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物保护现状及极端动物保护者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动物保护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解动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野生动物保护调查。
一、调查地点和时间我们选择了位于X省X市的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地点,调查时间为2021年X月份。
该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也是一处热门旅游景点。
二、调查项目1. 野生动物种类调查:我们对保护区内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包括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物种。
2.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调查:我们对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情况、水质情况以及气候情况等进行了考察,了解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调查:我们考察了周边村庄的农业、矿业等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调查结果1. 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调查显示,保护区内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的边缘。
2. 生存环境恶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受到破坏,水质下降,部分动物生存环境恶化。
3. 保护意识薄弱: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强,存在砍伐树木、非法捕猎等行为。
四、建议和措施1. 加强保护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护力度,加强对违法砍伐、非法捕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提高保护意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3. 优化生存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改善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和水质状况,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结语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共同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辛勤劳动能够为野生动物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作为拥有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就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问题存在1.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严重我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和割裂,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
2.非法捕猎和贩卖现象严重我国的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如华南虎、大熊猫等,它们广受猎杀和贩卖的威胁。
非法捕猎和贩卖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对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增加随着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增加,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在增加。
一些疾病如H5N1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疾病的传播往往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疾病的爆发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对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对策建议1.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为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森林、湿地、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划定和保护力度,限制开发和破坏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打击政府应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猎和贩卖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遏制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
3.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政府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疫情隐患,加强对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病的传播。
4.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共同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疫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大象这一珍贵的物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在保护大象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大象生存现状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期唤起全社会对大象保护的重视。
二、大象生存现状1. 种群数量减少: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非洲象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30万头下降至目前的约30万头。
亚洲象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仅剩约3万头左右。
2. 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大象栖息地不断缩小,森林砍伐、农田扩张、城市化进程等因素使得大象失去了生存空间。
3. 非法猎杀:象牙贸易是导致大象非法猎杀的主要原因。
尽管国际社会对象牙贸易进行了严格限制,但非法象牙市场依然存在。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大象栖息地环境恶化,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大象的生存压力。
三、我国大象保护成果1. 立法保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象保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
2. 加强执法:我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非法猎杀、贩卖、运输象牙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大象合法权益。
3. 保护区建设:我国已建立了多个大象自然保护区,如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4. 科研合作: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大象保护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大象保护策略。
四、存在的问题1. 执法力度不足:尽管我国加大了执法力度,但非法象牙市场依然存在,执法难度较大。
2. 公众认知度低:部分公众对大象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对非法象牙贸易的抵制意识。
3. 保护资金不足:大象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保护资金相对有限。
4. 栖息地碎片化:人类活动导致大象栖息地碎片化,影响了大象的生存和繁衍。
五、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大象保护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与前景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我们将概述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基本状况,包括濒危物种的数量、分布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现有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如法律法规、保护区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等,以及它们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展望未来的保护前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我国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群。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实践的进步,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我们也将关注国际社会的相关动态和经验,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二、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为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我国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和协议,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事务。
在保护管理方面,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机构。
这些机构在野生动物保护、救护、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在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投入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然而,尽管我国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流浪动物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流浪动物现状,成因及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养宠物。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流浪动物,这些流浪动物对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流浪动物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000万只流浪狗和猫。
这些流浪动物大多生活在城市的公园、街道、居民区、工地等地方。
他们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没有饱足的食物和水源,也没有医疗保健。
二、流浪动物成因
1.人类不负责任的养宠物行为。
很多人在购买可爱的小宠物时,并没有考虑到它们长大后需要的食物、空间和时间等问题,很多宠物被遗弃,成为流浪动物。
2.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城市的空间不断减少,很多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不得不进入城市。
这些野生动物遭遇到人类的捕杀和破坏,只能成为流浪动物。
3.缺乏权益保护。
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很多人对动物的权益缺乏意识,动物的生存和保护成为了问题。
三、流浪动物对策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加强对养宠物的管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人们爱护动物,保障动物的权益。
2.建立流浪动物救助机构。
政府应该建立流浪动物救助机构,提
供食物、医疗和庇护,帮助流浪动物渡过难关。
3.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
总之,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宠物,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栖息地类型多样,但由于人口、经济等多种原因,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日趋严重,造成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类处于受胁状态。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建国初就已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濒危物种拯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保护野外种群;发展濒危动物人工种群;控制资源消耗,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保护现状发展趋势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Wildlife Protectionin ChinaAbstract: China has abundant wildlife resources and diverse types of habitat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s enhanced the requirement and stress of environment, which caused the habitat fragmentation getting more seriously, and large amount of wildlife are threatened.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in China commenced from the new China established, and consummated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ics. At present, many achievements in 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has been obtained, the endangered species rescuing has made much progress. In futu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wildlife in china should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habitats protection, wild population, protection, developing the artificial endangered species population, controlling the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reasonably utilizing the wildlife resources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Key words: wildlife conservation nature reserve development trends前言野生动物是指存在于天然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状态,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广义的野生动物泛指所有的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狭义的野生动物仅指陆生脊椎动物,通常人们所说的野生动物是指狭义的野生动物[1][2],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对动物权益的认识与保护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
长期以来,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
人类常常将动物视为自己的资源,滥用和剥削它们。
然而,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物权益的认识逐渐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也开始日益增强。
本文将探讨人类对动物权益的认识与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认识动物权益的重要性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护着生态平衡。
同时,动物也有着独立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应当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
首先,动物的权益与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
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了许多重要资源,如食物、药物、材料等。
研究表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人类继续滥用和破坏动物资源,不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次,动物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感知和情感。
科学研究表明,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商和情感能力,它们能够感受到疼痛、喜怒哀乐等情绪。
因此,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的权益,避免对它们进行虐待和折磨。
二、动物权益的保护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动物权益的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动物。
例如,有些国家已经明确禁止虐待动物的行为,并对此类行为进行了法律制裁。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致力于推动动物权益的保护,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动物权益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起抗议示威等方式来呼吁人们关注动物权益并采取行动。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和支持动物权益的保护,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取动物友好的政策。
然而,从整体来看,动物权益的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三、动物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 法律和政策不完善。
尽管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和政策,但实施和执行仍然存在缺陷。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境、促进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人口的增长,野生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野生动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和保护问题。
近年来,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流失。
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面积有限,难以完全覆盖所有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受到生境破坏、非法捕猎及非法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如老虎、熊猫、大熊猫、大象等。
同时,野生动物消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野生动物扮演着食物链中的上下级角色,它们在调节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大熊猫主食竹子,对森林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对于一些掠食者如老虎、狮子、豹子等,它们在控制猎物种群、维持草原的稳定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旦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将被打乱,极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灾害的发生。
因此,野生动物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除了政府和保护机构加强保护措施,社会公众也有责任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
首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购买从非法途径获得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警惕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力挺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和行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支持保护机构、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加入保护行列。
最后,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公众教育,普及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野生动物保护不仅是保护动物本身,更是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保护人类的未来。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生不息,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动物保护发展现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长,而野生动物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其动物保护工作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立法保护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体系日益完善,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成为我国动物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机构的责任,为我国的动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增加了对于非法狩猎和交易野生动物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让当地居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从而形成了促进我国动物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开展科学研究我国动物保护事业逐渐重视科学研究的开展,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研究,提高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各级科研机构也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从而推动我国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四、民间保护力量的增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动物保护事业中。
他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保护行动、捐款捐物等方式,为动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部分地方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还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
我国动物保护在教育普及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保护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大法制保护力度,提高执法力度,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能力;加强对公众的动物保护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动物保护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关于保护动物的调查报告关于保护动物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动物保护调查报告关于动物保护调查报告引言“告诉你的孩子们吧,世界上有很多存在过的,却不被他们知道的,已经灭绝的物种,这个就是,这个也是。
他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仅仅在几十年间就灭绝。
一共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呢?现在又有多少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灭绝还会不断的继续下去么?正是因为人类的漠不关心才造成了物种的灭绝,现在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些生命”这一段话是摘自09年的法国电影《海洋》。
这一段话深刻的指责着人类的出现对于动物大量灭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强烈呼吁人类应该在此时此刻负担起对生命的保护的职责。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虽然野生动物是国内唯一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但它们也时刻面临着厄运。
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里随时可以见到被人捕杀后的藏羚羊的残缺不全的尸体;在广东那里的人们至今还在食用在国家保护范围内的蛇、穿山甲、果子狸等等野生动物;最近辽宁省沈阳市野生动物园里又发生了饿死11只东北虎的事件。
至于驯养动物在我国的保护根本谈不上,近年来一系列的有关人类危害动物的丑闻频繁出现,虐待动物的现象更是怵目惊心:刘海洋泼硫酸烧伤动物园的熊;某女子用高跟鞋踩死小猫;动物园“克扣”大熊猫的食物;某野生动物园杀了老虎卖虎骨酒;以及令人震惊的“活熊取胆”事件,等等,这些个事件层出不穷,不断被曝光,引得读者们当下的感慨、深思,更是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项目组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虐待动物罪”、“传播虐待动物影像罪”和“遗弃动物罪”专条,希望用法治来推进社会道德的建设。
引起现状的原因1.文化传统我们经常说“吃什么补什么”,吃胆补胆,吃肾补肾,吃血补血,大量的动物被我们当成食材,更有一些人是什么稀有吃什么,什么昂贵吃什么即便是国家明令的珍惜动物也要吃,这当中常见的就是蛇胆、熊胆等,像是上文提到的“活熊取胆”。
动物保护与增强公众对濒危物种的关注动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平衡的保持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而濒危物种的保护则是动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动物保护的背景、濒危物种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保护措施增强公众对濒危物种的关注等角度进行分析。
动物保护的背景动物保护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许多物种因为栖息地的丧失、过度捕猎、环境污染等原因而濒临灭绝。
其次,生态平衡的破坏。
物种的灭绝或过度捕猎会导致食物链的断裂,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最后,人类自身的生存。
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食品等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因此,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濒危物种的现状濒危物种是指在自然界中数量极少、面临高度灭绝风险的物种。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 Red List,目前全球有超过13万个物种被评估为濒危或极危。
其中,野生动物的濒危状况尤为严重。
例如,大熊猫、亚洲象、犀牛等物种的数量已经极为稀少。
濒危物种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栖息地的丧失。
随着城市化、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的推进,许多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生存空间缩小。
其次,过度捕猎。
一些濒危物种因为其身体部位具有高昂的市场价值,如犀牛角、虎骨等,导致它们成为非法捕猎的对象。
再次,环境污染。
工业排放、农业化学品等污染物质对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些物种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无法适应新的生存条件。
保护措施与公众关注为了应对濒危物种的现状,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恢复计划、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其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当公众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产生关注,才能为保护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
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种丰富的国家。
然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现在已经有1431种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05种。
我们都说人和动物是亲密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野生动物,生态平衡也是我们喊了很多年的口号了,但是看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又是怎样做着那些与我们的口号不符的破坏自然的残忍的事情。
乱捕乱杀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野生动物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的已经成为了永远的曾经。
试想我们的子孙后代如果以后只能在书上看到那些野生动物,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由于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还造成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全国经常使用的500多种药材每年约有20%的短缺,尤其是占药材市场80%供应量的野生药材严重短缺,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威胁到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
大量的外来物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许多地区,构成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威胁,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由此可见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许多人说自己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野生动物,也不清楚哪些种类的动物是濒危动物所以才会造成悲剧的,但是往往就是这些无知造成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消失。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知法犯法,在明知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还是为了利益而牺牲了这些宝贵的动物。
就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在我小时候麻雀的数量是很多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猎开始在许多人中间流行开来,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的大人背着一把猎枪,找好一片空地就开始猎杀麻雀,响亮的枪声徘徊在天空上方,一整天都不绝于耳。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没太在意,因为麻雀的数量确实很多,而且那个时候人们对麻雀的看法是觉得麻雀是一种杀不光的动物,叽叽喳喳的也很烦人,所以这种打猎在一开始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
国内外动物保护的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动物保护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动物福利和保护的重视逐渐增强。
国内外的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在国内,动物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动物、宠物和农场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动物。
此外,动物保护组织也在积极推动相关议题,推动社会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人们对于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展开。
同时,一些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到动物保护的工作中,为动物提供救助和庇护。
然而,国内动物保护事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动物保护的工作相对困难,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一些涉及动物保护的违法行为难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惩处。
此外,动物保护的意识在一些农村和基层地区相对较低,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动物保护事业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进展。
一些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法律更加完善,保护措施更加健全。
此外,国际间的动物保护组织和合作机制也逐渐成熟,国际间的动物保护交流和合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一些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了有力的保护和恢复。
然而,国外的动物保护事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动物保护的关注度不够高,导致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动物权益保护不足、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草率捕杀等问题,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和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
本文将对国内外动物保护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推动国内动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概述了国内外动物保护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意见【摘要】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但人们从法律上给以关注的时间却并不长。
时至今日,相较于动物保护立法已趋完善的欧美国家,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动物保护法而导致社会乱象之产生。
虐待动物者罪恶之余无法可制,善良民众愤怒之余无法可依。
从清华学生硫酸泼熊,到女护士高跟鞋踩猫,归真堂药业活熊取胆,再到鸟巢牛仔秀遭联名抵制。
这些是非黑白明确的事件,却往往牵连出一场骂战,乃至具有暴力色彩的“全民人肉”。
为缓解这种社会矛盾,扶正人们对于生命的价值观念,动物保护立法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已完成,2009年9月18日下午起正式公示征集意见。
我们的调研旨在研究动物保护,尤其是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在中国的保护现状,以及国外动物保护立法的理论依据及立法例,以期为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意见与建议。
本文拟从以下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讨论我国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理论基础及其背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线索,广泛在的具有影响力的古典著作中试图为中国动物保护法寻找立法的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证我国动物保护法推行的现实困境,我们主要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采访了有关学者与志愿者,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
对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三部分讨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本文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实践中。
【关键词】动物保护;动物福利;解决方案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素质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以温饱为唯一追求,而转以精神上的满足为更高层次的需求。
此时,动物权利的保护便被收到重视。
人改变了以其为中心的思想,转而关注与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的种种生灵。
时至今日,“保护动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号,可现实中这条口号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也由此导致了种种社会矛盾的出现。
而近年来,因为动物权利而产生的矛盾更是数量激增。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既取得的主要成绩又存在一些问题,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绩、问题、对策。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社会 , 实现社会和谐 , 建设美好社会 ,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 , 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 而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 , 资源相对不足 ,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时薄弱 , 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善待自然 ,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但由于保护与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 导致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 ,人类的过度开发直接或间接地摧毁了许多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
此外 , 污染、疾病以及地球气候变暖 , 也是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的重大因素。
生态环境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中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得天独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必须弥补因人类生存和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失的时候。
1取得的主要成绩: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到16.14%;组织实施了拯救工程,一些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主要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先后建立了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和400多处珍稀植物种质种源基地,促进了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湿地保护受到重视,管理工作初见成效我国现有湿地面积6 600多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2 600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0%;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广泛开展资源调查,不断加强科学研究。
国内动物保护现状及极端动物保护者班级生科20131382学号 2013138203姓名秦凯内容摘要:国内的动物保护还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问题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会长期处在一个痛苦的、走投无路的状态。
动物保护工作其实涉及到很广的方面: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动物园动物等,也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和组织机构在专注于动物保护。
而如今,最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即伴侣动物,比如:养犬人与非养犬人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吃猫狗有罪而吃猪牛羊无罪等等问题,而由此又不得不提到极端动物保护者这一特殊群体。
下面我将就我国动物保护现状及极端动物保护者这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动物保护、极端动物保护者正文:首先,我们来谈谈人类中心主义,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我们之所以不能虐待动物是因为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善心的养成,之所以不能乱砍乱伐是因为会破坏生态从而影响的我们的生存,所有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我们人类自身。
这个理论是比较接地气,虽然也存在一些反驳(毕竟有些生物在理论上可以完全从人类世界中消除而不给人类带来一丝的不利,比如说各类病毒,蟑螂,但是我们去选择是否灭绝一种生物到底是不是符合生态伦理则见仁见智),但在现实中最为流行,可以说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基于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
比如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基于广义人类中心主义。
从这个理论来说,吃动物的肉并没有什么错误包括狗肉,这只是自然界正常现象,但对于吃猫狗肉,普罗大众基本上是反对的,甚至极端人士为此做出类似“拦车救狗”的行为,对此问题,个人有几个观点:1.食猫狗肉问题突出的原因:猫狗和猪牛羊的养殖方式不同,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也不同。
特别是在中国,猫狗的偷盗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农村和城市周边的狗、流浪狗和流浪猫(流浪动物的产生又涉及到弃养和绝育的问题),正是这些家养动物最后被送上了餐桌。
在被食用的动物中,猫狗作为伴侣动物与人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这个问题变成了矛盾最突出的地方;2.目前国际上比较新潮的观点认为:吃猪牛羊(和其它家畜)与吃猫狗一样是不对的。
动物保护中也有专门关注农场动物的部分,提高它们的基本生存福利,和科学的屠宰等。
我们无法因为意识到“残忍”这个问题就马上变成素食主义者,但是选择开始少吃其实并不难。
3.我们应认清一个观念:动物保护不是只保护伴侣动物。
为什么动保在中国首先被想到的永远是伴侣动物?因为伴侣动物在生活中最常见,数量庞大,容易产生的问题也多。
其实各国政府最关注的也是伴侣动物的问题,因为这已经属于民生问题了。
4.拦车救狗注定是个悲剧:拦与不拦都是悲剧:拦了,拦车本身就是危险动作,拦了之后谁又来负责到底;不拦,满车都是无辜生命实在于心不忍。
往往这时动物保护机构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但是国内的民间保护团体和动物收容机构成长本身就是畸形的,他们最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他们可以投入精力去做的还是恶性循环的囤积,动物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少,很难有比较好的发展。
极端动物保护者与同性恋比较我觉得这和两类人群的宣传方式、态度有关。
都是要谋求大多数人的理解,宠物保护的起步点比同性恋群体占便宜多了。
但同性恋群体大部分宣传沟通方式方法非常优秀,平等、理性、冷静、甚至略放低身段,以善良积极乐观的受害者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就好像一个眉目清秀的基友(无贬义)站在你面前,坦率又平静地向你讲述他们为什么要伸张自己的权利。
大家都是新时代青年,又都善良,谁也不是老顽固。
就算从政治正确的角度上做样子,也不好对同性恋表现出太明显的反感——而就在“接受同性恋”这件事上,很多人发现自己有机会成为更宽容的好公民,就更加快乐,到最后见怪不怪,直到真心理解认同。
于是大家其乐融融,你侬我侬。
但反观极端动物保护者,不说别的,底气就先足。
我的感觉就是好像一群为动物福利而战的圣女贞德,自认为秉承着世间绝对的真理,穿着闪亮的盔甲,手擎一人高的长剑,张牙舞爪一边骂一边朝你冲过来,眼看着就要用手里的重剑裁决异教徒——但现在是法律社会,你又不能真裁决,争个口舌之快,又有何益?我现在觉得,我们很多人就在城墙上,城墙下就是那群挥舞重剑的极端动物保护者,眼睛通红,是真生气。
但他们也上不来,于是就在城墙下乱糟糟地骂。
“不爱狗,你们还是人吗!裁决的荣光迟早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异教徒!你们未来都会下火狱的!我诅咒你们!”“上帝啊,求你降罪于这群异教徒吧!让他们永远沉沦,魔鬼!魔鬼!撒旦!”但这也没用啊,城墙上的异教徒们就说一些歹毒的话去嘲笑,于是这群正信者就更着急、更愤怒了,但是还是上不去,于是就恼怒地用巨剑猛敲自己的头盔,又惹得城墙上的异教徒一阵哄笑。
没错,一直以来微博上极端动物保护者的言论就给我这种感觉。
为什么最近频繁爆出恶犬伤人的新闻?我认为就是那些已经厌烦了原教旨爱狗者的群众用自己的力量不自觉地做出了反击。
你以为你占着道理?好吧,我懒得和你吵,但当我看到恶犬伤人的新闻时,我对你的反感会化为报导和转发的动力。
就好像我有个恶邻,我不会和他吵,但当看到他的家门钥匙掉在路上,我大概也不介意伸出一脚把钥匙踢到下水道里。
动物保护组织要做的和对极端动物保护者的态度动物保护组织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最该先解决的就是要清理一部分极端主义份子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受命于天替天行道的思想,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在和一群野蛮人作战。
莫说这种极端动物保护的想法是对是错,就算是对,也得讲究个方式方法。
人家牧师去真野蛮人部落传教,也得先建医院建学校,动物保护组织为什么不能多做一些活动,让群众和宠物加深相互的认识?为什么不介绍介绍导盲犬、缉毒犬?发生恶犬伤人,为何不先跳出来清理门户,号召大家一定要带好狗链?为何不组织一些志愿者上街捡狗屎并号召养狗者注意卫生?为何不改善群体形象?是太过自信还是根本不在乎?总之,怎样都好过每天在微博上痛骂别人是畜生是畜生是畜生是畜生吧?所谓政治,就是把自己一方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一方的人搞得少少的,但狂热份子每天用严格的教规去痛斥群众,莫说吃狗肉,不骂吃狗肉的人都被骂成混蛋,把一些心生同情的群众都骂到对方阵营去了,这是个什么路子?我也有不少朋友,喜欢宠物,平时每天兜里都揣着猫粮,见猫膝盖就软了,现在也在微博上和各种原教旨狗粉隔空对骂,时不时就要说两句狗肉锅真鲜美——你说把这种人都逼成这样,对那些爱狗的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当然,我知道大部分动物保护者是有爱心的,也讲道理,但他们被那些极端的原教旨宠物爱好者绑架了,其实何止是他们,狗都被那些原教旨宠物爱好者绑架了。
所谓原教旨主义者,其实他们爱的并不是狗,而是自己,狗只是他们自身喜好的一个现实投射……他们的想法其实是“我是王者,而你们都是渣滓。
”,具体到狗上,她们的逻辑则是“我的狗甚至比你的孩子重要!”我在宠物医院看到过这种人,前脚刚以“狗都比你强”怒骂过踢她狗的小孩(之所以狗被踢,当然是因为她没给狗栓链子跑去咬人),来到宠物医院后,有一只狗和她的狗发生冲突,她立刻伸手跃跃欲试地准备给那只狗一点教训。
从小人之心推论,我只能认为所谓“动物保护者”群体中,混进了很大一部分伪动保者,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动物”的福利和地位,而是“我的动物”的福利和地位,或者是“我喜欢的动物”的福利和地位。
这当然也没什么,但是他们接下来就要挥舞着道德的大棒,去攻击那些胆敢对他,以及他的动物表现出不敬的人群。
不但不善良,而且疯狂又嚣张。
在网络环境下,除了把讨论推入你死我活的境地之外,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香港对动物保护的措施——立法中国内地最缺乏的,是对保护动物进行立法并严格执行,道德上的争论,永远也没有结果,立法保障动物的权益,意味着社会认同动物都是众生,所以牠们享有受保护的权利。
在动物法下,虐待或疏忽照顾动物的违法者会受到罚款或禁监的惩罚 (有时同时罚款及禁监)。
动物法起了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说明什么是社会认为可以接受以及正确的行为。
有关香港的动物立法所有香港有关保护动物的法例都能在以下香港律政署官方网页的连结:第169章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第139章公众衞生(动物及禽鸟)条例第167章猫狗条例第 168 章动物羁留所条例第 170 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 421章狂犬病条例第 132章公众衞生及市政条例第 353章海鱼养殖条例第 340章动物(实验管制)规例第169章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是香港保障动物权益的主要法例。
它能监控宠物、食用动物和实验室动物的权益。
跟据这条例,残酷对待动物有以下几种方式:虐待任何人在肉体上虐待动物 ( 这包括任何主人容许他/ 她的动物被身体虐待),例如: 残酷地打、踢、恶待、折磨、激怒、惊吓或疏忽照顾而导致任何动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疏忽照顾任何人在禁闭或运送动物时,在他/ 她的照顾下没有得到充足的食物和清水,或容许这些动物在他/ 她的控制下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这包括动物主人疏忽照顾他们的宠物,剥削牠们足够的食物、清水、居所和必要的兽医护理。
不适合的运送动物被运送或卸载在(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空间过少或不合适的交通工具中,以致被运送的动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打斗在动物打斗或动物挑惹中参与任何部分 (包括容许他/ 她的处所用作此用途或因此接受任何金钱利益) 。
入境任何人把动物带进香港、运送、在处所饲养时或是在他/ 她的控制下,使动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罚则最高可罚款 $200,000 及监禁3年。
以内地最近讨论最多的虐猫为例,在香港如果发生,接下来的情况如下。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秀茂坪顺天邨上周五(16日)发生流浪猫惨遭冷血青年虐待事件,虐猫恶行被放到网上引起公愤,事件经传媒昨日广泛报道后,警方迅速破案,拘捕2名涉案年轻男女,并正追缉其他在逃涉案人。
而早前2名被指为踢猫者而被“网络起底”的小童得还清白。
事发现场为秀茂坪顺天邨天池楼11楼走廊,案中惨遭踢死流浪猫属雄性,灰毛,年约10岁,被据民称为“阿miu”,由于有好心人喂饲,“阿miu”不时在大厦内出现等候食物。
有街坊表示,平日有多只流浪猫在大厦的垃圾房一带流连觅食,有好心街坊会将剩菜放于走廊喂猫。
上周五晚7时许,有街坊报案称,目睹有4男1女青年视一只流浪猫如足球般狂踢,事后逃去无踪。
警方接报到场,见该只花猫口角不停吐血,遂通知爱护动物协会人员到场将花猫带走救治。
有街坊将恶行过程拍下,并上载至网上讨论区,事件立即引起网民愤怒,纷声讨虐猫者恶行,更有人表示要将涉案人士“起底”,并促警方尽快缉拿归案。
重伤的“阿miu”事发当晚被送到爱护动物协会救治,因脊椎严重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须人道毁灭。
爱护动物协会发言人表示,将伤猫接返后,因流浪猫习性不让人类接近,兽医未能替其治理。
至前日下午3时猫儿已奄奄一息,兽医马上进行麻醉,经检查后发现其脊椎严重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要实时人道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