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世界遗产公约框架内的文化景观
- 格式:docx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2
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称为“世界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个重要国际公约。
它于1972年通过,并于1975年开始实施。
该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和保留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确保遗址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完整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内容。
第一章:引言该公约的引言部分强调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全球合作的必要性,鼓励各国对遗产进行保护和保留,并提出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保护文化遗产该章节明确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留的原则和方法。
它重申了对有关文化遗产的国家主权的尊重,并呼吁各国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和保留其国内文化遗产。
此外,该章还强调了采取紧急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文化遗产在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第三章:保护自然遗产该章节规定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保留的原则和方法。
它强调了对自然遗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该章还要求各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并重申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章:国家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该章节规定了国家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国家委员会由缔约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组成,负责监督和实施该公约。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21个成员国组成,负责审核遗产申请、制定战略计划并管理遗产基金。
第五章:世界遗产名单和世界遗产标志该章节详细说明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程序和要求,以及使用世界遗产标志的规定。
它要求各国提交遗产申请,并规定了申请的内容和审核程序。
此外,该章还规定了世界遗产标志的使用标准和准则。
第六章:国际合作该章节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方应采取的措施,以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保留。
它鼓励各国共享信息和经验,并提倡国际援助和技术合作。
第七章:遗址的状况和追加新事项的程序该章节规定了评估和备案世界遗产的程序。
它要求各国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的状况和保护措施进行定期报告,并提供有关任何重要变化的信息。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
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
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
《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例如中国的故宫;“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 ,例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
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例如中国的三江并流、九寨沟、武陵源。
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世界遗产公约范围
世界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保护世界上具有历史、文化、自然等价值的遗产,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根据公约规定,世界遗产的范围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三类。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价值的遗产,包括建筑物、古迹、城市、考古遗址等。
自然遗产是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价值的遗产,包括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等。
混合遗产则是指同时具有文化和自然价值的遗产,例如古建筑群落及其周边环境等。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为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遍价值和独特价值,并经过科学评估和认定。
同时,保护世界遗产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尊重当地文化、社会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共有1121个遗产,其中文化遗产共869个、自然遗产共213个、混合遗产共39个。
这些遗产分布在全球各地,展示了人类文化和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成为了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第一章: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并保护的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并需要我们保护。
本文旨在讨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
首先,我们将介绍有关国际法和国家法律的背景。
接着,我们将讨论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框架。
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有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第二章:背景国际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护全球文化和自然的重要遗产。
该公约是国际法律的一部分,并已被189个国家签署和批准。
公约要求签署国在其领土内设立世界遗产保护区,并承担保护、维护和修复的责任。
签署国还需要报告保护活动的进展,以及在保护期间发生的任何情况。
国家法律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签署国,也是每个国家的责任。
国家法律需要制定和实施有关世界遗产的法规和规定,并确保它们得到遵守。
此外,一些国家还将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国内保护的合法性文件中,以提高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重视。
第三章:法律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法律框架。
该公约要求签署国保护和维护自然和文化遗产,防止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包括设立保护区和协调保护行动以及在保护遗产的过程中寻找共同点和参与方式。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还要求签署国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有条件地分割保护区,加强多样性保护,并提高公众参与。
国家法律国家也需要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这些遗产。
这些法律包括国家法规、规定、行政命令、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文件以及政府出版物。
另外,国际协调也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全球各地区的保护行动,并为保护活动提供支持。
第四章:保护的挑战和未来展望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对遗产产生破坏性影响;人类活动:除了自然灾害,破坏包括非法矿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也经常打击文化遗产;工作力量和资金:许多国家拥有在技能、资金和资源上的限制,这可能影响保护、修复和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能力。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法律文件。
文化遗产分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情况,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文化遗产分类的概念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资产。
文化遗产分类是根据其历史、地理位置、建筑风格、艺术风格等不同特征对文化遗产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归纳。
这有助于保护机构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和保护,并向社会传达其重要价值。
二、文化遗产分类的内容根据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规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 历史建筑:包括各种历史时期、各种用途的建筑,如古堡、城堡、宫殿、寺庙、教堂等。
2. 文化景观:指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的与文化、宗教、艺术等有关的景观,如古代城市、古镇、传统农村景观等。
3. 文化遗址:包括古代文明遗址、考古遗址和重要历史事件遗址等。
4. 传统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指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活动、节日、仪式、表演艺术等。
5. 文物和手工艺品:包括各种具有历史、艺术、民俗价值的物品、手工艺品等。
三、我对文化遗产分类的看法文化遗产分类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管理和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和传承。
我认为,文化遗产分类的工作需要在严谨管理的注重对各类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的挖掘和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人类文明资产。
在本文中,我们简要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情况,并共享了个人对该主题的看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讨论,你对世界文化遗产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希望我们能共同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让其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掘和传播。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是确保世界各地的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妥善保护的重要法律文件。
文化遗产分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涉及到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分类和保护。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遗产、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区别?文化景观:人类在地表上的活动的产物。
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 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 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是世界遗产中的一种类型。
世界上的第一项文化景观遗产诞生于1992年, 即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
此后, 陆续评选出了一些文化景观遗产, 但往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中。
截止2011年6月24日, 中国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有3处, 分别是: 庐山(江西, 1996.12)、五台山(山西, 2009.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文化遗产, 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无形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 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 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部分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蓝色楷体字为编者添加,下同)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①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3条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l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第二部分第4条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
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5条为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倩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b)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c)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d)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e)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公约,也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该公约是一个多边架构,目的是保护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价值的文化和自
然遗产,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公约中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文化遗产指由人类创造的艺术、建筑、文学、音乐、风俗等方面的作品,以及提供关于人类文化传承和演化的证据。
自然遗产包括
地貌、生态系统和物种等自然现象,以及提供有关地球历史和演化的证据。
公约要求各国家保护和保存其境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
和自然遗产,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这些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会审核各国对遗产
的保护措施,对于未能达到保护要求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包
括取消遗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位。
公约还规定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
委员会负责管理列表上的遗产,确保其
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委员会还负责审查和评估新的遗产,决定是否将其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中。
公约的实施需要各国政府、私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政府要承担起保护和管理遗产的
责任,私人和社会组织则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公约的实施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些共同的财富。
总之,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文化保护的重要举措,是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基本法律。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文化遗产
和自然遗产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使得这些遗产得到长期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景观的类型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有机进化的景观。
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
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
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
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关联性文化景观。
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目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的《操作指南》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Clearly Defined Landscape),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Organically Evolved Landscape),反映了组成要素和形式上的进化过程。
它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反映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
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当代社会中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其自身进化过程仍在进行,同时又展示了历史演变发展的物证。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呢?简单来说,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那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等等。
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
而世界自然遗产则涵盖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地质和生物结构,以及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等,像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中国的九寨沟、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这些地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是许多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
公约确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目标。
首先,它强调了这些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也就是说,无论它们位于哪个国家,都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公约倡导“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原则。
完整性意味着要保护遗产的整体环境和相关要素,不能只关注遗产本身而忽略了其周边的生态和文化背景;真实性则要求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遗产的原始风貌和历史信息,避免过度干预和虚假的重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公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申报和管理机制。
各国可以将本国认为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评估和审查程序,如果符合标准,就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旦列入名录,这些遗产就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监督,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保护资源和技术支持。
然而,遗产保护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战争与冲突、非法开采、过度旅游、环境污染等等,都给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比如在一些战乱地区,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由于游客数量过多,超出了当地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文化景观受损。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一方面,各国政府应当加大对遗产保护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遗产的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当增强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尊重和爱护这些宝贵的财富。
第一章测试1.《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于()年。
A:1972B:1968C:1965D:1975答案:A2.世界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中,()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其他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共同作用,才能成为某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B: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C: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D: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答案:D3.在世界遗产评审过程中,负责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评估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B:世界遗产中心C:国际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D: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答案:A4.截至2019年7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中国共有()项世界遗产。
A:55B:53C:54D:52答案:A5.()被国人尊为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A:郑孝燮B:侯仁之C:罗哲文D:杨含熙答案:B6.截至2019年7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中国和()遗产总数均为55项,并列世界遗产总数第一。
A:法国B:意大利C:西班牙D:德国答案:B7.目前,被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遗产有()。
A:文化景观遗产B:文化遗产C: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D:自然遗产答案:ABCD8.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促使其遗产保护、评审、监测、技术援助等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特约国际上权威的专业机构()为其专业咨询顾问。
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B:世界自然保护联盟C:湿地国际联盟组织D:国际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答案:ABD9.文化景观遗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是指文化跟自然在空间、时间上都融在一起,密不可分,兼有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也叫双遗产。
()A:错B:对答案:A10.《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为国际社会集体保护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长久性的有效制度。
世界遗产的法律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世界遗产逐渐成为人们旅行的目的地之一。
世界遗产指的是在文化、自然和混合遗产领域中,对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这些地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中。
然而,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涉及到许多法律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遗产的法律背景。
I. 世界遗产的法律框架世界遗产的法律框架主要由《世界遗产公约》所规定。
《世界遗产公约》是一项国际协议,于1972年通过,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加入。
该公约的目标是鼓励国际社会保护和保留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公约规定了遗产的定义、申报程序、保护措施以及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责任等内容。
II. 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以物质形式或非物质形式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遗产。
自然遗产是指具有自然特征,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遗产。
此外,还有一类为混合遗产,即同时具备文化和自然特性的遗产。
III. 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估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估程序十分繁琐。
首先,申请国家需要提供详细的申报材料,包括遗产的描述、照片和地图等。
其次,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专家将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会交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最终决定是否将该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IV. 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一旦某个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关国家就有责任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管理组织,开展保护工作等。
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也会与相关国家保持联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此外,世界遗产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保护计划、应急预案和管理手册等,以确保遗产的可持续保护。
V.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旅游业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遗产提供经济支持,增加管理和保护的资金。
另一方面,游客的涌入也对遗产的保护构成了挑战。
世界主要文化景观及保护措施文化景观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综合体现,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保护文化景观,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文化景观进行梳理,并介绍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世界主要文化景观1.1 欧洲欧洲拥有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其中包括:•罗马斗兽场(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大型竞技场,现已成为意大利的象征之一。
•巴黎塞纳河畔(法国):沿岸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
•布拉格老城(捷克):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被誉为“千塔之城”。
•苏格兰斯凯岛(英国):自然风光与文化景观相结合的地区,被誉为“童话世界”。
1.2 亚洲亚洲的文化景观同样丰富多彩:•长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富士山(日本):日本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泰姬陵(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陵墓,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吴哥窟(柬埔寨):东南亚最大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古高棉王朝的繁荣。
1.3 非洲非洲的文化景观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金字塔(埃及):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最早的奇迹之一。
•马赛马拉大草原(肯尼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开普敦好望角(南非):地理位置重要,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1.4 美洲美洲的文化景观具有多元性:•自由女神像(美国):纽约的著名地标,象征着自由与民主。
•复活节岛(智利):拥有神秘的摩艾石像,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墨西哥城(墨西哥):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特诺奇蒂特兰古城遗址。
1.5 大洋洲大洋洲的文化景观以自然风光和土著文化为主:•大堡礁(澳大利亚):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毛利文化村(新西兰):展示毛利人文化的景点,具有浓厚的土著特色。
二、保护措施2.1 立法保护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文化景观的保护。
例如,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实行名录制度,予以保护。
十年后:世界遗产公约框架内的文
化景观
连接自然与文化: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MechtildRössler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一个独特的,关于保护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
它承认和保护了全世界广泛存在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直到1992年,这个公约才第一次利用其国际性的法律手段保护了土地的文化景观资源。
本次公约指导原则的修订是基于一个国际性专业会议所准备的(La Petite Pierre, France, October 1992 )。
来自全世界各种族的专家甚至要考虑到景观本身和一些景观特征间存在的联想价值,比如当地民众对景观的看法,和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保留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这一决定无疑是一个多方面的成就。
因为它包含了:
•确认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具体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技术”将“可持续性”一词引入到业务指导方针中;•接受土著人民的生活遗产;
•介绍传统管理机制机制的操作指南;
承认传统的土地利用形式;
•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文化多样性文化;
(对自然关系的考虑,将公约开放给世界其他地区和文化(加勒比、太平洋、非洲);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名单在1994所采用的全球战略铺平了道路。
本文是在进入应用本公约中的文化景观概念的变化,其优势和劣势,以及在自然和文化之间的接口的公约未来的实施指南。
世界遗产名录
197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目前有176个缔约国。
公约的目的是确保对后代的鉴定、保护、保护、介绍和传播“杰出的普遍价值”
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到目前为止,730个属性共有125个国家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56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144个。
在这730个网站中
有30种文化景观,这些景观被列入文化景观类别(第39段42的操作指南),但只有23个混合网站。
后者是在两者的基础上,他们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本操作指南规定:“缔约国应尽可能的努力包括在其提交的性能获得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标准
杆的意义相结合的文化和自然特征18款”。
一种新的方法来整合文化和自然遗产由阿姆斯特丹全球战略会议1998、提出链接的
自然和文化遗产标准的RIA为了克服在公约的适用性和文化之间的鸿沟。
工作组在
修订操作指南时考虑到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版本,由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2003。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在第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1992、采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和修正的文化标准用来
证明对世界遗产列表属性铭刻确保识别定义的组合作品,自然与人的“出站”中提
到的普世价值的公约1条文化遗产的定义。
表1992显示了三类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由1。
文化标准包括24项业务指南的第39段,第段中的文化景观类别。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合理融合在其中的世界遗产名录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进行评估,为“突出的普遍价值”。
文化景观被列入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她
的标准列表。
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观也被刻在自然的基础上标准,因此也混合文
化和自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