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第四章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 格式:pptx
- 大小:7.53 MB
- 文档页数:23
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ALENTERPRISESANDSCIENCE&TECHNOLOGY2008年第03期(总第94期)NO.03,2008(CumulativelyNO.94)电动汽车的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评介刘延林[摘要]文章重点介绍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
以期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使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对这一新型储能装置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辅助能源[作者简介]刘延林,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检测工程技术,上海,201805[中图分类号]U46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3-0034-0005一、引言超级电容器也称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良好的脉冲性能和大容量储能性能,质量轻、循环性能好,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储能装置,近年来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及应用市场的关注。
在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域中,由于大量大型装备配套动力电源系统既要求具备高比能量,又要求电源系统具备高比功率,而就化学电源本身的特性而言,两者很难兼顾。
特别是在需要高功率脉冲输出的场合,常规的化学电源很难满足要求,如军用特种车辆在全天候条件下的快速启动、卫星通讯、爬坡等等。
上述场合现在通常使用铅酸、镉镍等电池产品作为电源时,其比功率往往在100~300W/kg,不仅笨重、维护复杂而且充电速度低、使用寿命短。
而超级电容器组合的比功率可以达到1500~5000W/kg。
同时,不含充电电池组的超级电容器组合的比功率更可以达到1500~10000W/kg,其特性更适于未来艰苦环境工作以及相关电子技术进步对电源系统提出的技术要求。
二、超级电容器的结构虽然,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家超级电容器生产商可以提供许多种类的超级电容器产品,但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一种相似的双电层结构,超级电容器在结构上与电解电容器非常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极材料,如图1所示。
列举五种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是指电动汽车的能量储存设备,它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
负责储存电动汽车的能量,以便电动汽车可以正常运行。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其中最常见的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钴酸锂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首先,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低的成本、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污染。
它的缺点是充电速度较慢,而且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释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其次,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它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
能量密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但是,它的缺点是充电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三,钴酸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较低的成本、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污染。
它的缺点是充电速度较慢,而且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释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四,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
低的成本、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污染。
它的缺点是充电速度较慢,而且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热释电,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最后,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较低的成本、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污染。
它的优点是充电速度快,而且不受温度影响,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总之,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有多种,每种储能装置都有其优缺点,用户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装置。
3.电动汽车动力储能装置第三章电动汽车动力储能装置3.1 车用动力电池概述电动汽车动力储能装置定义:电动汽车中安装能够储存能量的装置。
电动汽车的发展关键技术是提高动力电池性能,既是当前普及应用电动汽车的瓶颈,也是电动汽车能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3.1.1 电池的种类(车用动力电池)生物电池:利用生物分解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电现象所进行的能量交换。
物理电池:物理原理制成的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实现能量交换。
化学电池: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
3.1.2 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化学电池一般由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质、隔膜与外壳构成。
1)电极:电池的核心部分。
⑴活性物质:能够通过化学反应释放电能的物质。
要求:在电解液中的化学稳定性好和电子导电性好。
权重:决定化学电池基本特性的重要部分。
⑵导电骨架:传导电子和支撑活性物质的作用。
2)电解质:电池内部阴、阳极之间担负传递电荷的作用。
包括液体电解质与固体电解质。
要求:化学性质稳定,使得贮存期间电解质与活性物质界面间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小(自放电容量损失小)。
3)隔膜:为避免内部阴、阳极之间距离很近而产生内部短路造成严重的自放电现象而添加的绝缘隔膜。
形状一般为薄膜、板材或胶状物。
要求:化学性能稳定,具备一定机械强度、对电解质离子运动阻力小、电的良好绝缘体。
4)外壳:盛放和保护电池其它成分的容器。
要求:足够的机械强度、耐振动、耐冲击、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
3.1.3 电池的基本常识和术语⑴电池的组合:蓄电池作为动力源,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电压和电流,需要将若干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并联、复联方式组合成电池组使用。
⑵电池的放电:蓄电池向外部负载输送电流。
放电参数:放电深度(DOD):电池当前的放电状态,用实际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表示。
放电率:放电的速率,时率或倍率表示。
时率:一定的放电电流(恒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要的小时数;2)额定容量(保证容量):规定条件下测得的蓄电池最低容量;3)可用容量(实际容量):规定条件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释放的电量;4)剩余容量:蓄电池使用后,在指定放电率和温度状态下可以从电池中放出的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