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武林广场站疏干井施工方案09-04(1)

  • 格式:doc
  • 大小:352.0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武林广场站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土建工程合同文件。

2、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主体结构施工图(二)。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降水量观测规范。

5、《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6、DB33/T1008-2000《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7、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8、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武林广场站位于杭州市中心广场—武林广场东北角,与武林广场东通道呈34度斜交。根据地铁线网规划,该站是地铁1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车站,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为4柱5跨三层结构(两端为4层结构)。车站长161.75m,标准段宽36.6 m,底板埋深约27m,顶板覆土约4m,两端4层覆土约1.5m。车站设有5个出入口,其中1、2、4号出入口为本次车站施工范围,3、5号出入口为预留出入口,接武林广场地下开发和地铁控制中心大楼。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中间采用Φ1600mm的AM桩基上安装Φ900mm、壁厚16mm的钢筋砼柱作为支撑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附属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2、周边环境

车站西侧为浙江省展览馆,距车站最小净距7.8m,伐型基础。东侧为浙江省科协大楼,距车

站最小净距10m,基础为桩基础,且入岩层1.0m。

武林广场站地下管线密集,车站范围路面以下埋设有各种市政管线,包括给水、通信、污水、雨水、燃气及电力等管线,车站施工前需对其进行改迁或拆除。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场区土层特征

拟建场区位于浙北平原区,为海积平原地貌单元,地貌形态单一。场地浅表层为厚2~5m的填土,其下局部为厚0.5~2.8m的粉土层;埋深4.3~26m处为厚约20m的高压缩性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中部深度约26~40m为厚10~14m的软塑~硬可塑状粉质粘土,局部夹有薄层含砾细砂;下部为性质较好的细砂、圆砾层,圆砾层间局部夹粉质粘土层;底部为白恶系的凝灰质粉砂岩。车站范围地层特征见下表。

2、地下水情况

1)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深部基岩裂隙水。

2)孔隙潜水

工程区浅部地下水属孔隙性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及②层粉土④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探期间测得水位埋深0.4~3.8m,对应高程为2.24-5.54m。建议抗浮设防水位高程取6.0m。根据杭州市类似工程经验及场地环境,地下水流速较小。

3)孔隙承压水

工程区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⑿2层细砂、⑿4层圆砾和⒁2层圆砾中,水量中等。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37.50~40.80m,顶板高程为-34.39 ~-31.56m。根据勘察报告实测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5.14m,相应高程为1.28m。

四、降水目的及指导思路

1、降水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要求,本车站降水目的如下:

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机械和工人在坑内作业。

2)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2、指导思路

根据工程需求,本降水方案指导思路为:

1)针对中等液化及轻微液化地层,及时消除液化,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2)针对深基坑工程地质情况,开挖范围内多为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的特点,设计采用真空疏干降水,提高抽水效率。

五、降水施工方案

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从基坑降水角度来看对该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土层为:②1层砂质粉土、⑨2层含砾细砂、⑿2层细砂、⑿4层圆砾、⑿4夹层中细砂、⒁2层圆砾层等,现分述如下:

②1层砂质粉土:属于全新统上段钱塘江冲积层,灰黄色,稍密,湿。含云母碎屑夹少量粉质粘土团块,摇振反应中等。实测标贯锤击数5~8击,平均值7.0击,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1.10~4.20MPa,平均值3.14MPa,侧壁阻力fs=35.0~79.2kPa,平均值56.9kPa,属中等压缩性土。场区内局部分布该层,顶板埋深2.50~6.30m,顶板高程0.56~3.96m,层厚0.50~2.80m。

④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属于全新统浅海相沉积层,灰色,流塑,含云母、贝壳碎屑等,夹较多散体状粉土。局部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实测标贯击数1~5击,平均值3.0击。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0.50~0.80MPa,平均值为0.62MPa,侧壁阻力fs=7.1~11.9kPa,平均值为9.5kPa,属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顶板埋深11.30~15.90m,顶板高程-9.86~-3.73m,层厚3.10~8.40m。

2、疏干井设计

随着基坑的开挖需要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的地下水,降低围护范围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开挖基坑前,需要布设若干数量的疏干井,对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含水进行疏干。

潜水水位分布示意图

场地上部土层基本上为粘性土,含水量大,渗透性差,采用重力自流短期内疏干潜水具有一定的困难,且目前工期较为紧张,预抽水时间(20天)一般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因此疏干需采用真空降水方法,提高降水井的工作效率。根据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和本公司多年降水工程实践并结合该工程所处地层情况,该基坑疏干井间距16m~17m,单井有效抽水面积a井取220m2。

坑内疏干井数量计算公式:n = A / a井

式中:n —基坑内降水井数量(口); A —基坑面积(m2);

a井—单井有效降水面积(m2);降水井深36m;

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基坑需要的疏干井数量为:

车站主体:n=A / a井=6353/220≈28,实际布设疏干井28口。

车站分两部分进行降水施工。车站北端盾构井先施工,布设5口降水井。车站南侧结构由于管线改迁尚未施工,后期车站南侧结构降水布设23口降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