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合物应用于农药分散剂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1.11 KB
- 文档页数:2
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安全、高效、经济。
2.农药的“三致”指致畸毒性、致突变毒性、致癌性。
3.杀虫活性初筛方法有饲料混毒法、叶片浸叶饲虫法和微量筛选法。
4.在农药的标签上,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标志颜色为红色、黑色和绿色。
5.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四种途径为:经验筛选、类推合成、天然产物模型和生物合理设计。
6.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悬浮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SC 、EC 。
7.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可湿性粉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WP、EC。
8.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土壤施药法、浇泼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和薰蒸法。
9.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中多是在处理后调查虫口密度,以存活的个体数或种群增加及减少百分率或数量等指标来统计防效。
10.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比杀虫剂要大得多,主要影响是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因为杀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或病原菌有不同的毒力。
11.一个完整的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称和剂型名称。
12.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3 -5μm 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润湿剂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粘剂、防冻剂和水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
13.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农药的急性经口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50mg/kg、50~500mg/kg 和>500mg/kg 。
14.随着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现象日趋严重,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双翅目、鳞翅日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最多,农业害虫抗药性虫种数超过卫生害虫,重要农业害虫如蚜虫、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马铃薯甲虫及螨类的抗药性尤为严重。
15.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途径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包括:①氧化,②还原,③水解,④缩合,脱氯化氢;⑤____脱羧,异构化__等途径。
16.农药的毒性分高毒、中等毒、低毒,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200mg/m3.24h 、200~1000mg/m3.24h、>1000mg/m3.24h,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毒和低毒。
化学在农药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关键信息1、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中的作用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化学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结构与农药活性的关系分子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能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效关系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药剂型的化学设计分散剂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剂型的化学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检测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助剂对农药性能的提升增效剂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剂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粘着剂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农药降解的化学过程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化学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降解的化学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中的核心作用化学原理在农药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具有特定活性的农药分子。
高分子分散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高分子分散体是一种能够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聚合物材料。
它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分散相是微观颗粒或分子,而分散介质是连续相。
高分子分散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药、涂料、油墨、农药等。
一、高分子分散体的合成方法高分子分散体的合成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乳化聚合法、溶剂包覆法和界面反应法。
乳化聚合法是将聚合物单体和乳液剂相混合,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在乳液中进行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溶解度的聚合物材料。
溶剂包覆法是将溶解度较好的聚合物单体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分散剂加入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分散剂通过改变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使聚合物单体形成微小颗粒。
界面反应法是通过脱水聚合或交联聚合的方法,在界面上形成高分子分散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高亲水性和亲油性的材料。
二、高分子分散体的应用领域高分子分散体在医药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聚乳酸分散体可用于制备缓释药物,通过控制粒子大小和分散性,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在涂料领域中,高分子分散体可以起到增稠剂的作用,增加涂料的粘度和流动性。
同时,高分子分散体还可以作为乳化剂,保持颜料的稳定性,防止颜料沉降和聚结。
高分子分散体在油墨行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颜料均匀分散在溶剂中,高分子分散体可以提高油墨的色彩鲜艳度和印刷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提高印刷速度。
农药领域中,高分子分散体可以用作辅助剂,帮助将农药分散在水中。
这样一来,农药可以更好地与植物接触,提高农药的吸收效果,并减少植物对农药的抗性。
三、高分子分散体的研究进展目前,高分子分散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散性能和稳定性的提高,并且对分散体的微观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和添加助剂来控制高分子分散体的粒径和分布。
在这方面,一些新型的分散剂被设计和合成出来,以提高高分子分散体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表征技术,如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分子分散体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农药用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的制备与应用摘要文章介绍了自然界木质素的形成,工业木质素的来源,木质素磺酸盐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分析了木质素磺酸盐的分散机理,热稳定性机理,及影响分散和热稳的诸多因素;同时,对国产木质素磺酸盐的现状做了概述,对国产木质素磺酸盐在农药上的应用提出很好的建议。
一,前言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历史悠久,早在1909年,人们发现木质素可以作为分散剂用于染料加工中。
但当时所谓分散剂是用造纸废液中直接使用,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较差。
最早(60年前),我国在农药上使用,也是把亚硫酸制浆废液在用“液体”和“粉体”农药上,叫“展着剂”,起到分散和粘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工业的发展和剂型加工技术的提高,对农药质量,特别是农药加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0年代国内企业对亚硫酸制浆废液经过一系列化学改性后生产的木质素分散剂质量有明显改善,大量用于可湿性粉剂的加工。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国外的木质素分散剂相继进入中国,包括:美国Westvaco 公司,牛皮浆的磺化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挪威Borrgaard公司,亚硫酸法制浆的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两个世界上生产和销售木质素磺酸盐产品最大和最主要的公司,由于木质素分散剂的品种很多,有的和染料分散剂是通用的。
目前,由于木质素分散剂绿色,环保,可降解,是用来加工农药剂型的主要助剂,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共识。
已知,生产农药可湿性粉剂,一般性能的木质素分散剂就可以满足要求,国内的亚硫酸盐法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已经大量使用。
对于近年发展的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干悬浮剂上用的木质素分散剂质量要求高,必须采用高质量的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
主要是经过进一步处理的木质素分散剂可与多种农药有良好的相容性,无论在常温下还是高温下都可以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长期以来,高端木质素分散剂市场,有国外公司的产品占优。
他们进入中国的分散剂都是以木材为原料生产的木质素产品。
国内的木质素磺酸盐,由于各种原料复杂,有稻草的,有芦苇的,有木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很难做到高性能的农药分散剂。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
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
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
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
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
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
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悬浮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农药配方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悬浮性好、分散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持久性。
然而,要制备出高质量的农药悬浮剂,并确保其作用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和合理配比配方中的各种成分。
本文将对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农药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农药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成分: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溶解液、分散助剂、润湿助剂、防止沉降剂以及辅助添加剂等。
1. 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是农药悬浮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目的是提供适当的稠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农药在悬浮状态下均匀分布并长时间停留于作物表面。
常见的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包括有机溶剂(如苯系溶剂、酮类溶剂等)和水。
2. 溶解液:溶解液是悬浮剂配方中的辅助成分之一,其作用是处理一些固体活性成分,使其转化为易于悬浮的微细颗粒,以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常见的溶解液成分包括各种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3. 分散助剂:分散助剂是农药悬浮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使悬浮剂中的固体成分进行初步的分散和均匀悬浮,从而防止农药成分沉淀并保持其分散状态。
常见的分散助剂包括聚丙烯酰胺、各种聚合物等。
4. 润湿助剂:润湿助剂是农药悬浮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增强农药在作物表面的附着性和透湿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吸收效果和作用速度。
润湿助剂的选择应根据作物表面性质和农药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
5. 防止沉降剂:防止沉降剂是保持农药悬浮液长时间悬浮状态的关键成分之一,它能有效抑制悬浮液中固体成分的沉淀,增加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防止沉降剂的选择和搭配应根据农药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调整。
6. 辅助添加剂:辅助添加剂是农药悬浮剂中的其他成分,其作用是增强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改善农药的使用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种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是一种常用的农药辅助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和稳定性。
以
下是关于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的详细描述:
1.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是一种由聚羧酸盐类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甲酯等)制备而成的农药辅助剂。
2.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能够使农药颗粒均匀分散于农药溶
液中,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效果。
3. 制备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的方法包括溶剂法、溶胶-凝胶法、乳液法等。
4. 在溶剂法中,首先将聚羧酸盐类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其溶液加入到
农药溶液中进行搅拌混合,最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农用分散剂。
5. 在溶胶-凝胶法中,首先将聚羧酸盐类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将其溶液加入到
农药溶液中,并通过凝胶化反应形成分散剂。
6. 在乳液法中,首先将聚羧酸盐类聚合物溶解于水相中,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乳
化剂,并通过高速搅拌将油相加入乳液中,最后通过乳化和脱水得到农用分散剂。
7. 制备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聚合物和合适的制备方法,以保
证分散剂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和稳定性。
8.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在农洗剂、水剂农药、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中广泛应用,能够提高农药的分散稳定性和附着性能。
9.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和人体无毒
无害。
10. 聚羧酸盐类农用分散剂的制备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分散剂的性能和
应用领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确定农药悬浮剂中分散剂、增稠剂的种类及用量董立峰;李慧明;王智;张保华【摘要】The impacts of dispersants and thickeners on the particle siz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ater released rates and suspensibilities were studied preliminarily in tebuconazole+carbendazim 40% SC, which was develop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pecifications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C, when TERSPERSE 2208 4.5% and magnesium silicate aluminum 1.0% were used as dispersant and thicken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time of thermal storage prolonging, the median-particle-sizes showed little change, the particle spans had a smaller increase trend, and the suspensibilities also had a smaller decrease trend.% 初步研究了分散剂、增稠剂对实验室自制的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粒子大小、粒度分布、析水率及悬浮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其种类及用量。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4.5%TERSPERSE 2208和1.0%硅酸镁铝分别作为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的分散剂和增稠剂时,悬浮液性能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且随着热贮时间的延长,悬浮剂中位径无明显变化,跨距增大的幅度较小,悬浮率降低的幅度亦较小。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分类:表面活性剂| 标签:羧酸农药颗粒甲醛高分子2014-02-25 22:53阅读(33)评论(0)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①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②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③ 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
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
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
分散剂——解决制剂不稳定不少商家发现一些农药制剂在货架或仓库放置一段时间后,本来分散的农药分子团聚絮凝,导致产品分层甚至结块沉淀,出现这种问题后,再怎么宣扬产品质量好、效果好都无济于事,购买者根本不会买账,从而给商家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商家选择添加一些增加制剂粘度的助剂,阻碍农药分子的凝聚,保持制剂的分散状态,但是这种方法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粘度过大,制剂容易粘瓶挂壁,且在农民兑水稀释时不易均匀分散在水中,同样会影响购买者的使用满意度。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你与好制剂之间只差一个分散剂,一个优良的分散剂能一次性解决粘瓶、沉淀、结块等问题,保证制剂存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在农民使用时帮助农药分子在稀释液中均匀分散,达到充分发挥农药药效的效果,让您高枕无忧。
在国内外开发的农药品种中,固体农药占据大多数,他们加工成的液体制剂或者固体制剂都是含有农药活性成分粒子的分散体系,为了确保这些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分散剂是不可缺少的助剂。
农用分散剂早已广泛应用于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固体乳粉、悬浮剂等剂型的农药中,分散剂在液体剂型中起着阻止被分散的农药粒子重新聚凝或产生沉淀的作用,使产品具有长期贮存稳定性;在固体粉状或粒状产品中加入分散剂可避免农药粒子结块成团影响使用;这些剂型的产品用水稀释后,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可得到均匀、高分散性、高悬浮率的稀释液,能够确保剂型产品充分发挥其药效。
分散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阴离子型,其亲水基团是阴离子,带负电,主要的亲水基有羧酸基、磺酸基、硫酸基和磷酸基,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等,阴离子型分散剂通过静电排斥作用使粒子不絮凝、聚凝和聚集,始终保持分散状态;二是非离子型,其不电离,不带电,主要有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两大类,如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等,非离子型分散剂主要通过空间排斥作用维持农药粒子的分散状态;三是聚合物型,分子量较大,吸附链上的吸附点多,不易从农药粒子上脱吸,通过静电和空间排斥的共同作用保证粒子不聚集。
聚丙烯酸铵分散剂工作原理
聚丙烯酸铵分散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中,用于稳定颜料和固体颗粒的分散。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附和电荷屏蔽等机制来实现颗粒的分散。
首先,聚丙烯酸铵分散剂中的聚合物链通过吸附现象与颗粒表面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
这个吸附层可以包裹住颗粒,阻止颗粒之间的聚集,并将它们分散在液体中。
此外,聚丙烯酸铵分散剂还具有电荷屏蔽作用。
分散剂中的聚合物链携带着带电荷的基团,当它们与颗粒表面接触时,其中的电荷可以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
这样,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会减小,使得颗粒更加稳定地分散在液体中。
综上所述,聚丙烯酸铵分散剂通过吸附和电荷屏蔽等机制实现颗粒的分散,使其保持在液体中的均匀分布状态。
这样可以提高涂料、油墨、胶粘剂等产品的质量,并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性能。
农药水性分散剂的技术跟进与创制WG和SC的加工工艺、评价手段WG及其加工工艺水分散颗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又叫干悬浮剂或粒型可湿性粉剂,它在水中能够快速的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的分散体系。
一般来说,WG是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填料等组成。
WG的制造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分为两类:“干法”和“湿法”。
所谓湿法,是将农药、助剂等,以水为介质,在砂磨机中研细,制成悬浮剂,然后造粒,造粒方法有:喷雾干燥造粒、流动床干燥造粒、冷冻干燥造粒等。
所谓干法,是将农药、助剂等一起气流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然后造粒,造粒方法有:转盘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混合造粒、流动床造粒、压缩造粒等。
水分散粒剂造粒方法及产品特征造粒方法制造条件产品的物理性能制造费用粉碎方式干燥水分% 干燥温度℃形状粒度nm 水中崩解性喷雾干燥湿式40-50 >100 球形0.1-0.5 快高流动床干燥湿式40-50 50-80 大致球形0.1-1.0 快高冷冻干燥湿式40-50 <0 不定形0.5-3.0 中中-高转盘干式10-15 50-80 大致球形0.2-3.0 中低挤压干式10-15 50-80 圆柱0.7-1.0 慢低高速混合干式10-15 50-80 不定形0.1-2.0 中中-高流动床干式20-30 50-80 大致球形0.1-1.0 中中-高压缩干式0 - 不定形0.5-3.0 慢低WG评价手段崩解性:以测定崩解时间长短来表示,一般规定小于3 min。
方法如下:向含有90 ml蒸馏水的100 ml具塞量筒中于25℃下加入样品颗粒(0.5 g,250-1410 微米),之后夹住量筒的中部,塞住筒口,以8 r/min的速度绕中心旋转,直到样品在水中完全崩解。
悬浮率:将100 ml平衡过温度的标准水加入250 ml量筒中,称取需要量的试样于50 ml烧杯中,用标准水将其定量转移至量筒中,使达25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