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项目1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8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课程代码:100103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 32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数、物理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殳企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有所了解;并介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成果以及最新采用的技术。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制动系统的最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通过对各种零部件结构的介绍,初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最新技术。
习题课课程内容讲课实验课程设计上机小计讨论课制动的基本概念 2 2 制动的基础理论 4 6 动力制动系统 4 10 制动供气系统2 12 制动控制系统 4 16 基础制动装置 2 18 防滑原理和防滑控制 2 20 轨道车辆的制动计算 4 24 北京地铁SD型数字式电4 28 气指令制动控制系统上海地铁KNORR公司4 32 模拟式电气指令制动控制系统共计 32通过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属于一门专业课程。
2.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制动理论和制动控制系统。
3.有关课程考核问题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核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原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能量回收技术,在车辆制动时能够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起来,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再生制动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延长制动系统寿命,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和储能装置实现的。
在车辆制动时,电动机将充当发电机的角色,通过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送入储能装置中储存起来。
当车辆需要加速时,储能装置释放储存的电能,供给电动机驱动车辆运行,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再生制动技术主要分为静止再生制动和行车再生制动两种。
静止再生制动是指车辆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通过电动机将制动时产生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装置中。
行车再生制动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电动机将制动时产生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装置中。
这两种再生制动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能量利用率和系统效率。
再生制动技术的实现需要配合完善的控制系统和储能装置。
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和电能的转换,确保再生制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储能装置则能够有效地存储再生制动产生的电能,并在车辆需要加速时释放能量,为车辆提供动力。
再生制动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节能性能,还能改善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通过再生制动技术,车辆制动时会更加平稳,减少制动过程中的冲击和噪音,提高乘车舒适度。
而且再生制动技术还能延长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再生制动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采用再生制动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出行。
再生制动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必备技术,它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关键技术分析地铁车辆制动系统是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控制车辆的减速和停车。
随着地铁行业的不断发展,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
本文将对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地铁运行安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一、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地铁车辆制动系统是通过控制车辆的制动力来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车,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动器对车轮进行制动,从而达到减速和停车的目的。
一般来说,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包括空气制动、电磁制动和液压制动等多种类型。
1. 制动器技术制动器是地铁车辆制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制动效果。
目前,地铁车辆制动器主要有气动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和液压制动器等多种类型。
气动制动器是利用气压来传递制动力,从而实现车辆的制动。
其优点是制动力大、响应速度快,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气压的稳定,且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制动控制技术是地铁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另一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制动的平稳、精准和安全。
目前,地铁车辆制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制动控制、防抱死制动和电子制动等。
智能制动控制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对车辆的制动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制动的精准和平稳。
其主要优点是提高了制动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能够减少制动部件的磨损和故障。
防抱死制动是通过对车轮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时调整制动力,从而防止车轮因制动过度而发生抱死现象,保证车辆制动的稳定和安全。
其主要优点是有效防止了车轮抱死现象,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随着地铁行业的不断发展,地铁车辆制动系统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
未来,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未来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将更加注重制动的精准性和平稳性,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车辆制动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车辆制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2. 智能化制动控制技术未来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将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引入先进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实现对制动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制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635学时数:84 学分:5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培养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司机、列车检修员等技术工种,主要从事城轨交通列车维修,紧急故障处理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制动控制部分、制动执行部分与各类型制动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检修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结构认知与操作技能为核心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比如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二次冷却器、停放制动器等重要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课程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制动控制部分、制动执行部分与各类型制动模式。
在组织教学内容上,整个教学过程以课程讲解和实操训练相结合为主,也着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对车辆制动系统结构的了解,为日后学习深入的制动系统检修技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动概述随着城市化的进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制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保证乘客的安全和乘坐的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动的概述进行论述。
一、制动系统的概念与分类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制动系统起到了控制列车速度和停车的作用。
它由制动装置、制动操纵装置和制动电气设备组成。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可以分为摩擦制动系统和电力制动系统。
1. 摩擦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是制动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它通过摩擦片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制动力,从而减速列车并将其停下来。
这种制动系统具有制动力大、反应灵敏等特点。
2. 电力制动系统电力制动系统利用电能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辅助冷却系统散热。
这种制动系统具有制动效果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点。
二、制动原理与工作过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制动原理和工作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操纵员通过制动操纵装置发出制动指令。
对于摩擦制动系统,指令将通过操作机械装置将摩擦片压紧车轮,从而产生摩擦力。
对于电力制动系统,指令将通过控制电路将电能传送到电制动单元,产生电磁力。
其次,制动装置根据指令产生的力对车轮施加制动力。
通过摩擦或电磁力的作用,制动装置将车轮逐渐减速,从而逐渐减小列车的速度。
最后,列车根据制动装置施加的制动力来减速和停车。
当制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列车将完全停止。
同时,制动系统需要确保列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三、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动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革新。
以下是一些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1. 精准控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动系统需要具备精准的控制能力,以确保列车在不同情况下的减速和停车。
这包括根据列车负载的变化、不同天气条件和路面状态等因素进行制动力的调整。
2. 节能环保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动系统应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发展概述1引言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经过6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六次客运大提速和重载货运技术的提高,我国机车、客车、货车、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等轨道车辆制动技术在许多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高速和重载货运等制动技术方面,部分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还没有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我国轨道车辆制动技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2 机车车辆制动技术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机车车辆一直采用符合AAR标准的制动机。
解放初期,我国机车车辆制动机沿用解放前所采用的美国制动机,即机车采用单端操纵的ET-6型制动机,客车采用L型制动机,货车采用K制动机,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机车由ET-6型演变成适应双端操纵的EL-14型制动机,并开始在电力、内燃机车上装用。
由于这两种机车制动机在结构上存在固有缺点,到20世纪80年代逐步淘汰。
为了克服ET-6、EL-14机车制动机制动和缓解波速慢、其金属研磨件难以维护等缺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相继研制成功JZ-7型内燃机车制动机和DK-1型电力机车制动机,这两种制动机能够客货车兼用,在结构上取消了研磨件,并设置了过充性能,到目前为止仍为我国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主型制动机。
在L型和K型制动机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客车GL型、货车GK型制动机,这两种制动机均采用二压力直接作用式三通阀,为金属、胀圈结构形式,制动、缓解波速较低,使用维护不便。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分别研制成功二压力间接作用式的104型客车制动机和103型货车制动机、三压力结构的F8型客车制动机,前两种制动机采用橡胶膜板、滑阀结构,后一种制动机采用膜板、柱塞结构,制动、缓解波速得到较大提升,使用维护较为方便。
90年代为解决万吨运煤列车的制动问题,研制了120型货车制动机,使我国货车制动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1. 背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车辆制动系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2. 制动系统的原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施加力量来减速或停止车辆运动。
在制动系统中,力量通常是由制动装置产生的。
制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2.1 机械制动力机械制动力是通过机械装置施加力来产生的。
常见的机械制动装置有摩擦制动器和齿轮制动器。
摩擦制动器通过增加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制动力,而齿轮制动器则通过齿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产生制动力。
2.2 液压制动力液压制动力是通过液压装置施加压力来产生的。
液压制动系统由液压液、液压泵、液压缸和制动器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液压泵将液压液送入液压缸中,产生压力,将制动器施加在车轮上,实现制动功能。
2.3 电子制动力电子制动力是通过电子装置生成电信号来产生的。
电子制动系统使用信号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的速度和制动需求,并将信号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控制电动机或电磁阀产生制动力。
3. 制动系统的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件:3.1 制动器制动器是车辆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制动力并将其传递到车轮上。
常见的制动器包括摩擦制动器、齿轮制动器和电子制动器。
3.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车辆的制动需求,并控制制动器的工作。
控制系统可以是机械、液压或电子控制系统,具体取决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类型和设计。
3.3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供电系统、供油系统和供气系统等。
供电系统为制动器和控制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供油系统为液压制动系统提供液压液,供气系统为空气制动系统提供压力。
3.4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用于检测车辆的制动状态和性能。
通常包括制动压力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和制动温度传感器等。
城规车辆制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类型及其功能。
3. 学生能够了解制动系统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制动原理分析实际制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制动系统图示,识别并描述各个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对制动系统的优劣进行初步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制动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制动系统在保障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规车辆制动技术,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原理- 制动基本概念- 制动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在城轨交通中的作用2. 制动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制动系统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制动设备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制动系统图示解析3. 制动系统关键参数计算与性能评价- 制动力的计算方法- 制动距离的计算与影响因素-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及方法4. 制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及策略- 制动系统优化改进措施5. 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选取典型城轨交通制动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经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城规车辆制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为提高制动系统性能和保障交通安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