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山森林公园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8.00 KB
- 文档页数:17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案例分析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的宣传、湿地功能的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风景名胜:一、西溪湿地的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喜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
西溪湿地的景观资源: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还有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
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在空间布局上,西溪有“三区、一廊、三带”。
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始建于1958年,于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正式建园。
公园地处哈牡高速公路距哈尔滨市87公里处,东去89公里即是2009年大冬会主赛场亚布力滑雪场,由省会哈尔滨、玉泉北方森林动物园、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亚布力滑雪场,构成了黑龙江最负盛名的“北国旅游黄金线”。
公园面积275平方公里,属典型天然次生林区,资源丰沛,各种植物愈千种,各种动物和鸟类数百种。
园内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公园标志性地貌帽儿山,海拔808米,峰型奇特、雄伟壮观,是哈尔滨地域内最高峰。
主峰下的阿什河清澈透底、鱼虾嬉戏。
抗日英雄赵尚志曾经在此抗击侵华日军,传说中“北方道”在此得道,其成仙前居住的老道洞就在帽儿山上。
同时在此可以追朔松花江一级支流阿什河的源头,是金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集民族文化、森林文化、地域文化于一体,尤其作为全国最大的高等教育实践基地和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基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会展培训、拓展实训和生态旅游的首选。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便利地交通设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帽儿山风景区山上生长着各种松树,榆树,杨树及各种灌木。
栖息着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
在茂密的草地上,生长着各种蘑菇。
帽儿山林地交通方便,林中公路上来往于演技和龙井的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帽儿山是布而哈通河与海兰江的天然观览台。
从主峰向东北远眺,延吉盆地尽收眼底;向南俯瞰,悠闲流淌的海兰江银练般地镶嵌在遍地稻花香的海兰江平原上。
在夏日阳光照射下,大片大片的水田泛着白光,水雾蒸腾,中间白色的延—龙公路似一条白带飘舞,宛如一幅幅山水油画;向西仰视,果树成行,梨花飘香,远处的马鞍山双峰清晰可见;向东眺望,层林尽染,郁郁葱葱。
真可谓一首革命老歌“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
论城郊型森林公园案例解析——以《中山市丫髻山森林公园》为例摘要: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化进行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
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之增加,因此“假日公园”就成为了人们休闲与旅游的需要方向,此时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地或者山丘就成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环境,而公园则是有计划的人工参与建设的休闲场所。
可见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自然环境人为改造的产物,其突出的功能是绿色生态与旅游休闲。
关键词:丫髻山;古宥水库;“动感森林”;森林探险”一、引言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化进行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
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之增加,因此“假日公园”就成为了人们休闲与旅游的需要方向,此时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地或者山丘就成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环境,而公园则是有计划的人工参与建设的休闲场所。
可见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自然环境人为改造的产物,其突出的功能是绿色生态与旅游休闲。
二、项目概述丫髻山位于神湾镇东部,站在山顶可眺望珠海斗门将神湾镇全镇景观尽收眼底。
公园内部有一处水库—古宥水库,是一座以供水(防咸潮)为主、防洪为辅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丫髻山还是五桂山游击队的活动地之一。
站在丫髻山最高处向西可俯视镇区全貌,相隔西江可眺望珠海斗门,景观视线极佳。
丫髻山山顶附近,一处有着村民号称的“观音石”比较灵验,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前来求拜的人群。
三、设计理念在2010年由中山市林业局委托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中山市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已确定了公园的发展方向为:以“动感森林”和“探险乐园”为主题,以“森林探险”和“户外运动”为发展定位,利用公园地形特点,重点展开登山、攀岩、溯溪运动、森林野营和丛林探险等形式的旅游活动。
见总图:总平面图四、总体布局丫髻山森林公园将打造成为中山市的一处“动感森林公园”。
在规划中森林公园共分为4片区:1.入口管理区、2.含氧娱乐区、3.登山探险区、4.科普探索区,见下表:1.入口管理区:入口管理区占地6.7公顷,以入口管理建筑为主。
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赖丽萍(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523660)摘要:随着社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活动。
目前。
我国较为受到重视的就有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两种森林经济发展模式,但目前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提出改善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旅游;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22-0228-01引言由于大部分森林公园在前期发展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划,所以在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导致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也导致森林生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因此,为改善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森林旅游进行了探讨。
1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相对于地区的建设来说并不是首要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的资金并不充足。
由于投入资金匮乏,导致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在建设时,基础设施过于落后,无法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效果,游客吸引度也相对较低,所以无法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也就导致了森林公园无法受到相应的重视。
其次是森林公园建设不合理。
由于对当地森林的认识不足,所以在进行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无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森林公园不能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优质高效且吸引人参与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
2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中问题的解决策略2.1加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合理开发和建设针对森林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是有效构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重要方式,也是能够有效改善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
问题导向型的森林旅游规划浅析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旅游运营网旅游景观设计网 创意建筑设计网旅游投融资网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运营网 问题导向型的森林旅游规划浅析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摘要:绿维森林与养生地产中心是全国森林旅游专业规划的先行者,是旅游规划行业中唯一的专营森林旅游开发研究的实体机构。
中心成立的几年来,我们不断和国内众多的森林公园管理者打交道,为他们提供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和设计的咨询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目前国内森林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的开发与管理中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差、缺乏土地指标、资源品质较平、管理体制障碍等诸多问题。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本着“创意大森林,运营绿资产”的经营理念,采用问题导向型的规划思想,切实解决了大量客户关心的问题,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下面,我们将结合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做好森林公园类景区的旅游规划。
1、基础设施问题(1)问题剖析:很多森林公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区位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
(2)目标导向:如何使景区管理者花最少的钱,最大程度的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3)解决方案:“上争下取、外引内联”上争:通过编制策划和规划方案,向上吸引政府长官的眼球,引起他们对本项目的重视,并通过申报立项流程,争取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下取:充分调动景区原住民的积极性,让老百姓看到开发旅游为其带来的好处,考虑他们在未来景区发展格局中的利益共享,从而说服原住民以社区或村委会的名义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捐资。
外引:紧密对接大区域的交通规划,与离其最近的已建或待建的大交通线路进行充分衔接,通过报批高速互通、修建支路等方式融入区域交通网络格局中。
临潼区旅游现状分析及思考近年来,临潼区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点,充分发挥历史悠久、人文自然资源雄厚等优势,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以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为核心,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增强自身旅游竞争力,实现了由小景点向大景区、小产业向大体系的转变,基本形成了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骊山风景名胜区四大核心区域的发展格局。
全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大步迈进,为优化全区经济产业格局、推动全区经济新的腾飞,探索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临潼区旅游资源状况临潼区地处西安以东约20里,南依秦岭,北面渭河,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神话、历史、爱情、政治相互交融,秦的雄厚与唐的大气相辅相成,形成了临潼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是世界名胜之地,中外游客旅游的首选。
临潼旅游资源丰富,“文物甲天下”,有量大、类多、质高、系统的特点。
区内共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7处,文物点达500余处。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池为5A级旅游景区,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丽山园为4A级旅游景区,A级以上旅游景点还有临潼博物馆、鸿门坂博物馆、扁鹊纪念馆等。
临潼区先后荣获“中国御温泉之都”“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城区”“陕西省旅游强区”等荣誉称号。
随着临潼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在全区经济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全区支柱型产业。
二、临潼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临潼旅游产业呈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各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全区坚持文化先导、品牌塑造、生态优良、服务优质的旅游发展理念,围绕“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品牌,依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唐华清宫、骊山自然生态与人文综合区、渭河亲水生态带四大旅游板块,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逐步形成了融合互补的旅游大格局。
三、临潼旅游业的主要特点1、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较快。
六麓山景区的景观生态功能分析1、麓山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介绍景观生态系统的特征可分四方面考察:一是空间形态,二是空间异质组合,三是发生过程,四是生态功能。
而生态功能具有抽象和可推断意义,主要反映系统内在综合性,难以直接观察。
岳麓山景观生态系统一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内部各种流的关联机制和形式,其二是对环境的服务内容。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反应。
岳麓山景观生态系统由多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成的。
不同系统类型,具有相异的内部结构,功能自然不同。
2、麓山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内容麓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的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及创造物种繁殖和赖以生存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
岳麓山景区的这些生态系统功能表现了一定生产与消费价值,而正是这些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使得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这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所在。
生物系统服务项目一览表如下图所示。
生态系统服务项目表 (Costanza et al.,1997)3、 麓山生态功能分析结果与建议根据以上对岳麓山景观生态功能分析的结果及影响景区资源开发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一步开发应考虑以下几点:1)景观开发的侧重点。
根据各景区的特点,景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挖掘具有各景区特色的景观资源。
麓山景区、橘洲景区人文资源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具有较高的景观开发价值,可重视进一步开发人文景观资源。
天马山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自然植被资源丰富,水体质量较好,可侧重开发自然景观资源,尤其是植被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景观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台地透绿在森林公园中的应用例析1项目概况丽水万象山公园南线透绿工程是改善万象山面貌、凝聚城市记忆的重点项目,该工程设计由杭州易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于2010年完成,施工招标于2012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于2014年9月顺利通过。
万象山公园南线透绿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12770平方米,总投资670万元,实建绿地面积10992平方米,园路铺装2359平方米。
本工程设计主要围绕“台地”和“透绿”两大主题做文章,台地挡墙材料主要采纳老石板、浆砌块石等,并种植爬藤类植物;踏步材料为斧凿面老石板;雕塑则以万象山和丽水文化题材来表现,主要以石雕为主;平台铺地材料主要采纳青石、老石板等;软景方面除华东地区乡土树种外,大胆推广丽水“市树市花”的种植,栽植红豆杉林和品种杜鹃观赏区,配合近景的观赏大草坪,突出了南线透绿项目的休闲、游赏特点,显著提升了万象山公园的城市形象和品质。
2台地透绿的起源与应用2.1国外台地透绿设计的起源意大利台地园林在继承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台层、形成中轴、加深进深等方法构建了基础布局,其造景元素可谓是欧洲园林发展的源头[1]。
园地顺山势辟成独立的多台层,无贯穿中轴线。
建筑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风格保留中世纪的痕迹。
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形式簡洁。
绿丛植坛是常见装饰,多设在下层台地上[2]。
富有节奏层次的布局,小品、挡墙、园路、植物景观四大要素的精心处理,都促成了自然美和人工美在园林中的平衡,使台地透绿工程成为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过渡。
2.2台地透绿工程的元素应用在基地西侧保留了丽水市历史博物馆老馆,位于上山台阶的中间开阔处,作为控制公园西侧的主体建筑,在基地东侧则恢复重建了基督教堂,形成东西呼应、中西合璧之势,除主建筑外,同时也设有景亭、绿廊、壁刻石雕等,尤其在桥头的台地上,设置飞檐六角亭,既可遮阳闲坐,又便于眺望瓯江风景。
万象山公园台地透绿中除市树红豆杉和市花杜鹃以外,大乔类主要有枫香、银杏、朴树、香樟、雪松、桂花、竹类等,小乔类主要有二乔玉兰、日本樱花、西符海棠、紫荆、木槿、花石榴、木绣球等,灌木类主要有珊瑚树、海桐、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金森女贞、红花继木、紫叶小檗等。
例谈山体综合保护与景观园林设计1.现状条件分析1.1项目概况临平山综合保护工程约249.57公顷范围内做详细方案设计,其中临平山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区域土地总面积390239平方米。
临平山综合保护工程沿山脊部分约84467平方米已经改造整治完毕,不计入临平山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范围,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动物角、童苑、少体校周边地块、北入口及蒙古包周边,杭州市余杭区委党校北侧山体绿化,东来阁周边绿化、邱山别居、断岭残雪景区、环山主要游步道、公园北侧下山车行道以及道路两侧山体景观修复。
充分挖掘和利用临平山的人文景观内涵和自然资源,以表现临平山及临平历史文化为主题,将临平山公园定性为:以延续临平山及临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宗旨,以休憩、生态保护、植物科普教育为主,具有山地公园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1.2现状存在问题与设计对策存在问题:——山上自然景观一般,人文景观太少,对游客缺少较强的吸引力。
——山体上部植被简单,以针叶树和灌木丛为主,林相单一。
——山脚处、坞处被多家单位分割,上山交通不便,缺少对外联系的出入口,多处开山宕口也阻挡了上山的便利性。
——山上坡度较陡,游步道难以组织。
——周边用地性质复杂,环境杂乱,鸟瞰效果不佳。
规划对策:——深挖历史,尽可能恢复文献上记载的景点。
恢复有重要价值的安隐寺,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恢复临平山上景点,增加场地的文化内涵。
——结合景点和游线组织,尽可能改造单一林相,丰富临平山自然景观,增加自然景观的吸引力。
——解决上山出入口,根据现状道路,有限拆除少量房屋,扩大绿地,便捷联系山体和城市。
——合理选择线路,组织山上游览线。
2.总体布局与景物设计规划结构:山脊一线、山腰一环、山麓五片、山间数点山脊一线:目前的公园建设主要集中在山脊东部一线,为临平山的精华所在。
拓展西部山脊景观,使脊上景点连成一线,成为游览主轴,并丰富临平山的山体轮廓线。
山腰一环:沿主峰山腰部位组织一条环形游览线,沿游览线安排若干景点和服务设施。
小学地理地形评价案例分析地形评价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球上的各种地形特征。
在小学地理教育中,地形评价也被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地貌,并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地形评价案例分析,说明小学地形评价的重要性。
案例: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某省某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该市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该公园的地形特征丰富多样,包括山脉、丘陵、河流、湖泊等。
下面将以该公园的地形特征为例,对其进行评价。
1. 山脉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分布有一条绵延的山脉,海拔高度在500米至2000米之间变化。
这些山脉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此外,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山脉上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各不相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2. 丘陵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中还分布有一些丘陵地形,海拔相对较低,平均高度在100米至500米之间。
丘陵地形地势起伏,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这些丘陵地区大多被农田所占据,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产区域。
3. 河流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几条重要的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X江。
这些河流穿越了整个公园,并为公园内的动物和植物提供了水源。
此外,河流还为游客提供了观光和娱乐的场所,是公园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4. 湖泊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中还有一些湖泊,其中最大的是Y湖,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湖泊周围的景色秀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湖泊水质清澈,富含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水源。
通过以上对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具有丰富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丘陵、河流和湖泊等多样性地貌。
这些地形特征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了保护,也为人们的旅游观光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小学地理教育中,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形的多样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论述现代城市中森林公园方案设计——以深圳松子坑森林公园为例摘要:森林公园是指由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为构成要素,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游玩,进行健身活动或科研活动、教育活动的地域。
森林公园不仅促进了当地人们或游客们的身心健康,还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想发挥城市中森林公园的主要功能,就必须重视森林公园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森林公园;方案设计;松子坑森林公园1.森林公园概述森林公园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
天然公园保管有自然景观。
森林公园除保护森林景色自然特征外,并根据造园要求适当加以整顿布置。
公园内的森林,普通只采用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不进行主伐。
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
2.现代城市森林公园方案设计要点2.1立足选址、科学分析,拟定规划着眼点在设计森林公园规划方案之前,需要对建设森林公园的选址进行了解,然后对其进行全面地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设计规划的重点。
在拟定规划之前,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员应该到公园建设厂址中开展场地调研工作,在调研结果出来之后,需要应用定性和定量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风景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和类别划分。
在评价方法中,将风景资源分为了五类,分别是水文资源、天象资源、地文资源、人文资源以及生物资源。
每类资源中又分别包括了六个评价因子,可以根据评价因子所具有的重要性来确定资源的评分。
当评分结果出来之后,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员可以从结果中找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中所具有的优势,进而可以确定规划的着眼点,从而合理的开展设计工作。
2.2总体保护、有限开发,寻找效益平衡点在设计森林公园规划方案的时候,要对其总体进行保护,有限度的进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不破坏森林资源。
因此,在设计中要将总体保护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