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方言特色和趣谈
- 格式:doc
- 大小:37.57 KB
- 文档页数:6
细谈宁波⽅⾔ps.偶最最喜欢的天⼀⼴场~来个特写~宁波话和英语很像说的是有⼀个⽼太婆在晒洗好的被⼦,刚好⼀个外国⼈路过,被被⼦上的⽔滴到了头上,他就讲了⼀⼤堆的外语,⽼太婆也不知道他说些什么,随⼝说了句"啊么所类"(意思是:还没⼲了),那外国⼈以为他说"I'm sorry",外国⼈感叹到,哇,宁波⼈真厉害,连⽼太太都会讲外语。
(贼噶滑稽)“来发,⽶索西多来。
” 翻译:来发,棉纱线拿来。
“索⽶索西多来?” 什么棉纱线拿来?“来⽶索西多来” 蓝棉纱线拿来。
“索来⽶索西多来?” 什么蓝棉纱线拿来?“西来⽶索西多来。
” 细蓝棉纱线拿来"伐⼤伐⼤" 不拿不拿"伐⼤去⼤⽶" 不拿去淘⽶"⼤索⽶" 淘什么⽶"⼤⼤⽶" 淘⼤⽶"伐⼤伐⼤" 不淘不淘"来发,来⼤,来⼤" 来发,懒惰,懒惰啊⼤⼏⼏裤⼤⼏⼏ (意思是鞋带系系裤带系系)啊⼦么嘎啊⼤西嘎 (意思是鞋⼦没解鞋带先解)去溪⼝可以给⼤家猜:三点⽔,瞥⼀瞥,三只⿇将歇⼀歇,其古噶,其古噶下头还有趴脚⼤ 谜底:溪形容两个⼈个头很⼤,很厉害 (打周杰伦的⼀⾸歌名)答案:双截棍(偶们说个头很⼤,很厉害就是"皆棍"两个⼈就是"双截棍"宁波话特⾊:“⽯⾻铁硬”宁波作为历史⽂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
同样,宁波⽅⾔也是⼀种⾮常古⽼的⽅⾔,蕴涵着许多古汉语成分。
据⼀些学者研究认为,宁波话通⽤的地域⼗分狭窄,其核⼼地区不会超过5000平⽅公⾥,⼤概包括了宁波⽼市区、鄞州、奉化、镇海、北仑、⾈⼭和慈溪、余姚的东部。
但是,宁波⼈通过上海⽽到达全国各⼤城市谋⽣的⼈数,包括他们的后裔,其总数将超过本⼟,他们的语⾔影响也⼤⼤超过⼟著。
不少外地⼈来宁波,“启蒙”的第⼀句话往往是⼀句俗语:“宁可听苏州⼈吵相骂,勿可与宁波⼈讲闲话”,它的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
宁波话惯用语1. 宁波话里有个惯用语叫“犯关嘞”,这就好比是事情严重得像天要塌下来一样。
比如说,我看到小外甥把刚买的手机屏幕摔得稀巴烂,我就会大喊:“犯关嘞!侬介小宁咋介调皮啦!”这词儿满满都是那种惊讶又无奈的情绪。
2. “贼噶”在宁波话里可常用嘞。
就像在说“怎么会这样”的加强版。
有次我和朋友去看电影,结果到了电影院发现没带票,朋友就会说:“贼噶,侬脑子装嘞啥啦!”这里面就有点埋怨又好笑的感觉。
3. 还有“呒告”这个惯用语。
意思是没办法。
就好比是走进了死胡同,出不来了。
我跟阿妈讲我不想吃青菜,阿妈就会说:“呒告,青菜必须吃,对身体好。
”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在里面。
4. “结棍”这个词可厉害嘞。
就像是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超级强大。
像隔壁老王,力气大得很,能扛起两袋大米,大家就会说:“老王,侬真结棍!”充满了钦佩的情绪。
5. 宁波话里的“小顽”是对小孩子的称呼。
这就像是一种亲昵的标签。
我在小区里看到小朋友在玩耍,就会笑着说:“小顽,侬跑慢点,莫磕着嘞。
”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喜爱之情。
6. “弄怂”这个词可有点调侃的味道嘞。
就好像是在说把事情搞砸了或者捉弄人。
我和同事一起做项目,他把数据填错了,我就会说:“侬看,好好的事情被侬弄怂嘞。
”带着一点小抱怨又不是真生气的感觉。
7. “下作胚”是比较贬义的宁波话惯用语。
这就像在说一个人品德不好。
假如看到有人偷东西,大家就会小声说:“看,介下作胚的人。
”充满了厌恶的情绪。
8. “透骨新鲜”在宁波话里是形容东西非常新鲜。
就像是刚从海里捞出来的鱼,那新鲜劲儿能透过骨头呢。
我去菜市场买菜,看到鱼贩子的鱼特别新鲜,我就会说:“哟,介鱼透骨新鲜嘞。
”是一种惊喜的感觉。
9. “木陀”这个词有点说人傻呆呆的意思。
就像一个木头人似的。
我跟朋友开玩笑,他半天没听懂我的话,我就会说:“侬咋像个木陀啦。
”有点打趣的情绪在里面。
10. “老底子”这个惯用语说的是过去的日子或者以前的东西。
韵味十足宁波话时间:2018-05-03 09:48:15 | 作者:宋柯萱虽说我生在宁波,长在宁波,可是宁波老话一度难住了我。
以前,别人讲宁波话时,我一句都不懂,何况是讲宁波老话呢?妈妈告诉我,在我刚刚出生时,有个有趣的事情。
那天,妈妈请来了一个月子保姆奶奶来细心照顾我,因为那时妈妈爸爸都很忙。
每天我要上厕所、喝奶,早上睡醒了,我就哇哇地哭,保姆奶奶就来哄我:“宝宝‘坏哟’,宝宝‘坏哟’。
”我妈妈听了,以为是保姆奶奶在说我很坏,之后有一天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看我,因为我看见了陌生人,我就一个劲儿地哭,然后,那个阿姨就抱着我说:“宝宝‘坏哟’,宝宝‘坏哟’。
”妈妈不好意思地去问那个阿姨:“这句话说得是什么意思啊?”那个阿姨说:”这是宁波话,普通话的意思就是宝宝乖哟,宝宝乖哟。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上拓展课的时候,我选得是硬笔书法,那天我们上课,吴梦苒是我同桌,我们俩在写字途中互相提醒各自的头都要抬高,养好这个良好的习惯。
等我们写完了字,我俩就玩了起来,玩的时候,她还讲了几句宁波话。
旁边几个女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捧腹大笑,大家谈笑风生,我却一脸茫然,最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久久地沉默。
因为我不会说宁波话,也听不懂她讲的几句宁波话。
记得有天下午,我们在学校里,三二班的闻鑫跟我们开始约定吃的,到托班的时候,闻鑫的亲人来给她送吃的。
她的亲人就用了好几句宁波话,最后还来了几句普通话:“小娘,好好写大大哈!”闻鑫也用了好几句宁波话回应,我怎么听也听不懂,傻乎乎地看着他们眉飞色舞地你一言我一语……总感觉,讲宁波话,舌头一直是拉长的,听起来石骨铁硬。
可多听多听,却发现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很有意思,还透着浓浓的家乡味。
作为宁波人的一员,我希望我能把宁波老话学会,让我们的宁波韵味继续意蕴悠长……。
好玩的宁波话
我出生在宁波,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但是我却不会说宁波话。
因为爸爸和妈妈一直喜欢用普通话交流,家里几乎不讲宁波话,谁让爸爸不是宁波人呢?等我上了小学,外婆就觉得宁波人是不能不学宁波话的,因为宁波话又亲切又有味道。
就这样,开始了我好玩又有趣的学宁波话经历。
记得有一次,外婆煮了一大盘的螃蟹,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快吃吧,趁热吃,这些螃蟹交关壮的(宁波话读zhang)。
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很脏呀,螃蟹难道没有洗过吗?妈妈听了以后就哈哈大笑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轩轩,那个外婆不是说脏,而是说壮,就是肥的意思,螃蟹很肥的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件事儿以后,我很喜欢用zhang这个宁波话了,时不时会冒出一句:妈妈,你看那个人真zhang呀!妈妈哭笑不得地纠正我,用zhang形容人是不礼貌的,一般会说结棍,这人交关结棍。
然后我又喜欢上了交关这个词,到处用,交关好,交关多,交关美我就觉得宁波话超级好玩。
看我这么有兴趣,外婆教了更多有趣的宁波话,什么很旧很旧叫旧那那,很直很直叫笔笔直,做人没意思叫淡势势,还有滚烫滚烫叫哒哒滚然后我就爱上了这种宁波话,并把它用到一些奇怪的地方,让老妈和外婆又气又笑。
听了我的故事,你们也觉得宁波话很好玩吧,大家一起来学吧!。
有趣的宁波老话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充满了许多有趣的老话。
这些老话寓意深刻,语言风趣,反映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宁波老话。
1. "牛过歪桥":这个老话来自于宁波的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座桥因为年久失修而歪斜了。
有一天,一头大牛从桥上经过,于是人们就用这个事件形容顺利度过困难。
这个老话意味着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2. "弯脖子看大门":这个说法用于形容一个人好奇心强或者爱管闲事。
因为人们会弯下脖子往大门内看,所以这个老话也用于形容爱插话。
3. "白天鞭炮,晚上石头":这个老话形容一个人在外表上表现出的和内在的真实情况不一致。
就像白天鞭炮声响过河,但晚上却只有石头声。
这个老话提醒人们要警惕外表上的虚假。
4.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说法用于形容一个人没有毅力,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
它源自于渔民每天捕鱼的经验,因为天气不好或者其他原因,他们有时候只能晒网,而不能打鱼。
所以这个老话警示人们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5.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老话用于形容一个事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就像一个巴掌要有两个手掌来拍响一样。
这个老话提醒人们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怪责一方。
6. "吃回扣":这个说法用于形容一个人贪污或者接受贿赂。
回扣在这里指的是暗地里从中渔利。
这个老话警示人们要保持诚实底线,不要说接受回扣。
7. "画饼充饥":这个老话用于形容一个人只有空口承诺,没有实际行动。
就像画一块饼来填饥一样不现实。
这个老话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光说不做。
这些有趣的宁波老话反映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同时也包含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哲理。
它们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思考的机会。
有趣的宁波方言小学作文
有趣的宁波方言小学作文
“下饭辣辣吃眼滴”。
妈妈经常跟我说这句话,小伙伴们是不是听不懂了,这可是我家乡———宁波的方言。
宁波方言可有趣了!它生动,比如“灶跟间”,指的就是厨房的意思;它形象,比如“大肚皮”,指的是孕妇的意思,因为孕妇的最大特点就是肚子很大;它幽默,比如“人客”、“弯转”,解释成普通话就是“客人”、“转弯”,虽然调了个个儿,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意思;它通俗,比如“风凉”,因为有风所以凉快,相信这个不用解释都能看得懂。
宁波方言不仅生动、形象、幽默、通俗,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石骨铁硬”。
人家都说“宁可跟苏州人吵架,也不要跟宁波人说话”,说的就是这个特点。
宁波方言的`发音一般都是“去声”调,显得不够柔和,因此给人硬邦邦的感觉。
呀!我都忘记解释第一句话的意思了,其实就是“菜要多吃点”。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饭吃下去辣到眼睛的意思哟。
有趣的宁波老话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宁波的老旧巷弄和街头巷尾,流传着许多有趣的宁波老话。
这些宁波老话不仅富有地方特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趣的宁波老话吧!宁波老话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义而闻名。
其中一句广为流传的宁波老话是“瞎說八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随意胡扯,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
它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负责任、信口雌黄的人。
这句话的用法活泼、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宁波老话中还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是“鳞鳞马瞪眼”。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惊讶或者吃惊的样子。
在宁波方言中,“鳞鳞”意为“惊讶”,“马瞪眼”则是形容人瞪大眼睛的样子。
这个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惊讶的表情,让人们一听就能理解其含义。
此外,宁波老话中还有一句有趣的话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有些人不知道珍惜帮助自己的人。
其中的“吕洞宾”是道教中的一个仙人,它象征着善良和仁慈。
而“狗咬吕洞宾”则是形容恩将仇报的人,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善意。
这句话故事性强,既能够让人们记住,又能传递出道德教育的思想。
宁波老话中还有一句常用的话是“活龙活现”。
这句话形容物体或者人的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它用来形容文章、表演或者事物的描述非常生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句话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以上几句有趣的宁波老话,宁波方言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富含哲理的表达方式。
比如,宁波老话中有句“不要烂好意,一碗力气顶一山”。
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只说空话,要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
只有真正用行动去解决问题,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
宁波老话中还有句“寻个龙王岗”,这句话形容人苦苦追求这个虚幻的幸福。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已经拥有的幸福,不要一味地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只有脚踏实地、珍惜眼前,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总之,宁波老话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刻的哲理和形象生动的描述而闻名。
有趣的宁波老话宁波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许多有趣的老话。
这些老话流传至今,不仅反映了宁波地区的风土人情,更蕴含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幽默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条有趣的宁波老话。
1. 马脚掉犁家:这句老话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一旦走霉运或者遭遇到不幸的事情,就会说“马脚掉犁家了”。
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突如其来的倒霉事,让人搞笑但又心生同情。
2. 鸡小鸭肥:这句宁波老话用来形容某人行事不慎,导致事情出了差错或者惹出麻烦。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鸡小、脚短,很容易跌倒,而鸭肥、身体滑腻,也容易滑倒。
所以用来形容某人犯错,显得生动有趣。
3. 先有麦子后才有虫:这句宁波老话用来形容情况逆转,事情发展的顺序刚好相反。
麦子是虫子的维持生存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应该先有虫子然后才会有麦子。
但是这句老话用来比喻某种情况的变化趋势颠倒,让人不禁感到有趣。
4. 三羊开泰:这句宁波老话形容的是事业蒸蒸日上、财运亨通。
三羊是指瑞士维尔(RhB)三条件机车中间的三个固定机械加速装置SIA等车辆专用技术;开泰则是指事业开展有希望,好运降临。
所以这句话用来形容事业兴旺非常好。
5. 老黄瓜代替身:这句宁波老话形容的是老年人或者老年化的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青春活力,能干的时候却像个小孩子。
黄瓜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很多人喜欢吃新鲜的嫩黄瓜,而老黄瓜则经常被人们弃之不用。
所以用这样的老话来形容老年人的勇敢和活力,不仅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同时也显得很有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宁波老话既反映了宁波人的智慧和幽默感,又展现了当地人的风土人情。
它们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老话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宁波的历史文化,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宁波话宁波方言地名趣谈宁波闲话汇总宁波话宁波方言地名趣谈春节过后,宁波电视台新推出一个“来发讲啥西”栏目,专用宁波话来讲新闻和故事,乡音缭绕,甬语浓浓。
据我所知,这套栏目不仅颇受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欢迎,连客居宁波的外地人也十分感兴趣。
但是,宁波话不仅是一种地方语言,也是一种地方文化,许多人会说宁波话,或者能够听懂宁波话,可能并不明白其中一些话的词义和来历。
笔者想就宁波话中所涉及的地名试淡一二。
“游六门”在宁波话中比喻为闲逛,例如:“他没事体,整日游六门。
”这“六门”不是指哪处风景点,而是特指宁波旧时的六个城门,即东渡门、灵桥门、长春门、望京门、水丰门、和义门。
宁波自唐朝乾宁五年(898)在三江口建筑罗城始,到了清朝末年止,宁波府的居民一直生活在环筑的城墙内,城墙周长二千五百二十七丈许,约18里。
城门在北宋时有十个,即望京门、甬水门,灵桥门、东渡门、渔浦门、盐仓门、达信门、郑堰门、鄞江门、永丰门,到明代加固和整治城墙后,就只设东渡门,灵桥门、长春门、望京门、水丰门、和义门六个城门了。
宁波人为了能够形象地说明某人闲游的程度,便夸张地说他在“游六门”。
宁波话“怨气太白山”,是表示对某人某事非常不满意,例如:“现在其搭我是怨气太白山介。
”这里“太白山”指的是宁波东部的—座山,属天台山脉分支,具体位于鄞州区东北部天童镇与北仑区塔峙乡交界处,海拔656.9米,是甬江流域东部诸山的最高峰。
据说在天晴的时候,登上太白山顶眺望,可以看见10公里外的镇海口来往的船只。
其实在宁波地区,这座太白山还算不上是最高的,比它高的还有四明山。
但是太白山在宁波人的心目中似乎是最高的,以致作为形容一种很大的怨气时而将太白山搬进了宁波话里。
只要你说出“怨气太白山”这句话,马上就可让人想像出你的怨气有多大。
“白龙王庙何家”,意思是比喻白费力、白折腾。
例如:“今年种菜种到白龙王庙何家,种了也没人要。
”白龙王庙在宁波市望春西中塘河龙宫桥之南,始建于南宋年间,旧时祀广德宣圣王之神,为灵波之别庙。
有趣的宁波老话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独特的方言——宁波老话。
宁波老话是宁波地区的本土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文化独立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宁波老话。
一、"面吃"——吃饭当你在宁波听到有人说:“我要面吃”,不要误会,他们其实是在说:“我要吃饭”。
在宁波老话中,“面吃”就是“吃饭”的意思。
这种说法源于宁波人民对于面食的特殊喜爱和重视。
二、"低花"——小孩宁波老话中,人们常常用“低花”来称呼小孩子。
这个词汇充满了亲切和可爱的意味。
如果你去宁波的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宁波人对小孩的亲切称呼:“低花,来这边看看”。
三、"个闲"——休息当你听到有人说:“我这个闲一下”,就表示他们想要休息一会儿。
在宁波老话中,“个闲”就是“休息”的意思。
这也反映了宁波人民淡泊名利,重视生活休闲的态度。
四、"笃颠"——真诚在宁波老话中,人们经常用“笃颠”来形容一个人真诚、正直。
比如,当你的朋友向你表达真诚的感谢时,你可以说:“你好笃颠”。
这种特殊的说法传递了宁波人民重视真诚和友善的价值观。
五、"麻瓜"——呆子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他真是个麻瓜”,别感到疑惑,这只是宁波话中对于呆子的一种称呼。
宁波老话中的“麻瓜”一词既可以形容一个人傻傻地、呆呆地,又可以表示对于某人的调侃和戏谑。
六、"内酥外脆"——人际关系繁杂在宁波老话中,人们常常用“内酥外脆”来形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繁杂。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外表看起来很细腻但内心却很剽悍的人时,可以说他是“内酥外脆”。
这种比喻方式富有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宁波老话是宁波地区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充分展现了宁波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以及坚忍不拔的个性特点。
宁波老话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色彩,从而成为了宁波地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
宁波方言文化摘要:宁波有着长久的历史,通过学习宁波方言中的语音、词汇、谚语来熟悉宁波的文化,这无疑是最便捷的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宁波方言中的语音特点,词汇变化以及谚语的意义来介绍宁波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关键词:宁波方言;语音;词汇;谚语宁波,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宁波话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地处越地的今鄞州、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一带的人民,就以越语相通,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今天魅力迷人的宁波话。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北吴)甬江小片,分布在宁波市六区、舟山市二区、奉化、象山、岱山、嵊泗、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南部、慈溪东部。
诸土语十分接近,内部一致性很高。
但是,宁波人通过上海而到达全国各大城市谋生的人数,如果包括他们的后裔,其总数将超过本土,他们的语言影响也大大超过土著,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外埠人们的印象中,宁波话正是浙江话的代表。
历史上宁波话对上海话影响极大。
(如“阿拉”、“小鬼”(音 jü)头”、“邪气’”等,便来自宁波方言)一、语音宁波话语音总的特色就是:“石骨铁硬”有句俗语这么说:“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它的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
但如果解释不到位,会给人造成“宁波人很凶”的误会,宁波话之所以硬是因为,第一,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
比如“邱隘”,这个发音比较多,比较杂,念jie 、ai,我认为正确的读音应是ga,理由是它的声旁“益”我们方言就念作 ga,“益”,意即水从器皿中“溢”出来,那就叫“ga”出来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宁波方言特色和趣谈宁波话属于吴语。
语言学上称为“吴语”是因为吴语是从古代的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吴”(郡治分别在今苏州、湖州、绍兴)地区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宁绍平原发展起来的。
习惯上俗称“江南话”、“江浙话”。
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宁波话主要有什么特色呢?第一、语音“石骨铁硬”(硬的意思)。
最能简洁明体现其特色的一句话是:“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吵架),勿要听宁波人讲闲话”这句话意思是,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如糯米那样),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
虽是戏言,宁波话的难听可见一斑。
但如果解释不到位,会给人造成“宁波人很凶”的误会。
其实“石骨铁硬”,只是宁波话的语音,意即其硬如石、如骨、如铁,毫不软弱折弯。
那么硬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二是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三是说话的语气、语调上也体现了“硬”的特质。
比如,普通话:你怎么回事?宁波话:侬砸毁事!第二、语句生动形象。
1、宁波话象声叠韵词用得特别多。
比如:毕毕跳跳、嘟嘟飞飞、格格笑笑;再比如急绷绷、怕势势、酸汪汪;要不,再来上一句“勿响勿响,'口蓬嗵'一枪”(平时不做声,一说便是一鸣惊人)。
2、宁波话里有的名词命定天生已被冠上了形容词,宁波人说起来很特别,如把狗一概称作“黄狗”,而不管其毛色是不是黄的;把凳子一概称作“矮凳”,而不管它究竟矮不矮,以至有时会有"高矮凳"的矛盾叫法。
还有把窗子一律称“窗门”,再把门区分为大门、房门、腰门、矮门等。
最绝的是把男孩一律叫作“小顽”,不管他是三四岁还是廿三四岁;而把女孩一律叫作“小娘”,不管她是小丫头还是大姑娘,只要没出嫁,统统是“小娘”。
如果你要更准确说清情况,还得另外再加形容词,于是就出现“大大小顽,坐高高矮凳,抡厚厚薄刀,切石硬年糕,喂黑黑黄狗”这样看似不通,其实是妙不可言的句子。
浙江宁波地方老话,都来开心笑一笑
宁波老话都来开心笑一笑:
有一种赞美叫咋噶赞啦,
有一种舒服叫闻派写意,
有一种放弃叫随便其类,
有一种无奈叫咋结煞啦,
有一种勇气叫索搭界啦,
有一种挑衅叫寻吼水啊,
有一种结果叫河白烂滩,
有一种精明叫铁丝刻篓,
有一种性格叫大务其其,
有一种骄傲叫王兴夹脚,
有一种行为叫活灵西出,
有一种噪音叫秦林咣啷,
有一种洒脱叫屙刮的啊,
有一种分手叫解缆,
有一种厉害叫结棍,
有一种羡慕叫眼痒,
有一种寂寞叫心焦,
有一种眼镜叫差眼.
有一种翅膀叫翼梢,
有一种男孩叫小顽,
有一种女该叫小娘,
有一种白痴叫呆大,
有一种畜生叫众生,
有一种酒鬼叫老酒包,
有一种装蒜叫装死样,
有一种烦躁叫心戳煞,
有一种不懂事叫头大挂青,
有一种满足叫譬如勿得, 有一种迷恋叫热血刮心, 有一种诅咒叫短命促死, 有一叫想法叫丫角乱经,, 有一种表达叫屙里拌糟, 有一种否定叫骨头闹戏, 有一种倒霉叫灰萝扑出, 有一种长相叫贼无狗样, 有一种场面叫血出乌拉, 有一种人物叫坏吃芋艿头, 有一种胡说叫狗屁贼乱话, 有一种愤怒叫火光头底心, 有一种醉态叫二五打八六。
宁波老话引言宁波,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沿海,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宁波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口语表达方式,被称为宁波老话。
宁波老话是宁波方言的一种表现形式,独特的语音和词汇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语言珍宝。
本文将介绍宁波老话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了解和欣赏宁波老话的乐趣。
宁波老话的特点1. 语音特点宁波老话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音调和音节的变化上。
它的音调较为平坦,没有明显的声调变化,给人一种沉稳而悠然的感觉。
另外,在某些发音上,宁波老话会出现轻声的情况,即弱读或省音,使得语言更加柔和。
2. 词汇特点宁波老话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既有自有的词汇,也有一些来自其他方言的借词。
在宁波老话中,常用一些独特的词汇来代替标准汉语中的词语,使得宁波老话更具地方特色。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儿子”在宁波老话中可以说成“萨呀”,“吃饭”可以说成“吃灶”,这些特色词汇给宁波老话增添了一份味道。
3. 语法特点宁波老话的语法特点与标准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宁波老话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是通过在名词后加上“人”或“们”来表示的,比如“书人”表示“书”,“朋友们”表示“朋友”。
宁波老话还有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形式,即疑问句的句末使用“嘛”字,比如“你是来干嘛的?”,这也是宁波老话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区别之一。
宁波老话的表达方式1. 常用口头禅宁波老话中有一些常用的口头禅,用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或态度。
比如,当宁波人听到令人惊讶的事情时,会说一句“怪马叔”,表示出惊讶和吃惊的情绪;当想要表达对某个人很欣赏或喜爱时,会说“打得好”;而当想要表达不同意或不满意的情绪时,会说“假公济私”。
2. 地方俚语宁波老话中还有一些地方俚语,用来形容某种特定情况或状态。
比如,宁波人习惯以“麻溜溜”来形容动作迅速、敏捷;以“儿蘸”来形容说话细致、小心翼翼。
这些地方俚语丰富了宁波老话的表达方式,也使得宁波老话更具可听性。
3. 双关语和歇后语宁波老话中还流传着一些双关语和歇后语,用来表达幽默和智慧。
闲话“宁波闲话”内人姓陈,她常笑我这个离开故乡三十多年的宁波人发“陈”音时仍咬牙切齿。
外地人对宁波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宁波话。
宁波话的特点,通常如人们所说,硬――“宁可跟苏州人讨相骂,不可和宁波人讲闲话”。
其实宁波话和苏州话都是典型的吴语,基本读音差不多,宁波话好多话读音声母混淆,好多字的发音便变得特别。
常见的百家姓中几个大姓,张、陈、周、黄、赵、江,从宁波人口里叫出来,非但和普通话不同,也有别于其他吴方言区。
此外王黄不分,张姜不分,陈郑秦程一古脑儿念同一音。
内人姓陈,她常笑我这个离开故乡三十多年的宁波人发“陈”音时仍咬牙切齿。
宁波人通常说不好普通话,跑到哪里仍是乡音难改。
包括我,即使有些场合得说国语,但一开口就露出破绽。
也曾在网上听过蒋氏父子的录音,均是浓重的宁波腔,而且是“奉化腔口”,跟先母所说一样――少年时我去离奉化溪口不远的外婆家,听一个同族舅舅说故事,他是正宗贫农,当年曾跟着亲友去南京总统府打杂,他讲到蒋介石说话,仍跟奉化人那样,骂人便说:“我斩你个头”、“斩头东西”。
还说他亲眼看到过蒋斥责一位高级军官,那军官辩解几句,便遭一声狠骂:“强辩!”拂袖而去,吓得那军官差点没倒地――以为是“枪毙!”。
当时我听得好笑,还以为那人吹牛胡编。
直到不久前曾有一篇文章竟也提及此事,说明可能是真的。
如今让我说这两个词,也庶近相同。
公平地说,宁波话的表现力很强。
好多像声的词,“刮刮抖”,“石骨硬”,“烘烘响”,“喷喷香”,可感可触可闻。
我女儿生在杭州,当年我教她学说话,从人身上说起:脑壳头,眼泡皮,鼻头管,耳朵皮,嘴唇皮,头颈骨,胸骨头,手肘子,手板面,肚脐眼,大脚胖,脚阔头,脚娘肚,直到脚后跟,脚趾甲,全身上下各部分,都是三个字,既形似,又音似,非常形象,这在别处任何方言中都属少见。
宁波话中也不乏固执甚至偏执的。
如把狗说成黄狗,然后再分成白黄狗、黑黄狗、花黄狗。
在吾乡人看来,张打油的“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是该读作“黄黄狗身上白,白黄狗身上肿”的。
宁波方言特色和趣谈宁波话属于吴语。
语言学上称为"吴语"是因为吴语是从古代的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吴"(郡治分别在今苏州、湖州、绍兴)地区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宁绍平原发展起来的。
习惯上俗称"江南话"、"江浙话"。
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宁波话主要有什么特色呢?第一、语音"石骨铁硬"(硬的意思)。
最能简洁明体现其特色的一句话是:"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吵架),勿要听宁波人讲闲话"这句话意思是,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如糯米那样),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
虽是戏言,宁波话的难听可见一斑。
但如果解释不到位,会给人造成"宁波人很凶"的误会。
其实"石骨铁硬",只是宁波话的语音,意即其硬如石、如骨、如铁,毫不软弱折弯。
那么硬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二是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三是说话的语气、语调上也体现了"硬"的特质。
比如,普通话:你怎么回事?宁波话:侬砸毁事!第二、语句生动形象。
1、宁波话象声叠韵词用得特别多。
比如:毕毕跳跳、嘟嘟飞飞、格格笑笑;再比如急绷绷、怕势势、酸汪汪;要不,再来上一句"勿响勿响,'口蓬嗵'一枪"(平时不做声,一说便是一鸣惊人)。
2、宁波话里有的名词命定天生已被冠上了形容词,宁波人说起来很特别,如把狗一概称作"黄狗",而不管其毛色是不是黄的;把凳子一概称作"矮凳",而不管它究竟矮不矮,以至有时会有"高矮凳"的矛盾叫法。
还有把窗子一律称"窗门",再把门区分为大门、房门、腰门、矮门等。
最绝的是把男孩一律叫作"小顽",不管他是三四岁还是廿三四岁;而把女孩一律叫作"小娘",不管她是小丫头还是大姑娘,只要没出嫁,统统是"小娘"。
如果你要更准确说清情况,还得另外再加形容词,于是就出现"大大小顽,坐高高矮凳,抡厚厚薄刀,切石硬年糕,喂黑黑黄狗"这样看似不通,其实是妙不可言的句子。
3、宁波人常常把有些双音节的词颠倒了读,如别人称"客人",他偏叫"人客";别人说"暖和",他偏论"和暖";别人说"力气",他偏说"气力";别人说"热闹"他偏说"闹热"。
"着火"叫"火着","螺蛳"叫"蛳螺","冰棒"叫"棒冰"!4、在宁波话中单词形容词作词根的,常在前面加上一个形象化的比拟词前缀,使该词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说颜色不是直接说单词的,而是说:血红、蜡黄、松黄、碧绿、梗青、雪白、漆黑等等。
5、拟形拟声加强事情的生动化。
比如:被他吓得发抖。
说成是:"人会拨其吓呖骨骨抖"(骨骨,描述连骨架子也抖动);又比如:失声痛哭的样子。
说成是:"愁愁哭";还比如:这双鞋大小正好,说成是:"扣扣好"(扣子正套上扣眼)。
再比如:比喻写时发出的声音。
说成是:沙沙写(音"石石")。
宁波话的生动是别具一格的,形容热菜热汤,热到什么程度呢?"火热达达滚"。
天气寒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得骨骨抖"。
言过其实,曰为"乱话三千";受到惊吓,常呼"魂灵吓出";斥人轻浮,谓之"骨头呒没四两重";夸奖食物美味,便是"打耳光也不肯放"。
第三、宁波话在传统方言语言学中特色1、宁波方言中拼音具有长、短、滑、颤音宁波方言中具有明显的长、短、滑、颤音,这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
例如长与短音中的阿娘两词,如阿娘中阿为短音,则为自己母亲,如阿娘中阿为长音,则为自己的祖母。
2、宁波方言中的象形与象声语多宁波方言中明显存有形象化词汇与象声化词汇。
汉词是一种象声文字,宁波方言是一种象形与象声相结合语言。
如象形词有:鼻头管,脚骨,下身,胸鼓头,泥朵皮,笔挺,骨挺等。
象声词有:同同响滑搭搭,毛烘烘,香喷喷,嘣嘣脆,硬邦邦,喃蒲蒲,水早早等。
3、、宁波方言中的形容词补饰词前置与平列多。
宁波方言中的形容词有明显补饰成分。
这些补饰词往往用象形或象声词进行修饰,置于主词后面,如滑蹋蹋,哭嘻嘻,湿扎扎等。
4、宁波方言的复合词置于中心语素前面或平列多复合词就是一个语素加上另外一个语素而构成的词,如:篾青、篾白、牛娘等。
其中青、白、娘是中心语素,篾、牛是中心语素。
另外两个名字以平列方式组词,如:人客、衔头、气力、牢监、欢喜等。
5、宁波方言中保留古越语多宁波方言中保留着许多古越语,这种现象在普通话里已经不复存在,但在宁波方言中大量存在。
如汤表示热水,拎表示提着,搭表示捧着,轻摩表示捋,瘾表示念头等。
6、宁波方言中存在同义词多宁波方言中有许多同义词,它们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含义。
如洗,桨,汰,都表示洗的意思;索索,罗罗,那那,都表示抚摸的意思。
其实这些同义词所包含的内涵不一样,它们有的表示形式,有的表示感情,有的表示深淦。
以煮为例,煮是通用词,但是"笃"表示用慢火长时期煮,"焐"是用火堆里面用陶罐煮用,"海"是放在煮饭锅内煮熟悉。
以摸为例,"索索"为表面抚摸,"罗罗"带有连动表面以下,"那那"是带有连动肌肉一起抚摸。
7、宁波方言中人称前面加"阿"字多宁波方言中人称呼前面加阿字以表亲切,尤其是亲属之间称谓,如阿哥、阿姐、阿姆、阿爹、阿娘、阿爷、阿姑、阿姨、阿叔。
8、宁波方言中副词放在动词后面多宁波方言中的副词如,快、慢、轻、重等。
例如,门关拢快那!走路轻眼!9、动词加上三与四或七与八等构成词组或短语宁波方言中经常会有三与四,或七与八合在一起构成词组和短词。
如:勿三勿四,三话四话;七搭八搭,七折八扣,三话二句,四平八稳等。
10、两个单字组成一个字音多宁波方言中有四个合音合义字,把勿要,不会,不用,咋会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这四个字经常使用,现在汉字中没有此字。
有的字应用了滑音。
11、宁波方言中动词只有一个的较多在普通话中动词经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顽皮、咳嗽、狭窄、寒冷,但在宁波方言中说为(皮)(嗽)(狭)(凉)。
像沪语一样,宁波话中的"买"和"卖"、"王"和"黄""赵"和"曹"也是不分的。
还有一些字,在宁波方言中,甲读乙音,如张和姜、陈和秦、真和金、胜和新、寿和袖、值和极、丈和强…都是前一字读后一字的音。
如把菜肴称为"下饭",那是因为饭随菜而咽下去的原因。
此外,宁波人称床为"眠床",称晾衣竿为"晾干",则是从名称上突出了这些用具的功能。
宁波话把碰到倒霉的事称作"倒运",把碰到棘手的事称作"犯关",把事情办糟了称作"倒灶",把做事太绝称作"尽根",而不把某人某事放在眼里称作"屁弹过"。
宁波话难懂,但宁波话里有大学问,它充满着热烈的生活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量。
譬如,早几年前就曾流行把普通话翻译成宁波话的游戏,如"你们年青人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如果用地道的宁波话怎么讲?答案是:"那拉(你们)后生家赛过天亮头八九点钟咯日头"。
记得有个朋友也曾出过一题给阿蔡做,题目是"请用宁波话解译: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阿蔡离甬多年,一时三刻真也说不好,思忖再三,终于找出了答案:"含天下呒铜钿人家和拢三姆捏搭拢"。
一说答案,全场笑晕。
由此,又想起酒席之间相传的一段精彩的宁波话段子。
说是某省的一个经济开发考察团到宁波,要听听宁波的市领导介绍一下当地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
某位领导用石骨铁硬的宁波话向与会者介绍说,宁波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验谈不上,体会吗,倒有三条:"一靠警察,两靠妓女,第三靠吗.就是靠不能去,不能讲这块地方"。
外地同志听了,目瞪口呆,不得其解!其实啊,主人讲的很实在,翻译成国语就是是"宁波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验谈不上,体会吗,倒有三条:一靠政策(警察),两靠机遇(妓女),第三靠吗…北仑区(不能去),北仑港(不能讲)这块地方。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下来,段子也与时俱进了。
说一个宁波老太太,在一棵小树上晒着被子,一老外看见后觉得老太太不爱护树木,冲着叽哩咕噜了一顿,老太太应了一句,老外一听是老太太说"I'M SORRY"就走了。
其实老太太是用宁波话说"还没燥嘞!"(还没干呢)。
宁波老话歌落雨类,打烊类,蝙蝠老子开会类一分洋钿用场多,两只奶奶弹性大三叉路口流氓多,四明山上英雄多五金厂里螺丝多,六角埠头牙素多七墙师无花样多,八仙过海神仙多九斤姑娘办法多,十个和尚卵毛多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娘抱,阿娘腰骨伛勿倒;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爷抱,阿爷胡须捋捋困晏觉;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姆抱,阿姆搭囡囡做袄袄;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门赚元宝;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姊抱,阿姊头发没梳好;阿囡哎,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哥抱,阿哥看牛割青草;阿拉阿囡呒人抱,摇篮里头去困觉。
相声名段"戏剧与方言"里,调侃宁波话。
用著名的宁波方言说那段如歌的母子对话:宁波话意思(母):来法,多来!来法拿来!(子):所多来?什么拿来?(母):西多来!线拿来!(子):索西多来?什么线拿来?(母):米索西多来棉纱线拿来(子):索米所西多来?什么面纱线拿来?(母):来米索西多来!蓝面纱线拿来!(子):法多,法多!不拿不拿!(母):起多米!去淘米!(子):法多,法多!不淘不淘!(母):起索拉西!去扫垃圾!(子):法索,法索!不扫不扫!(母):来法,来多!来多!来法懒惰!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