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4
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清洁消毒方法标题: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清洁消毒方法引言概述:随着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清洁消毒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清洁消毒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防控工作。
一、清洁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1 确保人员穿戴防护装备在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前,医护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1.2 准备清洁消毒工具和药剂准备好清洁消毒所需的工具,如抹布、清洁剂、消毒液等,确保工具干净无污染。
1.3 制定清洁消毒计划在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前,应制定清洁消毒计划,明确工作流程和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二、清洁消毒表面2.1 用清洁剂擦拭表面首先,使用清洁剂擦拭表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确保表面干净。
2.2 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清洁表面后,使用消毒液对表面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表面无菌。
2.3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三、清洁消毒设备3.1 定期清洁消毒设备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设备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3.2 使用专用消毒剂在清洁消毒设备时,应选择专用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3.3 做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维护和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四、清洁消毒空气4.1 保持通风保持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2 使用空气消毒器在空气消毒方面,可以使用空气消毒器对空气进行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4.3 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得到有效过滤,保障空气质量。
五、清洁消毒废物5.1 分类处理医疗废物对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物无害化处理。
5.2 定期清理废物定期清理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废物,避免废物滋生细菌和病毒,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大全医疗器械包含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试验等医学领域的全部使用器械,器械在使用后会遭受严重污染,大部分器械带有血迹、干燥的分泌物等,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保证临床所需器械的正常供应。
那么手术器械使用后如何进行消毒灭菌呢?如何才能保证灭菌达标呢?这是很多民众关心的问题。
同时也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重视的问题,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知识。
1.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具体流程首先是去污区的工作,回收后的医疗物品到达去污区后,工作人员会先对用过的器械数量进行仔细清点,保障器械附件的完整性,一场手术用到的手术器材从几十件到上百件不等,这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迅速核对器材数量,将损坏的器械准确找出。
然后将器材进行分类整理,分类好的物品器械要先进行手工初步清洗,或有序放到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干净,这属于第二步清洗消毒环节。
清洗消毒会用到酶液清洗剂、除锈剂和润滑剂等,经过360度预清洗、洗涤、漂洗等环节后可将器械上的污染物有效去除,最后施行高温干燥来消毒,整个流程在50分钟左右。
清洗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器械物品的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此时要认真分类包装所有的器械以及敷料,这也是对人员能力的一个考验。
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来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如查看其有无存在锈渍、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再用医用润滑剂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对发现的那些清洗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器械需要二次处理,功能损毁或存在严重锈蚀的器械需要立即维修或做报废处理,同时对于带电源类额的器械要做好绝缘性能的安全检查。
确定无误后再根据种类、规格和数量对器械包中的物品进行配包,最终双人核对,确定没有问题时再打包。
打包后经空锅BD检测合格后,消毒员会根据要求来装载器械物品,敷料包竖放,灭菌容易的金属物会在下层放置,而灭菌有难度的大包会在上层放置,这样做有助于蒸汽进到里面而让空气及时排出。
器械类型不同,灭菌方式也不一样。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医院环境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要求在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方面,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是病人康复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病菌病毒滋生的场所,因此保持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清洁消毒的重要性、常见清洁消毒方法、清洁消毒要求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一、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清洁消毒的重要性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对于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密切接触,各种病原体容易传播,如果医院环境缺乏清洁消毒措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医疗设备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设备的清洁消毒不彻底会导致交叉感染,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至关重要,对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常见清洁消毒方法1. 物理清洁:物理清洁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表面的污垢和病原体。
常见的物理清洁方法包括擦拭、刷洗、冲洗等,通过机械作用去除污垢,是清洁消毒的第一步。
2. 化学清洁:化学清洁是指使用化学药剂去除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表面的病原体。
常见的化学清洁方法包括消毒液、酒精、过氧化氢等,这些化学药剂能够有效灭菌除垢,是清洁消毒的重要手段。
3. 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指利用高温对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干热消毒等,高温能够有效地灭菌,是清洁消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清洁消毒要求和标准1.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要求•每日对医院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家具等。
•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空气清新。
•对医院环境中易污染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洁,如手术室、输液室等。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 医疗设备清洁消毒要求•医疗设备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洁消毒。
•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应该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和定期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感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清洁消毒与灭菌原则1. 清洁:先清洁后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
2. 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在感染爆发时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采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 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三、清洁消毒与灭菌措施1.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4.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5. 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6. 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7.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9. 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10. 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
四、隔离措施1. 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消毒技术规范(一)目前参照标准▲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2006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2007年《压力蒸汽灭菌》。
▲2009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2009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4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二)原则★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总则一、室内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附表各类环境消毒要求(一)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1.5w / m3,距离1.8~2.2m,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1)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2)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1)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220v,环境适宜温度在20-40℃,相对湿度为60%。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紫外线光源不能直接照射到人,不在易燃、易爆的场所所用,照射时关闭门窗,门口悬挂警示牌。
4)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如遇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延长照射时间,两面均应照射到。
5)在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的时候,应加大照射时间。
4)紫外线消毒、灯管的强度测定、更换、清洁等均应做好记录。
急诊抢救床日常清洁方法急诊抢救床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承载着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抢救床的安全、卫生和正常运行,进行定期的清洁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急诊抢救床的日常清洁方法,希望能对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急诊抢救床的日常清洁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清洁人员已经进行了手卫生,并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 关闭抢救床的电源,确保操作的安全。
2. 表面清洁急诊抢救床的表面通常都有一层皮革或塑料材质,所以表面的清洁相对较容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洁方法:(1) 使用洗涤剂使用中性洗涤剂和温水擦拭抢救床的表面,并用干净的布擦干。
一定要避免使用含酸性或碱性的清洁剂,以免损坏表面材质。
(2) 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消毒之前,要先将抢救床的表面清洁干净。
然后,将适量的酒精倒在干净的布上,用布擦拭所有需要消毒的区域。
酒精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并在挥发后不留任何残留物。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清洁方法。
将紫外线灯泡置于抢救床附近,打开灯泡,将紫外线照射在床面和各个角落。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紫外线消毒时,清洁人员要远离紫外线,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
(4) 超声波清洁对于一些难以清洁的细小部件,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洁器进行清洁。
将这些部件放入超声波清洁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洁剂和水,然后打开清洁器进行清洗。
超声波清洁器可以有效地去除附着在零件上的污垢,保持抢救床的清洁。
3. 床单清洁床单是急诊抢救床的常见污染源,因此定期更换和清洗床单是必要的。
以下是床单清洁的一些要点:- 每次更换床单时,要用清洁剂和温水清洗,然后用高温烘干机烘干,以确保细菌和病毒被有效杀灭。
- 床单应选择防水、透气的材质,以防止污液渗透到床垫和床架中,影响清洁效果。
4. 定期维护急诊抢救床是一种高频使用的设备,因此定期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定期维护:- 检查床架和连接件是否稳固,如有松动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