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管理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233.15 KB
- 文档页数:5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Unix/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1、实验目的(1)掌握Unix/Linux用户管理机制与管理命令;(2)掌握用户和组管理命令;(3)掌握密码管理机制和密码管理命令;(4)了解对用户和组进行管理的图形界面;(5)了解与用户和组管理相关的其它命令。
2、实现设备每人一台装有Linux系统的PC机。
3、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不要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做实验请不要修改超级用户密码。
如果修改了root用户密码,请在实验结束前将其恢复为原密码。
用户要按通常实验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4、实验过程1)用户管理(1)创建用户用命令useradd/adduser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一个用户。
比如useradd zhangsan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
方法grep zhangsan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2)为用户设置密码用passwd命令为其设置密码后,用新建用户进行登录并工作。
方法如下a. passwd zhangsanb. 切换到另一终端,使用新用户zhangsan登录c. 为自己修改密码:$passwd(3) 创建非默认属性的用户创建用户lisi,让他与lisi在一个组。
useradd –g lisi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4) 组管理创建一个名为lisi的组并观察/etc/group的变化。
方法分别是groupadd lisigrep lisi /etc/group(5) 用户的属性修改将(3)中的lisi用户的组名改为lisi,方法是usermod –g lisi lisi观察文件/etc/passwd,/etc/group和目录/home内容的变化。
Linux⽤户和组管理实验⼿册实验报告Linux⽤户和组管理实验⼿册第⼀章实验思路1.1实验环境:VMware、Centos7、MobaXterm软件第⼆章实验⽬的1. 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命令进⾏⽤户和组的操作2. 掌握⽤户的操作命令3. 掌握组的操作命令第三章实验步骤3.1 ⽤户和组⽤户:(1)管理员⽤户 root:uid=0(2)系统⽤户:user:uid=1-999(3)普通⽤户:user:uid=1000-65535属组:创建⽤户时,如果不指定组,都会创建个同名组管理员组:root普通组:基本组附加组3.2 ⽤户⽤户认证AAA数据库:认证、授权、审计(1)password数据库 /etc/password 查看⽤户数据库,存放⽤户信息及其相关属性查看结果如下(2)/etc/shadow ⼝令数据库,存放⽤户密码信息及其相关属性[root@localhost ~]# cat /etc/shadow //查看数据库⼝令信息打开⽂件,查看结果如下root:$6$vS9HjFBlqL8qGkLl$wTEXAy5RFEp83CxMWHYesMZR9kwL7jTos8kJ/7A0aJe.CV6wqgXrKv8MCnGzBXC/R2XO6CFrcrkjBhEcaJdRa1: :0:99999:7: : :第⼀列:root ⽤户名称第⼆列:密码的详细信息,$6$vS9HjFBlqL8qGkLl$wTEXAy5RFEp83CxMWHYesMZR9kwL7jTos8kJ/7A0aJe.CV6wqgXrKv8MCnGzBXC/R2XO6CFrcrkjBhEcaJdRa1指加密密钥第三列:最后⼀次更改密码的⽇期,从1970-1-1开始算天数第四列:密码的最⼩年龄第五列:密码的最⼤年龄,默认99999第六列:密码的警告时间短,⼀般默认为7第七列:密码的禁⽤期第⼋列:账户过期⽇期,空字段表⽰账户永不过期第九列:保留字段(3)Passwd 修改密码对于普通⽤户来说,只能修改⾃⼰的密码,对于管理员⽤户来说,加上⽤户名可以修改其他⽤户的密码[root@localhost ~]# passwd //passwd 后⾯不加参数,直接修改当前的密码信息查看结果如下,按ctrl+c退出Passwd 参数指修改该参数的密码查看结果如下Passwd -d test1 //清除密码[root@localhost ~]# passwd -d test1passwd uid 修改对应⽤户密码passwd -d uid 删除密码1. 组(1)查看组命令为 cat /etc/group查看结果如下test1:x:1001:1001: :/home/test1:/bin/bash第⼀列:test1 表⽰账号、⽤户第⼆列:X表⽰密码,使⽤X表⽰,具体密码存放在/etc/shadow 第三列:1001 uid ⽤户第四列:1001是指gid,⽤户所属的组id第五列:描述信息第六列:(/home/test1) $HOME,⽤户的家⽬录第七列:(/bin/bash):⽤户启动的shell程序(2)Useradd 增加⽤户usermod -g test test1 修改test1的⽤户组为test(4)Userdel 删除⽤户信息(5)cat /etc/grouptest:x:1000:test1第⼀列:组名称第⼆列:组密码第三例:GID第四列:组内成员⽤户列表[root@localhost ~]# cat /etc/group //查看组信息(4)groupadd 添加组第四章问题解决4.1 问题在使⽤userdel 删除⽤户时,出现了报错userdel: user test is currently used by process 17544.2 解决⽅法是因为在进⾏操作时不是在根⽬录,造成删除不成功报错,当改成在根⽬录下进⾏时,修改成功也可以不在根⽬录下进⾏操作,这时先使⽤vipw -s或者vipw 命令,找到test这⾏,把它删除,然后在输⼊:wq!强制保存退出,⼀定要加!强制退出。
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报告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三用户管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2) 掌握批量创建用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用户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锁定用户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组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组,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主要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stuff设置组密码。
●在组stuff中删除用户user02。
●再次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3.用桌面操作创建用户和组●进入X-Window图形界面。
●打开控制面板,启动用户和组群管理子程序,在打开的界面中练习用户、组的设置。
4.批量添加用户a)将07级计算机专业的50名学生,添加到Linux系统中,让他们成为student组的成员。
用户名格式为:s07001-s07030;学生的初始密码为:stu001-stu030,请参考P125的7个步骤,完成添加并设置用户的操作,记录各步骤的结果和相应的文件内容。
集美大学Linux系统管理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Linux系统管理班级:软件1115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范明红姓名:许云云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用户管理学号:2011813035上机实践日期:1.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中的用户和组的概念。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
3)理解用户管理涉及的系统配置文件。
2.实验要点:1.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掌握相关指令的使用。
2. 理解系统管理中的用户管理的概念,掌握如何在Linux系统中管理用户和组。
3.实验准备:1 熟悉useradd(adduser)和userdel指令的使用2 熟悉groupadd和groupdel指令的使用3 熟悉passwd指令的使用4了解who、id、,finger,chfn,groups、whoami、newgrp指令的用法5 学习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4.实验内容:设置系统以字符界面方式启动:4.1用户管理1:使用useradd(adduser)指令添加名称为user1、user2、user3、user4的用户,分别为其设定密码。
2:使用userdel指令删除user4用户3.使用chfn指令添加用户的详细信息,并使用finger指令察看相关信息。
4.锁定user1用户,使其无法登陆。
(有2种方法)5.在其他终端使用用户user1、user2等登陆验证。
6.为user1解锁,使其能正常登陆。
方法一:使用usermod锁定:解锁:方法二:使用passwd锁定:解锁:4.2组管理。
1:使用groupadd指令添加user和group两个组2:使用groupdel指令删除group组3: 将用户user1、user2、user3添加到user组中。
4:指定user1为组管理员。
5.使用user1账户登陆,删除组内成员user3.6.更改user1账户的主组为user并验证。
4.3其他指令使用who、id、whoami、groups等指令1:使用who指令查看当前登陆系统的用户2:使用id指令查看当前用户的UID与GID3:使用whoami指令查看当前使用shell的用户名称4.4 打开用户管理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察看内容:查看/etc/passwd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 shadow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group文件部分内容:4.5 打开图形界面,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和组。
《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用户管理任务班级:学号:姓名:地点:时间:实验内容:一、用户管理(一)添加用户useradd1、增加新用户user1,用户主目录:/home/user12、设置user1密码为user1113、增加新用户user2,用户主目录:/user/user24、设置user2 的密码为空5、以user1用户身份登陆6、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user1的用户主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7、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8、切换到root用户9、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10、执行# chown user1 /home/dir1,命令作用是什么?11、切换回user1用户12、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13、passwd和shadow文件的前5行内容和后4行内容是什么?思考题:/etc/passwd和/etc/shadow的文件权限对于系统安全有何作用?(二)删除用户1、#userdel user12、#userdel -r user2思考: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结果有什么异同?步骤1要达到和步骤2同样结果,还需要增加哪些操作二、组的管理(一)创建新的组group1、执行命令# useradd user4 ,是否创建了新的组user4?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3、增加新的用户组workgroup(二)组中用户的添加1、#gpasswd –a user4 workgroup2、#gpasswd –a user5 workgroup3、组信息保存在那个文件中?打开此文件察看是否有相关信息。
实验步骤及结果:一、用户管理:1)进入桌面,打开“系统”,找到“管理”,点击“用户和组群”;2)点击左上方“添加用户”图标,根据实验要求创建用户名,口令及修改主目录路径;其中,用户user2的口令可以暂定非空口令,等进入root用户环境下使用命令“passwd –d user2”将其改为空;使用“passwd –S user2”查看用户user2密码即可;3)重启系统,按实验要求用户名user1登录;4)进入user1用户桌面,打开终端输入“cp /home/file1 /home/root”回车后,不能执行成功,显示home目录下没有file1文件;5)进入user1用户桌面,打开终端输入“cp /home/file1 /home/dir1”回车后,不能执行成功,也显示home目录下没有file1文件;6)在命令框中输入“su”切换到root用户;7)在命令框中输入“cp /home/file1 /home/dir1”,命令执行仍不能成功,显示系统用户下,home目录中也找不到file1文件;在此可以得出结果:系统home目录中不存在file1文件,也不存在dir1目录,完成前述实验需要创建所需文件file1和目录dir1;创建命令分别使用touch和mkdir;之后再次输入命令行,执行才成功;8)在命令框中输入“chown user1 /home/dir1”回车,输入“exit”退出系统用户后,即将/home/dir1属主改为user1用户,在user1用户下,有可以使用/home/dir1的权限;9)切换回user1用户,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输入“cp/home/file1 /home/dir1”回车,结果显示权限不够,说明user1用户下,对指定的/home/dir1有使用权限,因它不是/home/file1的属主而无使用权限;10)在命令框中输入“head –n 5 /etc/passwd”回车,可以得到passwd文件前五行内容;输入“tail –n 4 /etc/shadow”回车显示无法得到shadow文件后四行内容,显示权限不够;切换用户到系统root用户后,输入“tail –n 4 /etc/shadow”可以得到其内容;11)在命令框中(root用户环境下)输入命令“userdel user1”回车;想达到彻底删除user2用户的效果,即要删除user1用户下仍存在的相关目录,可再执行命令“rm –rf /home/user1”,便可删除user1目录的一切;12)在命令框中(root用户环境下)输入命令“userdel -r user2”回车可以得到彻底删除用户user2的一切;二、组的管理1)在命令框中执行命令“useradd user4”回车,创建新的用户和组user4;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增加新的用户组 workgroup ,将用户user4和user5添加到workgroup组中,打开组文件等的结果如下;命令输入先后为:“useradd user5”,“groupadd workgroup”,“gpasswd –a user4 workgroup”,“gpasswd –a user5 workgroup”,“cat /etc/group”;实验讨论和分析1.在添加用户任务中,关于用户user2密码设置为空,通过手动“添加用户”,无法设置口令为空。
实验四 Lniux系统下用户的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行方式实现用户管理
2.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行方式实现用户组管理
二、实验内容
1.用root用户登录系统,查看用户账户文件/etc/passwd和口令文件/etc/shadow的内容。
观察个账户的shell、UID、GID,结果如下:
2.创建一个新用户huihui01,并给用户huihui01设置密码“Huihui01”,然
后查看该用户在shadow文件中口令存储字段内容。
3.用huihui01账号登录系统,观察能否正常登录,然后利用su命令切换为root用户。
4.创建一个新用户huihui02,设置密码为“Huihui02”,工作目录设置为“/home/huihui02”,指定其UID为505,该用户属于huihuis用户组。
5.锁定huihui02用户,观察/etc/shadow文件内容变化。
6.对用户huihui02解除锁定,观察/etc/shadow文件内容变化。
7.创建一个名为computers用户组,然后创建一个名为jack的用户,并将该用户添加到computers用户组。
8.将用户huihui01和huihui02添加到computers用户组中。
9.使用“su”命令进行用户身份切换,注意观察用户切换是否成功。
10.删除本次实训中新建的用户和用户组,并删除相关用户的工作主目录。
三、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对用户与组的账号管理实验中,我了解了用户和组的账号类型及相关文件,能熟练的运用shell命令进行用户的管理和组的管理。
一、实验目的1. 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2. 掌握用户创建、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3. 了解用户权限的设置和管理;4. 掌握用户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 CentOS 72. 软件环境:shell命令行界面三、实验内容1. 用户管理的基本概念用户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实体,它代表了操作系统的使用者。
用户管理是指对用户进行创建、删除、修改等操作的过程。
在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账户的创建、删除和修改;(2)用户组的管理;(3)用户权限的设置和管理。
2. 用户管理的基本操作(1)创建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用户,如下所示:```useradd -m -d /home/username -s /bin/bash username```其中,-m表示创建用户的同时创建用户的主目录;-d表示指定用户的主目录;-s 表示指定用户的shell;username表示用户名。
(2)删除用户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如下所示:```userdel -r username```其中,-r表示删除用户及其主目录。
(3)修改用户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信息,如下所示:```usermod -l new_username -d /home/new_username -s /bin/bash username```其中,-l表示修改用户名;-d表示修改用户的主目录;-s表示修改用户的shell。
3. 用户组的管理(1)创建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用户组,如下所示:```groupadd groupname```其中,groupname表示用户组名。
(2)删除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用户组,如下所示:```groupdel groupname```其中,groupname表示用户组名。
(3)修改用户组信息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户组信息,如下所示:```groupmod -n new_groupname groupname```其中,-n表示修改用户组名。
实验二Linux系统登录及用户管理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0软工学号:320107101133姓名:林海鹏实验日期:2011-03-14 实验地点:D201指导老师:张小进二、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远处登录的几个常用命令。
(2)理解与用户账号及组账号有关的几个重要文件。
(3)掌握命令行和图形方式下查看、添加、删除用户账号的用法。
4)掌握改名用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在虚拟机上以超级用户登录。
(2 )用tele nt命令远程登录实验室中的其他主机。
(3)查阅newusers命令及参数,练习命令方式下成批添加用户的方式。
(4)在命令行方式下练习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属性。
(5)在命令行方式下练习添加、删除用户组,修改用户属性组。
(6 )在图形方式下练习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属性。
(7 )在图像方式下练习添加、删除用户组,修改用户属性组。
(8)用su命令在超级用户与普通用户之间改变身份。
(9 )尝试在远处登录(非超级用户)情况下能否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属性。
(10)在虚拟机上以普通用户登录,再尝试(2)~(8)项的实验内容。
(11 )用cat命令打开/etc/passwd文件,查看用户账号创建前后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记录:(可选)(1)使用root超级用户登录在虚拟机。
[r CJO t ^1 oc a 1 ho t rout ] # r LJ n 1. ov c |N 5(2 )用tele nt命令远程登录实验室中的其他主机。
[TOO i^inux r oo i]# te line t 172,16 .S2. ISTrying 172 J6.52.15...Connected to 172.16.52 J5 (1 72 J6.52 J 5> .Escape characlc r is ']'.Red }h t Linux re lease 9 (Shrike-Kernel 2.4,20-S叩on an i6K6 login:w I0952L^isi login;伺n Mr 12 15:08:35 from 172Jfi.52.52Cii l0952^ti nux xi r l0952] $ ^horoo l:0 Mr 12 14:01roo l p t s/U Mr \2 14:01 ( :0.0)root pt s/1 M)r 12 14:01 (:0.0)w]0913 pts/2 Mr 12 14:15(172.16.52.125)W10914 p t s/11 Mr 12 14:37 ( 172 J6*52.139)wJ0920 p t s/19 Mr 12 14:44 (172.16.52.20)wlO9S3 pts/lS Mr 12 14:4S ( 1 72.16.55 [wl()929 P t lfi Mr 12 14:52 ( 172.16,52.IS)w 10948 p t s/7 Mr 12 14:55 (172.16.52.148)W10929 p t s/5 Mr 12 15:01 (172 J 6.52.15)wJ0911 p t s/3Mr 12 15:0L (172.16*52 46)wioyss p t 5/1 Mr 12 1S:O3 ( 172.16*52.124)wlU91S pts/6 Mr 12 15i09 (172 46,52.224)w10945 pt s/4 Mr 12 15:09 (172.16.52.145)(3)使用n ewusers命令成批添加用户:首先,编辑一个passwd文件格式的、包含所有要创建用户账户信息的文本文件;把该文件命名为new.txt输入:jb040 tO 1:stu0401:701 JO I::/home/jbMO 101:/bin/bash jM)4O1O2:sUHMO1j7O2i7O2;:/hQine/jhD4OIO2:/buVhash jblUn] 03:!;iijG4<) I HKk/biii/baihjb()4ni 04^iu040 ] j704j704::/hoinc/jH)4U ] n4:/hiii/hyj;h jb040105:uuU4<l I :7 血:血:7hoinMjb04U 10®/bui/h”h jHMOI側加帼山们I :7M:MH::/hoiMHjh(hW I (用:几时冈出jb4)401 ()7:siuO4O ] ;707;7()7;:/hoinc/jbl)40107:/biii/h3sh jb0401 D8:stuU4U] :7UK:70K::/hoinc/jblJ4U 10S:/bm/kish jb040109:sniU40l:7u<i:7usk:/hoinc/jbl)4Ul09:/bin/ha^ jb0401 1U:5I U U4O l:7Hh710::/homc/jH)4U] lU:/bm/h3sh jb0401ll:5tu04Ul:71 1:71 J:7homc/jb04Ul 1Jz/bin/hash jM)40112:stu0401:712:712::/homc/jH)40112:/bm/kish■保存,然后执行命令:#n ewusers new.txt瓷什<E> 编梆©住看理} 终端⑴ 转鋤@ 帮助电;[roo K<LinuK IDOL]# new SC r s ne t x i(4)在命令行方式下练习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属性。
一、实验目的1.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的相关命令和操作方法。
2. 熟悉用户组的管理方法,包括创建、删除、修改用户组以及设置用户组权限。
3. 理解Linux操作系统中文件权限的概念,学会设置文件权限和目录权限。
4. 学会使用文件压缩和解压命令,实现文件的打包和恢复。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 CentOS 7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153. 实验设备:一台配置为2GB内存、1核CPU的虚拟机三、实验内容1. 用户管理(1)创建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用户,例如创建用户zhangsan。
(2)设置密码:使用passwd命令设置用户密码,例如为zhangsan设置密码。
(3)删除用户: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例如删除用户zhangsan。
(4)修改用户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信息,例如修改用户zhangsan的用户名为lisi。
(5)查看用户信息:使用id、whoami、users命令查看用户信息。
2. 用户组管理(1)创建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用户组,例如创建用户组student。
(2)删除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用户组,例如删除用户组student。
(3)修改用户组信息: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户组信息,例如修改用户组student的组名为teacher。
(4)查看用户组信息:使用groups命令查看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3. 文件权限管理(1)设置文件权限:使用chmod命令设置文件权限,例如设置文件test.txt的权限为-rw-r--r--。
(2)设置目录权限:使用chmod命令设置目录权限,例如设置目录dir的权限为-rwxr-xr-x。
(3)查看文件权限:使用ls -l命令查看文件权限。
4. 文件压缩和解压(1)压缩文件:使用tar命令压缩文件,例如将文件test.txt和test2.txt压缩成test.tar。
实验四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第一篇:实验四 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实验四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磁盘限额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2.掌握利用Linux-conf进行用户和组的管理; 3.掌握磁盘限额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户和组的管理; 2.磁盘限额。
三.实验步骤: 1.用户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useradd –d /home/user01-m 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passwd user01。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锁定用户user01:#passwd-l 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passwd-u user01 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usermod –l user02 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组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组,stuff:#groupadd 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useradd –g stuff –G stuff user02。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stuff设置组密码:#gpasswd stuff。
在组stuff中删除用户user02:#gpasswd –d user02 stuff。
用户管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户添加、用户属性的修改和停止用户的方法。
2.掌握组的添加和属性的修改。
3.掌握文件权限的管理方法。
4. 了解账号管理和查看命令。
二、实验环境:1.计算机一台2.Fedora Core 6 系统Fedora Core 6 系统三、实验内容:1)用终端命令方法新建组group1, group2,group3。
解:使用命令:groupadd group1,groupadd group2,groupadd group3新建组group1, group2,group3。
2)更改组group2的GID为510,解:使用命令groupmod group2 –g 510更改group2的ID为5103)更改组group3名为grouptest。
解:使用命令groupmod group3 –n grouptest更改组group3名为grouptest4)用终端命令方法(了解图形界面及修改/etc/passwd方法, 其中修改/etc/ passwd之前最好能先作个备份)新建用户user1,user2,user3,user4,user5,user6。
解:使用命令useradd user1 –g group1 –G group2;useradd user2 –G group1 –c Linux;useradd user3 –d /home/aaa –g group1 –G group2;使用cd /home,再使用mkdir bbb 再home下建立文件bbb,再使用useradd user4 –c “Linux course”–d /home/bbb/bbb –g group1 –G group2;useradd user5 –g group2 –G group1,user2;useradd user6 –u 660 –g group2 –s /bin/csh分别新建满足以下条件的用户user1,user2,user3,user4,user5,user6。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用户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中创建、删除、修改用户的基本操作。
3. 学习用户组管理的相关命令和技巧。
4. 熟悉用户权限控制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发行版:CentOS 73. 硬件环境:一台安装CentOS 7系统的计算机,内存为4GB,频率为2.5GHz。
三、实验内容1. 用户管理(1)创建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用户,例如:```bashuseradd -m -d /home/user1 user1```其中,`-m`参数表示创建用户的同时创建用户的主目录,`-d`参数指定用户的主目录。
(2)修改用户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信息,例如:```bashusermod -u 1001 user1```其中,`-u`参数指定用户的UID。
(3)删除用户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例如:```bashuserdel -r user1```其中,`-r`参数表示删除用户及其主目录。
2. 用户组管理(1)创建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用户组,例如:```bashgroupadd group1```(2)修改用户组信息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户组信息,例如:```bashgroupmod -n group1 newgroup1```其中,`-n`参数指定新的用户组名。
(3)删除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用户组,例如:```bashgroupdel group1```3. 用户权限控制(1)设置文件权限使用`chmod`命令设置文件权限,例如:```bashchmod 755 /path/to/file```其中,`755`表示用户、组和其他用户对文件的权限分别为:读、写、执行。
(2)设置目录权限使用`chown`命令设置目录权限,例如:```bashchown user1:user1 /path/to/directory```其中,`user1`表示所有者和所属组。
Linux系统管理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1、新建一个user1用户,UID、GID、主目录均按默认;2、新建一个user2用户,UID=800、其余按默认;3、新建一个user3用户,默认主目录为/abc、其余默认;并观察这三个用户的信息有什么不同;4、分别为以上三个用户设置密码为123456;5、把user1用户改名为u1,UID改为700,主目录为/test6、把u1用户锁定,在不同的终端分别登录user2与u1,并观察有什么现象;7、建立一个标准的组group1,GID=900;8、建立一个标准组group2,选项为默认,观察组配置文件有什么变化;9、新建一个组group3,把root、u1、user2用户添加到group1组中,把user3添加到group2组二、实验目的: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2、理解用户与组的关系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新建用户user12. 新建用户user2,id=8003. 新建用户user3,主目录为/abc4. 输入命令vi /etc/passwd,观察三个用户的区别\发现。
5. 为user1、user2、user3设置密码,均为1234566. 把user1用户改名为u1,UID改为700,主目录为/test7. 锁定u18. 使用user2登录9. 使用u1登录对比第8步,发现user2能正常登录,但是登录后的命令提示符为$;使用u1登录时,系统提示Access denied(访问被拒),这是因为u1被锁定,无法登录。
10. 建立组group1,GID=900;建立标准组group2、group311. 观察组文件观察发现,group1的gid为900,group2的gid为901,group3的gid为902。
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gid号会自动递增五、实验总结与心得。
第六章用户组和用户组管理实验报告1.用户账号文件/etc/passwd1)简介:在Linux系统中,用户名都统一存储在/etc/passwd文件中,打开文件显示结果如下图:2)图解:图中每一行代表系统中一个用户,有几行就代表系统中有多少的用户。
以第一行为例来说明,第一行代表的是系统中都有的root账户,共分七列,以冒号隔开。
第一列:账号名称,由用户自行选定,例如root是预设的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名称;第二列:密码,这里显示的是一个X,表示密码已经移动到shadow这个加密文件中了;第三列:UID,这个就是用户ID,0表示系统管理员,1-499保留给系统使用的ID,500-65535给一般用户使用;第四列:GID,用户组ID;第五列:用户的一些说明信息;第六列:用户主目录,root的主目录是/root,默认的用户主目录在/home/username第七列:Shell,通常使用/bin/bash这个Shell。
2.用户口令文件/etc/shadow1)简介:为了加强账户和密码的安全,后来用户密码被解密放进了shadow文件中,打开文件结构如下:2)图解:因为开始的时候是用rainbow账户登录的,所以没有权限打开密码文件,用su命令切换到root身份,重新打开密码文件。
第一列:账号名称,和passwd文件相同;第二列:密码,显示的是加密后的密码;第三列:最近修改密码的日期,时间是从1970年1月1日开始累加的;第四列:密码不可被修改的日期,0表示任何时候都可以修改,如果是20表示20天之内无法修改密码;第五列:密码需要重新修改的时间,999999表示密码不再需要修改;第六列:密码需要修改前的警告期限;第七列:密码过期的恕时间第八列:账号失效日期。
3.用户组账号文件/etc/group1)和etc/passwd一样,这里放的是用户组的信息,其打开后结构如下:2)图解:该文件的结构为,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组,每行分为四列,含义如下:第一列:用户组名称;第二列:用户组口令,同样密码也是被放到了/etc/gshadow文件中;第三列:用户组ID;第四列:以逗号隔开的用户组成员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