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泰尔的正义观
- 格式:ppt
- 大小:674.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文摘要本文以麦金泰尔在《追寻美德》中对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形而上的目的论”的拒斥为切入点,聚焦于美德理论和目的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麦金泰尔在《追寻美德》的后几章中为其美德理论构建了一个“社会目的论”,希望以此来替代他所拒斥的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然而,在对麦金泰尔所给出的美德理论论证兼及他的“社会目的论”论证进行分析探究后,作者发现麦金泰尔的论证陷入了某种循环模式。
对此作者结合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给出的“幸福目的论”框架来试图说明为何麦金泰尔会陷入论证困难。
最后,作为引申,作者引入康德的目的论观点指出:或许我们应从康德后期后期思想那里汲取有关解决美德和目的论问题的灵感。
关键词:美德、目的论、麦金泰尔中图分类号:B2伦理学(道德学)AbstractTh e artic le begins from MacIntyre’S rejection t o Ari stotle’S‘b iologi cally teleologicalacc oun t’in his‘After Virtue’and focuses o n t he problem of th e relationship betwee n virtue theories an d t eleo logy.In h is l ate cha pt ers in‘After Virtue’,MacIntyreof this new con st ruc ts a‘socially teleological account’for his virtue theory in the hopecould r eplace A rist otle’S teleology.However,after analyzing and probing teleologyinto the virtue theory and his‘socially teleological account’provided by MacIntyre,it seems that MacIntyre makes himself plunge deeply into the mire of a‘circular argumentation’.Therefore 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will try t o explain the r e a s o n f or MacIntyre’S trou bl e in hi s argumentation with the framework of teleol ogy of Eudaimonia which provided by Aristotle in his Nicomachean Eth ics.Then in the lastanother teleological concept from Kant’S part of the article,the writer will introducethoughts an d is wi ll ing to s e e perhaps we’d better tur n to Kant’S late thoughts to ge tsomeinspiration of this problem.Key Words:virtue、teleology、MacIntyreCLC:B82(Moral Philosophy)3引言安斯康姆在其1958年发表的《现代道德哲学》一文中宣称,我们应更重视“德性”的概念而非“义务"的概念,连带地,我们也更应关注行为主体的动机、品格而非其行动本身1,这一宣告被人们视为开启了现代德性伦理学的道路。
正义是什么:效用、公平、权利还是美德作者:何建华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正义(justice,或译为公正、公道)这个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正义就已经是最重要的美德。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正义能给予那些属于国家法制的其他美德——节制、勇敢、智慧,以及那些被统摄在这一普遍的观点之下的德性以存在和继续存在的力量。
”亚里斯多德认为在德性中,“公正是最主要的,它比星辰更加光辉”,“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
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中深切体会到:“有一种东西,对于人类的福利比任何其他东西东重要,那就是正义”。
然而,对于什么是正义,思想家们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知道如何行动是最好的”。
柏拉图认为,“正义应当是人类美德的道德原则,体现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亚里斯多德认为“正义是守法与平等”。
伊壁鸠鲁认为,“正义是为了彼此快乐的社会契约。
西塞罗认为,正义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人类精神取向”。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的正义是一切存在事物善恶的标准与基础。
霍布斯认为,正义就是守约,其目的是结束“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
斯宾诺莎认为,正义是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休谟认为正义是一种尊重财产的人为美德。
卢梭认为,正义就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是一种公意。
康德认为,正义就是善良的意志。
西季维克认为,正义是同样的事情应该同样对待。
尼采认为,正义是强者的意志。
杜威认为,正义是处理道德情境的工具。
凯尔逊认为,正义是基于“主观情绪因素所做的价值判断”。
庞德认为,正义即直道。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伦理学家与法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正义观,采用了许多思想进路去解决社会正义问题。
正如美国法哲学家E.博登海默在考察人类历史有关正义的观点时所言:“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从理论背景看罗尔斯“正义”观与麦金太尔“正义”观的区别作者:杨倩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从理论背景探讨罗尔斯的“正义”观与麦金太尔“正义”观的区别,改变以往仅从内容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的缺陷,寻找一条真正的解决之路。
关键词:正义;罗尔斯;麦金太尔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64-02罗尔斯和麦金泰尔都是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
他们的“正义”观代表了当今伦理学界最流行的两种观点。
对此介绍和评析的文章也有不少,但是多是做分别的描述,将其放在一起比较的并不多,仅有的几篇也是从两种“正义”观的内容角度做了一些简要的区别。
本文着重关注罗尔斯和麦金太尔“正义”观形成的不同的理论背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从理论背景探讨两种正义观区别的必要性(一)现行观点的局限性目前,关于罗尔斯的“正义”观和麦金太尔的“正义”观的探讨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多是选取二者之一,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并不多见。
仅有的几篇文章都是从“正义”观的具体内容出发做这两种正义观进行介绍和比较。
从具体内容出发,这两种正义观的区别表现在一种是“规则正义”,而另一种是“德性正义”。
他们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观确立了规则相对于德性的优先地位,人们的道德生活就是对规则的遵守;麦金太尔的“正义”观表明正义是一种德性,是人内在的良好的道德品格。
通过比较,说明“规则正义”和“德性正义”各有优劣,要扬长避短,在这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这种方式虽然指出罗尔斯的“正义”观和麦金太尔的“正义”观之间的区别,但是局限在“规则”和“德性”的形式比较上,而不能探究到实质性的不同。
(二)应当从理论背景探讨两种正义观要想真正理解一种理论,必须深入探究它形成的理论背景,对正义观探究更应当如此。
从理论背景出发,了解罗尔斯的“规则正义”和麦金太尔的“德性正义”两种正义观分别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确立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立的以及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两种正义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麦金太尔正义理论作者:姜丽来源:《行政与法》2014年第01期摘要:麦金太尔正义理论立足西方伦理传统,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构建了一种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
他认为,正义的规则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观念为基础,正义受历史传统的制约,正义是对社群的共同善的共识。
麦金太尔也曾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正义理论既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又有本质区别,我们在肯定麦金太尔正义理论具有一定理论合理性的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麦金太尔正义理论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麦金太尔;正义;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1-0073-05收稿日期:2013-10-10作者简介:姜丽(1977—),女,江西上饶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麦金太尔的正义理论简述1971年,罗尔斯出版了《正义论》,使得新自由主义思潮一度成为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主流学术思潮。
然而,在受到广泛好评的同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面临多方的挑战和批评,这其中既有来自自由主义者内部如诺齐克和德沃金等思想家的挑战,也有来自外部的诸如社群主义者的批评。
在诸多的争议声中,英美著名的伦理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
麦金太尔于1981年发表了著作《德性之后》,1988年又发表了《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批评。
麦金太尔批评了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认为他们把人的生活的权利与人的道德目的人为地分割开来,形成了两个没有关联的领域,于是规则成了道德生活的基本概念,却忽略了人的美德。
麦氏立足于西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秉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从而构建了一种根植于历史传统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
摘要摘要当今世界,恶德与美德相悖,丑行与善举并存,伦理学发展进退维谷,人类陷入一场严峻的道德困境。
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提出,无疑为道德危机四伏的西方社会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我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传统美德之际,认真研究麦金泰尔的美德伦理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借鉴其理论与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麦金泰尔在对传统美德伦理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亚里士多德美德模式和阿奎那美德伦理框架,试图构建一个极具现代特色的美德伦理思想体系。
据此,对当代西方道德危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诊断,指出功利主义的盛行和情感主义的独断、“特性角色”与“自我”的变迁以及启蒙谋划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是西方社会陷入严峻道德危机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回归传统美德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人性的解构与分析,根据人性的脆弱性、依赖性和道德不可或缺性等特点,麦金泰尔论证了美德伦理可以超越人的本性的思想。
针对现实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提出了以传统叙事方式探究美德、以共同体的立场构建美德等摆脱伦理困境的方法与路径。
我们应根据唯物史观基本思想方法,对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对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进行伦理思想史的纵向比较和东西方美德伦理思想的横向比较研究;运用因果分析法,厘析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形成的前因后果;运用系统分析法,把握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体系与结构层次,以期做出要素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麦金泰尔;美德伦理;道德危机;传统美德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 today's world,evil virtues are contrary to virtues,ugliness and charisma coexist, ethics develops and retreats,and humanity is caught in a severe moral dilemma.The introduction of McIntyre's ethical thoughts undoubtedly sounded a loud alarm for the Western society with moral crisis,which aro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from Western society.On the occa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prehensive rejuvenation of traditional virtues,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MacIntyre's virtue ethics and to draw on its theory and propositio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Based on the combing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 ethics system,McIntyre constructed a ethical ideology system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ing the Aristotle virtue model and the Aquinas virtue ethics framework.Based on this,a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moral crisis is made,pointing out that the arbitrariness of ethosism and the prevalence of utilitarianism,the change of"characteristic role"and"self", and the failure of enlightenment planning to demonstrate moral rationality are Western society.The basic reason for falling into a severe moral crisis is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returning to traditional virtues.Through the d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vulnerability,dependence and moral indispensability,McIntyre demonstrates the idea that virtue ethics can transcend human nature.Aiming at the moral life situation of the real socie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exploring the virtues in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way,constructing the virtue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ommunity and so on.We should object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McIntyre's ethical thought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thesis uses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conduct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the ethical thought history of MacIntyre's ethics and a horizont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thical thoughts;using the caus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ethics of McIntyre's ethics;AbstractAnalytical method,grasp the ethical system and structure level of McIntyre's virtue,in order to make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ality and integrity.Keywords:McIntyre;virtue ethics;moral crisis;raditional virtue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1课题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1国外研究现状 (3)1.2.2国内研究现状 (6)1.3研究内容与方法 (8)1.3.1主要内容 (8)1.3.2研究方法 (8)第2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背景与缘起 (9)2.1美德伦理的概念 (9)2.1.1美德及美德伦理 (9)2.1.2东西方对美德的不同诠释 (11)2.1.3麦金泰尔对美德的界定 (15)2.2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背景 (16)2.2.1规范伦理学与元伦理学的兴衰 (16)2.2.2伦理变迁与整体性语境的丧失 (17)2.2.3道德价值与权威性的普遍失落 (18)2.3麦金泰尔对当代西方道德危机的诊断 (19)2.3.1功利主义的盛行和情感主义的独断 (19)2.3.2“特性角色”与“自我”的变迁 (20)2.3.3启蒙谋划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 (20)2.4本章小结 (21)第3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2)3.1对传统美德伦理的回归 (22)3.1.1传统美德伦理的系统梳理 (22)3.1.2重构亚里士多德美德模式 (23)3.1.3继承阿奎那美德伦理框架 (24)3.2对人的本性的解构与超越 (25)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3.2.1人的脆弱性和依赖性 (25)3.2.2对德性的实践性超越 (26)3.2.3理性动物特有的德性 (26)3.3构建现代美德伦理的路径 (27)3.3.1以传统叙事方式探究美德 (28)3.3.2以共同体的立场构建美德 (29)3.3.3以改良社会目标践行美德 (30)3.4本章小结 (31)第4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评价 (32)4.1麦金泰尔美德伦理的理论贡献 (32)4.1.1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 (32)4.1.2对道德无力学说的否定 (33)4.1.3对内在价值失落的警示 (34)4.2麦金泰尔美德伦理的理论缺陷 (34)4.2.1统一价值观与多元道德观的冲突 (35)4.2.2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自相矛盾 (35)4.2.3对“德性之后”解释和论证乏力 (36)4.3麦金泰尔解决道德困境方法忧思 (37)4.3.1回归传统美德有无可能性 (37)4.3.2如何破解现实的诸多困境 (38)4.3.3寻求美德伦理的出路何在 (39)4.4本章小结 (39)第5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对我国的启迪 (40)5.1强化美德伦理建设的时代价值 (40)5.1.1自我美德的构建与整合 (40)5.1.2传统美德的重构与复归 (41)5.1.3个体美德与群体美德的互补 (42)5.2构建美德伦理的社会必然趋势 (43)5.2.1构建美德伦理的可能性 (43)5.2.2构建美德伦理的必要性 (44)5.2.3构建美德伦理的必然性 (45)5.3拓展美德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45)5.3.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6)5.3.2从个人美德到制度伦理构建 (47)5.3.3强化美德理论研究和实践养成 (47)目录5.4本章小结 (48)结论 (49)参考文献 (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麦金太尔正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分析麦金太尔正义理论的思想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思考是在城邦的体系内进行的,正义是在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内进行赏罚和补救过错的德性,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的,欢迎阅读参考。
麦金太尔是当代英美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 ___哲学 ___同体主义(社群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人们更多 ___他的美德伦理思想,而对他的正义思想研究不多。
麦金太尔在代表作《德性之后》、《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等中阐述了他的正义理论,他立足于西方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对诸种正义观的历史分析,批判反思了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正义观,从而建构了他的正义理论,他倡导一种根植于历史传统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
麦金太尔认为,正义首先是一种德性,正义规则的运用需要拥有正义品质的人。
作为正义规则的道德规则无论多么周全,如果人们不具备良好的德性,也不可能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更不用说成为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了。
“这种伦理认为,只有对于某个拥有正义德性的人,对如何应用规则的认识本身才是可能的”。
因为只有具有德性正义的人才能从内心深处自觉地遵守正义规则,才能去践行它,从而成为一位真正具有德行的公民。
麦金太尔正义理论有其独特见解和睿智之处。
他认为正义是一种美德,要在共同体的生活中认识正义所处的观念的基础;他明确提出正义理论要放在历史传统中来理解,把正义与特定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那么,麦金太尔正义理论形成与发展有哪些思想渊源这是本文探究和分析的主题。
有充分的文本根据和学理证据可以表明,在麦金太尔正义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亚里士多德、 ___、阿奎那和 ___等人对之产生了较大影响。
彼得·麦克米勒在《 ___斯代尔·麦金太尔:对现代性的批判》一书的首页上指出:对麦金太尔思想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个思想资源,即 ___教、 ___和古典世界,此外, ___的伦理共同体和社群思想对麦金太尔的影响虽不直接却有明显的痕迹,所以也是麦金太尔正义理论一个重要的。
第3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月 Vol.3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8────────── 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曾喜平(1981-),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 67 -麦金太尔历史主义方法与德性正义论的建构曾喜平1,刘光斌2(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摘 要:麦金太尔从共时态角度出发,批判了以罗尔斯、诺齐克等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
同时,又从历时态角度出发,回顾了四大传统的正义理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以此为基础麦金太尔主张在复归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德性正义理论。
关键词:麦金太尔;历史主义方法;德性正义论中图分类号:B7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1-0067-04On Macintyre’s Historical Method and Constructionof the Theory of Virtue-JusticeZENG Xi-ping 1, LIU Guang-bin 2(1.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Changsha 410081, China;2. Philosophy Department,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275, China)Abstract: Macintyre, synchronically, criticizes contemporary liberalist theory of justice represented by J. Rawls and R.Nozick, etc. Diachronically, he traces back to four kinds of traditional theory of justice, and analyses their respective rationality. He urges that a theory of virtue-justice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val of the Aristotelian theory of virtue.Key words: A. Macintyre; historical method; theory of virtue-justice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1929-)是当代美国享有盛名的哲学家,现代德性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从关怀伦理的视角解读正义伦理文献标识码:A一、正义伦理的探寻正义即“公正”、“符合道德”,是一种“变化中的德性概念”。
[1] 它最一般的含义指给予人们应得的待遇或赏罚,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
麦金太尔认为,正义是给每个人――包括给予者本人――应得的本分。
“正义”作为一种道德法,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按同一原则或标准对待处于相同情况的人与事,即通常所说的“一视同仁”,隐含“平等”之意; 二是指所得的与所付出的相称或相适应,即所谓“得所当得”,隐含“均衡、相称”之意。
基督教时期,自然正义论主张正义起源于自然法,正义就包括在自然法之中。
功利主义正义学派以自然的事物如快乐、幸福来定义道德价值、道德的善,来寻求人类的道德行为规范,认为“正当”是依赖于“好”的:凡是能促进“好的生活”的行为和准则都是正当的,反之则是不正当的。
契约论正义学派认为正义来源于契约,实际上是人的理性立法,意志自律。
20 世纪初,摩尔从语言分析的进路开创了元伦理学,力图寻求清楚明白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语言的表达。
20 世纪60、70 年代英美伦理学界出现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现象,1971 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是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探究之风重现的标志。
罗尔斯把康德的普遍道德规范自律的理念转换为社会正义制度的实践约束。
他提出了两个基本正义原则,作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之正义安排的基础。
他说:“社会正义原则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合作体系中的主要的社会制度安排。
” [2] 他对两个原则的陈述是:其一,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即所谓“平等自由原则”。
其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 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即差别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
罗尔斯将伦理学的主题放在个人权利与社会公正、正当合理与公正秩序等近代西方伦理学的基本范畴的探究上,其正义的社会理想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推崇的自由价值观。
浅议麦金太尔的权利观——从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着手摘要:麦金太尔是社群主义思想的先锋之一。
他的社群主义思想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指出其错误之处,并试图回到亚里士多德重建善的社会共同体,从而解决自由主义所造成的现实问题。
麦金太尔的权利观倡导社群优先,集体主义,这必将对我国人民权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麦金太尔;权利;社群;新自由主义权利的概念是西方政治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麦金太尔的权利概念是与“善”密切联系的。
超越功利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学派主张“权利优先论”,以麦金太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思想学派则是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权利优先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作为上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麦金太尔旗帜鲜明的提出“善优先于权利”,主张重返亚里士多德式的社群共同体。
本文尝试分析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从而用社群主义的权利观解决目前西方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并试图找出其对我们的相关启示。
一、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麦金太尔在社群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从而树立了自己的权利观。
1.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批判之一:否定其“权利优先论”自罗尔斯的《正义论》伊始,“权利优先论”开始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哲学一贯的主张。
“这些新自由主义者在具体的观点上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即强调个人权利压倒一切的优先性,把个人权利而不是功利作为问题的出发点。
”[1]23在这种思想笼罩之下,社会的共识是权利优先于善。
因此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的理念充斥着西方社会,他们主张社会只是为个人的存在而存在,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而已。
他们普遍强调个人权利,同时将这些权利看成是先验的,绝对的。
针对这点麦金太尔提出:个人是作为社群的一员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们生活在社群之中,基于共同目的构成了社群的生活方式,而正是社群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善。
一些对罗尔斯的批评——德沃金、麦金太尔罗尔斯所作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综合,即如上述我们说过的,他试图结合自由与平等,调和其间的冲突,想在不损害自由的前提下尽量达到经济利益分配的平等,在不”损有余”的前提下达到”补不足”.罗尔斯不是处在一个极端(或者说,他与诺齐克客观上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是由某种社会条件造成的),而诺齐克倒是处在一个极端,即强调自由权利的极端,虽然可以说无政府主义者比诺齐克走得更远,但他们对政治权力的彻底否定实际上使他们趋于脱离社会政治哲学的领域。
考察无政府主义就意味着要进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一个不只是政治社会的价值和伦理,而是一般人类价值和伦理的领域。
罗尔斯的理论已如前述,我们现转而看看另外的综合尝试和对这类尝试的评论。
在政治哲学领域内,牛津大学教授德沃金(Dworkin)常被认为是与罗尔斯、诺齐克鼎足而三的人物,他的《认真对待权利》(1977)一书对英美政治法律哲学影响很大。
德沃金认为,罗尔斯隐藏在契约论据之后的深层理论仍是一种权利理论,这种权利不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个人权利,不可能是指向特定个人目标的权利,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权利,这种抽象权利看起来像是一种对自由的纯粹权利,但实际上不然。
在德沃金看来,并无一种对自由的抽象权利(No right to liberty),虽然有对各种自由的具体权利。
在政治理论中,平等是比自由更抽象、更一般、更具体的概念,可以从平等演绎出自由,却不能从自由演绎出平等,当然,平等的概念是含糊的,德沃金认为他所理解的平等是一种权利(即基本自由权利)的平等,是个人要求治理者平等关怀和尊重的权利。
德沃金指出,罗尔斯”公正的正义”理论的基础实际上是一种所有人作为道德人——作为能作出人生的合理计划和拥有正义感的人——而拥有的平等权利,因为,在罗尔斯那里,平等、关怀和尊重权利不是契约结果而是进入原初状态的先决条件,既不止是体现在第一正义原则的平等自由权利中,而且是体现在原初状态中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这一基本假设之中,平等尊重和关怀权利是来自作为道德人存在的,与动物相区别的人本身。
2008年第5期(总第111期)福建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Administration Ins titute No.5,2008G ener al N o.111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救治)))迈克尔#桑德尔的正义理论高信奇(南京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01)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对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道义论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中建构起/内在于善0的正义理论。
内在于善的正义理论力倡:建基于善的正义并非优先于善,在社会诸美德词典式排序中也非占据首要位置,这种正义理论的哲学人类学基础是构成性或主体间、主体内的自我观,社会正义的分配原则只能是以社群为道德基础的差异原则。
关键词:正义首要性;自我;基于善的正义;正义原则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08)03005705收稿日期:20080505作者简介:高信奇(1972),男,安徽全椒人,南京行政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社群主义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在对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
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是社群主义者共同批驳的靶子,这些社群主义者各自援用不同的思想资源,从不同视界对新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发起攻击,形成了合围之势。
麦金太尔诉诸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倡导德性正义,沃尔泽诉诸文化多元主义构建了多元正义,泰勒得益于黑格尔的整体主义思想提出了承认政治的正义理论,而社群主义少帅桑德尔则借助黑格尔主义的历史思想和后现象学主体间性的哲学资源从较为抽象的哲学层面主张一种基于善的正义观或/内在于善0的正义理论。
一、对社会正义首要性的质疑当代道义论自由主义的主帅罗尔斯在其扛鼎之作5正义论6的开篇写下了自由主义理论宣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0。
[1]这一宣言强烈地主张:正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并在所有的政治价值和道德理想的词典式排序中永远处于首要的、压倒性的位置。
《公正》-精读目录Day 1 利益·自由·德性№.1 导读人生而在世,总有几个亘古难题。
除了“我从哪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些被玩烂的梗,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又给大家提了一个永远回答不好、就算回答好也做不好的问题——什么是公正?怎样做事才是正确的?事实上,越是难回答的问题往往越有价值。
既然回答不出上述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掰开它,慢慢分析所谓的“公正”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被糊里糊涂的乌合之众传承下去的。
本书从伦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入手,用生动的事例讲解不同的理论,以期辨明公正存在的基础,公正的原则等问题。
对于本书的阅读,希望你能够有耐心。
法哲分析总是注重逻辑的,道德分析也不例外。
那么相比其他书籍,我们总是偏于枯燥冗杂,需要耐心读下去。
№.2 法律与道德今日导读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试着问自己,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不公正?你在最近的新闻里看到过觉得不公正的事吗?在中国,不满1 4岁的人犯罪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是公正的吗?高考加分政策是公正的吗?2004年,“查理”飓风在席卷美国海岸的同时,也在拷问商人们的良心。
在灾害地区,日常用品的价格攀升了十倍以上;受灾群众还没有从失去家园的悲痛中苏醒过来,就被利欲熏心的商人打了耳光。
从道德的角度来讲,“企图利用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发财是不对的”。
愤怒的群众纷纷抗议,希望有关部门进行监管,或者在立法或判决中大力惩戒这些商人。
但在立法或判决中,政府会不会考虑到群众的心情呢?其实未必。
所谓“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作为商人,法律没有禁止他们这种提高服务价格的行为,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借用这样的机会牟利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禁止自由买卖,因此在中国做生意,一不小心就会因为“投机倒把”被抓进监狱,这样具有时代特色的罪名,简直像极了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
改革开放后,投机倒把罪名被取消,于是再也没有谁因为正当的买卖而被判刑,再高的利润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果。
自由、平等与社会正义的比较性视角──以罗尔斯、诺齐克和哈耶克三人为例的考察正如麦金太尔(MacIntyre)在《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一书标题中很有象征性所发问的“谁之正义”那样,“正义”观念一直是在人们诸种不同甚至是对峙的立场和解释中展开的。
单就西方传统来说,就足以能够提供这一立论的充分根据。
麦金太尔对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或传统“叙述”表明,“存在着多种正义而不是一种正义”。
这在本文将要讨论的罗尔斯(Rawls )、诺齐克(Nozick)和哈耶克(Hayek)这三位人物的“正义”观中,也很容易得到印证。
实际上,歧见或歧异性不只表现在“正义”上,本文将涉及到的自由和平等,照样或更有甚地展示着歧异性。
揭示这种现象会不时地提醒我们不能对任何观念作“简单化”处理,并促使我们关注观念的“历史”和“传统”叙述方式。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仍然是消极的。
因为,在此视角之下,观念“除了”歧异性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之外,就难以显示出“共同性”、“可公度性”,难以显示出观念逼近“合理性”解释的进展。
为了把展示观念的歧异性变成一种更积极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寻求观念中所涵盖的“公分母”,寻求观念解释的“合理性”程度以及进一步的可能性。
麦金太尔在探讨“诸种对立的正义”中,就带有这种意识:“承认探究传统的多样性,并承认每一种探究传统都带有它自身特殊的合理证明样式,并不蕴涵各种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传统之间的差异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
他们怎样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是一个只有在预先理解了这些传统业已获得的本性之后才能理解的问题。
从合理探究传统的立场来看,多样性的问题是不会取消的,但可以用一种使其成为合理解决的方式将之转化。
”[1]本文的中心是比较性地检讨一下罗尔斯、诺齐克和哈耶克这三位非常有影响力人物的正义观以及他们对自由和平等所作出的安排,并作出适度的评估和稍微的引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