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统计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统计》教学设计与反思武宁县第五小学俞海宁五、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会测量、统计身高、体重。
2、会将两个统计表合并3、认识统计图中一格可以表示5梳理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延伸讲述自己日常创卫中捡拾垃圾的事例,计算创卫事例的次数,做好统计工作。
提供日常记录表样表,供学生参考制作,指导日常德育行为。
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统计一格表示5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统计课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活动参与态度(30%)统计体验情况(15%)统计方法、技能掌握情况(40%)创新精神、能力发展情况(15%)研究成果(30%)合计(自评占30%,互评占25%,教师评占45%)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总分等级学分教学反思1、本课内容看似非常简单易教,但如不认真组织,课前没充分准备,如先测量身高体重,以及事先精心准备课件,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2、本课非常适合合作完成,充分利用小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老师要注意“假学”现象,避免少数同学未扎实掌握统计知识,在分析统计表中数据原因时,力争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
3、本课非常适合与学生日常行为想结合,渗透德育教育,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使学生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起看看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欢迎查阅!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行初步的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同时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看统计图、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进行初步的预测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1、马上就要到六一了,老师想举办联欢会庆祝一下,要庆祝首先就要布置布置我们的教室,征求大家的意见,布置成大家都喜欢的颜色样式,那就要准备彩色的纸,大家一起动手。
2、那就要先来说说你们喜欢的颜色吗(叫几个学生说一说)3、说一说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喜欢颜色)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喜欢红色,也有小朋友说喜欢蓝色,还有小朋友说喜欢粉色,到底老师要准备一些什么颜色的纸,来动手布置我们的教室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生:1、举手表决 2、投票 3、统计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统计一下。
(板书课题)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家最喜欢的(投票选举)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选票,请你写上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的,然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之后放进投票箱里,明白了吗(学生很快的完成投票过程)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4 总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4 总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和统计的相关章节。
具体包括:1. 认识统计图;2. 制作统计图;3. 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2. 能够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制作和运用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模板、练习题。
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统计图模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关于班级学生身高统计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2. 认识统计图:教师向学生介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图等基本统计图的形式,并解释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制作统计图: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统计图,包括收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绘制统计图等步骤。
4. 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统计图来解决问题,如通过统计图来分析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制作和运用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统计图的种类、制作步骤和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图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独立制作和运用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雷达图、柱状图等,并利用这些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二、认识统计图在认识统计图的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图等基本统计图的形式。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课题解析】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教学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1 / 11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五,【教具准备】六,【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参加运动,更喜欢看运动会,咱们今天就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一: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生二:有哪些比赛项目?生三:我想知道小猴有几只?【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二年级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确定收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等。
2. 数据整理: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按照“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顺序,逐步讲解每个环节的内容。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3.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学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内容,以达到五千字的要求。
希望这个大纲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统计|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7.3节,主要围绕“统计”的概念和应用进行展开。
课程将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包括:- 数据的收集: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数据,包括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
- 数据的整理:教授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 数据的描述:引导学生使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来描述数据,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等。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教具:PPT课件、统计图表示例、教学视频等。
- 学具:学生用统计图表练习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实用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描述和分析。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统计表一、简单统计表的概念。
1. 定义。
- 简单统计表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它能清晰地反映数据的情况,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我们可以用简单统计表来展示每种水果被喜欢的人数。
2. 组成部分。
- 表头:统计表的名称,一般位于表格的上方正中间位置,它概括地说明了表格内容。
例如“二年级班同学喜欢的水果统计表”。
- 数据:也就是各个分类项目对应的具体数值,像苹果对应的喜欢人数是10人,这个“10”就是数据。
二、简单统计表的制作步骤(以统计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为例)1. 确定统计内容和分类项目。
- 首先要明确想要统计什么,这里是兴趣爱好。
然后确定有哪些兴趣爱好分类,比如“绘画”“唱歌”“跳舞”“读书”等。
2. 收集数据。
-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询问等方式来收集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情况。
例如,一个一个地问同学“你最喜欢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记录下来。
3. 整理数据并填入表格。
- 制作表头,如“二年级班同学兴趣爱好统计表”。
- 确定行标题为兴趣爱好的种类(绘画、唱歌、跳舞、读书等),列标题为“人数”。
- 统计出每种兴趣爱好的人数后,将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位置。
比如喜欢绘画的有12人,就在绘画那一行与人数列对应的位置写上12。
三、简单统计表的阅读与分析。
1. 阅读数据。
- 直接从表格中读取数据,比如在一个关于班级同学身高情况的简单统计表中,能看到每个身高段的具体人数。
如果表格中行标题是“身高段(厘米)”,列标题是“人数”,行标题下有“120 - 125”“125 - 130”等,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每个身高段对应的人数是多少。
2. 分析数据。
- 比较大小:可以比较不同分类项目数据的大小。
例如在兴趣爱好统计表中,比较喜欢唱歌和喜欢跳舞的人数,看看哪种兴趣爱好更受同学们欢迎。
如果喜欢唱歌的人数是15人,喜欢跳舞的人数是10人,就可以知道唱歌更受欢迎。
《统计》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第9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你们在学校的艺术节中擅长的特长表演有那些?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其中你们最擅长的特长表演是那一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数出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来比较……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擅长哪种特长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种特长表演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每种特长擅长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思考题1、 在校园得围场边种了一排柳树和杨树。
柳树共种了10棵,每两棵柳树之间种了3棵杨树。
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 一天,明明得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分给来家里做客得小朋友们,糖果得数量比10块多,比20块少,分得份数和每一份的数量同样多。
你知道明明的家里来了几个小朋友吗明明的妈妈买了多少块糖果呢3、 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
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4、 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多少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5、 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
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多少秒6、 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
这口井深多少米7、 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
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8、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
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
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多少钱吗9、 小虎喝一杯奶牛,第一次喝去半杯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喝去半杯后又用水加满,然后全部喝完,小虎喝了多少杯奶牛喝了多少杯水10、 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11、一位农民伯伯要运6只羊过河。
河宽7米,小船每次只能载2只羊。
要把这些羊都运过河去,他一共要走多少米 12、 一天,小白兔碰见了猴哥哥和羊姐姐。
羊姐姐说:“3年后,我的岁数使3年前的3倍。
”猴哥哥说:“我2年后的岁数使2年前的2倍。
”小白兔怎么也没能算出他们几岁,你能帮助它吗13、 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
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
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14、 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进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依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并能依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明白得复式统计表,明白利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单式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
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进程,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深一层体验统计的进程,经历一、二年级的学生体重的数据搜集统计,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依照两个单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观看对照,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认知,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式,熟悉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教具预备:四种水果(实物),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黑板贴),学生课上要填写的统计表,每人五张。
教学进程:课前预备:师:同窗们,天气愈来愈热,教师就专门喜爱吃些水果,又解渴又香甜,你们喜爱吃水果吗?生:喜爱师:谁来讲说你最喜爱吃什么水果?什么缘故喜爱呢?生1:西瓜,因为很甜生2:我喜爱吃香蕉,因为我属猴的生3:我喜爱吃猕猴桃,因为很有营养……师:同窗们说的,其实教师也都很喜爱吃,同窗们看教师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百宝箱,想明白里面有什么宝贝吗?生:想明白师:那咱们就走进课堂,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教师的那个百宝箱里面的好东西可很多,谁想上来摸一个,试试自己的运气啊?(生踊跃举手)这位同窗手举的最高最快,就你第一个来摸。
(生摸到以后尚未拿出来).师:等等!你先猜猜是什么?生:应该是香蕉师:拿出来后要高声告知同窗们是什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2-9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
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电脑出示主题图)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生:动物的种类。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交流: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二年级下册《统计》基础达标检测题一、我是小小统计员:下面是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表。
(1)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左边统计图。
(2)每格代表()人。
(3)()组人数最多,()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
二、英才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数学小组:男生17人,女生11人。
生物小组:男生10人,女生11人。
航模小组:男生16人,女生7人。
美术小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共答问题。
数学生物航模美术男生女生①(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②(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③四个小组的男生一共有( )多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三、下边是实验小学参加兴趣组的调查情况(1)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参加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少,差____人。
(3)参加______小组的是______小组人数的2倍。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你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下面是二(1)班同学整理图书的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它书本数35 25 45 30请将统计表里的数据在格子里涂上阴影。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1 / 3①图中一格表示( )本。
②连环画比科技书少( )本。
③连环画比故事书多( )本。
④四种书一共有( )本。
五、我是小小统计员:下面是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表。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①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右边的统计图。
②每格代表( )人。
③( )组人数最多,( )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 )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
六、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下面是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统计图:①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②参加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少,差____人。
③参加______小组的是______小组人数的2倍。
1、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教材分析:本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认识统计表,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学习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设计1、自由发言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以举手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