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19课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41
博雅汉语初级篇教案教案标题:博雅汉语初级篇教案教学目标:1. 将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升到初级阶段,能够进行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和简单交流。
2. 增强学生对汉语语音、汉字和基本语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Pinyin拼音系统和基本的声调规律。
2.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笔画顺序。
3. 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包括问候、自我介绍、购物、问路等。
4. 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词语搭配、时态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拼音系统和基本语音规律1. 通过多媒体展示拼音系统和声调规律,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2. 练习拼读汉字和拼音,加强学生对基本声调的认知。
3. 运用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动力。
第二课: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笔画顺序1. 引导学生认识基本汉字的构造规律,包括横、竖、撇、捺等笔画。
2. 演示汉字书写的正确笔画顺序,帮助学生准确书写汉字。
3. 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人、大、小、山等,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课: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1. 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例如问候语、自我介绍等。
2. 模仿对话,角色扮演和情境任务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 通过听力练习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购物、问路等实用对话。
第四课:基本的语法知识1. 教授基本句型和句子结构,如主谓结构、疑问句、否定句等。
2. 引导学生学习常用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如时间词、动词、形容词等。
3. 运用练习题和作文等方式巩固语法知识的掌握。
教学评估:1. 通过口语表达和对话练习,检查学生的发音和语法应用能力。
2. 利用听力理解和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语法知识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等。
2. Pinyin拼音表和汉字书写范例。
3. 课本和参考教材,如《博雅汉语初级篇》等。
4.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博雅汉语》教案一、第一章:汉语拼音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拼读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练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知识。
通过发音练习和拼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发音和拼读能力。
二、第二章:基础汉字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础汉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
2.2 教学内容:一些常用的基础汉字,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
通过阅读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三、第三章:简单句子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简单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培养学生正确构造简单句子并进行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简单句子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常用的连词和连接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简单句子的基本结构。
通过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第四章:日常会话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日常用语进行对话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话题和场景,如问候、介绍、道别等。
常用的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
4.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和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第五章:文化常识介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常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风俗、饮食等。
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常识。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常识。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教案教案标题: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和音节结构。
2. 学习认读和书写汉字的基本技巧。
3. 学习基本的日常用语和问候语。
4.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汉语拼音的学习和掌握。
2. 基本汉字的认读和书写。
3. 日常用语和问候语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汉字的书写技巧和笔画顺序。
2. 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和音调。
3. 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具:汉字练习册、拼音卡片等。
4. 学生学习材料:课本、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 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介绍,热身活动。
2. 拼音学习(15分钟)- 介绍汉语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和音节结构。
- 播放拼音发音示范视频,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 分发拼音卡片,让学生进行拼音练习。
3. 汉字学习(20分钟)- 介绍基本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技巧。
- 演示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跟写。
- 分发汉字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4. 日常用语学习(15分钟)- 教授常用的日常用语和问候语,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 播放对话示范视频,让学生听懂并模仿对话。
- 分组练习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拼音、汉字和日常用语的练习。
-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6. 总结与反馈(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建议学生使用学习APP或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3. 组织学生参加汉语角或汉语比赛,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第19课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货币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够读准动词重叠后的发音。
3 •复练四声和词重音。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货币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够读准动词重叠后的发音。
3 •复练四声和词重音。
三、课型:汉语听力课四、教学方法: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课后练习第三题:听后填空。
检查方式:听写。
二、讲练新课组织教学:复习综合课第十九课内容,师生互动。
老师用PPT展示三幅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两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三个人来教室上课。
然后找学生一个问一个答,练习连动句的表述。
复习结束后老师边做动作边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95页,我们来学习第十九课。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听力理解练习】第一题:听后快速回答问题。
方法过程:1、播放录咅。
2、播放完一个问题,找一个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3、回答方式:抢答。
4、其他学生重复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
5、老师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方法过程:1、让学生自己阅读题屮的文字,学生不懂的汉字老师及时讲解。
3、老师将学生分成卩L|组。
4、播放录咅,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选出听到的答案。
5、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答案。
6、老师将每组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7、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并看哪组对的多。
8、老师讲解学生没有选对的题目,播放录音,全班复述听到的内容。
第三题:听对话,判断正误方法过程:1、找学生阅读选项,扫清障碍。
2、老师讲解答题方法:结合题T,边听边记要点知识。
3、播放录音。
4、找学生说出题干正误。
5、老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6、讲解学生有问题的选项。
讲解方式:播放录音,学生逐句复述,老师整理有用信息。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你在做什么?”和“谁给谁什么。
”的区别,练习了快速提问和听对话冋答问题。
《博雅汉语》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汉语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中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汉语基础知识、日常会话、中国文化、听力练习、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际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汉语语法基础2.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型、时态、语态、量词、助词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和表达。
2.2 教学内容介绍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通过实例解析常见的词类和句型,讲解时态、语态、量词、助词等语法现象。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并通过语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汉语词汇学习3.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汉语词汇量,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汉语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词汇搭配和运用。
3.2 教学内容通过词汇卡片、词义解析、词汇练习等方式,教授汉语词汇的基本形式和用法,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和运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词汇游戏、小组讨论、词汇接龙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记忆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汉语听力训练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听懂日常汉语对话和短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听力理解和信息提取。
4.2 教学内容通过听力材料、听力练习和听力任务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包括听力预测、关键词查找、细节理解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等,提供真实的汉语听力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汉语口语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汉语对话和交流,并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演讲和表达。
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并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6.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艘小船,承载着你所有的梦想,包揽了你所有的疲惫与希望。
让我们搭乘“父爱之舟”,去看看沿途的美景,去探寻父爱的伟大!一起学课文《父爱之舟》,深深感受那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父爱之舟二、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课文链接(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2)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3.读准字音4.朗读词语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精致5.多音字6.词语释义(二)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阅读第一册第19课教案
第一课处理生词
教学目标:
1.同学们理解常用偏旁部首的意思并根据该偏旁部首进行生字
扩展。
2.理解会话内容并能表演会话内容。
3.理解和应用“便宜/合适/试试/打折”等词汇。
教学环节及内容
1.听写生词。
2.老师在黑板上列出该课的偏旁并从该课生词中找出相应的汉
字。
3.同学们说出自己理解的偏旁部首,老师给同学们补充讲解。
4.同学们分组从课后“汉字表中”迅速找出该偏旁的汉字并组
词翻译。
5.让同学们上黑板写出自己找到的汉字,并给同学们讲解。
6.同学们读会话内容并回答问题。
7.分角色背对话内容并上台表演。
8.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第二课处理短文《去哪儿买衣服》
教学目标:1.理解和记忆课文生词。
2.流利的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及内容:
1.听写课后生词。
服装/名牌/市场/买到/花
2.同学们限时阅读课文内容并完成判断题。
在文章中划出来。
3.教师领读示范读课文内容。
4.同学们流利地读出课文并回答问题。
(1)在很多大商场和名牌服装店里的衣服怎么样?
有很多名牌服装,样子好看,也很贵。
(2)在服装市场和一些小商店里的衣服怎么样?
样子也很好看,各种颜色的都有,也不太贵,还可以讨价还价。
(3)同学们,你们常常去哪儿买衣服呢?。
《现在习惯了》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的生词意思。
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能用这些词语和句式造句、回答问题或就某限定话题进行成段表达。
2.学习本课出现的新语法点,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文中出现的以前所学过的句式、语法结构等。
3.能较为流利的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词汇:习惯多已经刚才大概语法:了(1)还就才三、学时:8学时第一讲(4学时)一、复习环节1、听写上节课所学生词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重点词造句二、学习本课生词1、教师带读生词,每个生词读3遍2、逐词解释生词(简单翻译)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将生词写在黑板上(只标声调,不写拼音)4、教师带读生词(要求学生看着黑板读,脱离拼音)5、齐读生词6、请学生轮流读(每人读5个)7、将笔画较复杂的字按笔顺写在黑板上惯夜病改概岁8、详细讲解重点词汇⑴习惯(早睡早起,喝茶,坐公共汽车)你习惯中国的生活了吗?⑵(走,来,写,睡,习惯)了我昨天去图书馆了。
⑶已经(吃完了,写完了,习惯了)我已经会写很多汉字了。
⑷刚(走,来,出去,上课)我刚来他就走了。
他刚来中国,还不习惯这儿的生活。
⑸这么(早,晚,多,少)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上课?(6)才(来,写完,起床)我一般早上十点才起床。
⑺改(错字,时间)你应该把吸烟的毛病改了。
⑻大概他大概已经走了。
现在大概八点了。
9、齐读生词三、布置作业1、每个生词写一行。
2、做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讲(4课时)一、复习环节1、听写本课生词。
2、请学生完成组词组练习(题目写在黑板上)⑴习惯()()()⑵已经()()()⑶这么()()()⑷才()()()⑸()()()了⑹()()()多⑺刚()()()⑻改()()()⑼()()()长⑽大概()()()3.造句(请同学用重点词造句,并写到黑板上)⑴习惯⑵已经⑶了⑷大概⑸刚⑹才二.课文讲解1.教师带读课文(两遍)2.齐读3.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4.回答学生就课间内容提出的疑问三.语法讲解1、了(1)(用在句末,表示确定的语气)我去图书馆了。
教学重点的安排还有欠缺,如语法点“太……”,第二课时有关“太……”两种意思对比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分量。
教案设计教学对象:新西兰留学生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十九课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课题:《可以试试吗》教学目的及要求:1.要求学生理解和规范写出并运用本课出现的17个生词。
2.让学生了解汉语钱币的说法,掌握“太+adj.+了”的用法,并重点掌握本课三个语法的用法。
3.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流利的复述课文内容。
4.本课的场景是买衣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国买衣服的基本流程,并进行相应的交际性操练。
教学内容及重点:教学内容:1.生词17个;2.语法:(1)动词重叠;(2)又···又···;(3)一点儿、有(一)点儿;(4)太+adj.+了3.课文(一)、(二)。
教学重点、难点:1.下列生词的例解和扩展:深、浅、合适、种、打折;2. “太+adj.+了”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重叠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又……又……”的用法,“一点儿”和“有(一)点儿”各自的用法和区别;3.根据课文内容,练习买东西的正确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设定一定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语法规则。
2.运用直观的手段:(1)实物:苹果、橘子等几种不同的水果,解释“种”的含义,并以苹果为例解释“又···又···”的用法。
(2)图片:羽绒服、长、短、深、浅、肥、胖、瘦、打折,并用图片对比展示“合适”。
也可以结合自身服装展示“合适”(详见公开课录像-优秀教师视频)3.以旧带新:好看(漂亮)可以(行好)便宜(贵)4.交际活动训练:练习怎么买衣服。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二、学习生词及词语扩展练习三、学习课文四、导入、操练语法:“太+adj.+了”、动词重叠、“又····又···”、“一点儿”和“有(一)点儿”五、本课小结(2分钟)六、布置作业和预习(2分钟)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学习生词(一)全班齐读一遍PPT上的生词,然后将拼音去掉,让同学们再读一遍。
***********************************************************教案第19课 电脑修好了教学任务1、语音(1)辨音辨调练习;(2)填空、听写拼音练习。
(3)学习密切联系生活的词汇。
2、学习生词与课文。
时间安排本课书所需课时:2课时教学实施复习:把PPT的提示词,排列成一段话,说明这两张图的内容。
第一部分语音1、教材“练习一仔细听,选择你听到的词语”◆注意:(1)仔细听并完成选择题;(2)讨论答案;(3)对于学生做错的题,老师多做发音示范。
2、教材“练习二听后标出声调”◆注意:(1)可以让学生读出他填写的音节读音,看看他读的和写的是否一致;(2)讨论答案;(3)学生错的,老师可反复做发音示范。
3、教材“练习三 听后填空,然后朗读”◆注意:(1)讨论答案;(2)注意正音。
4、教材“练习四听写拼音”(1)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2)讨论答案;(3)学生错的,老师可反复做发音示范。
5、教材“练习五我也知道”(见PPT)◆注意:希望学生能记住这些有用的词。
第二部分课文***********************************************************1、学习生词◆方法(1)熟读生词;(2)以下2组生词有PPT配合:A:我的自行车/手机/电脑坏了,听说你会修?B: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修好,试试吧。
只能:电脑坏了,我只能不上网。
你不去,我只能一个人去。
车不能骑,我只能坐车去/不去/坐地铁。
2、教材“练习二跟读短语或句子”(见PPT)◆ 注意:学生读,老师正音。
3、教材“练习三、判断AB哪个是你听到的”◆ 方法:(1)听录音,做题;(2)讨论答案;(3)对于学生错的题,老师可重复读AB句,尽量让学生自己听懂。
4、教材课文一(一)选择正确答案◆ 方法:(1)听录音,做题;(2)讨论答案;(3)对于学生错的题,尽量重复课文内容,让学生听懂。
博雅汉语初级教案教案标题:博雅汉语初级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基本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进行日常交流,包括自我介绍、问候、购物等。
教学难点:1. 学习汉语语序和语法规则。
2. 学习正确发音和语音语调。
教学准备:1. 教材:博雅汉语初级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辅助工具:PPT、录音设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Step 2:学习基本词汇(15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展示基本的汉语词汇,包括数字、颜色、家庭成员等。
教师可辅以图片和手势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Step 3:学习语法知识(20分钟)介绍汉语的基本语序和语法规则,例如主谓宾结构、疑问句、否定句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Step 4:练习对话(15分钟)设计一些日常对话情境,例如自我介绍、问候、购物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运用,例如编写简短的对话或写一篇小短文。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汉语角、文化活动等实践环境,提高汉语水平。
2. 建议学生使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学习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布置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短文或录制一段汉语对话,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