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域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宁波宋韵文化的素材宁波是中国东海沿岸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宁波宋韵文化。
宋韵文化是宁波的地域文化名片,展现了宁波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关于宁波宋韵文化的素材,供您参考。
第一部分:宁波的历史背景宁波历史悠久,最早的定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受到世界经济大海洋的影响,宁波从古代起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宋代时,宁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与东南亚、日本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随后,宁波成为了东南沿海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取得了持续较长的繁荣。
第二部分:宁波宋韵文化的影响因素2.1宁波传统戏曲宁波戏曲是宁波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戏曲主要包括评剧、越剧、大戏和小戏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宁波评剧和越剧。
评剧是宁波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以其语言文韵和精湛的演技而闻名于世。
越剧则是宁波地区特色鲜明、表演技巧高超的音乐戏剧形式,它融合了嘉兴、绍兴、上海等地区的戏曲特色,独具宁波风格。
2.2宁波民俗文化宁波地区的民俗文化传统丰富多样,包括庙会、节日、民间音乐、舞蹈等。
庙会是宁波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动,通常在节日期间举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参与。
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表演,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2.3宁波文人雅集在历史上,宁波曾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许多文人墨客在宁波相聚,进行文学艺术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宁波文人雅集文化。
这些文人雅集以吟诗作赋、讨论时事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发出了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
宁波最有名的文人雅集是“天一阁书院”,它是中国已存最早的图书馆之一,拥有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
第三部分:宁波宋韵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3.1宁波木雕宁波木雕是宁波宋韵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宁波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木雕作品通常以人物、动物、花鸟等为主题,具有浓厚的宁波民俗特色。
3.2宁波蛇皮书画宁波蛇皮书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肌理细腻的蛇皮为纸张,用特殊的工艺完成书画作品。
宁波的文化特色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宁波的文化特色在于以浙东文化为主线与宁波商帮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相融合,在三者组合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多元文化相组合的而结果。
宁波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宁波的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位置环境下,宁波人的积极创造从而形成的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着名的商帮。
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
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
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
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
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
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
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
另外,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
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
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美好愿望。
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
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4万平方米。
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
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之手。
27撰文/王 玲,聂玉波地域文化如何提升宁波城市品位宁波(古称明州)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内第二大城市。
2019年宁波城镇化率为73.6%,城市发展进程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提升转型,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物化向文化转型,城市品位提升成为关注点。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宁波城市品位的打造离不开地域文化资源。
从文化层面来看,宁波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依托海洋而形成的海洋文化与传统的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体系,涵括史前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宗教文化等。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城市文化遗迹被传统的城市更新所磨灭,城市风貌大同小异,海洋色彩弱化,亟待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宁波文明源于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包含河姆渡遗址、鲻山遗址、田螺山遗址、鱼山·乌龟山遗址、塔山遗址、傅家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
河姆渡遗址1973年挖掘,这一考古发现确立了长江流域是中国文明史上起源之一的地位。
田螺山遗址地面环境保存最好,距离河姆渡遗址并不远。
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属于旧时代晚期,塔山遗址代表宁绍地区河姆渡文化以后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塔山古人类文化补充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鲻山遗址面积比较大,遗址中众多隧石打制石器在浙江地区是有确切层位的首次发现,不但确认宁绍平原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存在,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也为河姆渡文化中骨、角器的制作加工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而鱼山·乌龟山遗址距离海岸线最近,含有良渚文化遗存,是目前已知距离海岸线最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之一,而且改写了宁波镇海区的历史,该遗址的文化堆积从河姆渡文化连续发展到唐宋,丰富了河姆渡文化谱系。
傅家山遗址是宁波市区范围内首次发现的属于耜耕、渔猎和采集经济并存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海港城市,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港口,也是人类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
浙江宁波港口之城海洋文化浙江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而闻名。
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文化元素,包括海洋历史、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背景下,宁波港口之城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一、宁波海洋历史宁波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在宋代,宁波港口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成为东亚地区的贸易中心。
宁波港口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在中国的海洋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宁波海洋生态作为一个位于东海畔的城市,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资源。
宁波的海岸线长达800多公里,拥有众多的海滩、岛屿和港口。
宁波港湾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通过港湾可以进入东海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宁波的海洋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
宁波港口的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包括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草等。
同时,宁波还拥有许多海洋保护区,为众多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三、宁波海洋经济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宁波港口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
宁波港区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宁波的海洋经济包括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宁波港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港口发展带动了物流、贸易和服务业的繁荣。
同时,宁波也致力于发展海洋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海洋文化。
四、宁波港口之城的海洋文化活动宁波作为一个港口之城,在海洋文化方面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
每年夏季,宁波举办海洋文化节,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展览,包括海洋艺术展、海洋音乐会和海洋融合文化交流等。
此外,宁波还有许多海洋主题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展示了关于宁波海洋文化的丰富内容。
这些文化设施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宁波港口之城的独特魅力。
结语作为浙江重要的港口之城,宁波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它不仅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技艺,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宁波木偶戏宁波木偶戏是流传于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它以木偶取代演员,故称为木偶戏。
宁波木偶戏表演形式精湛多样,包括傀儡戏、影戏、绣球戏等。
它在宁波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南周易·传灯录》《南周易·传灯录》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部传记类著作。
它记载了佛教自南朝梁到唐代的六百六十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经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灯录是中国佛教三大祖师传记之一,也是南宗禅宗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而其制作技艺更是非常独特。
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炒青、老熟、拼配等多个环节。
福鼎白茶因其斑驳纹路、茶汤清香、滋味鲜爽而享有盛誉,被誉为“茶中翘楚”。
四、江北木雕江北木雕是宁波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它以木质材料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染色、抛光等工艺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
江北木雕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宁波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
五、嘉兴南湖龙舟节嘉兴南湖龙舟节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赛事活动之一。
它每年五月初五举行,是中国百姓纪念古代抗击外族入侵英雄屈原的传统节日。
南湖龙舟节是一项集竞技、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融合了龙舟比赛、踩陆地、划船、赏花灯等传统节日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就是宁波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宁波地区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家乡的民俗习惯——浙江宁波浙江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充满着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的城市。
这些民俗习惯代表着宁波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通过介绍宁波的春节习俗、婚礼习俗和节日庆祝活动,为读者带来关于宁波民俗习惯的丰富信息。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宁波人民对春节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宁波,春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是贴春联。
在春节前的几天,宁波的街道巷陌上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春联,这些春联用红纸写成,上面写着富有寓意的吉祥话语。
贴春联被视为一种祈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好的开端。
其次是拜年。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人们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并交换红包,这是一种表达祝福和喜悦的方式。
另外,宁波还有烟花爆竹的习俗。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爆竹,以驱走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夜空中的烟花绚丽多彩,烟花爆竹的声响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
二、婚礼习俗婚礼是宁波人民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它是宁波民俗习俗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的婚礼习俗独特而丰富,彰显了人们对婚姻的祝福和珍视。
在宁波,新娘入座是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新娘要踏入红毯,坐在装饰精美的座位上,由亲友团扶起,这象征着新娘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而整个过程中,还会有歌舞表演和乐队奏乐,为婚礼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另外,婚礼上的“炒年糕”也是一项有趣的习俗。
炒年糕是宁波婚礼中的传统食品,寓意着新人的婚姻生活甜甜蜜蜜。
在婚礼上,有专门的厨师炒制年糕,将新娘和新郎的名字藏在年糕中,让新人一起品尝,象征着他们将来的幸福生活。
三、节日庆祝活动除了春节和婚礼,宁波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宁波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传承和弘扬宁波民俗习俗的重要方式。
宁波的龙舟赛是一项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宁波各个地方的居民都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宁波介绍简短
宁波,坐落于浙江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港口之一。
宁波历史悠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
宁波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并存。
其中,天一阁是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天一阁建于明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全球最早的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馆内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如《四库全书》等。
此外,还有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
宁波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天童山风景区”等。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是宁波市区内的一处大型湖泊,是宁波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天童山风景区位于宁波市区东北部,是宁波市内最高的山峰,也是宁波市民登山爱好者的聚集地。
登上山顶后,可以俯瞰整个宁波市区。
宁波还有许多美食,如“宁波老字号”、“宁波小吃”等。
宁波老字号是宁波市一些历史悠久、名声在外的餐饮企业的统称。
宁波小吃则是宁波市的特色小吃,如“汤包”、“鱼丸”、“鸭血粉丝汤”等,口味独特、美味可口。
宁波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
近年来,宁波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在国际贸易、造船、化工等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
宁波市政府也积极推动“互联网+”、“众创空间”等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为宁波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同时也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宁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宁波地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梳理与保护利用作者:丁洁雯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6期朱金漆木雕作为宁波地域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存。
它凝聚着浙东先民的智慧,珍藏着中日两国渊源久远的友好情谊,也见证了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
如何在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这份技艺,让它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值得我們持续深入思考和不断探寻。
地域精华:朱金漆木雕的工艺与历史沿革朱金漆木雕是根植于浙江东部区域尤其是宁波地区的优秀而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通常采用宁波本地樟木、榉木、银杏等木料,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以及砂金、碾银、开金等工艺手段,经由上漆、贴金、彩绘等26道工序加工而成。
其题材多取自古代历史和民间故事,遵循“武士无颈、老爷凸肚、美女无肩、武士挺胸”的制式法则,采用立视体的构图格局,井然有序,形象生动。
其制品主要包括床、柜等家具用品,果盘、衣架等生活器具,花轿、会器等民俗艺术品,古戏台、亭子等单体建筑装饰,藻井、屏风等建筑部件以及造像、佛阁等宗教用品,但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佛教寺院修建及佛教造像。
1973年于河姆渡出土的木胎红漆碗证明木雕加漆的工艺早在7000年前就已出现。
据史料记载,宁波朱金漆木雕源于汉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唐宋时期主要用于官府、宫殿、寺庙和皇室册封的亭阁等。
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相对宽松,民间的祠堂、家庙的门窗梁柱也逐渐开始出现漆木贴金。
明清以后,受建筑制度的限制而逐渐转向家具、屏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金漆木雕经历过衰落,但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逐渐得到恢复和传承。
2005年,朱金漆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日往来:朱金漆木雕与海上丝绸之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的宁波港,扼南北水路之要冲,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到宋元时期,宁波港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日本、高丽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航线,中外商船频繁在此出入,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的家乡宁波的历史文化宁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我的家乡,它承载着许多令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宁波的历史文化,并探讨我的家乡对我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一、宁波的历史源远流长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宁波就已经有新石器文化的聚居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逐渐形成了以渔业和贸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在宋代,宁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并且被称为“东南第一城”。
那个时候,宁波的繁荣程度超过了中国北方的任何城市。
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宁波成为了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
二、宁波的文化瑰宝宁波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还有独特的文化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宁波戏曲。
宁波戏曲起源于元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它的唱腔优美动听,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宁波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木雕、剪纸和风筝制作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凝聚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宁波的历史遗迹宁波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每一个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鼓楼。
鼓楼是宁波古城的象征,也是宁波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登上鼓楼,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并感受到历史的韵味。
此外,宁波还有许多古庙、古民居等历史建筑,如天一阁、月湖和鄞州书院等。
这些古建筑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宁波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四、家乡对我的影响宁波作为我的家乡,对我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宁波的历史文化教育了我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我深深被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所吸引,从而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探索之心。
其次,宁波的文化传统也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和个性。
我从小接受宁波的传统教育,注重诚信和勤劳。
这些传统美德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宁波的独特文化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通过学习和继承宁波的传统艺术,我可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宁波民风民俗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
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
先供灶神,再全家吃。
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
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
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
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
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
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
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
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
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
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
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
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
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
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
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
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
”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
《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
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
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
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
宁波的风土人情前段时间去了趟浙江省--宁波.由于在北方过惯了豪爽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馒头,炖大菜的饮食生活,到了南方忽然间让你每顿都千篇一律的吃米饭,海鲜,一下子还真适应不了呢!短短的一个月,我就成功\"减肥''十多斤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宁波人的风俗习惯,饮食起居吧.一,宁波话.宁波人聊天,说话声音不光大,还很生硬,叽哩呱啦的说个不停,一句接一句的,给人感觉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再加上他(她)们说话时,配备着指手画脚的比量,常常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北方人误以为:他们那不是在聊天说话,而是在为某些东西争论,吵架,要不有句俗话说:宁愿听北方人吵架,也不愿听宁波人说话呢!二,宁波人的饮食.宁波人的餐饮注重精而少,通常各家的餐桌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碟子,而每个碟子里就装了不点佳肴,一般一个碟子里也就装鱼1-2条,虾4-6个就够了.他们不像我们北方人请客一般都是按人头的多少来算菜,而是按菜的品种来算.他(她)们总认为请客菜的品种是越多越好,至于菜量的大小,那是无关紧要的.他(她)们吃相也很斯文,端起饭碗,这个蝶子里夹点,那个碟子里夹点就吃饱了.不象我们北方人端起炕上,桌子上装满了大碗大盘子的肉鱼,一碗一碗的海吃猛喝的.宁波人不爱吃肉,爱吃海鲜,家家家户户,不论贫穷富有,餐桌上每餐海鲜都是必须有的;而且他们还很注重海鲜的营养,鲜度,市场里死的海货,你就是卖的再便宜,他们也不会买的.海鲜他们向来都是清蒸吃,从来不红烧的.像清蒸鳗,清蒸鲳鱼,清蒸橡皮鱼等,还都是宁波人的待客上好佳肴呢!宁波人的主食很单一以米饭为主,早上他们一般都吃泡饭.所谓的泡饭就是把前天晚上吃剩的米饭用开水泡一下后就着榨菜吃.中午和晚上都是米饭就海鲜和蔬菜,汤与海鲜一样都是每顿必需有的.三,宁波人的穿着.宁波人不论男女个头都不高,属于小巧玲珑型的.因为他们先天性的饮食,每餐吃米饭与海鲜,很少吃肉就注定了他们魁梧不起来,小模小样的身段.宁波女人身材都很苗条,长相也很细俏,清秀,不像我们北方姑娘比较高大,粗壮.她们的穿着打扮也很时尚,那小胳膊,细腿的穿着超短群,套着高筒靴子,扭着轻盈的身姿款款的向你走来,就连我这个女人都忍不住想多看几眼,更何况男人呢!四,宁波人的傲慢.用傲慢二字,那是对他(她)们客气了,说难听点就是他(她)们小气鬼,瞧不起人.排外的思想在那边特别严重.比如说,你出去迷路了,你好声好语的向他(她)打听,问路.听到了他们也装做没听见,根本就不惜得搭理你,好象他们跟你说了,他自己会损失什么东西似的.他(她)们做人很小心,爱算计,就连去市场买个青菜也非得砍下一,两毛钱的价格才肯买.他们你我分得很清楚,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他的就是他的,你如问他(她)借个东西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吃零食就自顾自的,连个客气的招呼都不说一声,很害怕他(她)说了你会去吃他(她)的...这些天给我的感触就是:哪里人也没有我们北方人实在,热情洋溢,有人情味...。
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演讲稿宁波,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名城。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期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首先,宁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宁波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是吴越国的都城之一。
在宋元时期,宁波更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之一,与泉州、广州、杭州并称为中国四大港口。
这些历史的积淀,使得宁波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宁波老外滩、天一阁、月湖等历史建筑,以及许多古代寺庙、园林等文化景观。
其次,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孕育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精品。
例如,宁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天一阁所在地,这座古代书院见证了宁波的文化底蕴。
此外,宁波还是中国南方文房四宝之一的“宁波墨”、“宁波砚”的故乡,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宁波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当代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
例如,每年的宁波庙会、三山岛的海祭等传统文化活动,都是宁波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
同时,宁波还积极保护和传承其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文化节、博物馆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宁波的历史文化魅力。
总之,宁波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名城。
通过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宁波的历史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谢谢大家!。
我的家乡宁波的文化之都我的家乡宁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座以文化为灵魂的城市,被誉为“文化之都”。
一、历史文化的底蕴宁波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里曾是东吴先主孙权的故乡,也是北宋时期两位名将岳飞和文天祥的出生地。
宁波还是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与世界各地保持着长期的商贸往来。
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的痕迹,使得宁波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文化瑰宝之地。
二、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作为文化之都,宁波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中最有名的是天一阁,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
另外,还有鄞州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等一系列博物馆,展览了宁波历史、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宁波作为一个文化之都,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宁波的传统手工艺非常出名,如雕刻、剪纸、织锦等。
宁波还拥有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如吴越风格的建筑和石库门建筑,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宁波还积极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如宁波鄞州戏曲艺术节、宁波市文化旅游节等,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文化产业的兴盛宁波以文化之都的称号,不仅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密切相关。
近年来,宁波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涵盖了电影、艺术、动漫、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化产业的兴盛,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五、人文名人的涌现作为文化之都,宁波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
著名文学家冰心、闻一多以及电影导演宁浩等均出自宁波。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艺术成就,为宁波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宁波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从小学到大学,宁波都设立了丰富的艺术、音乐、戏剧等文化教育课程,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
宁波建筑文化的特色1、宁波简介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古称明州,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
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
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
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周徐生等一批文化名人。
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宁波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类型。
以建于北宋的江南第一楼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及著名商帮“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等。
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精神是丰富和多样的,即张扬个性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得务实精神、信誉至上的诚信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宁波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宁波文化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的。
宁波作为一座沿海港口城市,其城市精神需要纳今更需要博古。
和宁波许多逐渐消失的文化一样,作为宁波城市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浙东建筑文化也需要人们去搜集,去关注,去寻找,去品味。
宁波冬至的习俗在宁波,冬至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气,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习俗。
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对于宁波人来说,是个阖家团圆、充满温馨的日子。
老宁波人通常会在冬至前夕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采购食材,以迎接这个重要的节日。
冬至当天,宁波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热气腾腾的酒酿圆子。
圆子寓意着团圆、圆满,而酒酿则增添了一份醇厚的香气和甜蜜的滋味。
制作酒酿圆子十分讲究,选用优质的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再搓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圆子。
将水烧开,放入圆子,煮至浮起,再加入酒酿、冰糖和少许桂花,一锅香甜可口的酒酿圆子就大功告成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道美食,其乐融融。
番薯汤果也是宁波冬至的传统美食之一。
番薯寓意着翻身,汤果则象征着团圆。
先将番薯煮熟去皮,切成小块备用。
然后用糯米粉制作成汤果,将其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放入碗中,加入番薯块、酒酿、红糖和桂花,一碗香甜软糯的番薯汤果就可以享用了。
除了美食,宁波人还有祭祖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祭奠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祭祖仪式庄重而肃穆,人们会在祖先的墓前或祠堂内献上鲜花、水果、糕点等祭品,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磕头行礼。
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让后人铭记先辈的功绩和教诲。
在宁波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有“拜冬”的习俗。
晚辈要向长辈行礼,祝福长辈健康长寿。
长辈则会给晚辈分发红包,寓意着关爱和祝福。
这种传统的礼仪,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冬至夜,宁波人还有“早睡”的习惯。
因为据说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早点入睡可以养精蓄锐,迎接新的一年。
而且,老人们常说,冬至夜睡个好觉,来年身体会更健康。
此外,宁波还有“晒冬”的习俗。
趁着冬日的暖阳,人们会把家中的衣物、被褥等拿出来晾晒,不仅可以去除潮气,还能让物品充满阳光的味道。
宁波冬至的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团圆的期盼,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摘要:作为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对家乡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此,我也很想把我家乡特有的民间风俗拿出来晒一晒。
对于宁波的风俗多且杂的特点,我将从宁波的特色文化、民间习俗、戏曲这几方面来详细谈谈。
关键词:特色文化、习俗、戏曲
一、宁波简介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是中央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背山面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历史上造船和航海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不仅如此,宁波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宁波地处浙东,深厚的文化传统使得宁波不但拥有深刻的思想家,同时兼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戏剧形式。
而且,宁波的方言和民俗也别有特色。
下面就让我慢慢道来。
二、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
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
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
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
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
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
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
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
三、风俗习惯
地处浙东的宁波在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1、八月十六中秋节
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
追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国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现鄞州)人史浩因母生日为十六日故易之。
清袁钧的有诗“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
从此非时来竞渡,家家十六看龙舟”。
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神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
宁波月饼以苔菜、水昌月饼见强,别具风味。
2、七月三十插地香
七月三十日夜,相传为地藏王菩萨生日,平时地藏王闭目不开,此夕人间插地藏香才开眼。
天将暗,各家先在门栿上或在屋檐滴水处放一条肥皂,插上三炷香,燃烛一对,以净茶供祀,祈求布施法水,供毕用此水洗眼,谓可眼目清亮,夏天不会患红眼睛病。
同时,各家儿童沿石板缝或在泥地上插地藏香。
此夜禁忌,不可在地上倒水,不可随地小便,不可跨地藏香行走。
次晨清早,儿童竞拔香梗,拔多者示为本事大。
《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云:“七月秋风海角凉,儿童竞插地藏香,连宵焰口江心寺,万盏红灯放水乡。
”记的就是此一情景
3、拜梁山伯庙
宁波有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全国家喻户晓。
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十六,即梁山伯生日和忌日,年轻情侣和夫妻纷纷到梁山伯庙去祭拜,以求得婚姻美满和夫妻白头到老,已成为习俗,沿袭至今。
时代虽不同了,婚俗要改革,但忠贞不渝的梁祝情义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这是民风纯朴,家庭幸福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孕育而生的中国梁祝婚俗节还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4、中国开渔节
渔文化的生动实践。
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当地政府
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四、地方曲艺
1、甬剧
甬剧,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
系由田头山歌、马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戏、曲调演变而来。
该剧的起源有二说,一是认为系由宁波地区田头山歌、马灯调融合盲人“唱新闻”发展而来,另一说是一些甬剧老艺人认为“串客”与宁波乱弹的合流。
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一带。
最初的演唱者为乡村的农民、工匠等手工业者,在庙会祭神、喜庆堂会时演唱,演唱的内容主要为新闻和民间生活故事,无表演动作,无乐器伴奏。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受“苏滩”影响,开始有简单的表演和胡琴伴奏。
道光十年(1830)后,出现营业性演出的“串客班”。
光绪十六年(1890)数名艺人到宁波演出走红,
2、宁波走书
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
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
最早产生于佃工在农作时的一唱一和中,曲调和乐器十分简单。
至清光绪年间,常用曲调发展到四平调、马头调、赋调等三种,俗称“老三门”。
后来又伴以四弦胡琴、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乐器。
其中四弦胡琴是走书音乐独具特色之处。
同时,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发展到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宁波走书”也由此得名。
宁波走书的唱词用宁波方言,有说有唱,说唱并重,辅以形体动作,表演富有生活气息。
在乡村深受欢迎,有“文书唱华堂,走书唱农庄”的说法。
宁波走书常用的基本曲调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等。
四弦胡琴是主奏乐器,也有琵琶、打琴等乐器。
伴奏者有时为主唱者帮腔、随唱和对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曲艺走唱形式。
今曲种存少量民间职业艺人从艺(大多数为半职业艺人),个别有成就的老艺人已年至古稀,近30部传统曲目濒临失传。
五、总结
许多老的民间习俗可能已经被我们遗忘,只有老人还会记得一些。
如今年轻一代的宁波人越来越时兴过洋节,宁波老习俗在渐渐地被他们忽视。
但近几年宁波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宁波老话节目,从幕后搬到了台前,“来发讲啥西”、“阿拉讲大道”以及一些地方台的老话节目也在兴起着。
这让我看到了传承并发扬宁波老话和民间习俗文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