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标准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通过对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伤残评定标准和方法、病例分析以及影响伤残评定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伤残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腓总神经损伤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伤残评定依据,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分析和数据统计,了解腓总神经损伤在不同情况下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影响伤残评定结果的因素,探讨如何降低评定结果的主观性和误差,提高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患者的康复和赔偿提供更公正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并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2. 正文2.1 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腓总神经是下肢神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
腓总神经主要负责足背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其损伤会导致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无力,造成踝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扭伤和摔倒的情况。
由于腓总神经跨越踝关节,其损伤还可能影响到踝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使得行走和运动受到限制。
腓总神经损伤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严重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完全丧失踝关节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腓总神经损害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腓总神经麻痹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病症体征:感觉障碍,跨阈步态,足和足趾不能背屈
疾病介绍:
腓总神经损害是怎么回事?腓总神经由L4-S3组成,其损伤造成足背屈,外
展和内收,伸趾障碍,以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腓总神经损伤引起
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
呈马蹄内翻足
症状体征:
腓总神经损害有什么症状?腓总神经损害患者表现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
下垂, 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呈跨阈步态。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
化验检查:
腓总神经损害的检查方法主要为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判断神经损伤范围、程度、吻合后恢复情况及预后。
鉴别诊断:
腓总神经损害的诊断主要为以下两种:
1、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或马尾肿瘤可能表现一侧足的下垂而类似腓总神经
麻痹,但都有跟腱反射减失或下肢其他肌肉受侵,说明病损部位已超出腓总神经。
2、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联合损伤有足底部感觉障碍、足和足趾不能跖屈。
并发症:
腓总神经损害的并发症有哪些?腓总神经损害的并发症主要为以下三种:
1.严重者最终可致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足下垂,成跨阀步态,从此残疾。
2.如果由糖尿病引起者,会合并糖尿病足等。
3.如果由铅中毒引起者,合并癫痫及智力发育不全等。
治疗用药:
腓总神经损害的药物治疗暂无特效药。
腓总神经损害的治疗应按损伤原因进行相应治疗。
如为神经断裂,应尽早手术缝合。
对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植术和功能性电刺激。
为了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给予理疗、电刺激、针灸、体疗以及B族维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