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术临床运用(附180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606.67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需紧急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穿孔修补术和胃切除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器械质量的提高,腹腔镜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近年来共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1例,均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7岁,平均52岁。
其中有消化道症状者28例,无症状者3例。
人院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20例,空腹穿孔者 14例,餐后穿孔者17例。
穿孔距手术时间2~34h,平均17h。
所有病人均骤发上腹部剧痛并迅速弥漫全腹,具有明显腹膜炎体征。
术前立位腹部片检查示膈下游离气体23例。
无膈下游离气体8例。
无幽门梗阻和消化道出血症状。
术前体温37—39.5℃,伴酸中毒11例。
术前经检查无腹腔镜探查手术禁忌证,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快速补液及纠正休克、酸中毒后行腹腔镜探查。
1.2 方法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尿管,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术中需要调整体位。
患者仰卧位,于脐下缘1.0c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造气腹,压力达到12mmHg,放置10mm Trocar,进3O度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初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穿孔后,腹腔镜置人后病人头高足低15°,探查腹腔,诊断明确后直视下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0cm置入10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0cm置入5mm Trocar,作为副操作孔,吸尽穿孔附近的渗液及脓苔,若为胃穿孔,则先取穿孔处组织活检进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除外恶性溃疡,如为癌性溃疡则中转开腹行胃癌根治术;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25例,胃窦部前壁穿孔5 例,胃体小弯侧穿孔1例。
穿孔直径≤5mm17例,>5mm14例。
距穿孔0.5cm~1.0cm纵行8字全层缝合穿孔,腹腔内器械打结,提一束大网膜覆盖穿孔周围,最后用大量盐水加甲硝唑冲洗腹腔,于Winslow孔放置腹腔引流管。
胃肠修补术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对10例胃肠穿孔修补及腹腔引流术。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愈合佳。
结论: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较常规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符合微创手术原则,直观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穿孔腹腔镜手术配合胃肠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需要紧急处理,而腔镜手术囚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普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在开展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的同时,我院自2012年1月-2013 年12共行腹腔镜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10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5- 75岁,平均48. 2岁,其中十二指肠穿孔4例,胃穿孔4例,均以急性腹痛就诊入院,全部为餐后穿孔,穿孔时间4- 36小时,入院后经腹腔诊断性穿刺及腹部平片证实实为腹内空腔脏器穿孔,无幽门梗阻及消化道大出血史。
2、术前准备2.1手术前准备提前30分钟启动层流手术间空调开关,保持手术间温度(50- 60%),手术间温度在23- 26摄氏度。
2. 2用物准备(1) 备全麻所用药品、注射器、留置针等。
(2) 腹腔镜手术器械及常规布类、器械。
(3) 备好体位垫和约束带。
(4) 备术泌泰液供台上擦拭腹腔镜镜头( 以防进入腹腔雾化2.3腹腔镜准备备腹腔镜设备一套,包括显示器、气腹机、冷光源,电凝机及吸引器。
将各机器的电源检查好,连接好备用,检查_二氧化碳、钢瓶压力及气腹机性能。
2. 4患者准备(1)患者取仰卧位,检查皮肤情况,约束固定患者,(2) 术前未导尿患者应在麻醉后给患者导尿,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3、手术前配合3. 1麻醉配合本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常规在右上肢开放一条静脉,使用直形留置针接三通管。
与麻醉医师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后,给诱导药及维持药。
3. 2巡回护士的配合除以上麻醉配合外,还需做以下工作。
30例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30例患者,将该组病例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同期接受开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30例,对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等疗效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本次试验采取对照性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等临床效果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的治疗特点。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行穿孔修补术,术术后去除引流管,予以禁食、抗感染、制酸等支持治疗。
观察组: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头高脚低位,术前予以全麻处理,于患者的脐下作切口,长度约15 cm,然后建立气腹(12~15 mm hg),将腹腔镜等手术器械放入气腹其中,通过腹腔镜对溃疡穿孔情况进行进步分析,然后建立操作孔,将腹腔中溢出积液和残渣清除,用甲硝唑联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至清洁为止,仔细观察穿孔形状、大小及组织水肿情况,去溃疡周围组织迅速病检,穿孔较小的直接使用无损伤缝线8字缝合,然后将网膜固定于修补处;穿孔较大、水肿严重的在全层缝合几针后,先不予结扎,将部分网膜填于穿孔后打结,然后对腹腔进行冲洗引流。
术后解除气腹,拔出引流管,持续胃肠减压,并给予禁食、抗感染、制酸等治疗。
14统计学方法本试验采用数据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数据资料比较应用t和χ2进行检验分析,p005),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