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人类健康受影响【健康小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6.90 KB
- 文档页数: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氯氟烃大量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人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氯氟烃大量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而CFCs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
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Cl原子和Br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
1、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2、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
同时,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1、冻结和削减氟利昂与哈龙的生产及消耗量既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均为人造化学品,那么完全禁止生产和应用这些物质是可能的。
但是,由于氟里昂在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立即禁止生产和使用是有难度的,因此,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即将氟利昂的生产及使用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上,1994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哈龙。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层耗减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只能是从最近10多年的环境情况与10多年前或更早年代的情况相比,发现了某些特异的变化,就目前情况而言,还不能认为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严重后果。
臭氧层的耗减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UV-B达到地面的数量增加。
臭氧层耗减和UV-B辐射量之间的关系见图1-3-1。
通常认为臭氧浓度降低1%,UV-B辐射量增加1 .5~2%。
紫外线UV-B能破坏蛋白质的化学键,杀死微生物,破坏动植物的个体细胞,损害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引起传递遗传特性的因子变化,发生生物的变态反应。
下面就其对人类健康、生物和环境等产生的危害予以介绍。
图1-3-1第一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它能增强交感肾上腺机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磷钙代谢,增强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抵抗力。
但是长期反复照射过量紫外线将引起细胞内的DNA改变,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减弱,免疫机能减退,皮肤发生弹性组织变性、角质化以至皮肤癌变,诱发眼球晶体发生白内障等。
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中波紫外线UV-B的照射,对人体有许多影响。
有的是积极的影响,适量的UV-B 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
但是长期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将引起细胞内DNA改变,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减弱,免疫机制减退。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看来与肤色无关。
由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
这些疾病包括麻疹、水痘、疱疹和其它引起皮疹的病毒性疾病,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如疟疾和利什曼病)、细菌感染(如肺结核和麻疯病)和真菌感染等。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
动物试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它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
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臭氧层和大气污染臭氧层是大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污染已经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臭氧层和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减轻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一、臭氧层的重要性臭氧层位于地球上层大气中的平流层和同温层之间,主要由臭氧分子组成。
它对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起到了过滤和吸收的作用,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的紫外线辐射。
臭氧层还对气候和空气质量起到调节作用。
二、大气污染对臭氧层的影响1. 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影响臭氧层的形成和稳定。
2. 氮氧化物的排放:工业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与臭氧发生反应形成臭氧消耗物质,减少了臭氧的浓度。
3. 氯氟化合物的释放:氯氟烃(CFCs)等人造化学物质的使用和释放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这些物质会在高空中释放出氯、氟等元素,破坏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的稀释和变薄。
三、臭氧层破坏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2. 健康问题增加: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
3. 气候变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诸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
四、解决方案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能源转型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削减对臭氧层的破坏。
2.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控制: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加强监测和管理排放源,减少氮氧化物和氯氟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3. 提倡环保意识和行为改变: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臭氧层和大气污染的认识,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为,如节能减排、使用环保产品等。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引言臭氧层是位于地球大气中的一层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它对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臭氧层正面临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就臭氧层破坏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深入探讨。
危害一:紫外线辐射增加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中的大部分紫外B辐射(UVB)。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臭氧层中的氯氟烃等有害物质增加,臭氧层被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
紫外线B辐射是最强烈的紫外线,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长期的紫外线暴露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对免疫系统、视力和DNA造成损害。
危害二: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破坏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海洋生物和陆地植物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受到紫外线的限制。
例如,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群落,但它们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很高。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珊瑚白化现象加剧,甚至造成珊瑚死亡,进而破坏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此外,陆地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紫外线的抑制,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危害三:气候变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所释放的气体,如氯氟烃,不仅会破坏臭氧层,还是一种强力的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辐射的一部分,导致地球的温度升高。
这会引发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这些变化将进一步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危害四:人体健康风险增加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仅限于皮肤癌和白内障,还与免疫系统的损害、光老化等相关。
紫外线A辐射(UVA)也能穿透臭氧层,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于UVA辐射下,会导致皮肤老化、皱纹、色斑增加,甚至可能影响皮肤的弹性和光合作用。
此外,臭氧层破坏还会导致紫外线B辐射增加,进一步增加人类患皮肤炎症、免疫系统紊乱等疾病的风险。
结论臭氧层破坏对地球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污染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有哪些?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有害物质或能量,它会对人类、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危害。
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性质,污染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染的分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一、大气污染1.燃烧排放:包括工厂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农业活动等。
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2.工业废气: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3.臭氧层破坏:由人为因素产生的气体造成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影响程度:- 呼吸系统疾病: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伤,引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大气代谢和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 透光率降低:大气污染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影响光线传播,降低了透光率,对视觉和航班等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二、水体污染1.工业废水:工厂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2.生活污水:包括人类居住区域排放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
3.农业污染:农田灌溉、农药使用和养殖等活动导致水体受到农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影响程度:-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肠胃疾病、皮肤疾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等。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破坏: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 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使得水资源不能够被正常利用,导致可用水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土壤污染1.工业废渣: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性有机化合物等。
2.农药和化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3.生活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渗出液会导致土壤污染。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后果及对策(一)臭氧层作用生活中的臭氧有净化、灭菌、保鲜、美容、除臭等众多功能,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帮助。
而大气中的臭氧层对人更加重要。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0 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部的UV—B(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二)臭氧层被破环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
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和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
1985 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10 - 15 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30%,有近95% 的臭氧被破坏。
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
卫星观测表明,此洞覆盖面积有时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到1998 年臭氧空洞面积比1997 年增大约15%,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大。
臭氧的危害臭氧(O3)比空气重1.5倍,它的颜色为淡蓝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当浓度较高时,臭氧呈强烈的腥臭味,并略带酸味。
臭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当臭氧浓度超过一定限量时,可以引起口干、舌燥、咳嗽、胸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晕、全身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引起支气管炎、呼吸不畅、皮肤刺痒、眼睛刺痛、并可导致暂时性肺功能异常、引起肺部组织损伤。
快净无管道新风系统可以适当减轻臭氧对人们的伤害。
当然,应当指出的是,臭氧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逆的。
由臭氧引起的呼吸系统症状,一旦当臭氧浓度大幅度降低到无害量值后,这些不适症状将得到恢复。
恢复期的长短则取决于臭氧浓度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体体质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有关部门曾对北京市6座写字楼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与调查,结果发现:室内空气中臭氧浓度超标高达50%,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说明了室内臭氧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快净无管道新风系统。
那么,臭氧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家知道,人类生活的空间中,臭氧来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自然界中的臭氧。
在距离地面约20~30km 的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约占90%,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到太阳强烈紫外线的长期照射形成的大气臭氧层。
由于臭氧层的作用,从而保护了地球、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强紫外线辐射危害。
然而,这个臭氧保护层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由于人类大量采用氟氯碳化物(CFCS)用于制冷、电子零件等的制备上,其结果使臭氧层受破坏,甚至出现臭氧空洞,人类面临着灾难。
第二类为人为性制造产生的臭氧。
在石油类的产品等矿物性物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会形成臭氧,导致局部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大幅度增加。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受到高浓度臭氧的作用,比如在办公室内,特别是封闭型通过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空气调节、控温的写字楼内,由于大量使用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在高压静电与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高浓度的臭氧。
大气臭氧层破坏及其影响大气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距离地表约15至35公里的平流层,起着过滤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危害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臭氧层遭受到了破坏,这种破坏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2. 氟氯碳化合物(CFCs)的使用:CFCs是一类人造化合物,曾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剂、喷雾剂等产品中。
这些化合物释放到大气中后,会破坏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变薄。
3. 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到大气中,这些物质也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二、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影响1. 紫外线辐射增加: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穿透能力增强,地表紫外线强度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易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2. 生物多样性减少: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植物对紫外线敏感,臭氧层破坏会导致植被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3. 气候变化加剧:大气臭氧层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4. 农作物减产:紫外线强度增加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粮食安全。
5. 海洋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破坏还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对海洋生物链产生影响。
三、应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2. 禁止CFCs的使用:国际社会应加强对CFCs等物质的管控,推动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3.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大气中的臭氧层破坏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臭氧层破坏名词解释
臭氧层破坏是一种在近百年内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其危害日渐加重。
臭氧层属于地球的一层大气,主要是由氧气和一些少量的其它物质组成的,它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的辐射,使地球免受紫外线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含氯气体,氟化物,甲烷等物质对臭氧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大气中,氯气体最为突出,在新兴经济体中,氯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由于发展的工业设备的增多而导致的。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影响是可能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同时也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
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很多植物种类因此消失。
另外,植物群落失去了能够有效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使得一些病原体不断扩散,甚至引发极端天气,如暴雨和洪水等。
臭氧层破坏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这些污染物穿透大气层而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为了防止臭氧层破坏,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排放污染物的控制,加大对违法排放污染的处罚力度。
其次,应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收集、风力利用等),技术改造(如用含更少氯气体的发动机燃料),减少燃料消耗量,以及鼓励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此外,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恢复植被,改善大气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缓臭氧层破坏,保护我们的地球。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介紹什麼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科学研究证明,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全氯氟烃、全溴氟烃等物质,当它们被释放并上升到平流层时,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U V-C的照射,分解出Cl.自由基和Br.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快地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每一个Cl.自由基可以摧毁10万个臭氧分子。
人们把这些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因其英文名称为Ozon e Deplet ing Substa nces,取其英文名称字头组成缩写,简称ODS。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可以使全球气候增暖。
但是,臭氧与其它温室气体不同,这是自然界中受自然因子(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高层大气氧分子进光化作用而生成)影响而产生,并不是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
臭氧除了能够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外,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
由实验及实际观测推论会造成以下的影响。
(一)对人类健康影响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
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二)对生态影响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
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_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2)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
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二、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三、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四、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五、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被破坏的现状由于臭氧有其特殊的性质,并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臭氧层又是十分脆弱的。
卫星观测资料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
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宽又深,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现很强的“臭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
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100dobson,相当于1毫米厚度)。
臭氧层保护对策臭氧减少带来的危险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已持续了20余年。
臭氧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应怎样防治?[转帖]臭氧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应怎样防治?[转帖]臭氧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应怎样防治? [在狂吹臭氧杀菌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下面是收集的一些信息资料!臭氧,是地球上存在的天然物质,因大气臭氧层的存在而广为人知。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高效杀菌剂,具有独特的腥臭味。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
1840年德国科学家舒贝因(Schonbein)将此异味确定为O3,而命名为O ZONE(臭氧)。
自此以后,欧洲的科学家率先开始研究臭氧的特性和功用,发现广谱的灭菌效果后,开始工业生产应用,其中瑞典一家牛肉公司用于臭氧对牛肉存储的保鲜,自18 70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在19世纪,人们就认识到了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发现臭氧对木材、稻草、淀粉、植物色素、天然橡胶、脂肪、动植物油与酒精等物质都有氧化作用。
1868 年,德·格贝斯(de·Gebeth)获得了臭氧应用技术的第一项专利,用臭氧将煤焦油混合物氧化为适于涂料、油漆使用的产品。
1873年,欧洲将臭氧在食糖精制和亚麻漂白方面投入使用。
一百多年来臭氧应用已深入到多个领域,对人类的生产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臭氧应用按用途分为水质处理、化学氧化、食品加工保鲜和医疗四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与设备开发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已经形成了独立的臭氧技术产业和部门,1973年建立的国际臭氧协会(IOA)设在加拿大。
该协会每两年一次举办国际会议交流各国发展臭氧技术的论文、报告,发达国家都普遍建立了IOA地区性组织,进行学术交流。
二战以后,国际上臭氧应用技术获到了长足发展。
首先,1902年,德国帕德博恩建立了第一座用臭氧处理水质的大规模水厂,开创了臭氧水处理的先河,现在世界上已有数千座臭氧水厂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自来水厂应用臭氧已达到普及程度。
矿泉水、纯净水厂家几乎都装备了臭氧设备。
初三化学空气污染的危害分析空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本文将分析初三化学空气污染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
1. 酸雨的危害化学空气污染之一是酸雨。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重大威胁。
酸雨可以侵蚀建筑物、损坏植物叶片,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酸雨还污染水源,导致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人们的呼吸系统会受到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2.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化学空气污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用于过滤阳光中有害紫外线的重要屏障。
化学空气污染物如氯氟碳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会破坏臭氧层,使紫外线穿过大气层,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人们可能受到皮肤癌、免疫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困扰。
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化学空气污染还导致重金属的积累,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中的重金属如铅、汞等进入大气,最终沉积在土壤和水中。
当农作物和水生生物吸收这些重金属时,人们通过食物链摄入,导致健康问题,如神经系统受损和发育问题。
4. 温室气体的危害化学空气污染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对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
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洪灾。
此外,温室气体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地区的居民。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温室气体的危害,减少能源浪费,积极参与低碳生活。
解决办法:为了减少化学空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1. 提倡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家庭也可以节约能源,比如合理使用电力和水资源。
2.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学校可以加强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环境保护设施,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废弃物等。
3. 倡导环保行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臭氧对人体的危害您了解多少?臭氧是一种带有鱼腥味的强氧化剂。
其比重为空气的1.66倍,常集聚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
臭氧是个无声杀手!臭氧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而墨粉发热产生的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
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
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是一种浅蓝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其稳定性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在高温下分解迅速,形成氧气,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臭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或硫酸。
但因空气中臭氧的浓度很低,这些反应进行得很慢。
臭氧和烯烃反应生成醛是臭氧的特性反应。
在25度时,0.02-0.1MG/M3的臭氧即可察觉,空气中含量在15%-20%的臭氧肯爆炸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
可用臭氧净化城市饮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同时亦可用臭氧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比有氯气等消毒剂更卫生,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用1KG臭氧处理1000M3水,能达到消毒,脱臭,脱色,脱味,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1. 来源与接触机会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杀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
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评估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环境污染不仅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危害,还对公众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的具体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1.1 PM2.5的危害PM2.5是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的总称。
长期接触PM2.5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1.2 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导致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的减少使得紫外线辐射加强。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紫外线下,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
1.3 有害气体的危害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雾霾天气密切相关,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氧供应不足,引发头晕、乏力甚至中毒。
二、水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2.1 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源受到污染,将直接危及公众的健康。
污染水源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饮用此类水源可能导致腹泻、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2.2 水生态破坏引发疾病水污染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进一步引发鱼类病变、水生态失衡,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可能导致肝肾疾病的发生。
三、土壤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3.1 农产品安全问题农业用地受到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富集大量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物质。
长期摄入这些含污染物的食品可能增加癌症、肝肾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3.2 土壤毒性物质对人体影响土壤中存在的毒性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会通过人体排泄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接触高浓度的毒性物质将导致急性中毒,而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毒性物质则可能引发慢性病。
四、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的方案4.1 政府层面的措施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环境治理的标准和效率,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高中化学】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化学】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危害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一层。
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
如果臭氧层厚度被修改为3毫米左右,臭氧层厚度将被修改。
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而变化。
紫外线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这会提高大气温度。
同时,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线辐射的损害。
通过它的少量紫外线辐射具有杀菌效果,对生物体非常有益。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们对臭氧层变化和破坏的原因有许多看法。
人们认为,臭氧的运动及其化学成分将对大气温度和光场的分布产生影响,但大多数与臭氧的运动有关。
化学反应物的引入将直接参与反应,并对臭氧浓度产生更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反映在消耗臭氧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上。
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
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
这种反应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打破了臭氧的平衡,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
减少臭氧层对人类的危害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
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
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人类健康受影响
文章导读
臭氧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让人类和动植物不受到这些紫外线的伤害,但是臭氧层被破坏人类的健康将会适当很大的威胁,农作物生产,很多的生态系统都会被影响。
1,它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
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2%。
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
2,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