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27.64 KB
- 文档页数:10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媒介)(无定向)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三、群体传播(集会、发布会、讲座……)(定向+无定向具体对待)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新闻
1.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新闻最核心、最基本的规律)
2.两钟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共同点:概括和反映了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3.区别:报道、分析、判断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
4.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不仅要在事实中找新闻,还必须在事实的变动中找新闻。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5.区分: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目的: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三种路径:采访、现场、来信。
6.新闻五要素:主角(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
7.了解新闻五要素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3.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8.区分软新闻和硬新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新闻媒介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的。严肃性媒介以硬新闻为主,大众通俗化的媒介更多以软新闻为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什么是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他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2.构成宣传的要素:1.宣传者(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
2.宣传对象(宣传对象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3.宣传内容(在宣传效益中起决定作用)
4.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做宣传)
5.宣传时机(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才能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宣传要达到的目的)
7.宣传方法(所采用的媒介、途径和宣传手段、技巧)
3.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4.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舆论的这种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其他: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启蒙思想、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双刃剑(弊):在特定情况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可能代表错误倾向,扼杀真理。(德国法西斯)
5.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新闻媒介凭借自身特性,不时介入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已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
(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显,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经常衍生为舆论源头,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地影响舆论的最重要手段)
3.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