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典型题1、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斜看起来向变弯折,装了水的桶底看起来变,都是由于光从射向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2、站在水池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3、面镜和透镜都能用来成像,但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面镜是根据光的规律成像,而透镜是根据光的规律成像。
4、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5、如图所示,是光在水面的反射、折射情况,NN′为法线,图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
6、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透明介质上,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4°,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角,折射角为.7、某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如图)观察读数,其中沿方向观察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8、用汽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左边9、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A. B点B. B点上方C. B点下方D. B点左方或右方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O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11、小华用透镜会聚太阳光,在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处,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平行光线.12、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13、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你原来靠近主光轴14、某凸透镜正太阳光,将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15、平行光线经图A4-4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 )A 、会聚B 、发散C 、仍为平行光D 、无法判断16、如图B4-6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 (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 点,光线b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 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小于焦距B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 大于焦距C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小于焦距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 大于焦距17、在图中的方框中画上适当的透镜.18、请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章复习讲评
复习讲评课张长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
了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复习书上的知识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
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
(分组,讨论,回答)
课堂练习:
学苑新报15期——四个考点及
其例题。
广洋湖中心初中九年级物理“学思导学”学生学案课题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1课型复习授课时间主备人潘永飞复备人审核人潘永飞审核意见【导学】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质疑】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了(3)水中的筷子向折起(4)海市蜃楼(5)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6)彩虹等。
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两侧。
当光从空气___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
根据光路的______,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4、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的中心叫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______,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5、请使用三种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6、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7、完成下列光路.【学思】【例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拓展变式】如右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 折射,OB 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 致的折射光线。
【例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虚/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 _____而形成的 像(虚/实)。
1四(透镜及其应用)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透镜;会聚的意思是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和没有透镜时相比更加的(远离、靠近)主光轴;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对光有作用,又叫透镜。
发散的意思是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和没有透镜时相比更加的(远离、靠近)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的距离叫焦距。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用符号表示;像到光心的距离叫,用符号表示。
3.完成凹、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平行过焦(折射光)(入射光)过心不变(折射光)(入射光)过焦平行(折射光)4.凸透镜成像的五条规律:物距u 像距v U与v的大小关系成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虚像U>2f U=2ff<U<2fU=f U<f 5.实验“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器材除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多个、蜡烛、光屏、刻度尺、打火机,还需;实验中注意: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放在光具座上(放中间),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焰心、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能完整地落在光屏的,便于观察;蜡烛可以用发光代替,目的是让所成的像稳定并容易对比大小;将实验器材固定在光具座上时,要注意确保蜡烛和光屏能够移动的距离必须二倍焦距;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可将光屏或蜡烛向移动进行调节,或将凸透镜向移动进行调节。
凸透镜不完整时,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所成的像亮度变;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6.近视眼看不清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在视网膜,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
远视眼看不清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来自物体的光聚在视网膜;可配戴一个透镜眼镜来矫正。
(近前后远,近凹远凸)下图中A是眼矫正图,其成因图是;D是眼矫正图,其成因图是。
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它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聚焦效果。
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透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凸透镜、凹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等。
透镜在光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
本文将介绍透镜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透镜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透镜利用这种现象,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和材料,使光线在透镜内部发生折射,从而实现光线的聚焦或发散。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1)双凸透镜:两侧面均为凸面的透镜。
(2)平凸透镜: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凸面的透镜。
(3)凹凸透镜:一侧为凹面,另一侧为凸面的透镜。
2.凹透镜(1)双凹透镜:两侧面均为凹面的透镜。
(2)平凹透镜: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凹面的透镜。
(3)凸凹透镜:一侧为凸面,另一侧为凹面的透镜。
3.消色差透镜消色差透镜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折射率的材料组成的复合透镜,用于消除色差。
色差是透镜对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聚焦点产生色散现象。
消色差透镜通过合理设计不同材料的形状和厚度,使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镜内部的折射程度相等,从而实现无色差的聚焦效果。
三、透镜的应用1.眼镜眼镜是透镜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根据视力问题不同,眼镜可以分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和老花眼镜。
近视眼镜采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从而使近视眼患者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镜采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从而使远视眼患者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老花眼镜则采用凸透镜,帮助老年人看清近处的物体。
2.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位于样品下方,用于收集样品发出的光线,并形成放大实像;目镜位于物镜上方,用于进一步放大实像,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显微镜中的透镜可以采用消色差透镜,以消除色差,提高成像质量。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与凹透镜,并能够分辨;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学会粗略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3.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与凹透镜,并能够分辨;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的距离叫做物距。
的距离叫做像距。
作用
..,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主光
认真看图,在各个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3.A、B是两个口径相同
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
分别是3cm和5cm,画
、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实像。
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一、引言《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用途。
二、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由一种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聚焦效果。
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向外凸起的透镜,两个曲面都是弯曲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凸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焦点之前,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凸透镜也叫做“凸透镜的物方焦点”。
凹透镜则是向内凹陷的透镜,两个曲面同样都是弯曲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因此焦点在凹透镜的同侧,凹透镜也称为“凹透镜的物方焦点”。
三、透镜的分类透镜根据形状和折射率的不同,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分类为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
根据折射率的不同,透镜还可以分为小于1的低折射率透镜和大于1的高折射率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透镜的两种基本形式。
凸透镜广泛应用于放大镜、望远镜和人眼中的晶状体等。
凹透镜则常见于矫正近视眼镜和矫正散光的角膜镜等。
除了形状和折射率,透镜还可根据其位置分为物镜和目镜。
物镜位于近物的一侧,用于形成实像;目镜位于近物的另一侧,用于放大物镜成像产生的实像。
四、透镜的特性和性质透镜具有以下特性和性质:1.收敛性:凸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而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
2.焦距:焦距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的位置。
焦距与透镜的形状、折射率以及折射介质有关。
3.实焦和虚焦:对于凸透镜而言,焦点在玻璃透镜后的一侧,形成实焦;对于凹透镜而言,焦点在透镜前的一侧,形成虚焦。
4.倍率:放大镜和显微镜常用的概念,用来描述透镜放大的程度。
五、透镜的应用透镜作为一个重要的光学器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起到放大和聚焦作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 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 。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 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f =12 cm (最好在10~20cm 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 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 ﹥2f ,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 和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成实像时,u+v≥4f(u=2f时u+v=4f)●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的实像。
【注意事项】●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目的是。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也可以。
课题:一、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理解折射规律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将一支铅笔斜插入水中,它的开关有什么变化?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的杯子底部,向杯内缓慢加水,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现象?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做一做】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空少水槽的底部某点,做个标记;然后再向水槽内注水。
【观察与思考】(1)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3)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水中的光线向法线靠拢。
【小结归纳】(板书)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介绍光折射时光路图中的有关名词:N 1AB 界面 (1)法线:过折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1) (2)入射角(∠AON ) (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 1) 【演示】(1)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2)入射光线远离法线,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现象】入射光线靠拢(或远离)法线,折射光线 也靠(或远离)法线。
且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猜一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下班砖后,光束将如何偏折?当光从玻璃砖的另一侧射出时,出射光线又将如何偏折?试一试作出光路图。
透镜及其应用(通用10篇)透镜及其应用篇1第四章 [本章课时支配和教学建议]1、教学支配(共15课时)课题课时支配内容作业一、透镜第1课时1、活动4.1 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2、活动4.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3、-1课堂试验指导书P106-1、2、3、4、6试验报告册第2课时1、学习焦点与焦距2、训练画光路图3、活动4.3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4、-3、4课堂试验课本-2指导书P107-5、7、8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第1课时探究“讨论凸透镜的成像原理”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特点尝试完成试验报告、对探究过程分析、思索第2课时1、探究什么状况下物和像在透镜两侧,什么状况在同侧?2、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状况3、什么状况下成放大、缩小的像?什么时候光屏总是接不到像?等一系列成像的问题。
完成试验报告课本-1、2、3、4第3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2进行课堂练习)补充8题第4课时复习课1、2两节学问梳理、巩固提高补充小练习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第1课时1、观看照相机和底片,观看用照相机拍照的过程2、同学课前自制视觉暂留的小试验,课堂演示、沟通3、多媒体展现—“照相机和人眼”、电影电视和“视觉暂留”4、同学分组活动“视力矫正”课本-1、2试验报告册补充6题第2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7页课堂练习)补充8题四、望远镜与显微镜第1课时1、透过两个透镜观看物体2、同学观看使用显微镜(从生物试验室借)3、分组观看望远镜4、多媒体演示“望远镜、显微镜进展史、原理”等有关资料指导书P123-1、2、3、4、5、6试验报告册第2课时1、同学自制水滴显微镜2、同学组装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模型(可选做其一)补充4题五、光的折射透镜的神秘第1课时1、活动4.7——观看光从空气射入水时的折射状况2、活动4.8——观看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状况3、活动中观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上去弯折的现象4、同学归纳总结折射规律课本、试验报告册指导书P128页1~5题第2课时1、活动4.9——探究透镜的神秘2、多媒体演示——“幻日奇观”、“海市蜃楼”等教学资料3、书上——3、4、指导书P129页6~11题补充4题第3课时本节梳理、课堂练习补充8题本章复习第1课时学问梳理、本章课堂练习补充习题订正试卷第2课时单元测试合计15课时2、教学建议(1)体会新教材关于透镜学问的呈现挨次和方式上的变革,重视同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凸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因为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
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十、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
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表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表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五、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十六、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