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2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代谢:运动时,人体需要能量来支持肌肉运动和维持各种生理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2. 心血管系统:运动时,心脏会加快跳动,血液循环也有所改变。
运动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3. 呼吸系统:运动时,呼吸速度和深度都会增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
运动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4. 肌肉系统:运动时,肌肉会产生力,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肉运动的机制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适应。
5. 神经系统:运动时,神经系统会传递指令给肌肉,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6. 内分泌系统:运动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激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
通过研究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时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对于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促进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展示它在运动科学领域的价值。
一、认识运动生理学对于运动健康的重要性1.1 促进身体健康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通过运动,身体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骨骼密度等。
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能够解析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更好地指导和规划运动锻炼方案,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1.2 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为防止和控制慢性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运动可以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并有益于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
对运动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运动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机制和方法。
1.3 提高运动水平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运动生理学可以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掌握运动的生理特点,为运动员、教练员等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水平。
二、认识运动生理学对于运动表现的重要性2.1 提高运动技能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通过研究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不同运动项目中,身体各系统的反应和适应变化。
这些知识可以用于优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和训练。
2.2 增强耐力和力量运动生理学可以揭示锻炼对耐力和力量的影响机制。
了解运动对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的作用,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力量表现。
2.3 优化运动策略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比赛中采取最佳运动策略。
通过了解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可以调整或优化运动策略,提高运动成绩。
三、认识运动生理学对于伤病预防的重要性3.1 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运动过程中,身体容易发生各种损伤,而运动生理学可以识别运动时潜在的风险,减轻受伤的可能性。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运动适应、运动训练等相关问题。
考题二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提高肺的弹性和肺功能,增强肺的排毒和排痰能力。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反应能力。
考题三1. 什么是运动适应?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的良好调整和改变。
2. 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包括增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3.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答: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应包括适当的强度和频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个体化的训练计划,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等方面的考虑。
考题四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营养等方面。
2.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恢复受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速康复过程,预防再次受伤。
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目录•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不同项目的运动生理特点与训练原则•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恢复手段•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略01运动生理学概述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任务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适应机制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训练、运动选材和运动医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运动生理学的萌芽01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0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标志着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03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形成了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法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人体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调查法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数学模型,揭示运动生理机制。
数学建模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01020304骨骼组成骨骼功能骨骼生长与发育骨骼疾病与损伤骨化过程、骨龄评估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姿势、参与运动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围、吸收冲击关节炎、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关节类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关节疾病与损伤肌肉结构肌肉收缩与舒张肌纤维、肌膜、肌束膜、肌外膜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类型肌肉功能肌肉疾病与损伤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产生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肌肉萎缩、肌肉拉伤、肌炎等0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ATP-CP系统概述介绍ATP-CP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
引言概述: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锻炼条件下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
它关注的是人体在运动中的呼吸、心脏、血液循环、肌肉、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和适应过程,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一、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运动时,肺部需要更多氧气供应给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
2.肺活量的增加:长期运动会增加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使肺部更能有效地吸入和排出气体。
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心脏收缩力的增加:长期有氧运动会增加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效率,使心脏能更好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2.血管弹性的增加: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弹性和血流量。
三、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1.肌肉力量的增加:通过力量训练,肌肉纤维数量和大小会增加,使肌肉更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2.肌肉耐力的增加:长期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肌肉中线粒体的数量,并提高线粒体的功能,使肌肉更具耐力和持久力。
四、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1.脂肪代谢的增强: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脂肪氧化能力,利用脂肪作为能量供应源,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减少体脂肪含量。
2.糖代谢的调节: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五、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运动可以增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髓鞘化程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使身体反应更敏捷。
2.大脑功能的改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增长和连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总结:运动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各种生理变化和适应过程。
通过对运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对人体的益处,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 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 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运动生理学(全集)运动生理学(全集)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和体能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1生理学基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2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代谢、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并指导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领域2.1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它涉及运动时人体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
研究能量代谢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能量需求的影响。
2.2肌肉生理肌肉生理是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的学科。
它涉及肌肉的结构、收缩机制、适应性变化等方面。
肌肉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提升。
2.3心血管生理心血管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心脏的功能、血管的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心血管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4呼吸生理呼吸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肺部的功能、呼吸调节、气体交换等方面。
呼吸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
2.5神经生理神经生理是研究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神经元的传导、神经调节、神经适应性等方面。
神经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3.1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
通过了解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表现。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映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
阈值:在固定剌激作用时和刺激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条件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肌小节: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缩短收缩。
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
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应。
前庭功能稳定性: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血红蛋白氧容量:指血液中Hb的氧饱和度为100%时,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气量。
血红蛋白氧含量: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由于人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就称为内环境稳态。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是指通过对人体的运动系统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目的。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涉及到运动生理学、适应性训练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的科学。
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机能的发挥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的协调作用完成。
因此,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肺功能的协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神经系统的适应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理学原理的应用通过对运动生理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实现训练者的传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运动伤害的预防。
比如,针对心肺功能,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耐受力,提高最大摄氧量;对于肌肉力量,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纤维的横截面积,提高力量的输出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训练,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能力。
二、适应性训练1.适应性训练原理适应性训练是指通过刺激人体的其中一生理系统,使其适应刺激并逐渐提高相应的功能。
适应性训练的核心原理是“超负荷原理”,即在运动训练中给予机体适应所需的最佳刺激,达到适应性的目的。
2.适应性训练的具体方法适应性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连续负荷、变负荷、旋转负荷和高效负荷。
连续负荷指每次训练负荷持续时间相同、强度逐渐增加;变负荷指每次训练负荷不同,强度相对较大的训练;旋转负荷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同训练项之间进行循环训练;高效负荷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三、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进行运动时机械原理和力学特性的科学。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等都会承受一定的力量和压力。
了解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指导运动训练的科学实施,保证运动效果和安全性。
2.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应用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体型的人员,设计出最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2 运动与身体功能的关系分析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
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的作用。
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神经系统的概述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机制。
2.2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探讨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分析运动学习中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3.2 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心脏功能、血管弹性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血压、心率和血流量的影响机制。
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概述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呼吸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4.2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肺活量、呼吸频率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调节机制。
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概述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
5.2 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
分析运动训练对肌肉适应性的机制。
第六章:运动与能量代谢6.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了解能量代谢的定义、测量和意义。
掌握能量代谢的三个阶段:基础代谢率、运动代谢率和恢复代谢率。
6.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强度和类型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7.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掌握运动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包括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7.2 运动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探讨运动对激素分泌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分析运动对代谢、生长和生殖功能的调控作用。
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概述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过程。
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2.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神经、肌肉、和某些腺体等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二、简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是什么?答:①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②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③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1.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3.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之为等长收缩4.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之为离心收缩5.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6.运动单位:一个á-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二、简答1.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答:(1)形态特征 :○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2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3慢肌纤维含较多血红蛋白,因而导致慢肌纤维通常呈红色○4慢肌纤维含较多线粒体,且线粒体体积较大○5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传导速度慢(2)生理学特征: ○1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快肌纤维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纤维○3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较快肌纤维强(3)生物化学特征:○1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2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2.简述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锻炼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细胞水平到整个身体系统的多个层面,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
运动生理学旨在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适应机制和优化身体性能的方法。
以下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1.心血管适应:运动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包括心肌增厚、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容积增加和血管弹性改善等。
这些适应性变化提升了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和耐力。
2.肌肉适应:运动可以导致肌肉的适应性改变,包括肌肉断面积增加、肌肉纤维类型改变和筋腱增强等。
这些适应性变化提高了力量、耐力和肌肉协调。
3.呼吸适应:运动对呼吸系统也有影响,包括肺容积增加、呼吸肌肉力量增加和呼吸效率改善。
这些适应性变化提高了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能力。
4.代谢适应:运动影响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产生、糖代谢、脂肪代谢等。
运动锻炼提高了身体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能量和调节代谢平衡。
5.神经适应:运动锻炼有益于神经系统,包括改善神经调节、提高神经传递速度和协调性等。
这些适应性变化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协调性。
6.热适应:运动锻炼可导致体温调节和汗腺功能的适应性变化,提高热耐受能力和调节体温的能力。
运动生理学不仅要求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运用实验室测试、野外测试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运动训练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此外,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表现提供指导,并推动运动科学领域的发展。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关于人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学科,旨在揭示人体运动的生理过程与机理,以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运动是人体发挥活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涉及各种系统和活动,包括肌肉活动、内脏机能活动、神经元活动和甚至心理活动。
运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强生理活动,改善身体素质,减轻疾病的发病率,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改善心理状态,以及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机体代谢的修正及相关性研究,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骤性的研究以及机体机能的改善等。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代谢的修正。
运动的过程中,机体内的糖分解、消耗和转化主要由代谢转化过程来完成。
代谢转化过程是指机体有机物更新或改变过程。
比如,肌肉运动时,机体耗能主要来自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消耗氧的过程,它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代谢反应的原料,在有氧条件下,能转化成热能及各种化学物质,从而产生能量。
二是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阶段的研究。
运动阶段指的是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组织系统所经历的各个生理过程。
运动阶段可以分为肌肉运动阶段、神经系统运动阶段、心血管系统运动阶段、内分泌运动阶段、神经内分泌运动阶段等。
生物电生理学研究是指用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数学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微电特性及其与运动过程的关联性。
三是机体机能的改善。
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机能,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形态发育、锻炼肌肉力量、减轻疾病的发生率等目的。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升心血管功能,使肌肉增加力量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等。
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会分泌多种激素,如类固醇、胰岛素、促肾上腺素等,从而影响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从而达到促进机体机能改善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动生理学是人体运动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学科,主要包括机体代谢的修正、生物电生理学运动阶段的研究以及机体机能的改善。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能力,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反应和适应的学科。
它涵盖了运动对呼吸、循环、神经、肌肉和代谢等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关注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研究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运动耗氧和能量代谢、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神经系统和代谢的影响等。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调整来满足肌肉的氧需求和废物的清除。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这些调整的机制和效应,以及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下的变化。
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是运动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运动,肌肉可以增加力量和耐力,骨骼可以增加密度,从而增强身体的机能,并且适应力遭遇负荷的改变。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神经传递和调节,人体可以控制肌肉收缩和运动协调。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运动生理学还研究了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运动可以改善能量代谢和调节血糖水平,对健康和疾病预防都有积极影响。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生理反应和适应的学科,通过探究运动对呼吸、循环、神经、肌肉和代谢等系统的影响,揭示了运动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运动生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涉及的身体机能变化的学科。
它探究了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以及身体适应运动的能力。
2.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运动对以下身体机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力,增加心脏的血液排出量,改善心肺功能。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加大呼吸肌肉的运动量,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骨骼肌系统: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内分泌系统:运动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能量代谢和体内激素的分泌。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3.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
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身体会转而利用储存的肝糖原和肌肉糖原进行能量供应。
长时间运动时,身体还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储备来提供能量。
4.运动引起的心率增加、呼吸加深和出汗等生理反应是为了满足运动中肌肉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
这些生理反应可以通过计算和测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大小和个体的运动适应能力。
第二章:运动与心肺功能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有以下一些特点:–心脏肌肉的大小和收缩力会增加,增加心脏血液泵出量。
–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会增加,为心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会增加,增加携氧能力。
–血液中的血浆容量会增加,以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肌肉。
2.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肌肉的代谢和功能会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肺通气量和肺活量会增加,增加肺部气体交换的能力。
–通气驱动和呼吸频率会增加,提高肺部气体交换的速度。
3.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氧化代谢。
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时,身体会转而利用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
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积累在肌肉中,导致肌肉疲劳和不适感。
4.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估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身体最大的氧气消耗能力。
VO2max的提高可以通过有氧训练来达到,如有氧运动和持续性的心血管训练。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生理反应的学科。
它包括许多方面,如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功能、神经系统等。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促进康复以及改善健康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能量代谢方面,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运动。
能量主要来自体内的糖原和脂肪酸。
不同强度、不同时长的运动会导致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依赖脂肪酸代谢,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则主要依赖糖原代谢。
心血管系统方面,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运动时,心脏需要承担更大的负荷,逐渐适应后,心肌会增大、增强收缩力,使心脏能够更有效地泵血。
此外,运动还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方面,运动时,呼吸系统也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加大,从而增加肺活量和肺功能。
此外,运动还能提高肺部的排毒能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肌肉功能方面,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
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完成工作,肌肉中的线粒体和骨骼肌纤维也会增加,从而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神经系统方面,运动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
运动时,神经系统需要更多的信息传递和协调,从而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功能。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帮助康复运动损伤和疾病。
总之,运动生理学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学科,它的研究对于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和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
1 物质代谢
2 能量代谢
3 基础代谢率
(二)糖代谢与运动能力
1 人体的糖储备
2 糖的分解供能(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3 运动与补糖
(三)脂肪代谢与运动
1 人体的脂肪储备
2 脂肪的分解供能
3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四)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1 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2 关于蛋白质的补充
(五)水的代谢运动员脱水及其复水(六)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1 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
2 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
3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
4 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
5 体温调节
第六章肾脏机能
(一)运动性蛋白尿
(二)运动性血尿
第七章内分泌机能
(一)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 激素的概念
2 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1 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2 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3 生长激素
4 胰岛素
5 睾酮
(三)兴奋剂及其危害
1 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
2 分类
3 危害
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一)视觉器官
1 视调节
2 视野
(二)听觉与位觉
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2 前庭反射与前庭机能稳定性(三)本体感觉
1 肌梭
2 腱梭
(四)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1 牵张反射
2 状态反射
第九章运动技能
(一)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
1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一)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
1 需氧量
2 摄氧量
3 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二)有氧工作能力
1 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 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二)无氧工作能力
1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2 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3 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第十一章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概述
1 身体素质的概念
2 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二)力量素质
1 力量素质的概念
2 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
3 功能性肌肉肥大
4 力量素质的训练
(三)速度素质
1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2 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3 速度素质的训练
(四)耐力素质
1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2 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五)灵敏与柔韧素质
1 灵敏素质
2 柔韧素质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 赛前状态的概念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1 极点
2 第二次呼吸
3 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三)稳定工作状态
1 真稳定工作状态
2 假稳定工作状态
(四)运动性疲劳
1 概念
2 产生机制
3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
(五)恢复过程
1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
2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
(一)高原环境与运动
1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 高原训练
(二)热环境与运动
1 预防热危害的原则
2 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第十五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1 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 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3 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4 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 运动系统
2 氧运输系统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本篇参考书目
1 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王步标等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