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全脑灌注成像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3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隋昕;卢洁;李坤成;曹燕翔;张苗;杜祥颖;张伟【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9(025)004【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 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总页数】4页(P521-524)【作者】隋昕;卢洁;李坤成;曹燕翔;张苗;杜祥颖;张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R814.42【相关文献】1.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J], 李鸿波2.25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 [J], 徐裕;邓生德;王海涛;王良炯;成科;江凯3.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J], 王晓宏4.Fair灌注成像在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 [J], 刘玉涛; 李淑明; 阮骥5.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J], 杨梅;孙艳秋;白峻虎;李耀东;张永海;张学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48114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影像·双源CT 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 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孙建亭1,王欣2(通讯作者)(1.黑龙江省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CT 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2.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彩超室,黑龙江 密山 158300)0 引言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设备不断发展,使得CTA 及CTPI 得到广泛应用。
CTPI 可以有效通过客观数据和时间—密度曲线来反应人体脑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可早于形态学发生变化前预示病变存在。
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管阻塞和凝血功能紊乱及心源性栓子等,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房颤及吸烟、心衰、高脂血症等[1]。
采用CTA对患者头颈部进行扫描检查,其可准确地显示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及密度特征等。
同时还可测量及观察管腔及管壁,为临床定量评价动脉管壁钙化提供直观性和准确性。
1 研究方法根据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程度及 CT 灌注成像表现。
将脑梗死前期分为 2 期 4 个亚型[2]。
1.1 Ⅰ期 : 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 ,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 ,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动态稳定 。
1.2 Ⅱ期: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CBF 达电衰竭阈值以下,神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 维持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期:CBF 下降 ,由于缺血造成局部星形细胞足板肿胀, 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
灌注成像见 TTP 、MTT 延长, 以及 rCBF 下降, rCBV 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
Ⅱ2期:星形细胞足板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压变窄或闭塞,局部微循环障碍。
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PA脑灌注成像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导致的脑血供不足,在我国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MCA )最多见[1]。
MCA 作为颅内最粗、Assessment of local microcirculatory status and infarct typ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via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HAO Lu 1,LI Yue 1,XU Jingxuan 21Medical Imaging Center,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28,China摘要:目的利用双源CT 脑灌注成像(CTP )技术,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所致脑梗死灶分布类型与侧支循环建立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不同侧支血管建立缺血区域微循环状态。
方法收集经CT 血管造影证实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率>70%、症状性猝中的患者80例。
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将脑梗死类型分为穿支动脉梗死、大面积梗死、皮质供血区梗死、分水岭梗死、多发脑梗塞及无梗死灶。
经CTP 成像,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 =48)与不良组(n =32),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差异及相关危险因素,并用半影计算软件分析缺血半暗带区与核心梗死区,对比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区与核心梗死区是否差异及脑梗死类型分布与侧支循环相关性。
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男性比例及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 <0.05)。
所有患者CTP 结果均为阳性,核心梗死区阳性66例,弥散加权成像阳性为68例,两种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致性,侧支循环良好组脑梗死类型以穿支动脉梗死为著,侧支循环不良组以分水岭梗死为著。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脑部的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脑部血流情况。
它通过注射造影剂,并结合CT扫描获得的血流数据来提供对脑部灌注情况的详细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其在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基于X射线吸收的原理。
X射线是一种高能量电磁辐射,它可以通过人体组织而不被完全吸收。
当X射线通过脑部时,它会被脑部组织吸收一部分,而没有被吸收的X射线会被探测器接收。
通过测量被吸收和未被吸收的X射线的差异,CT扫描可以提供脑部的解剖信息。
在CT灌注成像中,注射造影剂是必需的。
造影剂是一种含有X射线吸收剂的物质,它可以作为脑部血流的指示物。
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脑部血管系统,随后经过心脏和大脑动脉被输送到脑部灌注区域。
造影剂的吸收和分布情况可以反映血流情况,包括脑部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通透性。
CT灌注成像获得脑部血流数据的方法有两种:动态扫描和静态扫描。
动态扫描通过连续的CT图像采集来捕捉造影剂进入和分布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血流速度和血管通透性的详细信息。
静态扫描则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图像采集,可以获得脑部血流量的信息。
两种扫描方法可以互相结合,提供全面的脑部血流信息。
1.脑卒中:脑卒中是脑部血流中断导致的急性脑损伤。
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梗死区域的范围和程度,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2.脑肿瘤:脑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
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这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并为治疗计划提供指导,如外科切除、放疗或化疗。
3.脑炎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炎和脑脊液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脑部血流异常。
CT灌注成像可以检测这些异常,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4.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评估:CT灌注成像可以评估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脑灌注成像原理及其应用脑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通过观察灌注血流动力学来评估脑部功能和病理状态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脑组织的血流情况,包括脑灌注量、脑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等重要参数,为脑血液供应状况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主要基于血流动力学定律以及影像学技术。
在脑部,灌注血流主要依赖于局部代谢需求,通过将一定量的对比剂注射入血管内,然后使用成像仪器对血流进行监测和观察。
常用的脑灌注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脑血流显像(CBF)、脑血容量显像(CBV)和脑血取量显像(MTT)等方法。
动态对比剂增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影像技术的脑灌注成像方法,它通过对磁共振信号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特定脑区的脑血流动态曲线。
这种方法对对比剂的灌注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可以提供血流速度、血管总量、时间到达指数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脑灌注血流的形态和时间动力学特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和脑炎等脑血管病变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流显像是一种用来观察脑血流分布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比剂的灌注动力学过程和血管解剖结构的分析,可以绘制出不同脑区的血流分布图像。
这种技术常用于研究脑卒中、脑缺血和脑血管疾病的血流改变,对于发现血流灌注不足区域、评估脑血管疾病的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作用。
脑血容量显像是通过对比剂的浓度进行分析,可以评估脑血流量和血管容积的成像技术。
脑血容量是指单位体积脑组织所占的血流量,可以反映脑血管系统的容量和血流分布状态。
利用脑血容量显像技术可以了解脑卒中、脑肿瘤、脑炎等疾病时的血流动态变化,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脑血取量显像主要是利用对比剂在脑血管系统中的通过时间来反映血管阻力,进而评估脑血管的阻力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的关系,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展过程。
它在脑卒中、脑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Nov31(21)外伤性脑梗死(PTCI)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脑部受到外伤后,在一周内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早期外伤性脑梗死症状不明显,一旦不能及时诊断,则严重影响预后,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CTP、CTA、DSA诊断早期外伤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0(45.28±6.49)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36例、压砸伤5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9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16例<4分、30例(5~7分)、14例>8分。
根据伤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可分为:超早期(<6h)为15例、急性期(6~24h)为32例、亚急性期(1~7d)为13例。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方法、目的均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CTP检查: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超高端双源CT机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头颅CT平扫,参数设置:电流150mA、电压120kV、层厚5mm,根据平扫结果明确CTP检查扫描层面,经肘静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碘海醇)50ml,输注速度为5ml/s,再以该速度注入生理盐水50ml,注射完成5s后开始灌注扫描,扫描速度0.75s/圈,每次间隔时间为1.5s,覆盖范围40mm,共扫描40s,经工作站处理,得到CT灌注成像图像[2]。
CTA检查:CT灌注成像完成10min后,再追加对比剂行CTA检查,以螺旋扫描方式扫描主动脉弓至颅顶范围,以Smart智能追踪法进行增强扫描,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ml和生理盐水50ml,输注速度5ml/s,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1mm、螺距0.923:1、重建间距0.625mm、球管转速0.6/rot当靶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时延迟扫描时间,扫描完成后,立即把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处理,重建血管三维立体影像[3]。
全脑CT灌注成像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陈谦;黄伟;程晓青;倪玲【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11)001【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灌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综述【作者】陈谦;黄伟;程晓青;倪玲【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近20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CT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
但传统CT设备的灌注成像由于受探测器宽度的限制,无法覆盖全脑范围。
随着128、256甚至320排CT的应用,CTP的覆盖面大幅提高,由64排CT的3.2 cm提高至320排CT的16.0 cm,实现对全脑的灌注扫描,利用全脑灌注的容积数据能够重组出4D脑血管的图像,从而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检查,即一次扫描同时获得CT平扫、CT增强、4D-CTA、3D-CTP图像[1]。
笔者对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由于各医疗单位设备不同,全脑CTP扫描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
如美国GE公司宝石CT和德国Siemens 128排螺旋CT采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而荷兰Philips 256排和日本Toshiba 320排螺旋CT采用非移床式非螺旋式固定扫描。
相比而言,后两者准确性更高。
目前,256排CT 采用256 × 0.5 mm宽探测器,覆盖范围为12.8 cm[2],320排容积CT采用320 × 0.5 mm宽探测器,覆盖范围达16 cm。
以320排容积CT为例,其扫描方案为:静脉内注射50~70 ml碘对比剂,流率为4~6 m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