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15课古诗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诗四首后两首的翻译和赏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诗四首后两首分别是《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译文及注释1、《观沧海》东汉·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知识点】: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注释】:①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
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
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②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 “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同“耸”,高起,高耸。
15、诫子书————群文阅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能理解并翻译浅显的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拥有的一种能力。
【考点解读】遵循翻译五原则—留、替、调、增、删。
01.留。
即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或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书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等。
02.替。
①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替换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或用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替换与它相对应的古代汉语中的某些词,如“吾”换成“我”。
②用本字换通假字。
③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03.调。
即调整语序。
文言文的某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进行适当的语序调整。
04.增。
即增补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
其中包括主语、宾语,以及介词、量词等。
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增补。
05.删。
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用现代汉语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如本课中发语词“夫”、表停顿的“者”等。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02.下列句子翻译无误(有误)的一项是( )。
【技法点拨】明确答题四个步骤。
01.审清。
翻译前,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先在草稿纸上抄卜安翻年的义言文语句,然后将要翻译的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再将句中的重要词语和语法现象一一圈注出来。
02.译准。
对句中的词逐一翻译,应准确,要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或增减意思。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将原文中的字词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并且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和原文一致。
03.连顺。
将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注意翻译的语句应做到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04.眷清。
在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顺的译句眷写到答卷上。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第 5 课?世说新语?两那么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突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快乐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第 10 课 .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子曰:“学 / 而时习之,不亦 / 说乎?有朋 / 自远方来,不亦 / 乐乎?人不知 / 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译文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 / 三省吾身:为人谋 /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而不信乎?传 / 不习乎?〞译文 : 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老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 / 而志于学,三十 / 而立,四十 / 而不惑,五十 /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1.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
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2.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行旅在青山之外,乘舟于绿水之上,涨潮时两岸间水面变得开阔,顺风时船上的风帆独自高悬,海上的太阳初升在将尽未尽的夜。
江边的春意呈现在尚未逝去的年,家信要寄向何方,让归去的大雁带着它去洛阳。
注释: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可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是内心淡泊的话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勤奋学习。
不勤奋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和想法吧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意】
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停泊在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帆儿被风鼓了起来。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南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西江月(旧版的,也需要考)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