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间故事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40.57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为大家提供《五年级民间故事450字作文【五篇】》,欢迎阅读。
【篇一】五年级民间故事450字作文从前,有一对鸽子,同住在一个巢中,相依为命地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一个金色的秋收季节,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
它俩共同采集了满满的一巢。
过了一段时间,果子风干了,渐渐缩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鸽子气愤地斥责雌鸽子说:“别吃了!当初采集果子的时候是多么辛勤劳苦,现在你独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雌鸽觉得受了委屈,就分辩说:“我根本没有独自大吃,是果子自己减少了。
”雄鸽不信,又气又恨地说:“不是你独自大吃,那果子为什么会自己变少呢?”说完,便用嘴把雌鸽啄死了。
又过了些日子,天降大雨,干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润,膨胀起来,又同原来一样,装了满满的一巢。
雄鸽这才恍然大悟。
它悔恨地责怪自己:“果子一点儿也没少,是我错误地把它杀死了。
”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并呼唤雌鸽,“我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啊!”不可只见到表面现象,就主观武断地出口伤人,要透过表面现象,深入了解事物内在的发展变化,掌握其规律和特点,这样才不会犯错误。
【篇二】五年级民间故事450字作文传说,从前村子里有个老人,他已是将近六十岁的人,身材短小,须发苍白,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乱蓬蓬的头发沾满了浮粉,好似草上的秋霜一般。
他几十年来,靠着替人舂米勉强维持生活。
他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也没有伙伴,只有一只老免子。
白天和有月亮的晚上,老人舂着米,老兔子蹲在旁边,吃着主人散落的糠皮。
一个月夜。
那晚上真是他一生都忘记不了的美丽的一夜,天上没有一片云,八分满的月亮高高挂在东方的天角上。
老人在舂米时自言自语说:舂好了米再筛糠,真是浪费时间啊。
如果有个老妇人和我在一起该多好,她除了给我的兔子作伴外,还可以帮我筛糠呢。
读中国民间故事讲自己身边的故事作文《读中国民间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最近读了好多特别有趣的中国民间故事,真是太精彩啦!比如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是个穷苦但善良的小伙子,织女呢,是天上美丽的仙女。
他们相爱了,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可王母娘娘不乐意,划出了一条银河隔开了他们。
但他们的爱情太坚定啦,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都会搭成桥让他们相见。
每次读到这儿,我都特别感动,觉得爱情的力量真是强大。
还有《神笔马良》,马良有一支神奇的笔,画什么就能变成真的。
他用这支笔帮助了好多穷苦的人,惩罚了坏人。
我就在想,如果我也有这样一支笔,我也要像马良一样做好事,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
这些民间故事真的太有意思啦,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带给我好多欢乐。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去读一读吧!《讲自己身边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身边发生的好玩的事儿。
有一次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玩。
公园里有个小湖,我们看到好多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有个小伙伴说:“咱们来比赛捉小鱼吧。
”大家都兴奋地答应了。
可是,小鱼太机灵啦,我们怎么也捉不到。
我不小心还摔了一跤,弄了一身水,大家看到我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一条鱼也没捉到,但是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还有一回,我们在小区里骑自行车。
我骑得特别快,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上,车把歪了,腿也擦破了皮。
小伙伴们赶紧跑过来帮我,有的安慰我,有的帮我修车。
那一刻,我觉得有小伙伴们真好。
这就是我身边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读中国民间故事》小朋友们,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像“盘古开天辟地”,盘古这个超级大英雄,用一把大斧头把混沌的世界劈开,头顶天,脚踏地,累得倒下了。
他的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多了不起啊!再说说“愚公移山”,愚公和他的家人,面对大山不害怕,下决心要把山搬走。
他们每天坚持挖山,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太让我佩服了。
读这些故事,我好像看到了一个个勇敢、聪明、善良的人,他们的故事真的太精彩啦!《讲自己身边的故事》小朋友们,我来讲讲我身边的故事。
隆回的介绍作文《隆回:那充满魅力的地方》隆回,也许很多人没怎么听过这个地方,但它可有着独特的魅力呢。
先说隆回的山山水水吧。
就拿我去过的虎形山瑶族乡来说,那山路就跟蛇似的弯弯绕绕。
我坐在车上,晃得就像个拨浪鼓。
当车终于爬上山坡的时候,哇,那景色可把我给看傻了。
满眼的绿色,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的像是绿色的波浪。
山里的空气凉凉的、润润的,吸一口就觉得肺都被清洗了一遍。
旁边有条小溪,水清澈得不像话,能清楚看到水底的石头,还有小鱼在石缝里窜来窜去。
我脱了鞋就往水里走,那水凉得我打了个哆嗦。
水下的石头有的滑溜溜的,差点让我摔个狗吃屎。
隆回的美食也是一绝。
大名鼎鼎的隆回血浆鸭必须得说道说道。
我有次去一个老乡家做客,刚好赶上做血浆鸭。
老乡先是把鸭子宰了切成小块,那动作麻溜得很。
然后把鸭肉放到锅里炒,炒得鸭肉金黄金黄的,再加入各种佐料,最奇特的就是那血浆了。
老乡把鸭血收集起来等它凝固,然后划成小块放进锅里,和鸭肉一起炖煮。
做好的血浆鸭一端上桌,那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钻,鸭肉是又香又辣,那鸭血裹着鸭肉,别有一番滋味,我一顿猛吃,辣得嘴都快肿了还舍不得放下筷子。
再说隆回的人,那叫一个热情。
我在隆回的集市上想去买点特产,可是我人生地不熟的,站在那很是迷茫。
这时候一个大妈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迷路了。
我告诉她我想找点特产带回去,大妈拉着我的手就带我到处转,给我介绍哪家的猪血丸子正宗,哪家的麦芽糖最香甜。
在她的带领下,我买到了好多特色的东西。
这隆回啊,有山有水有美食,还有热心善良的人儿,它就像一颗被藏起来的宝石,忍不住让人想要靠近想要了解。
《隆回的独特韵味儿》隆回这个地方,像一个神秘的宝藏,每次去都能发现新东西。
就说隆回的传统建筑吧,走在那些古老的村落里,仿佛能看见岁月的痕迹。
那房子都是用石头和木头建成的,屋顶的瓦片乱中有序。
我走进其中一户人家的院子,看到一个很大的石磨。
我好奇地去推了推,好家伙,沉得很,根本推不动。
这时候房子的主人,一个老爷子走出来笑着说,这石磨可有年头了,以前全家的豆浆豆腐都靠它呢。
关于瑶族风俗的作文
走进瑶族的村庄,哇,那里的风景简直美如画!青山绿水环绕,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瑶族的房屋都是木制的,屋顶上挂着五
颜六色的彩旗,随风飘动,看着就让人心情愉快。
瑶族人的服饰也是一大亮点。
男人们穿着传统的短衣长裤,头
上绑着蓝色的头巾;女人们则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上面绣着各种
图案,像是把整个世界都穿在了身上。
瑶族的风俗更是别具一格。
他们喜欢唱歌跳舞,那歌声啊,清
亮悦耳,像山间的泉水叮咚作响。
舞蹈更是充满了力量与美感,看
得人热血沸腾。
说到吃,瑶族的美食也是不能错过的。
他们的糯米饭,软糯香甜,吃了还想吃。
还有那些瑶族的特色小吃,比如竹筒饭、瑶家酸
汤鱼,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广西民间故事作文相传昔日玉皇大帝南巡,天兵天奖浩浩荡荡,经过桂林时,神象因不堪负重病倒了,玉帝将起抛弃在漓江边,驱队继续前行.神象得到漓江畔人们的照顾和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神象为了报答漓江人的恩情,就留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替人们耕耘田地,看管庄稼。
玉帝知道后,认为有辱天庭,就派天兵天将来捉拿,可神象誓死不归天宫,奋起抵抗,身负重伤,有饥有渴。
玉帝看见便暗施诡计,夸奖神象英勇善战,将不予加罪,神象不知是计,放松了警惕,走到了漓江边,正当它伸出长鼻吸水时,玉帝突然从背后一剑,杀死了神象,神象立身水倒,化为石山。
现在象背上仍露出玉帝宝剑的剑柄。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
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
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
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
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
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
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
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
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
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
《瑶族习俗》瑶族,那可是有着丰富独特习俗的民族。
就说他们的长鼓舞吧,那跳起来真是带劲。
有一次我去瑶族村寨游玩,正好赶上他们庆祝节日,一群人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持长鼓,欢快地跳着。
“嘿哟,嘿哟!”他们边跳边喊,那节奏,听得我都忍不住想跟着蹦跶几下。
其中有个大叔跳得特别起劲儿,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朵花。
“大叔,您跳得真好!”我在旁边喊。
大叔看了我一眼,跳得更欢了。
瑶族的婚礼也很有意思。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村里有一对新人结婚,那场面可热闹了。
新娘穿着漂亮的瑶族服饰,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饰。
新郎则骑着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去新娘家。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队伍可没那么容易接到新娘,女方的亲友们会设置各种“关卡”。
“要想接走新娘,先答对我们的问题!”女方亲友喊道。
新郎和伴郎们抓耳挠腮,努力想着答案。
“哈哈,答不出来吧!”女方亲友们笑着。
最后,新郎好不容易通过了考验,才把新娘接走。
还有他们的刺绣,那手艺真是绝了。
我看到一位阿婆坐在门口,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绣着。
“阿婆,您这绣的真好看!”我凑过去说。
阿婆抬起头,笑着说:“小姑娘,这是我们瑶族的传统手艺。
”瑶族的节日也特别多,比如盘王节。
到了这一天,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祭祀祖先。
“大家一起跳起来!”有人在中间喊着。
人们围着篝火,手拉手,欢快地跳着。
那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充满了欢乐和祥和。
瑶族的美食也不少,竹筒饭、瑶家腊肉,光是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我尝过一次竹筒饭,那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好吃得不得了。
“再来一碗!”我忍不住说道。
瑶族的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民族的特色。
这些习俗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瑶族文化的瑰宝。
我想,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去深入了解,感受更多瑶族的魅力。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作文(精选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数民族风俗作文篇1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
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
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
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
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篇1:瑶族的民俗作文关于瑶族的民俗作文【例文1:关于瑶族的民俗作文】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
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
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例文2:关于瑶族的民俗作文】我的家乡在紫荆山区,那里山清水秀,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紫荆居住着汉、瑶、壮族人民,他们团结战斗,共同建设着这美丽富饶的'山区。
勤劳、厚道的紫荆瑶族人民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家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别的民族不同。
由于山路陡峭,交通不便,瑶族男女老少人人能背很重的背鲍。
他们的衣着也别具一格。
妇女头戴一顶用多色棉布、毛布及几条色彩鲜艳的彩带精心制成的帽子,内圆外方,圆周直径约有共四十厘米。
男的是用两条长长的黑布和白布缠着头,黑白相间,形若平顶陀螺,看起来格外醒目。
瑶族的婚姻风俗别具一格。
瑶族青年到了婚配年龄,不用媒人上门提亲,而是采用对歌形式选择自己心爱的伴侣。
每当传统对歌节(农历五月十三日)到来,宁静的山村就沸腾起来了,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欢聚一堂。
对歌开始一群小伙子坐在南边,一群大姑娘坐在北边,东边是老年壮年人手拿民族乐器伴奏。
男女青年相互对唱,你问我答,你唱我和,此起彼伏,非常热闹,直至深夜。
瑶族的作文60字篇一: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审美情趣的民族。
古代一直就有盘瓠后人“好五色斑衣”的说法,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分有头饰、胸饰、背被、腰饰、绑腿,还有精美的银饰佩挂(银簪、耳环、项圈、银锁、银牌、银珠、手镯??),喜欢红、黑、蓝、绿、白等颜色。
在服饰中最为精美的部分莫过于锦绣,无论衣、褂、襟、裙、头帕还是腰带、挎包(锦袋),都刺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锦绣图案不仅有花、鸟、鱼、虫,还有生肖动物,日、月、星、云??有的还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人物。
锦绣、花边图案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美丽天然,别具神韵。
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共性,也是瑶族人民的天性。
艳丽的服饰是瑶族的一种特殊文化语言,其头饰又是瑶族服饰中最具个性的组成之一。
头饰:头颅是人类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攻击的重要部位。
而头饰(帽子、头盔)最初是狩猎时的伪装或因战斗需要而用于保护头颅的,以后才起抵御风寒的功能作用。
随着族群出现等级分化后,又多了一种身份的识别象征。
但对女性而言,更主要的还是成为美的装饰。
瑶族男性的头饰一般多用黑色头巾缠头,也有用红色或白色长带包头的,头巾一般长六尺、宽一尺,两端绣有花边图案,两头编留长?[,图案正好露在包头扎口上。
男性的包头大致有人字缝包头、大轮盘包头、缠裹平头包等;广东连南瑶族男性喜欢用红色长巾盘头,有的还插上一两根野鸡翎毛,以显英雄豪气。
瑶族女性的头饰多姿多彩。
少女时期,一般都不包头或是仅用平头方帕包头,节庆时日佩挂银铃和红色绣球,显得天真活泼;十五六岁开始蓄发椎髻;有的地区瑶族妇女还盘缠双髻,然后用蜂蜡凝封,再蒙上头巾,半月洗一次头,用微火将蜡烤融,洗理头发后再封扎;姑娘时期和中年以前,女性的打扮开始讲究,地域不同,形姿多样,但都很艳丽夸张。
姑娘时期的头饰有:翘角锥尖包头、倒钵状大包头、圆桶形大包头、螺形锥包头、方帕顶板包头等等,还佩挂有玻璃彩珠链或银牌、银铃、银链等银饰,头帕、头巾都绣有精美图案,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关于火把节的作文火把节,又称瑶族火把节,是中国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举行。
这一天,瑶族人民会点燃火把,舞火龙,唱歌跳舞,庆祝丰收和团圆。
火把节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独特的民俗节日之一。
火把节起源于瑶族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瑶族的先祖受到洪水的威胁,生活陷入危机之中。
后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终于战胜了洪水,重建了家园。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时刻,瑶族人民便举行了火把节,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舞火龙。
在火把节当天,瑶族人民会将自制的火龙披挂在身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地围绕村庄巡游。
火龙的舞动,火把的熊熊燃烧,将整个节日推向高潮,场面壮观而震撼。
除了舞火龙之外,火把节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比如歌舞表演、瑶族传统美食的品尝等。
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持火把,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和喜悦。
在这一天,人们之间没有隔阂,只有欢乐和团聚。
火把节不仅是瑶族人民的节日,也是中国各族群众共同的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团结精神。
火把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更是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通过火把节,人们可以感受到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同时,火把节也是一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瑶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火把节是中国瑶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通过火把节,人们可以感受到瑶族文化的魅力,了解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同时,火把节也是一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希望火把节这一独特的节日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让瑶族文化的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篇一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要说我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啊,那必须是《牛郎织女》。
可不是那种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版本,我指的是我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那个版本,加了好多她自己编的料,精彩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记得那时候我还小,才上小学三年级,特别喜欢缠着奶奶讲故事。
奶奶呢,人特别慈祥,她讲故事的声音,就好像冬日里暖烘烘的火炉,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她讲的《牛郎织女》,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天上仙女下凡的故事。
在她嘴里,织女变成了一个爱闯祸的小姑娘,整天偷偷溜下凡,不是偷吃人间美食,就是跟村里的孩子打架,特别调皮。
牛郎呢,也不是什么老实巴交的牛倌,而是一个有点小聪明,又有点小懒的家伙,整天就知道偷懒,靠着织女帮他干活。
有一次,织女不小心把王母娘娘的玉簪弄丢了,急得团团转,结果是牛郎帮她找到了,还因此得到了王母娘娘的赏赐,哈哈,听着是不是很狗血?但是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入迷极了,每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奶奶描述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那段。
她说,其实每年七月七,天上那条银河并不是真的,而是王母娘娘用仙气变出来的,为了防止牛郎织女偷偷私奔。
所以,牛郎织女每年相会,其实是在偷偷摸摸的躲避王母娘娘的追捕,桥上那些喜鹊啊,其实都是被王母娘娘派来监视他们的眼线!哈哈,这脑洞,是不是比电视剧还精彩?而且奶奶还说,因为牛郎织女太不容易了,所以每年七月七,大家都要吃巧果,祈求爱情顺利,这巧果啊,是奶奶亲手做的,甜甜的,带着麦芽糖的香味,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我特别喜欢奶奶版本的《牛郎织女》,因为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点幽默感的爱情故事。
它教会我,爱情不只有浪漫,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
篇二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和它的魅力之所以喜欢奶奶讲的《牛郎织女》,是因为它真的很有魅力。
首先,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故事的刻板印象。
以往在课本上读到的《牛郎织女》,总是很严肃,很悲壮,感觉离我的生活很远。
关于瑶族传统文化的作文嗨,朋友!今天咱就来唠唠瑶族的传统文化,哇,这可真是个超有趣的话题呢!我跟你说啊,我了解瑶族文化也有些年头了,可不敢说自己是啥专家,就是个爱好者呗。
我记得我刚接触瑶族文化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
嗯...我当时就想,这瑶族文化到底是个啥样的宝藏啊?瑶族啊,他们的服饰那叫一个精美。
我见过一次瑶族姑娘的盛装,那真是晃瞎我的眼。
五彩斑斓的刺绣,精致得不得了。
我记得好像是有什么盘王印之类的图案,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那些图案就像有生命一样,在衣服上活灵活现的。
我就想啊,这得花多少工夫才能绣出来啊,要是我来绣,估计绣出个四不像,哈哈。
瑶族的传统节日也特别有意思。
像盘王节,那可是他们的大日子。
到了那天,整个瑶族聚居地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
人们穿着漂亮的传统服饰,唱歌跳舞,那歌声啊,就像山间的清泉,“哗啦啦”地流淌在每一个角落。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能加入他们的舞蹈队伍就好了,可我这笨手笨脚的,估计会把人家的队形都搞乱喽。
在瑶族的传统里,还有一些独特的手工艺。
我听说有一种瑶族长鼓的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复杂。
要选好木材,然后经过好多道工序,什么打磨啊,雕刻啊。
我有个朋友,他说他认识一个瑶族的老工匠,那老工匠的手艺简直绝了。
他做出来的长鼓,敲起来的声音,“咚咚咚”,特别有节奏感,就像长鼓自己在说话似的。
我就琢磨着,我要是有那手艺就好了,可我连个简单的木工活都做不好,唉。
不过呢,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瑶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就像很多传统的东西,年轻人好像不太感兴趣了。
我就纳闷儿了,这么棒的文化怎么就不能让年轻人疯狂追捧呢?是我们宣传得不够,还是咋回事儿呢?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瑶族村子里看到有些年轻人穿着现代的衣服,玩着智能手机,对传统的东西有点漠不关心的样子。
我当时就有点懊恼,觉得这么好的文化可不能就这么被遗忘了呀。
我还听过一个行业里的趣闻呢。
说是有个外国人特别痴迷瑶族文化,他专门跑到中国的瑶族聚居地,想要学习瑶绣。
讲民间故事大赛作文
哎呀,说起这讲民间故事大赛,可真是热闹得不得了!那天,
我挤进了人群,找了个好位置坐下,准备好好听听这些精彩的故事。
第一个上台的是个老爷爷,他捋了捋胡子,清了清嗓子,就开
始讲起了一个关于龙和凤的传说。
他说啊,那龙和凤可是天上的神仙,有一天它们下凡游玩,结果就爱上了人间的美景,不愿意回去了。
它们就化身为凡人,在人间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听得我都陶醉了,仿佛看到了那龙和凤在云端飞舞的样子。
接下来上台的是个年轻小伙子,他讲的是个关于智取宝物的故事。
他说啊,有个聪明的年轻人,为了救治村里的病人,决定去山
里寻找一种神奇的草药。
他遇到了各种困难,但都没放弃。
最后,
他凭借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草药,救了整个村子的人。
这小伙
子讲得绘声绘色,我都忍不住为他鼓掌了。
还有一个小姐姐,她讲的是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她说啊,有对
恋人因为家族恩怨不能在一起,但他们深爱着对方,不愿意分开。
他们想了各种办法,终于感动了上天,让他们的家族恩怨得到了化解。
两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小姐姐的声音温柔又动人,听得我心
里都暖暖的。
每个选手讲的故事都各有各的特色,有搞笑的、有感人的、有惊险刺激的。
听得我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这讲民间故事大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老一辈讲民间故事短篇作文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珍藏着那些老一辈讲述的民间故事。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童年的夜空中闪烁着温暖而神秘的光芒。
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夜晚,我们一群孩子总会围坐在村里的老榕树下,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长辈们开启那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而其中,最会讲故事的当属李爷爷。
李爷爷总是摇着一把大蒲扇,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
我至今还记得他讲的那个关于“狐仙报恩”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个叫阿强的年轻农民。
阿强家境贫寒,但为人老实勤劳,每天都辛勤地在田间劳作。
有一天,阿强干完农活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他顺着声音找去,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有一只受伤的狐狸,后腿上鲜血淋漓。
阿强心生怜悯,小心翼翼地把狐狸抱回了家。
回到家后,阿强赶忙找出家里仅有的一点草药,给狐狸处理伤口。
那狐狸似乎也知道阿强是在救它,乖乖地躺在那里,眼睛里透着感激。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强每天都会精心照料狐狸,给它换药、喂食。
没过多久,狐狸的伤就好得差不多了。
在一个月圆之夜,狐狸突然变得神采奕奕,它绕着阿强转了几圈,然后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看着他。
阿强正觉得奇怪,狐狸竟然开口说话了:“好心人,谢谢你救了我。
我本是这山中修炼的狐仙,今日恩情来日必报。
”说完,狐狸化作一道青烟消失不见了。
阿强虽然惊讶,但也没太放在心上,依旧过着自己平淡的日子。
然而,没过多久,村里遭遇了一场大旱。
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阿强家里也没有了余粮,每天都为生计发愁。
就在这时,有一天晚上,阿强梦见了那只狐仙。
狐仙告诉他,在村子东边的山脚下有一个隐蔽的山洞,洞里藏着一些粮食和财宝,可以帮助村民们度过难关。
阿强从梦中醒来,半信半疑地按照狐仙的指示去寻找。
果然,他找到了那个山洞,里面堆满了粮食和金银财宝。
阿强没有丝毫的贪心,他把粮食和财宝都带回了村子,分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靠着这些度过了旱灾,大家都对阿强感激不尽。
而阿强心里明白,这都是狐仙的报恩。
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民间故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中,民间故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成为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我小时候,听爷爷讲的一些民间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比如《孔融让梨》、《白蛇传》等等,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更是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熏陶人们的情操。
民间故事中的一些智慧和哲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智慧和智慧,解决问题。
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对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应该珍惜民间故事,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发扬光大。
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的作文《民间故事的神奇魔力》咱中国人啊,自古以来就爱听故事,那些民间故事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你想想,在那宁静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老人慢悠悠地讲起那些神奇的故事,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得入神。
那画面,多温馨呀!民间故事里有各种各样奇妙的角色。
有会法术的神仙,他们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让人好生羡慕;有精灵古怪的妖怪,有的长得奇形怪状,却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还有那些勇敢的英雄,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
就说那田螺姑娘的故事吧。
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每天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贫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个大田螺,就带回家养了起来。
没想到啊,这田螺里居然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每天趁小伙子不在家的时候,就帮他洗衣做饭打扫屋子。
这多神奇啊!这故事告诉我们呀,好人总是会有好报的。
还有那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啊。
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天河隔开,只有每年的七夕才能相见。
这故事多感人呐,让我们懂得了爱情的珍贵和不易。
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呢。
比如阿凡提的故事,他总是能用巧妙的办法惩治那些坏人,让人拍手称快。
他的那些点子呀,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民间故事就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它们不仅能让我们开心快乐,还能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它们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我们可不能丢了呀。
这些故事能让我们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情感,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它们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根。
我们要把这些民间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神奇和美好。
让民间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流传下去,就像那生生不息的火焰,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
这就是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呀!。
瑶族民间故事作文瑶族民间故事作文篇【1】盘王——即传说中的盘瓠。
相传古时候有一们平王,养有一条龙犬,其毛五色,姓盘名瓠。
有一年,邻国高王犯界,平王遣将征伐无果,于是张榜招募骁将,谁能取高王首级,赏金万两,封邑万户,以女相许。
岂料满朝文武无人应招,惟有盘瓠为报主恩,毅然揭下皇榜。
平王大喜,遂赐宴饯行。
盘瓠食罢,拜辞而去,身游大海,七日七夜,径到高王国中。
时高王在朝,认得盘瓠,心中窃喜,笑曰:平王有此龙犬,不能畜之,今来投我国,其国必败矣。
吾闻昔日有言,异物进朝而国必盛。
朕能畜此犬,乃兴邦之祯祥。
左右群巨皆欣悦。
于是退朝,引盘瓠入内宫,置食美味侍之,情如珠玉。
每坐朝时,常令待侧,不离须臾。
某日,高王游赏百花林行宫,湿兴浓花大醉不醒人事,时值高王一人,盘瓠心思报主恩,功赏高大,立即咬杀高王,取得首级,复游大海,殿下,平王与众臣视之,确认是高王首级,大喜。
此时群臣进言,盘瓠是畜,不可妻以女,也无封爵之道。
三公主闻之曰:“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
”平王从之,敕令众宫女梳妆插戴,如花似玉,宫女体态齐齐出朝,不得举出,盘瓠向前将口咬住三公主裙脚不放,要汝嫁我为妻。
平王见盘瓠有此灵性,就将三公主嫁之为妻,择日入宫排宴成亲。
并吩咐群臣,[收盘瓠]一身,斑衣一件以遮其体,绣巾一条,以缚其腰,绣花帕一幅,以束其额,绣花裤一条,以藏其股,绣花布一双,以裹其胫。
敕备办鼓乐,点集军丁五百名,递送引入青山白云之中安处,遂日差人赉送钱粮、黄金、白银进与盘瓠夫妻食用。
赐官二品都尉将军,敕令各州军路转运司马照应,蠲免夫役,毋得科派。
许已天下青山白云之地安居。
成婚后,在三公主的帮助下,经“三天三夜金笼气蒸” 盘瓠从龙犬变成了一个美貌男子,后与公主育有六男六女。
平王闻之悦,敕封盘瓠为始祖盘古王,六男六女皆王瑶子孙,并赐以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雷、唐,酬赏各补官爵,派住南京十宝殿。
瑶族民间故事作文
盘王——即传说中的盘瓠。
相传古时候有一们平王,养有一条龙犬,其毛五色,姓盘
名瓠。
有一年,邻国高王犯界,平王遣将征伐无果,于是张榜招募骁将,谁能取高王首级,赏金万两,封邑万户,以女相许。
岂料满朝文武无人应招,惟有盘瓠为报主恩,毅然揭下
皇榜。
平王大喜,遂赐宴饯行。
盘瓠食罢,拜辞而去,身游大海,七日七夜,径到高王国中。
时高王在朝,认得盘瓠,心中窃喜,笑曰:平王有此龙犬,不能畜之,今来投我国,
其国必败矣。
吾闻昔日有言,异物进朝而国必盛。
朕能畜此犬,乃兴邦之祯祥。
左右群巨
皆欣悦。
于是退朝,引盘瓠入内宫,置食美味侍之,情如珠玉。
每坐朝时,常令待侧,不
离须臾。
某日,高王游赏百花林行宫,湿兴浓花大醉不醒人事,时值高王一人,盘瓠心思
报主恩,功赏高大,立即咬杀高王,取得首级,复游大海,回归殿下,平王与众臣视之,
确认是高王首级,大喜。
此时群臣进言,盘瓠是畜,不可妻以女,也无封爵之道。
三公主闻之曰:“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
”平王从之,敕令众宫女梳妆
插戴,如花似玉,宫女体态齐齐出朝,不得举出,盘瓠向前将口咬住三公主裙脚不放,要
汝嫁我为妻。
平王见盘瓠有此灵性,就将三公主嫁之为妻,择日入宫排宴成亲。
并吩咐群臣,[收盘瓠]一身,斑衣一件以遮其体,绣巾一条,以缚其腰,绣花帕一幅,以束其额,
绣花裤一条,以藏其股,绣花布一双,以裹其胫。
敕备办鼓乐,点集军丁五百名,递送引
入青山白云之中安处,遂日差人赉送钱粮、黄金、白银进与盘瓠夫妻食用。
赐官二品都尉,敕令各州军路转运司马照应,蠲免夫役,毋得科派。
许已天下青山白
云之地安居。
成婚后,在三公主的帮助下,经“三天三夜金笼气蒸” 盘瓠从龙犬变成了
一个美貌男子,后与公主育有六男六女。
平王闻之悦,敕封盘瓠为始祖盘古王,六男六女
皆王瑶子孙,并赐以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雷、唐,酬赏
各补官爵,派住南京十宝殿。
盘王立功后虽然受到恩宠,但没有去享受荣华宝贵,而是带着妻儿,走进“草木茂盛,无人行迹”的深山,教孩子们学会狩猎、耕织、刺绣,学会谋生本领。
《过山榜》称:一
天盘王带着六个儿子上山打猎,在追赶一只受伤的大公羊跌下悬崖丧命,尸首挂在半山崖
的梧桐树丫上。
孩子们找到父王的尸首背回家里,全家悲痛欲绝。
母亲叫孩子们剥下羊皮
蒙在梧桐树筒上,制成长鼓,击鼓泄愤,以边打边舞边诉说的方式来追悼父王。
“拜盘王”从此兴起,代代相传。
瑶族先民居住于长江流域。
根据瑶族的田碑相传,他们的祖先曾居住过现华东浙江省
绍兴县境内的会稽山七贤洞。
?
秦汉时期,瑶族已经分布在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一带,特别是洞庭湖、长沙五陵和
五溪等地。
汉代把居住于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瑶族先民也在其中。
?
唐、宋、元时期,瑶族已经向湖南的南部和两广北部迁徙。
即湖南的梅山、零陵、桂阳、衡山、澧阳、熙平等郡;广东的韶州、连州;广西的贺州、静江桂林、融州融安等地已
有瑶族居民。
?
明清时期,瑶族先民主要在两广腹地和贵州南部以及云南边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定居。
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
国定居。
在广西大瑶山区的瑶族人民有一个十分普遍的习俗——缠头。
瑶族妇女把周围的头发
剃掉,只留头顶上那一部分。
然后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用约10米长的黑布头巾包上,
形像草帽,大如脸盆,很是美观。
有的头上戴有3条弧形大银钗,两头上翘,重量达500
克左右。
桂北、粤北及云南等地的一部分妇女戴一种支架高耸,上蒙黑布、下垂红色缨络的帽子。
有的妇女的头巾样式更是翻新:有的缠成梯田形,有的妆成银钏形,有的绕得高高的
成圆锥形,有的在外层还用一根花带或白丝绸围起来。
头巾无论春夏秋冬都不摘除。
瑶族
男子包头的头巾两头还绣有花纹。
广东岭南部分瑶族男子蓄发盘髻,包以红布,并插上几
根野雉毛,很是英武。
说起这个习俗的由来,还有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评王在北京掌管着天下,天下太平。
宫殿里养着一个毛色有斑点
的大狗,名叫龙犬,评王对它十分喜爱。
后来,一个远在海外的紫玉反乱天下,时时出兵
来打评王。
战争进行了多年,都不能把紫王打败。
评王便张贴榜文,布告天下:如果有人
能够打败紫王,除了封官赐赏以外,还把自己最美丽的三女儿配他为婚。
满朝的大臣小官
没有一个敢去揭榜。
一天,龙犬见了榜文,一跃而起,把榜文揭了下来,用嘴衔着上殿会见评王。
评王见
它揭了榜文,便问:“你是不是有本领去打紫王?”龙犬点了几下头。
评王又惊又喜,便
摆下丰盛的筵席,为龙犬饯行。
龙犬吃了评王的筵席以后,立刻启程,像腾云般地飞跑前往;又费了七天七夜的工夫,游过了茫茫大海,终于到了紫王的国家里,一直闯上金殿。
紫王正在坐朝,见了龙犬,知道是评王豢养的爱犬,心里十分高兴。
他对大臣们说:“你们看,评王养的龙犬,现在都逃到我国来了,可见评王在国内已失民心,胜利对我们
来说已经不远了。
”从此,紫玉便把龙犬养在宫殿里,留在身边,形影不离。
有一天,紫
王上厕所,龙犬便乘其不备,猛扑上去,当即咬下了紫主的头颅,飞奔回国,朝见评王。
评王召集大臣们,来辨认这颗头颅。
当知道这的确是紫王之头后,评王大喜,就像摘
去了一块心头之患,便大摆筵席,犒劳龙犬,并赏赐给龙犬许多金银财宝。
但是龙犬看也不看这些金银财宝,心念着要和公主结婚。
评王心知其意,但又很为难:公主怎能与狗结婚呢?因此怀有悔婚的意念,终日闷闷不乐。
聪明的公主知道了这件事,
便诚恳地劝父亲:“应该依照从前的榜文行事,不可食言。
食言会被天下笑话,于国家不利。
”而且表示愿意嫁给龙犬。
评王接纳了公主的劝谏,亲自操办了公主和龙犬和婚事。
成婚以后,夫妻恩爱,感情一直很好,大家都觉得奇怪。
一天,公主的母亲同公主谈
起这事,公主才说出龙犬的秘密。
她对母亲说:“龙犬白天是狗,晚上却是一个美貌的男子;他身上的斑毛,晚上也就变成光彩斑斓的龙袍,所以我们两人的感情很好。
”母亲说:“龙犬晚上既然可以变人,白天也应该变成人才好。
这样就有人继承你父亲的事业了。
”
王后把这事告诉了评王,评王说:“龙犬能变成人?太好了!我封他到南京去做王。
”王后
把意思告诉了公主,公主就和龙犬商量。
龙犬叫公主把他放在蒸笼里蒸七天七夜,便可脱去身上的毛而变成人了。
公主按龙犬
的话—一照办。
但蒸到六天六夜时,公主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又怕把丈夫蒸死,便揭开
了盖子。
啊!只见龙犬果然已变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传说,这小伙子就是瑶族
人民的原始祖先。
但是因蒸的日子不够,头上、腋下和脚胚上的毛都未曾脱掉。
可盖子已经揭开,不能再蒸了,只好把有毛的头和胫,用布缠裹起来。
于是,瑶族人
世世代代都用布把头裹起来,沿至今天。
龙犬变成人后,评王便实践诺言,封他为盘护王。
还备办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作为公主的嫁妆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