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7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33111-1222()(13.210-1.0110)kPa 32L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4.解:pV MpVT nR mR== = 318 K 44.9=℃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ii n p p n=p (N 2) = 7.6⨯104 Pap (O 2) = 2.0⨯104 Pa p (Ar) =1⨯103 Pa6.解:(1)2(CO )n = 0.114mol; 2(CO )p = 42.87 10 Pa ⨯(2)222(N )(O )(CO )p p p p =--43.7910Pa =⨯ (3)4224(O )(CO ) 2.6710Pa0.2869.3310Pa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 (2)m (H 2) =pVMRT= 0.194 g 8.解:(1)ξ = 5.0 mol(2)ξ = 2.5 mol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 p ∆V = 0.771 kJ 10.解: (1)V 1 = 38.3⨯10-3m 3= 38.3L(2) T 2 =nRpV 2= 320 K (3)-W = - (-p ∆V ) = -502 J (4) ∆U = Q + W = -758 J (5) ∆H = Q p = -1260 J11.解:NH 3(g) +45O 2(g) 298.15K−−−−→标准态NO(g) + 23H 2O(g) m r H ∆= - 226.2 kJ ·mol -1 12.解:m r H ∆= Q p = -89.5 kJ m r U ∆= m r H ∆- ∆nRT= -96.9 kJ13.解:(1)C (s) + O 2 (g) → CO 2 (g)m r H ∆ = m f H ∆(CO 2, g) = -393.509 kJ ·mol -121CO 2(g) + 21C(s) → CO(g)m r H ∆ = 86.229 kJ ·mol -1CO(g) +31Fe 2O 3(s) → 32Fe(s) + CO 2(g)m r H ∆ = -8.3 kJ ·mol -1各反应 m r H ∆之和m r H ∆= -315.6 kJ ·mol -1。
无机化学应知应会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_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基本要求:1.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概念2.状态函数及其特征3.状态函数焓(H)及焓变(ΔH)4.标准摩尔反应焓变(ΔrH°m,298)和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298);5.标准摩尔反应焓变(ΔrH°m,298)的计算。
重点:状态函数焓、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概念和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
难点: 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区别。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ΔrH°m,298)及计算:(1).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298每种物质i有标准摩尔生成焓,其定义为:在标准态(P°=101325pa)和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时的焓变(即恒压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H°m,298,i,单位为kJ²mol-1.表示为Δf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0.(2).标准摩尔反应焓变ΔrH°m,298的计算根据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298求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298ΔrH°m,298=Σ(νΔf H°m298,i)生成物+Σ(νΔf H o,m298,i)反应物练习题判断练习:1、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答:(--)3、系统的焓等于系统的热量。
答:(--)4、在一玻璃球内装有气体(可视作理想气体),连接着另一真空的玻璃球,打开两球之间的活塞使之相通,则系统(取两玻璃球为系统)的熵值增大。
答:(+)5、∆r H大,并不预示其反应速率快。
答:(+)6、同一聚集状态的物质B的标准熵值与所处温度有关,其规律为S(B,高温)>S(B,低温)。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要点:几个术语、焓变计算)一、是非题(对的在题后打“√”,错的打“×”)1.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的热量越多。
“×”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4.热力学定律是概括物质宏观变化规律,而不是通过对物质微观粒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了解推导出来的。
“√” 5.体系对环境做功数值上必须不大于体系热力学能的减少。
“√”6.体系状态不变,其状态函数也不变;但体系的状态函数不变,其状态不一定不变。
“√”7.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8.已知下列反应:H2(g)+1/2O2(g) === H2O(l) Δr H mӨ=–285.8 (kJ·mol–1)当温度升高100K时,此反应的Δr H mӨ(T)远大于Δr H mӨ。
“×”9.金刚石和石墨燃烧时各放出热量为395.39和393.3kJ·mol–1,则由石墨变为金刚石时体系必吸热。
“√”10.恒压下ΔH=q P及ΔH=H2–H1,因为H2与H1均为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11.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12.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13.反应H2(g)+S(g)→H2S(g)的Δr H mӨ就是H2S(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4.由于CaC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二、选择题1.根据热力学中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有A\C 。
A.C(石墨) B.Br2(g) C.N2(g) D.P(红磷)2.已知A+B→M+N(Δr H mӨ)1=35 kJ·mol–12M+2N→2D(Δr H mӨ)2=–80 kJ·mol–1则A+B→D的(Δr H mӨ)3为 C (kJ·mol–1)。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复习题一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AN2(2L) CO2(1L)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
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质量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的浓度无关。
(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以下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r S m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溶化成水,是熵起了主要作用的结果。
3.由锡石(SnO2)生产金属锡,要求温度尽可能低。
可以单独加热矿石(产生O2),或将锡石与碳一起加热(产生CO2),或将锡石与氢气一起加热(产生水蒸气)。
根据热力学原理,应选用何种方法?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 S(s) H2S(g);S(s) + O2(g) SO2(g);则反应:H2(g) + SO2(g) O2(g) + H2S(g)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一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初步了解体系与环境、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能的概念和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恒压反应热、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含义。
2.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赫斯定律的应用。
3.会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知识点:1.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方程式:cC+dD=yY+zZ,令:-c=νc,-d=νd,y=νy, z=νz,得:0=νc C+νd D+νy Y+νz Z,称为化学计量方程式。
νc,νd,νy,νz分别为物质C,D,Y,Z的化学计量数。
2.反应进度对于化学计量方程式:0=νc C+νd D+νy Y+νz Z,dξ=d n B/νB,ξ为反应进度。
3.体系和环境体系--为了研究方便,把要研究的那部分物质和空间与其它物质或空间人为地分开。
被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之外,并与体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或空间称为环境。
4.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情况,可将体系分为以下3类:敞开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描述体系状态的一系列宏观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6.状态函数的特点(1)体系的状态一确定,各状态函数均有确定值。
(2)当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与体系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
(3)体系的各状态函数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
因此,通常只需确定体系的某几个状态函数,其它的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定7.功和热热和功是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能量的两种不同形式。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因温度不同而发生能量交换的形式称为热。
在热力学中常用Q表示,定义体系从环境吸热时Q为正值,体系放热给环境时Q为负值。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得质量关系与能量关系[学习指导]1。
“物质得量”(n)用于计量指定得微观基本单元或其特定组合得物理量,其单位名称为摩[尔],单位符号为mol。
2、摩尔质量(M)M= m/n3、摩尔体积(V m)V m = V/n4、物质得量浓度(cB)c B = nB/V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6、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Σp B ;p B=(nB/n)p7、化学计量式与化学计量数O =ΣνB B ;νBﻫB8、反应进度(ξ)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得物理量,符号为ξ,单位为mol。
随着反应得进行,任一化学反应各反应物及产物得改变量:ΔnB=νBξ9、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得改变量只与体系得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得途径无关。
10、热与功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差而传递得热量称为热.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被传递得能量称为功.11、热力学能(U)体系内部所含得总能量。
12、能量守恒定律孤立体系中能量就是不会自生自灭得,它可以变换形式,但总值不变。
13、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热力学能得变化:ΔU= Q+WﻫQ > 0,W> 0, ΔU > 0;Q〈 0, W〈0, ΔU < 0。
14、恒压反应热(Qp)与反应焓变(Δr Hm)H(焓)≡ U + pV,Q p = ΔrHm15、赫斯定律Q p= ∑Q B,Δr H m= ∑Δr Hm(B)ﻫBB16、标准状况: p= 101、325kPa, T= 273、15 K标准(状)态:pθ= 100kPa下ﻫ气体:纯气体物质液体、固体:最稳定得纯液体、纯固体物质。
ﻫ溶液中得溶质:摩尔浓度为1mol·L-1ﻫ标准态下17 ﻫ、标准摩尔生成焓() 最稳定得单质─────-→ 单位物质得量得某物质=18、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一般反应cC + dD = yY + zZ=[y(Y) + z(Z)]— [c(C)+d(D)]=Σνi(生成物) + Σνi(反应物)第二章化学反应得方向、速率与限度[学习指导]1、反应速率:单位体积内反应进行程度随时间得变化率,即:2、活化分子:具有等于或超过E c能量(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所必须具备得最低能量)得分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气体、液体属于流态,液体、固体属于凝聚态。
气、液、固三态还可以共存,如:0.01℃、611.6Pa下,水、冰、水蒸气可以共存。
等离子态:高电离的气态粒子,正电荷量和负电荷量相等。
只要急剧加热到2万摄氏度左右,所有物质都呈现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的温度取决于其中重粒子的温度。
因为重粒子的热容量比电子的大。
热(或高温)等离子体:重粒子和电子的温度都很高,而且几乎相等。
冷(或低温)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很高,但重粒子温度不高。
如:灯管。
冷等离子体技术更具实用价值:高能量的电子可使反应物分子、原子电离激活为活性粒子而利于反应,而且反应又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物质的层次:宇观、宏观、介观、微观。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单核粒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单核粒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等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自然界中,单同位素元素少,多同位素元素多。
相对原子质量Ar: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又叫“原子量”。
道尔顿是第一个测定原子量的人。
相对分子质量Mr: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C原子的1/12之比。
又叫“分子量”。
物质的量n,单位:摩尔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0.012kg 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6.022*10 。
在使用摩尔时,一定要指明基本单位。
摩尔质量:M 某物质的质量m除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n。
在混合物中,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称为B的物质的量分数X ,又称B的摩尔分数。
摩尔体积Vm:某气体物质的体积V除以该气体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浓度CB:混合物中某物质B的物质的量CB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
理想气体:压力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大,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是近似值,误差在2%内。
理想气体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经验规律,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要点:几个术语、焓变计算)一、是非题(对的在题后打“√”,错的打“×”)1.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的热量越多。
“×”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4.热力学定律是概括物质宏观变化规律,而不是通过对物质微观粒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了解推导出来的。
“√” 5.体系对环境做功数值上必须不大于体系热力学能的减少。
“√”6.体系状态不变,其状态函数也不变;但体系的状态函数不变,其状态不一定不变。
“√”7.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8.已知下列反应:H2(g)+1/2O2(g) === H2O(l) Δr H mӨ=–285.8 (kJ·mol–1)当温度升高100K时,此反应的Δr H mӨ(T)远大于Δr H mӨ。
“×”9.金刚石和石墨燃烧时各放出热量为395.39和393.3kJ·mol–1,则由石墨变为金刚石时体系必吸热。
“√”10.恒压下ΔH=q P及ΔH=H2–H1,因为H2与H1均为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11.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12.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13.反应H2(g)+S(g)→H2S(g)的Δr H mӨ就是H2S(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4.由于CaC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二、选择题1.根据热力学中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有A\C 。
A.C(石墨) B.Br2(g) C.N2(g) D.P(红磷)2.已知A+B→M+N(Δr H mӨ)1=35 kJ·mol–12M+2N→2D(Δr H mӨ)2=–80 kJ·mol–1则A+B→D的(Δr H mӨ)3为 C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