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50数控车床液压传动系统的
- 格式:pptx
- 大小:12.86 MB
- 文档页数:52
《气动与液压技术》课程标准(60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机床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模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在数控机床中应用的基础知识、正确使用液压和气压元件、利用元件组装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和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
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必备和够用为度”的职教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项目”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包含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两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了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设置了三个任务,每个任务中均将相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为此每个项目均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删除复杂的理论计算,降低理论难度,以实际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项目任务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液压和气压控制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液压和气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考纲(100分)考纲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省校企合作精品教材,2013年9月第1版,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一、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用途,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
2.熟练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基本组成环节的工作原理,掌握常见故障排除方法,能阅读、分析一般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图,具有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
3.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掌握其常用基本指令的功能及应用,具有使用基本指令编程、安装接线与调试运行的初步能力。
4.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液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具有阅读机械设备说明书中液压传动系统图的初步能力。
5.了解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气动基本回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具有阅读机械设备说明书中气动系统图的初步能力。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一)电气控制技术1.了解刀开关、转换开关、自动空气开关、按钮、行程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选用方法。
2.熟练掌握刀开关、按钮、行程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上述元件。
3.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启保停控制、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掌握电动机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
4.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了解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起动、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的工作原理。
5.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掌握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6.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了解能耗制动、电磁抱闸制动的工作原理。
7.掌握整台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方法,能熟练分析CA6140普通车床的电气原理图。
. .. .摘要数控车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是机械制造设备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工作母机。
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高低及其在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产量和总拥有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控车床是数控机床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操作、维修、改进数控车床的前提,也是设计一款数控车床的基本。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数控车床的主轴系统、伺服进给系统、刀架系统等的特点、设计要求及结构特点,对于系统部件也作了介绍。
关键词:数控车床主轴系统伺服进给系统刀架系统. .. .AbstractNumerical-controlledLathe isa electromechanicalintegrationproduct,which is multinomial technology for one-piece. Numerical- -controlled Lathe is multituded by mechanism、 electric 、hydraulic、 pressure,pneumatic、 electrino、information and so on. It is main working machine andpossesses high precision、 high efficiency、high automation and high flexibility in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The technology capability of Numerical-controlledLathe and percentage of machine output and in possession of amou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gnal weighting the whole level of one state national economy extend and commercial manufacture Numerical-controlledLathe isone of main variety of Numerical-controlled Machine,it take a important place in the Numerical-controlled Machine,and for decade years,it is given the prevalence regard from all the world and get the prompt develop.Therefore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is the premise of operate、maintain、improve Numerical-controlledLathe, also it is thebasic of designing Numerical-controlledLathe.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request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esof Principal axis system 、Servosystem and Tools systemof Numerical-controlledLathe according to this text, also made a introduction for the system parts.Keywords: NCLathe Principal axis systemServo systemTools system. .. .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1)二数控机床的组成与适用围 (1)三数控机床的特点与分类 (3)四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4)第二章设计基本思想和主要参数 (5)一课题要求 (5)二设计思想 (5)第三章主轴系统设计与结构 (7)一主传动系统概述 (7)二主轴驱动装置、工作特性及速度控制 (8)三主轴部件 (9)四主传动系统设计与结构说明 (13)第四章进给系统设计与结构 (15)一进给传动系统概述 (15)二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及调速 (17)三位置检测装置 (18)四进给传动机构 (20)五进给传动系统结构说明 (22)总结 (26)参考文献 (27). .. .第一章概述一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简答1完整的液压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答○1能源装置-------油泵,它是把机械能转换成油液液压能的装置,并为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
○2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液压阀。
它是对系统中由液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装置。
○3执行装置-------油缸或油马达。
它是把油液的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装置。
油缸可以输出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的机械能,液压马达可以输出回转运动的机械能。
○4辅助装置-------油箱,油管过滤器等,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装置,它们对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也有重要作用。
5工作介质:传递能量的流体,如液压油。
特点:优点:1液压传动是油管连接,可以方便灵活的布置传动机构。
2液压传动装置质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
3液压传动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
4传递运动均匀平稳,伏在变化时速度较稳定。
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同时液压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长。
6液压传动易于实现自动化,特别是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结合使用,能容易的实现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且可实现遥控。
7液压元件以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
缺点:1液压系统泄漏,影响运动平稳性和正确性。
2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较敏感,所以不宜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工作。
3为了减少泄露及满足某些性能上的要求,对制造精度和加工工艺要求较高。
4液压传动要求有单独的能源,不想电源那样使用方便。
5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不一检查和排除。
2 液压系统概念:是由油泵、控制阀、执行元件、油箱和油管等元件组合起来的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
基本回路有液压元件组成能完成某种特定功能阿德典型油路。
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有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多岗配合工作工作原理: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并以其压力能来传递能量的。
2液压传动具有两个明显特性○1力的传递依靠液体的压力来实现○2运动速度的传递依靠液体“容积变化相等“的原则进行。
液压泵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吸压油3 叶片泵的优缺点?答:叶片泵具有运转平稳、噪音小、流量均匀性好、容积效率高等优点,其缺点是用油调节苛刻,工作转数必须在(600~2000)转每分钟之间,结构复杂。
数控车床MJ-50研究论文学校:大连交通大学专业及班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茅以升10-2班成员:刘启超、侯志如、张海、代云龙、孟学聪、胡晓晨研究对象:MJ-50数控车床指导教师:沙智华一引言1、数控机床的起源: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
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
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
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数控机床的兴起: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吉丁斯·路易斯公司首先联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升降台铣床,随后德国、日本、苏联等国于1956年分别研制出本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
60年代初,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相继进入商品化试生产,由于当时数控系统处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初期,设备体积大、线路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数控机床大多是控制简单的数控钻床,数控技术没有普及推广,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整体进展缓慢。
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数控系统体积小、运算速度快、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使数控系统总体性能、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数控机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从而给数控机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开始进入了发展阶段。
80年代以来,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使数控机床得到了全面发展,数控机床品种迅速扩展,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发展应用阶段。
MJ50 数控车床第二节数控车床的传动与结构一、主传动系统及主轴箱结构(一)主运动传动系统MJ—50 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图如图3—12所示。
其中主运动传动系统由功率为11kw 的主轴调速电动机驱动,经一级 1 : 1 的带传动带动主轴旋转,使主轴在35~3500 r/min的转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主轴箱内部省去了齿轮传动变速机构,因此减少了齿轮传动对主轴精度的影响,并且维修方便。
主轴传递的功率或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如图3—13 所示。
当机床处在连续运转状态下,主轴的转速在437~3500r/min范围内,主轴应能传递电动机的全部功率11kw,为主轴的恒功率区域II(实线)。
在这个区域内,主轴的最大输出转矩(245 N. m)应随着主轴转速的增高而变小。
主轴转速在35~437r/min范围内的各级转速并不需要传递全部功率,但主轴的输出转矩不变,称为主轴的恒转矩区域I(实线)。
在这个区域内,主轴所能传递的功率随着主轴转速的降低而降低。
图中虚线所示为主轴电动机超载(允许超载30mim)时,对应的恒功率区域和恒转矩区域。
电动机超载时的功率为15kw ,超载的最大输出转矩为334N. m 。
(二)主轴箱结构1.主轴箱结构MJ—50 数控车床主轴箱结构如图3—14 所示。
主轴电动机通过带轮将运动传给主轴7。
主轴有前后两个支承,前支承由一个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1和一对角接触球轴承10组成,轴承11 用来承受径向载荷,两个角接触球轴承,用来承受双向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
前支承轴承的间隙用螺母8 来调整,螺钉12 用来防止螺母8回松。
主轴的后支承为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4 ,轴承间隙由螺母1和6来调整。
螺钉17和13防止螺母1和6回松的。
主轴的支承形式为前端定位,主轴受热膨胀向后伸长。
前后支承所用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支承刚性好,允许的极限转速高。
前支承中的角接触球轴承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且允许的极限转速高。
《液压与气动》课程标准课程类别: 职业能力模块课程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授课系(部): 机电工程系学分学时: 4/56编写执笔人: 张梦洁审核人签字:1. 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1.1.1课程的定位 :《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1.1.2课程的作用: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面向制造装备业设备制造、操作与维护岗位专门人才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液压和气动技术是机电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更好地了解并制造、操作和维护机电设备。
它不仅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 而且也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 该课程是机电工程系重点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本课程研究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回路功能及用途、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2)课程作用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 采用“讲、学、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强化实验、实训实践环节, 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 使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 学会识别选用各类液压元件气动元件, 学会实践动手搭接各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常用回路, 熟悉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功能及用途, 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一般液压与气压传动故障, 学会分析解决一般机电设备的液压气动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素养,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 高等数学: 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和计算工具;物理: 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电工基础: 学会交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电子实训: 掌握了电气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安装技巧;机械制图: 学会看机械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